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民之貴(下)

塘沽。

折彥衝看着周華的屍身默然無語,旁邊的衛兵本來都很擔心折彥衝會暴怒,但此刻見到皇帝一言不發的樣子卻更感害怕,他們寧可皇帝即刻便發作出來!但折彥衝沒有,他的手按在周華僵硬了的屍體上,眼睛一片迷茫,似乎在思考着很遠,很遠的事情。

“爾成,”不知過了多久,折彥衝纔打破沉默,他的視線依然沒有離開周華,但話卻明顯是在問周華的副手魏爾成:“你跟了我多久了?”

“十年了。”魏爾成說。

“哦,十年了,那也就是跟着周華十年了……”

“是。”魏爾成無悲無喜地說。

折彥衝問:“周華死了,你不傷心?”

魏爾成道:“臣在路上已哭過了,陛下跟前,不敢事態。”

折彥衝沒有歡意地笑了笑——這是一種不褻瀆死者的沉重微笑:“是啊,你能如此剋制,很好,很好,畢竟是在軍校裡念過書的高才,知道輕重……”他的話一直很輕,說到這裡才忽然轉爲凝重,抓起周華自刎的刀,交給近侍道:“去,替這把刀配一套好鞘,我要時時佩戴,以警我今日之失。”

魏爾成等中親衛聞言都刷的跪了下來,齊聲道:“陛下!”折彥衝的親衛都很懂規矩,不該說的話都沒有多口,但這句“陛下”,卻有着太多太多的感情和意味了。

折彥衝道:“周華的喪事,我就不交給有司辦理了,我想交給他的同袍,我想他也會這樣希望的。”

魏爾成大聲道:“臣等領旨!”

折彥衝的話音又緩了下來,說道:“周華還有個老孃……”

魏爾成叫道:“周將軍的母親,就是我等的母親!”

“好,好!”道了這兩個好字後,折彥衝眼睛一閉,這才垂下兩滴淚水來,揮手道:“你們出去吧,順便讓外邊的人進來。”

衆近衛行了大禮退出,過了一會,韓昉、盧彥倫、和劉鶚父子才進來。韓昉、盧彥倫和劉鶚的品階比魏爾成等要高得多,但折彥衝方纔卻只留一衆親衛侍候,連韓盧等都擋在了外面,這時才進來,他們進來時折彥衝臉上又回覆了平靜,韓昉盧彥倫劉鶚一時都不敢開口說話,劉仲詢卻已聲帶哭腔道:“陛下,不好了,秀娘娘……秀娘娘要出家了。”

折彥衝哦了一聲,卻沒回應,劉仲詢又道:“秀娘娘說自己給陛下帶來了如此煩惱,擾亂了京師,轟動了天下,有損陛下威名,令陛下身處兩難,實是不祥之人,今天早上已到城外白衣庵,請求主持尼師剃度贖罪。臣苦勸不住,這會……這會只怕已經……”說到這裡便說不下去了。

折彥衝道:“她已這麼決定了麼?”

劉仲詢應是,折彥衝長長吸了一口氣,然後一下子吐了出來,道:“是我對不起她,爲自己一時之慾,誤了她一生……”

“不!不!”劉仲詢叫道:“不是陛下的錯,都是華表壇那羣女人無事生非,這才惹出了事端來!陛下,這羣人無法無天……”忽見折彥衝神色不對,再看看劉鶚給自己使眼色慌忙住口,掌了自己兩個巴掌道:“臣該死,臣該死,臣不該多嘴。”

折彥衝也不理他,問韓昉等:“京城那邊來人沒有?”

韓昉道:“狄議長來了,因身體不好,車不敢快走,不過這會子也快到了。”

折彥衝點了點頭說:“他是來勸我的。”

韓昉在門外時就已經揣摩了半天,這時見到了折彥衝,聽他說了這麼些話,可也猜不透他的意圖,心中大感天威難測,不過他畢竟是副總理大臣,有些話劉仲詢不能問的他卻可以,當下便試探着問:“陛下,難道這件事情就這麼算了?”

折彥衝看了他一眼,反問:“你待怎樣?”

韓昉道:“肇事者自當嚴懲不貸!如若不然陛下威名何存!”

折彥衝哼了一聲道:“那如果有人迴護她們,不許我動手呢?”

盧彥倫接口道:“那便是抗旨欺君!其罪當誅!”

“誅?”折彥衝厲聲道:“若是應麒阻我,你也要我殺了他不成?”

