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

對於出兵大宋之事,漢部並沒有大張旗鼓,相反,一切都只是偷偷地來。津門、塘沽的兵馬都是悄悄地、分批運往登州,劉錡從津門出發時也是孤身上路。

完顏虎和楊應麒都來相送,這是一次並未公開的送行,場面並不隆重,只有完顏虎、楊應麒及其隨行數人而已,卻令劉錡倍感溫馨。完顏虎因爲在曹、劉聯姻一事上有過反覆,自覺有些對不住劉錡,出於內疚,在婚事談定以後對劉錡又好了幾分。劉錡是心胸坦蕩之人,對已經過去了的事也就不放在心上。這時他滿心想的就是怎麼去支援汴梁!

他十二月初在清陽港上岸,七日後各路兵馬集結完畢,在板橋寨附近休整訓練、傳達作戰思想,這支軍隊的主力人馬六千人在演習時就在劉錡的指揮下打過一場勝“仗”,所以劉錡指揮得動。

一切準備妥當以後,劉錡便引兵西進,這時已是十二月中旬。不但汴梁已破,趙桓連降表也遞上了。已經投降的宋廷在金人的逼迫下分遣使臣往河北河東招諭兩河守臣,說朝廷已割兩河,讓他們放棄守城、投降金人。

劉錡聞訊憂憤不已,這時趙構尚在大名府,手下有兵馬數萬,便引兵來會。

趙構聽說劉錡領了漢部援軍前來,一開始十分歡喜,下命犒軍,又接見劉錡,好生慰問。劉錡便勸趙構趕緊入京勤王,此刻宗澤還在趙構身邊,聞言也勸趙構進兵。

趙構心中實不想往汴梁去,所以見劉錡一來就勸自己入京勤王便有三分不喜了。恰好這時趙桓使者持蠟丸詔書至,內中雲:“金人登城不下,方議和好,可屯兵近甸毋動。”

趙構得了趙桓這封臘書心頭大喜,這分明是糊塗兄長幫自己送不用進京犯險的藉口啊!偏偏那邊宗澤、劉錡都不識好歹,竟然懷疑這使者和蠟丸書信的真假來,認爲是金人的詭計。

宗澤道:“金人狡譎,如此作派分明是想延緩勤王之師罷了。君父之望入援,何啻飢渴!元帥宜急引軍直趨汴梁,以解京城之圍!”

劉錡也道:“不錯!金軍兩路兵馬雖盛,但我軍亦已有六、七萬人。且四方守臣聞元帥兵馬入汴,定然雲集而來。金人縱然已經攻陷汴梁,也勢必無功而返!”

汪伯彥等卻堅持認爲京師四壁既已失陷,如果此刻貿然進兵,不但會陷康王於危地,而且可能會促使金人對二聖(趙佶、趙桓)不利。

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還是有趙構暗中支持的汪伯彥等人佔了上風。宗澤堅持要入京勤王,他是副元帥,又是首先擁護趙構的大功臣,趙構不好太拂他的臉面,便給他三千人,命他爲前鋒先行。

劉錡也請從宗澤赴京,他這麼一說將領中的強硬派也紛紛請行,趙構心想若讓這些人都去了汴梁,自己在大名府又變成孤家寡人了!因此堅決不準,只命諸將屯紮在大名府周圍各州縣,以待有變。

這時又有人向汪伯彥進讒,說劉錡不但曾受了漢部的爵位,而且還成了漢部虎公主的乾弟弟,所以漢部才放心地把兵馬交給他。汪伯彥大驚,趕緊來向趙構打小報告,趙構聽完後覺得也像,從此不再信任劉錡,但此刻又還不敢太過得罪漢部,只是命他屯紮臨淄,就食於青州,算是將他擱置了起來。

劉錡在連續幾次請戰不成之後反被汪伯彥彈劾他越職,無奈之下只好領兵向東,以義軍首領的身份在臨淄附近駐紮了下來。青州位於渤海之濱,濟水、淄水都是從這裡入海,位置較爲偏僻,劉錡駐紮在這裡無論做什麼都影響不了整個中原的戰局。但楊應麒聽說劉錡到了臨淄卻派人送糧送馬送兵器,又給他增新兵五千人。劉錡得了這批錢糧兵馬後就在淄水沿岸訓練起來,一邊練兵,一邊期盼趙構早日進兵,但盼來盼去總是空,甚至私下忖道:“人家漢部出錢出人出力,大將軍遭軟禁也冒險派兵援救。咱們自己的人倒好,天天想着自保,連父兄君上都不顧了!”

