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去向(上)

石康取了鑰匙,開了門,對楊應麒道:“起來!知道你沒事!”

楊應麒坐起來,警惕地道:“你要做什麼?”

石康哼了一聲道:“哼!曹小哥給你們拖下水了!他已經去報信,你能起來就跟我走!”

楊應麒道:“你要帶我出城麼?”

石康道:“不錯!”

楊應麒也不再廢話,這時候他也不怕石康是在騙他,要知道己方五百人雖然佩帶兵器,但未經戰場歷練,萬萬不是雄州宋軍的對手。那和大人要對付他們,根本用不着騙。他跟着石康出門,一腳才踏出門檻,忽然道:“等等。”回屋處理了一下,將被蒙汗藥藥翻的軍丁捆起來塞在一個冷僻的角落,再出門將門鎖好,造成此人外出的假象。

石康對城內地形十分熟悉,帶着楊應麒來到西邊一帶,對楊應麒道:“如今城門四閉,只有這裡防守最鬆懈,我已經準備好繩索,我們從城牆上縋下去。”

楊應麒問道:“你也去?”

石康道:“當然!曹小哥這一去是再回不來了。我的命是他救的,水裡火裡也要跟着他走。”

他帶着楊應麒悄悄上城,這一處城牆十分偏僻,不遠處也有些軍士守着,卻個個在打瞌睡,楊應麒心中嘆道:“這樣的士兵!北邊的遊牧民族打來了哪裡抵擋得住?”

兩人躡手躡腳地下了城,楊應麒不小心弄出了點聲響,睡夢中的守軍聽見了竟也全沒發覺。

楊應麒踏着城下的泥土,鬆了一口氣,卻聽石康道:“快走快走!我們沒馬,能不能趕上還難說呢!”

楊應麒氣也沒來得及喘一下,便跟着石康在夜色下遁逃,逃了一個多時辰,這才隱隱聽見馬蹄聲。石康握緊了朴刀,沒多久便見一匹馬從黑暗中轉了出來,馬是曹廣弼日間所騎的馬,馬上卻是狄喻。

石康臉色一沉道:“你是誰!曹殿直呢?”

楊應麒忙道:“是自己人。”又望向狄喻示詢問意。

狄喻跳下馬來道:“他連番奔走,臀上傷發,便讓我來。”

石康驚道:“他沒什麼事情了吧?”

狄喻道:“應該沒什麼事情了。現在正休息着,別多說了,走吧。”

石康聽他所說合符事節,這才放心。

狄喻跳下馬把累得站不穩的楊應麒扶上馬背,一邊牽馬前行,一邊對石康道:“曹殿直爲了我們五百人的性命不顧自己的大好前程,此恩此德我們永世難忘。”

石康哼了一聲道:“其實我不贊成他這麼做!但他既然決定,我也只好跟着他一路走到底了!”

楊應麒在馬上道:“弟兄們怎麼樣了?有沒有和宋軍衝突?契丹人追上來沒有。”

狄喻道:“放心,都還沒。入夜不久,我們才休息了一會,便見曹殿直匆匆趕來,跟我們說明了原委。因爲你沒跟來,歐陽一開始不信他,但大家思前想後,覺得他沒有騙我們的必要,這才匆忙掉頭,在附近一個小山谷中躲了起來。”

楊應麒道:“那躲得了多久!雄州那個知州不是好相與的,明天發現曹殿直和我逃走,一定會惱羞成怒,起兵來攻!前有大軍,後無退路,我們該如何是好!”

狄喻道:“你一路奔跑累得夠嗆,先在馬上休息一會吧,等會合了大夥兒再議。”

楊應麒一時也想不出什麼主意,只好點了點頭,閉目養神。不知走了多久,終於來到五百衆躲藏的小谷。中間幾個人圍着曹廣弼,正是折彥衝、楊開遠和阿魯蠻,歐陽適卻不在,原來他帶了些人放哨去了。

楊應麒跳下馬來,歉然道:“曹大哥,累你如此,真是過意不去。”

曹廣弼卻搖了搖頭道:“是我對不起你們纔是。不但什麼忙也幫不上,還累得你們處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境地。”

楊應麒道:“這不能怪曹大哥,只能怪那知州狠心。曹大哥你還有什麼親人麼?”

