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

汴梁陷落後,以往胡人北、漢人南的勢力分佈被完全打亂,中原地區的政治勢力開始呈現犬牙交錯的情況。大金、大宋和漢部的力量互相交叉又互相滲透,勢力分佈變得極爲複雜。

金兵入侵中原已逾年,但真正完全掌控的不過是太原、真定、保州等靠近燕雲的地區,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地區都還在爲宋室堅守,宗翰之所以要打下汴梁,原因之一就是想取得宋廷的割地詔書命兩河各州縣的軍民投降,不過宗翰沒有算錯汴梁的抵抗力,卻算錯了兩河軍民的氣節。河東、河北乃是中原故地,自戰國以來忠義勇勁便深入其民風之根底,這種精神近數百年來雖然不斷遭到破壞,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民風仍然十分剽悍。宋廷割地詔書雖然發出,但兩河尚未陷落的州縣除了一個石州以外全部不承認這道喪權辱國的亂命。

不過,在兩次南下期間,金軍畢竟已經沿着河北、河東兩條主要道路打下了許多州縣,並沿途設立據點,如河東的太原、汾州、晉州、絳州一帶便爲金軍所控制。但這些地區之外的周邊區域金人一時之間便還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征服統治。

反過來,兩河大部分州縣雖然仍然在爲大宋堅守,但由於幾條主要的交通幹道爲金人所截斷,太原、中山等戰略要地爲金人所佔據,加上作爲中樞的汴梁已經失陷,所以宋室雖然在兩河仍擁有最大的領土面積,但這些七零八碎的領土不僅無法形成統一、強大的力量,而且大部分無險可守,所以面對金人的壓力都有隨時崩潰的危機。

和大金、大宋相比,漢部在兩河控制的領土最小——甚至可以說沒有。滄州的地方士紳雖然已唯漢部馬首是瞻,但掛的仍是擁護大宋的旗幟;而曹廣弼佔據了的上黨也是如此。

上黨所在的隆德府位於晉東南,向西過威勝軍就是河東地區的主幹道汾河河谷,向東越過相州就能抵達黃河,而上黨本身又是一個山盤河繞的險要之地,兼有煤鐵礦產,所以曹廣弼纔會一來便相中了它作爲根據地。這支義軍一路北來聲名越播越遠,尤其在連續兩次阻截金人歸路後更是聲威大振,兩河有志抗金的英雄豪傑聞風而至者不數月就達數萬人,臨近州縣聽說這裡能夠避寇安生而涌來的移民更是不計其數。

隆德府原本就有近十萬民衆,加上曹、種所率的兩支義軍以及新近來歸的帶來的軍民人口已超過二十萬。曹廣弼從京師帶出來的隊伍裡本來就有上千個知識分子,這些人裡還有不少原本在汴梁就有官位,但虞琪處理起民政事務來仍感大不順手——原來汴梁來的這些士人大多久居清要,擅長中樞之務而缺乏料理親民之政的經驗,這種情況到忠武軍加入後才大大改觀。

忠武軍從一開始就是一支顯得有些奇怪的隊伍,這個隊伍麻雀雖小,但五臟具全,不但有數千專門負責戰鬥的戰士和一個專門負責後勤的龐大隊伍,還擁有大量的工匠、農夫和牧民,甚至還有移動學校、移動醫館和移動寺院!所以曹廣弼的這個上黨根據地一有忠武軍的加入,整個地區的行政運作、手工業發展和農業生產很快就上了軌道。這時宗翰、宗望需要時間來處理這次冒險南侵的成果和問題,短時間內無法發動對上黨的大規模圍攻,這讓上黨擁有了進行休整的寶貴時間。

而種彥崧在遇到曹廣弼以後,也讓忠武軍的作用產生了質的變化。種彥崧這些年來雖然屢經歷練,但他可以作爲一軍之將、一地之守,卻並不具有獨當一面的魄力和智慧,他不像曹廣弼,並不知道自己帶領這支隊伍是要去做什麼、怎麼做,而只是東奔西走,在太行山內外遊弋不定,對變亂的時局疲於應付而不知如何打開局面,所以他纔沒法完全激發出楊應麒交給他的這支隊伍的潛力。但是遇到曹廣弼以後,這一切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華元一六七八年四月,忠武軍進駐上黨,在這裡各派勢力的領袖人物聚集在壺關,召開了一次對兩河影響深遠的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人背景十分複雜,既有已下定決心爲漢部打天下的文官(如鄧肅)、將領(如李成),也有仍然心存趙氏的文官(如虞琪)和將領(如種彥崧),而王彥、馬擴、酈瓊等人的心思則更爲複雜——他們究竟是仍傾向於大宋,還是已傾向於漢部,或者說僅僅是爲曹廣弼個人的魅力所吸引,也許此刻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曹廣弼成功地把握住了在場所有人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抗金!在大宋朝廷徹底淪陷的這個時刻,抗金的大旗足以把這些人凝聚起來。

“宋廷的號令,我們不能聽了!”曹廣弼道:“他們已把兩河給賣了!若是聽從了他們的號令,那我們就得做亡國奴!”

鄧肅、李成等紛紛相應,種彥崧、王彥、馬擴等也表贊成。

虞琪卻道:“但若不聽朝廷號令,我們卻該如何自處?”

“朝廷!”林翼冷笑道:“現在還有朝廷麼?”

林翼這句話擊中了擁宋派的要害:北宋政權確實已經滅亡了!

馬擴道:“不如我們尋一個趙氏的宗室擁立吧?”

王彥道:“趙氏留在汴梁的宗室都讓金人擄走了,哪裡找去?”

馬擴道:“近的找不到,便找個遠一點的。”

虞琪皺眉道:“那樣只怕不妥,而且未必有用!”

馬擴道:“找一個宗室,只是要一個名份!只要我們是一心報國,真假遠近又有什麼所謂。”他這句話已經說得十分明白:爲了抗金,就是找一個假冒的趙家宗室也說不得了。

虞琪道:“若是如此,那還不如奉兵馬大元帥康王爲主——眼下也就康王與二聖親緣最近,位望最佳!”

“我不贊成!”林翼道:“我打聽到汴梁未淪陷之前,康王已經擁兵數萬,周遭聽他號令的勤王之師也爲數不少,但他既沒有赴汴京入援,也沒有支持宗澤副元帥斷金兵後路。哼!若我們阻截宗望東路軍時有數萬大軍參戰,我不敢說一定能勝,但戰果至少大大不同!”這些日子林翼沒少受到忠武軍一些人的埋怨,雖經曹廣弼調解大部分人已不再提起此事,但他自己卻一直對這件事有些耿耿於懷。

虞琪道:“或許康王當時有他的苦衷。”

林翼道:“我不管他有沒有苦衷,總之他若是無志抗金,我們擁護他來做什麼?”

衆論紛紛,一時未決,慢慢地便把目光轉向曹廣弼身上。鄧肅問道:“曹將軍,你說兩句。”

虞琪也問:“曹統制,你看該當如何?”

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167章 裂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171章 文詞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175章 間第163章 表決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66章 使者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65章 陰陽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189章 國債第342章 議戰(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343章 罷相(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3章 論武(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193章 秦檜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58章 故國第171章 文詞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7章 建村落(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62章 講演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
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347章 嶽幕(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167章 裂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171章 文詞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175章 間第163章 表決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66章 使者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65章 陰陽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189章 國債第342章 議戰(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343章 罷相(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3章 論武(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193章 秦檜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58章 故國第171章 文詞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7章 建村落(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62章 講演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