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通商路(下)

原來曹廣弼帶來的這個“故人”是燕雲一帶的富商趙履民的手下趙觀。趙履民的生意主要集中在宋遼邊境一帶,但覆蓋面鋪得很大,觸角所及,東到高麗,北達蒙古、女真,西到西夏。這個趙觀是趙履民在大遼東京道上的主管,漢部的琉璃珠賣出去以後纔沒幾天,便有一些流到他手上。他看出這是一門生意,有些奇怪女真人怎麼會造這些東西,便親自找了過來,哪知道卻遇上了曹廣弼。

曹廣弼在雄州時曾和趙觀見過一面,年初他們劫了趙履民的寨子,趙家上下無不憤怒,只趙履民看了曹廣弼留下的書信後卻道:“曹殿值非池中之物,他借的這些東西也不算什麼,將來必有以報。”

楊應麒聽說之後,就覺得這是一個打開商路的好途徑。畢竟他們根基還淺,就算生產出東西來,也只能請附近一些販貨的女真拿去賣給回霸女真和契丹人,再轉賣到中原、高麗各地。但如果能通過趙履民建立起一個固定的銷售網絡直接銷售,那形勢將大大不同。當下道:“趙管事,宋遼邊境上借糧的事情,十分對不住。那批財物的數量我們牢記在心。改日定當加倍奉還。”

趙觀道:“楊首領客氣了。那件事情,我家官人並不放在心上,還說以後若遇到各位要好生款待。”楊應麒雖然才十三歲,但氣度卻已不凡,趙觀聽說漢部的商務都歸他管,也不敢因爲他年紀小就小看他。

楊應麒道:“然則趙管事今天來,是看中了我部的哪些貨物麼?”

趙觀道:“說實在的,我是因琉璃珠而來。”

楊應麒大喜,琉璃珠造價小而賣價高,利潤極大,問道:“趙管事對這琉璃珠感興趣?”

趙觀拿出兩顆琉璃珠道:“說實在的,這批琉璃珠的純度太低,實在不怎麼樣,遠遠比不上波斯人銷來的。在契丹、蒙古等地還可以銷得出去,到了高麗也還好,若到了大宋,這也只是次品而已。”

楊應麒點了點頭道:“不錯。趙管事說的實在。這是我們第一批琉璃珠,純度方面我們會一點點地提高。”他遇到一個識貨的人,反而高興。

趙觀聽了楊應麒的話後哦了一聲道:“真的麼?不知貴部的工藝,可能製成其他器皿?”

楊應麒道:“自然可以。只是此處蠻荒,我們造出了寶貨也找不到買家,所以纔沒動手!趙管事,我實對你說吧,我本江南大族,波斯人經海路而來的琉璃品見過不少,卻也覺得普通。現在我工具未齊備,等一切就緒以後,便能製出令他們望塵莫及的精品來!”

趙觀大喜道:“若真如此,我可真要向各位預定了。”

楊應麒道:“趙管事是一個人來?”

趙觀道:“我還帶着幾個下手。”

楊應麒道:“那趙管事最好留下一人在這裡,我再派幾個人跟趙管事一起前往遼國,以後好多加聯繫。”

趙觀道:“這當然沒什麼問題。”

楊應麒又道:“此外尚有一問,若我們造出這些東西來,趙管事將以何物與我們交換?”

趙觀道:“那要看楊首領的意思了。宋錢、金銀、綢緞,我們都有。”

楊應麒道:“金銀綢緞,非我們所喜。我們要的,是茶,藥,還有良版書籍。”

趙觀一怔道:“書籍還好說,茶可不容易。大宋對茶向來看得很嚴,我們在契丹也經營有茶,不過價錢可賣的不便宜。”

楊應麒道:“茶的事情,趙管事再幫我們想想辦法。良版之書,我們也不是要一大批,回頭我開個書目,請趙管事代爲購置——價錢方面卻不拘。我們雖遠在邊鄙,這半年多來卻還聚斂了不少財物。”

趙觀看了看遠處的馬欄,笑道:“這是。”

楊應麒道:“總之我們生意長做長有。另外,我想請趙管事幫我們帶封信給趙大官人,略表我等殷勤之意。”

趙觀停留了兩天才離開,楊應麒派出了五個人跟了去。那五個人有三個更楊應麒學過繪圖之術,爲人又機靈,楊應麒把他們派出去跟趙家商隊行走那是另有所圖。

趙觀走後,楊應麒對王大輝道:“這下好了,我們的琉璃屋要連夜開工,以後吃米吃粥,都看你了。”

王大輝道:“楊當家啊,琉璃的純度,哪有那麼容易就提高的?”