曹廣弼道:“沒有了。兩年前先父病逝之後,我就是孤零零的一隻野狼了,沒什麼好惦記的了。”

楊應麒道:“既然如此,不如你就跟我們一起走吧。”

曹廣弼沉吟道:“你們要去哪裡?要落草爲寇麼?”

楊應麒道:“非不得已,我們不會落草的。”

曹廣弼道:“那你們想幹什麼去?”

楊應麒和折彥衝對望一眼,說道:“中原既然容我們不得,我們便到塞外去,牧馬放羊,逐水草而居。”

曹廣弼哈哈一笑道:“塞外?牧馬放羊?你們的馬呢?你們的羊呢?逐水草而居?那些水草可都是有主的!”

楊應麒聽得頭皮發麻,塞外他其實是去過的,但那是在“夢裡”坐着火車去。時空相差接近一千年,整個環境和地貌只怕早就不同了,進了草原大漠他也是個睜眼瞎!

狄喻在一旁聽見,插口說道:“當年我曾遠遊大漠,與烏古部韃賴幹有舊。如今他已經是烏古部首領,去年叛遼。或可託庇於他處。”

楊應麒道:“烏古部離此多遠?”

狄喻道:“烏古部在大鮮卑山以東、呼倫湖一帶。”

楊應麒和折彥衝等都不知道這兩個地方,經狄喻簡略解說大鮮卑山的位置,楊應麒才知道這大鮮卑山就是後世的大興安嶺!不由得抽了一口冷氣道:“這麼遠!我們能不能去到啊?”

狄喻道:“塞外與大宋不同。大宋十數裡就有城鎮,百里有縣城,五百里就有都會。河有渡口,山有要塞,要想橫行千里,那是萬萬辦不到的。但塞外卻廣漠荒涼,有時候走上幾百裡也見不到一個人。遼國上京道(陰山以北、大興安嶺以西、阿爾泰山以東的廣袤地帶)向來不寧。烏古部、敵烈部、阻卜部都是時叛時寧,蒙古部根本就不理會遼人!遼國的控制力很難深入到每一片草原。我心中有一條路線可以繞過遼國要衝,只要能偷過汪古部、不和阻卜發生衝突,應該可以到達烏古。”

楊應麒聽得出神。狄喻說的這些部落他聽了都十分陌生,唯一一個熟悉的,就是蒙古!

是啊!現在的蒙古大概還沒興起,在“夢裡”坐火車到呼和浩特遊玩的時候,他曾匆匆翻過一本《成吉思汗傳》,但也沒記住多少對現在有用的史實。現在只怕連鐵木真的祖父都還沒出世,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帝國更是連影子都沒有!要等到鐵木真出世,他楊應麒只怕早就老死了。

現在楊應麒知道的就是,狄喻所說的那個“烏古部”,絕不是他們能長遠依附的部落——因爲這個部落在夢中的歷史上並沒有強盛起來,否則自己不會沒聽過它的名字。

“如果真的要依附,就要依附一個前途遠大的勢力!”想到這裡,他將目光投向了東北。

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11章 夜遁(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192章 密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203章 鉅變第3章 論武(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17章 建村落(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5章 出谷(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5章 出谷(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164章 請辭第353章 屠營(上)第8章 伏擊(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50章 迎敗(下)第14章 烏古(下)第175章 間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1章 瘟疫(下)第171章 文詞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343章 罷相(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191章 入汴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12章 鷹兔(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
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11章 夜遁(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192章 密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203章 鉅變第3章 論武(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17章 建村落(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5章 出谷(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5章 出谷(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164章 請辭第353章 屠營(上)第8章 伏擊(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50章 迎敗(下)第14章 烏古(下)第175章 間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1章 瘟疫(下)第171章 文詞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42章 議戰(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343章 罷相(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26章 克雲中(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191章 入汴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21章 配佳偶(下)第12章 鷹兔(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