韓昉等大感惶恐,但仍道:“丞相此次的行徑,確有不是的地方……”

折彥衝雙目一睜,正色道:“你們給我聽好了!別說什麼抗旨欺君!就算他們真個反我,除非是在戰場上刀槍無眼,否則我無論如何都不會殺自己的兄弟!”

韓昉盧彥倫劉鶚父子聽了這句話趕緊跪下,齊聲道:“陛下明斷,陛下聖裁!”

折彥衝冷笑一聲,說道:“我明斷?我聖裁?難道你心中就沒有個主意不成?罷了,罷了,若是你們心中有自己的主意又與我不同,那不和應麒一樣了麼?”

韓昉被折彥衝這一聲冷笑笑得頗窘,一時答不上話來,正在這時,近侍來報:“狄議長到了!”

狄喻風溼病重,腿腳不便,但還是堅持自己走了進來,進了門,折彥衝忙命劉仲詢扶他坐下,狄喻卻不坐,走到周華的屍身旁邊,扶住了棺木,看了好久,垂淚道:“這孩子!太沖動了!他就這麼死了,讓活着的人怎麼辦啊!”

折彥衝亦仰天而籲,道:“叔叔,你想我怎麼辦?”

狄喻抓着棺木邊緣的手緊了緊,望向折彥衝道:“陛下,顧大嫂她們罵得雖兇,但其實沒有冒犯你的意思,她們只是希望你能從善就正。”

劉仲詢在旁邊就要張口反駁,卻被乃父使眼神止住,折彥衝也沒開口,狄喻繼續道:“我雖然也是個武夫,但不管事好些年了,閒來讀書,深覺千古以下帝王,凡能納錚臣逆耳忠言的,當時或覺難受,但身後卻是千古美譽!當初魏徵牽衣而諫,惱得唐太宗幾乎要殺了他,但最後還是忍了下來,從了魏徵,君臣也因此博得了萬載令名!若當時唐太宗一個不忿真殺了魏徵,只怕不但身後爲萬世所譏,就是他身前也見不到貞觀盛世啊!”

折彥沖默然良久,才道:“叔叔是要我去華表壇,向顧大嫂認錯麼?”

“這……”狄喻道:“若是陛下能去,那是最好,若是……”

“不用若是了!”折彥衝道:“這件事情我既有不是處,便該認錯!我去!”

韓昉等聞言大驚,狄喻卻大喜道:“若能如此,大漢幸甚!天下幸甚!”

韓昉盧彥倫等忍不住叫道:“陛下,此事……”

折彥衝揮手不讓他們說話,吩咐道:“你們去準備一下,明日就隨我回京。華表壇的事情我自有分寸!”

韓昉等不敢違拗,領旨退出去後,折彥衝這才道:“我這次從西夏回來,本是要趕着辦幾件大事,誰知卻因自己一時失足,竟耽擱了這麼多的時間,想來亦常有愧。”

狄喻忙道:“人誰無慾?人誰無過?但有道是知錯能過,善莫大焉,何況陛下的過錯,說來也不大,只要能坦誠以對天下,實無損陛下半分威嚴。”

折彥衝扶着狄喻坐下,說道:“叔叔,這裡沒外人,你也不用老陛下、陛下的了。你是我叔叔,應麒他們是我兄弟,這層關係,不會因爲我做了皇帝就改變。華表壇的事情,我們暫時就不說它了,回頭我自會去給天下人認個錯。現在我想和叔叔說說那幾件被耽擱了的大事。”

狄喻便問那幾件大事,折彥衝道:“第一件說來也不是大事,叔叔你知道,允武也不小了,我想給他完婚。不過現在又鬧出了這事,周華不幸……唉,又得再推一推了。不過等周華的尾七過了,還得請叔叔做個媒。”

其實太子成婚乃是一件大事,特別是當此開國之際,南方尚有趙宋,國之儲君成婚豈同尋常?但狄喻這時卻只是點了點頭道:“允武的婚事確實也該辦了,你心目中有人選沒有?”

折彥衝道:“鐵奴的次女,叔叔見過沒有?”

狄喻道:“你是說純兒?嗯,這孩子人品不錯,半點不像她爹。”猶豫了一下,說道“若陛下屬意她,等這次的事情一過我便做這個大媒。不過雅琪也不小了,尋常人家這會早出閣了,陛下看是否也一起安排?”