楊應麒沉吟道:“我說過的‘古法’,你試過了麼?”

王大輝道:“當家的,你說得太過簡略,有很多關鍵我們都沒琢磨透!真要造出當家你說的那些東西,怕也要三五年。”

楊應麒道:“不怕,慢慢來。”

王大輝道:“那這個姓趙的生意怎麼辦?你答應他們半個月後會有新貨,但他們好像不是很看得起我們這琉璃珠呢。”

楊應麒道:“只是這麼散賣,自然沒什麼意思。但我們把它改頭換面一下,就大有市場了。”

王大輝道:“大有市場?有市場是什麼意思?”

楊應麒道:“有市場就是好賣。嗯,回頭我琢磨一下,教你們做個木盒,把這些琉璃珠變成一盤盤的珠棋,再‘創制’一種新的遊戲,就是到了大宋也能賣個好價錢。你們再琢磨一下,將這些琉璃變成珠簾等飾物和玩具——東西一加工,價錢就要翻倍!”

王大輝聽得點頭,過了一會道:“這主意好,馬上就能開工,不過這些我們能做,別人也能仿着做。”

楊應麒道:“別人仿做,那也是一年半載之後的事情。所以,提高琉璃純度的事情不能擱下——那纔是我們財源滾滾的長遠之計啊。”

兩人正說着,歐陽適走過來把王大輝支走,對楊應麒道:“這幾個月來我們的收入如何?”

楊應麒道:“賣農具賺了不少,當初用馬換豬,現在用農具換馬。琉璃珠的生意纔開了個頭,以後會越來越好。書我們還沒印出來,正雕活字呢——那可是個慢活兒!嗯,趙觀說他們在寧江州存着百來冊川版的書還沒脫手,下個月可以拿來和我們交易。”

歐陽適點了點頭。楊應麒道:“怎麼忽然問起這個?是不是看我是個小孩子不放心,要來接手麼?”

歐陽適嘿了一聲笑道:“小孩子?你是個小妖怪!我怎麼的也算是不納之商出身……”楊應麒咕嚕一聲“海盜”,歐陽瞪了他一眼繼續道:“但這幾個月下來,嘿,看你這種種運財生息的本事,我可真比不上你!阿骨打還怕我們太窮呢!照我說,只要有你小子在,我們就只怕太有錢。”

楊應麒道:“行了吧你,說正經的,找我到底什麼事情?”

歐陽適道:“我是來打探一下,看我們手裡有多少錢,夠不夠辦一場熱熱鬧鬧的喜事。”

“喜事?”楊應麒道:“你要成親麼?和誰?不會是和顧大嫂吧?”

歐陽適瞪了他一眼道:“少給我胡說!不是我,是我們折老大。”

————————

注:女真初期首領,往往兩名並存。比如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宗弼,就是評話中的“金兀朮”。本書稱呼,不一定全依漢名,也不一定全依女真原名。宗翰(粘罕)、宗望(斡離不)等名字太怪,難以記得,以後行文將用漢名。阿骨打和兀朮知道的人比較多,反而是完顏旻、完顏宗弼不爲人知,因此沿用他們的原名。

【另:大家如果覺得這本小書還不錯,就給阿菩投一兩票吧,也好讓我有更大的激情來碼字^_^】

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161章 民議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03章 鉅變第143章 塘沽問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164章 請辭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10章 絕地(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44章 兄弟間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4章 過冬(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181章 責第11章 夜遁(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4章 烏古(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4章 過冬(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章 部勒(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51章 囚君(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97章 聯姻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14章 烏古(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203章 鉅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89章 國債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
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161章 民議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203章 鉅變第143章 塘沽問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164章 請辭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10章 絕地(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44章 兄弟間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4章 過冬(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181章 責第11章 夜遁(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4章 烏古(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4章 過冬(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章 部勒(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51章 囚君(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97章 聯姻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14章 烏古(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203章 鉅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89章 國債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