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

歐陽適接到了狄喻的任命後,迅速調遣人手,調查華表壇事件的方方面面,負責華表壇的有司部門在這件事情上其實並未失職,因爲他們的職務是負責照看、記錄和向上轉呈意見,這些他們都辦到了,接下來的責任,就落在行政、司法人員身上,所以塘沽的政務官和首席法官幾乎同時接到了傳票。

塘沽首席法官就是陳顯的次子,他接到傳票後頗爲不安,在家中對老父訴苦道:“我雖然管着塘沽的司法,但終究不是管着塘沽的一切。辦理案件我不敢有偏私,但這件事情,又豈是我能依律處理的?”

陳顯道:“你爲什麼不能依律處理?”

“這……”陳豫道:“投鼠忌器啊!”

陳顯問:“投什麼鼠,忌什麼器?”

陳豫道:“父親大人你何必明知故問?”

陳顯道:“不是我明知故問,是到時候人家一定會這麼問,那你該如何回答?”

陳豫嘆道:“那隻好照實回答了。這件案子,其實我派人查過,但最後卻都不了了之。”

陳顯道:“爲何會不了了之?”

陳豫道:“派出去的人……辦事不力。而且有人阻撓……”

陳顯又問道:“誰阻撓?楊相?還是楊帥?”

陳豫道:“不是他們,不過……不過就算不是他們的人,那也是他們縱容的。”說到這裡,大感不妥,道:“其實楊相、楊帥的意思,我們也都知道,他們不是不想辦,是想遲些辦。這件事情,也不但是我明白,其實大家都明白。我就不懂,四將軍爲什麼挑在這個時候來查這件事!這件事查下來,晉北那邊非鬧翻了不可!我雖然只是個法官,只管律法,但也知道現在那邊是不能妄動的。”

陳顯道:“晉北那邊,不會有事的。這次他這麼做,也不是爲了動晉北。”

陳豫問:“那是爲了什麼?”

陳顯嘿了一聲道:“我料他這一查,一開始雷厲風行,但到後來地就會不了了之——還是會像原來大家希望的那樣,等陛下凱旋歸來再作處理。不過在這當口查起來,總得有人負責,這負責的人,便是負責塘沽庶政的官員與塘沽司法的法官。這纔是他的目的啊。”

陳豫爲之一愕,問道:“他爲什麼要我們來負責?”

陳顯問:“你是誰?”

陳豫失笑道:“父親大人這是什麼話!”

陳顯替他回答了:“你叫得我父親,便當知道你是我兒子!”又問:“塘沽現在主理庶政的又是誰?”

陳豫這才醒悟過來:“是陳正匯的表弟,李鬱!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這是要報仇來了!”

“報仇?還談不上。”陳顯道:“若要報仇,他反而不會打草驚蛇了。這人心胸不算廣闊,但做事還不夠狠辣。這件事情,也只是要給我們一個下馬威罷了。”

陳豫道:“若是這樣,那明天我們就和他抗到底!道破了他的私心,料他就不好對我們動手了。”

“不可!”陳顯道:“這件事情,總得找兩個負責的人。這兩個人,位子不能太高,比如我、陳正匯還是李階都不行,那樣會讓我大漢整個兒動盪起來。但又不能太低,那樣不能服人。最好,是地位不低,與高層關係緊密,但撤換了又不至於會影響全局的人。這樣辦下來,會讓下面的人相信我們漢廷還是能秉公爲民的,讓他們多一點耐心,也讓我們多一點時間等候陛下凱旋。”

陳豫的弟弟陳越在旁一直沒說話,這時忍不住叫道:“父親的意思,莫非是要犧牲二哥麼?”

陳顯嘆道:“爲了大局,也不得不如此了。”

陳越驚道:“那……那二哥會不會陷入險境?”