折彥衝道:“得叔叔答應做媒,那是允武的福分。至於雅琪,等他哥哥成婚之後再說吧。如果趕得上的話,我希望允武的婚事就和元國民大會同時舉行,這可是我大漢新都建成以後的第一次大會!到時候不但東北、兩河、南洋、山東、陝西這些上次參加過的地方,連上次大會後才征服的漠南漠北,也會有新代表來,加上允武的大婚,嘿,那可是我大漢開國未有之盛事啊!這兩件大事,說來都得叔叔勞神費心。”

狄喻點頭道:“陛下說的是,這確實是我大漢開國建都以來未有之盛舉,這次元國民會議的事情我也準備了很久了,只是自己年邁體衰,很多事情幹起來都力不從心,真怕會耽誤了這件大事!”

折彥衝道:“若叔叔覺得忙不過來,就讓老四幫幫你,國事雖然要緊,但也不能因此而拖垮了叔叔的身體。”

狄喻哦了一聲,隨即面露欣然道:“老四他辦事得力,若是有他幫忙,我肩頭上這副擔子就會輕得多了。”又嘆道:“老了,老了,不中用了。以前我不服老,但近來才發現不服不行。陛下,趁着這次大會,我想辭去總議長一職,你看如何?”

折彥衝想了想道:“此事不妥,一來舉國上下未必找得到比叔叔更適合的人,二來忽然更換,只怕會惹來爭奪。我們接下來還有一件大事要辦,後方務必穩住,不能出亂子。”

狄喻便問什麼大事,折彥衝道:“我想約趙構會獵於南方。”

狄喻大驚道:“陛下,這……”說着連連咳嗽,折彥衝忙替他撫背順氣道:“叔叔保重。”

狄喻卻連連搖頭道:“這件大事……唉,我多年不涉軍務,已不知此事宜否,不過……不過我這個總議長太平時節還撐得住,若是江山大動之際,恐怕就做不了這頂樑柱了。若陛下真要辦這件大事,這總議長怕真得換一換了。再說大會一開,這總議長一職本來就得重選,我也只不過不想自己列於提名之中罷了。”

折彥衝沉吟道:“若叔叔心意已決,那我就不說什麼了。不過若是這樣,這下一任總議長的人選卻得仔細揣摩揣摩了。叔叔心中可有人選?”按元國民會議成規,上任總議長、皇帝和宰相各自可提名一人,各路元國民代表團各提名一人,軍方提名一人,學界提名一人,商界提名一人,各方提名可以重合,但至少要推舉出三人以上,由元國民大會議論選出。

這時狄喻想了想,反問道:“陛下心中,可有人選?”

折彥衝道:“我心中的人選,自然是叔叔,不過叔叔既然不想連任,那麼退而求其次,嗯……我想提老四來接任。”

狄喻問道:“爲什麼陛下會想到他?”

折彥衝道:“我大漢上下,若論功勞、威望、能耐、資歷,除了叔叔之外便是我這幾個弟弟。如今廣弼已經逝世,三弟管樞密,應麒是宰相,無論如何抽不開身,老五老六兩個功勞雖然不小,但誰都知道他們都幹不了這差事。算來算去,也只有老四勉強能接叔叔的班。”

狄喻頷首道:“陛下所論甚是。老四年輕時輕佻飛揚,但近年漸轉沉穩,足以勝任此職有餘。不過我心目中卻還有一人。”

折彥衝問是誰,狄喻道:“皇后。”

折彥衝不由得一怔,隨即搖頭道:“那怎麼成!她字也識不得幾個,哪裡做得了總議長?再說以她那種魯莽性格,若將元國民會議交給了她,非壞事不可!”

狄喻卻道:“那又不然,皇后雖然識字不多,不過她明辨是非,立身又正,文書上的小事一個刀筆吏就夠了,但能驚動到元國民會議總議長的大事,卻需要一個立得正、站得直的人,方能穩定乾坤!”

折彥衝卻仍搖頭道:“不妥,不妥,再怎麼說她也只是個女人,再說又是我的髮妻,東北那邊和漢部的老部民也許會對她推愛,但兩河西北、漠南漠北的人卻一定不服。”

狄喻猶豫了許久,這才嘆道:“陛下說的是,陛下說的是。”

——————

最近寫得不輕鬆,大家看完記得投貴賓和鮮花啊。百拜……

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168章 偶遇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147章 武之庫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10章 絕地(下)第11章 夜遁(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10章 絕地(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02章 自辱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184章 戰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5章 誓約(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9章 議婚姻(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72章 信任第156章 帶月歸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3章 論武(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190章 名妓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99章 老臣第七十二章 下第165章 陰陽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
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168章 偶遇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147章 武之庫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10章 絕地(下)第11章 夜遁(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10章 絕地(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02章 自辱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184章 戰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5章 誓約(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9章 議婚姻(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72章 信任第156章 帶月歸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3章 論武(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190章 名妓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99章 老臣第七十二章 下第165章 陰陽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