這時趙構手下兵馬漸多,錢糧開始不敷使用,還好有王師中、李應古一南一北各送了糧草一萬擔來,大大舒緩了趙構的軍需危機,尤其王師中更是識趣,不但送來了軍糧,還送來了兩車綢緞、器皿、琉璃、香料等奢侈品來。

趙構大悅,他生長於帝王之家,離開京城後各地接待的官員雖也儘量獻上美衣美食,但河北大部分地區經濟並不十分發達,而這時又在戰亂當中,所以獻上來的東西與汴梁士人家中的日用相比也頗爲不如,和帝王之家更是沒得比!所謂曾經滄海難爲水,地方上的精米華服落在趙構眼裡也如同糟糠舊衣,所以這時王師中偷偷獻上這批好東西來趙構如何不喜?當下大大表彰了二人,這時他還只是兵馬大元帥,還沒權力直接升兩人的官,但自然有他的侍從太監藍珪等人和王師中、李應古派來人接洽,暗示康王將來必有以報。

汴梁的形勢一日比一日糟糕,趙構的地位卻一日比一日穩固。他先在大名府,隨後又轉到東平,不久又轉移到濟州。趙構到達濟州之時已有兵馬近十萬人:其中濟州凡九千五百人,由楊惟忠統領,是趙構的親衛;開德府兵馬一萬九千人、濮州七千人,以及衛南、韋城等據點駐軍,由副元帥宗澤統領;興仁府一萬九千人、廣濟軍八千人、單州六千人、柏林鎮三千人等,由節制兵馬黃潛善統領;青州漢部援軍一萬人,由劉錡統領;此外有孔彥威、常謹、丁順等來歸義軍一萬五千人等等。除了這些直接聽趙構調動的兵馬以外,還有河北趙野、河南範訥、河東曹廣弼、陳留趙子崧、登州王師中、滄州李應古等人,乃至於兩河自發抗金的義軍,均遙奉趙構的大元帥令,環繞汴梁洛陽,佈列中原河北,只等趙構出兵的號令。

但趙構的主力不進,其它軍隊便都不敢入京勤王,或者如範訥之流遲疑不知進退,或者如曹廣弼之輩孤軍奮戰。直到宗望、宗翰掠大宋二帝北遷,宗澤孤軍不敢輕進,曹廣弼阻截僅得金銀,趙構卻反而將車駕越移越向東南,終於來到了大宋的南京應天府,也就是後世的商丘附近。

對於趙構的龜縮,陳正匯和楊應麒各有各的看法,陳正匯認爲趙構這等行爲十分可憎,簡直是置父兄性命於不顧。楊應麒卻認爲他的這種考慮有理智的成分在裡面:“他現在衝到汴梁去,救出父兄的機會未必很大,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去的機會卻不小。”

陳正匯睨了一眼他的上司說:“七將軍,要是大將軍與宋帝易地而處,您與康王易地而處,你也會像他這樣麼?”

“不會的。”楊應麒道:“我和大哥不會讓自己陷入這等尷尬境地的。所以你說的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陳正匯道:“未必吧,現在大將軍也在金人手中,景況可未必比宋帝好!”

楊應麒心頭一震,嘆道:“你說得對,我方纔的說法是太看不起別人了。要真是和他們易地而處,也許我也不能做得更好。”

陳正匯也知道剛纔那句話觸到了楊應麒的痛處,不敢再糾纏下去,轉換了話題,說道:“以現在的形勢看,七將軍你認爲宗翰宗望接下來會怎麼做?”

楊應麒道:“這還用說,定然是要將趙氏連根拔起。”

陳正匯道:“他們要將趙氏連根拔起,那我們就要儘量保住趙氏,以號召天下抵抗金兵。”

“不錯!”楊應麒道:“如果宋廷二帝逃不出來,那麼趙構承繼大統的機會就很大,那時候……”

陳正匯道:“那時候如何?”

“繼續扶植他。”楊應麒道:“如果有必要的話,還要出兵保護他!只要趙氏一脈尚存,中原未定,宗翰宗望便不能無後顧之憂,便不敢過分逼迫大哥!”

陳正匯道:“可萬一趙構真能中興大宋……”

“這還用說!”楊應麒道:“如果大宋中興之勢太旺,那我們就要反過來想辦法抑制它。”

陳正匯道:“可我們要正式向中原拓展,始終顧忌着大將軍,這樣拖下去,始終不是辦法!”

“是啊。”楊應麒道:“大哥的事情真不能再拖了,越拖我們恐怕越不利。”

就在這時,中原方面傳來消息:大宋兵馬大元帥康王在南京應天府即皇帝位,改元建炎。

楊應麒聞訊笑道:“他的動作倒也不慢。”便以完顏虎之名遣使往賀,算是承認了這個政權。

是年爲華元一六七八年,金天會五年,存在了一年多的靖康年號自此而廢。

第3章 論武(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190章 名妓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04章 思良將第353章 屠營(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12章 鷹兔(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55章 姻幻(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5章 出谷(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3章 狼羣(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7章 去向(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172章 信任第147章 武之庫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8章 伏擊(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165章 陰陽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195章 李綱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6章 邊關(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1章 夜遁(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
第3章 論武(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190章 名妓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04章 思良將第353章 屠營(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12章 鷹兔(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55章 姻幻(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5章 出谷(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3章 狼羣(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7章 去向(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172章 信任第147章 武之庫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8章 伏擊(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165章 陰陽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195章 李綱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6章 邊關(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1章 夜遁(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