“應該不至於。楊相、狄議長都是明白人,不會讓事情發展到那個地步。”陳顯道:“不過你二哥怕是從此不能再做法官了。”

陳豫聽了不禁悵然,這件事情若是由其他人來說,他還會有反抗的念頭,但此刻從他父親陳顯口中說出,卻讓陳豫覺得逃無可逃避無可避。如果楊應麒、狄喻、楊開遠等人都已經默許讓陳豫、李鬱犧牲,那他們二人也唯有犧牲了——不管是爲了家族,還是爲了大漢。

第二日歐陽適傳喚二人,責問果然與陳顯所料相近,陳豫在歐陽適大義凜然的責問下毫無抵抗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歐陽適當即免去了他塘沽首席法官的職務。李鬱受到的問責也與陳豫相當,但他比陳豫更年輕些,雖然事前也已經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卻忍不住當場落淚。

李鬱落淚的時候,折允武就坐在旁聽席上,李鬱的眼淚震撼了他,在淚水滾下的那一剎那,折允武覺得這個在漢廷仕途前景極明朗的青年官員,並不是在爲他的仕途傷心,而是在爲他的理想傷心。有好幾次都想挺身而起爲李鬱抗辯,但看看旁邊狄喻和楊應麒都安坐不動,終於在臀部離椅不到半寸時又坐了下來。

李鬱被免職後,雖然沒有被敕令放逐,但他還是決定在第二天就離開塘沽,連李階也勸他不住。折允武聽到消息,在徵得完顏虎同意後便裝追出二十餘里替他餞行。由於都曾師從胡安國,在這一點上兩人算是師兄弟,所以折允武在李鬱面前便沒有監國太子的架子,只是黯然地對李鬱說七叔他們其實都有苦衷。

“我知道,我知道。”李鬱說:“雖然昨天才受到責問,但其實之前就已經有長輩替我剖析明白了。我很清楚,從四將軍決定提出這一動議開始,我的仕途就保不住了。可我傷心的,不是這個!我傷心的是:爲什麼想爲國爲民做點實事的人,也要遵循這些骯髒的規矩。這個問題,我不懂!所以我纔會痛苦!”

折允武聽得呆了,李鬱的這個問題,他也在想,他也不懂。他甚至在懷疑他的父親、他的叔叔們是否也不懂?還是說他們懂了,卻不能改變這一切?

兩個年輕人的餞行在一場痛哭中結束,分手後,折允武繼續回塘沽做他的監國太子,而李鬱則到了臨近前線的王屋山隱居讀書,老死於斯。然而聚集在他身邊的門人弟子,卻在數十年後蔚然而成一大派系,正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次宦海之厄對李鬱究竟是福還是禍,卻也難說。

歐陽適處理了陳豫和李鬱之後,也派了不少人前往真定、中山查訪,但查訪的進度卻甚慢。不過他在此事上還作了另外一個動議,就是在華表壇附近闢出一塊地來建造房屋,讓所有到華表壇上訪的外地民衆都能住到裡面去。歐陽適的這個建議受到了朝廷上下以及各方元國民代表的一致好評,認爲此舉既無損設立華表壇的原意,又照顧了當前的大局,更維護了大漢朝廷的體面。經過這件事情以後,歐陽適在京畿的威望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這時“剛好”有一個商家在華表壇附近擁有幾座院落,這個身爲元部民的愛國商家聽到消息後自願將這幾座院落捐獻出來,塘沽元國民會議經討論後決定接受了他的捐獻,將這五座院落打通,經一番改造後作爲華表壇的附屬建築,讓所有聚在華表壇上的真定、中山難民都搬了進去。

華表壇周圍經過一番打掃之後又恢復了往昔的光彩。漢廷的體面得到了維護,而那些難民淡出民衆視野以後,真定、中山的事情也暫時地被大多數人所忘懷。

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2章 部勒(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148章 地之失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166章 使者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199章 老臣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47章 嶽幕(上)第17章 建村落(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83章 臨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192章 密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195章 李綱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197章 聯姻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189章 國債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
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2章 部勒(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148章 地之失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166章 使者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199章 老臣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47章 嶽幕(上)第17章 建村落(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83章 臨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192章 密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195章 李綱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197章 聯姻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189章 國債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