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新編胡伍(上)

半個時辰後,蕭鐵奴終於回來了,四百多個人氣喘吁吁地跟在他坐騎的尾巴後面,在大冷的天氣中敞開了胸脯喘氣,雖然個個累得夠嗆,但每一個人都極雄壯,也極野蠻!

蕭鐵奴跳下馬來,對摺彥衝道:“我就要這些人,其他的,我不管了。”

折彥衝點了點頭道:“這些人不要和漢村其他村民雜居了,就住一個新村吧。”

蕭鐵奴道:“不用!我們村還有不少帳篷,把這些帳篷拖出來,在漢部邊緣紮下就行。”

折彥衝道:“你可要好好約束他們,不能讓他們乾燒殺搶劫的勾當!”

蕭鐵奴道:“放心,沒事的時候我會帶他們去打獵牧馬,發泄力氣。打仗的時候,我保證這些人會衝在最前面!但糧食兵器怕還要村裡提供些。”

折彥衝道:“這個自然。”

慢慢的,那些沒有被踩死的人都跟了過來,然而卻被那四五百人排斥在外,不得已,只好迴歸到楊開遠旗下,人數不足一千,其他人,有些中途死了,也有些中途逃了。但在這種情況下逃走未必就會比留下的人好過——若是遇到女真騎兵,隨時會被殺掉。

折彥衝帶領大隊來和阿骨打會合,把繳獲的農具、軍械等盡數獻上。阿骨打問道:“這是爲何?”

折彥衝道:“我部先發攻擊,兵力也先疲,所以留下清理戰場,由生力軍繼續追擊,並不是爲了奪取敗敵軍資。我們收取的這些東西應該是全軍共同的戰果,當由國主發給衆兵將作爲賞賜。”

阿骨打大喜,將折彥衝獻上來的東西論功行賞,得到賞賜的人無不盛讚駙馬。

阿骨打將其中三成賞賜給折彥衝麾下兵將,折彥衝道:“太多了。我部之功不足得此。”

阿骨打道:“各部都掠奪了不少東西,可沒見一人交上來的。其實你就算把東西全部截下,也沒人會說什麼——漢部軍功,完全當得起!”

折彥衝便不再推辭。此時完顏虎臨盆將近,折彥衝請先班師,阿骨打允了,折彥衝又說道:“遼人此敗,數月之內再難組織大規模的進攻了。我們從起兵以來月月有戰事,此刻正好休養生息,只令偏師騷擾遼國邊境,蠶食東京州縣,便足以拓疆土,揚國威。”

和阿骨打告別之後,行軍不到一日,前面飛馬來報:“公主生了,母子平安。”

折彥衝一聽興奮得勒馬人立,喜得手足無措,那馬也因他的胡亂操控而亂嘶亂跑。

曹廣弼牽住他馬頭道:“軍馬我來帶,你先回去吧。”

折彥沖喜道:“好!”他沒日沒夜地快馬急馳,回到漢村卻全沒半點倦色,楊應麒正從他家裡出來,看見他笑道:“來得這麼快!”

折彥衝道:“阿虎和孩子都好嗎?”

只見完顏虎走到門口來,回答道:“好是好。就是你說話別太大聲。還有,把馬牽開些,別嚇着孩子。”

折彥衝忙跳下來叫道:“你怎麼出來了!也不好好坐你的月子!”

完顏虎哼了一聲道:“坐什麼月子!我沒你們漢族女子你們嬌嫩。我告訴你,我叔母有一次生產完,剛好遇到敵人來襲,她把孩子放下拿着弓箭就出去助戰!”

折彥衝搶入房內,楊應麒也不過問戰事,微笑着把門帶上,來到漢部政務堂,見楊樸正皺着眉頭,楊應麒笑道:“‘十里之地,千戶之邑’,也會難倒你不成?”

楊樸擡起頭來,說道:“手底無人可用,自然忙亂。”

楊應麒笑道:“這話說小聲點。若讓胡茂他們聽見,又要鬧彆扭了。”

楊樸道:“前方來報,此次戰俘共五千餘人,其中一千多人編入行伍,另外還有三千多人,安置起來卻也不易。”

楊應麒道:“那一千多個不會說漢話的,可以拿來和女真人交換漢俘用。剩下兩千人,都發去種田去。所謂春種秋收,這些人來得正是時候!”

楊樸沉吟道:“如今荒地漸開漸多,務農者已逾千人。我們以合作制組織人手,以僱傭制計勞發食,暫時來說沒有問題,但這不是長遠之計。若要久安,莫若把這些田計口分發,我們只收取賦稅——田歸各人,則這些人便能成爲有產之家。有恆產者方有恆心。”

楊應麒聞言笑道:“分田?哈哈,這田我說什麼也不會分的。”

楊樸詫異道:“這是爲何?”

楊應麒道:“現在還不到久安的時候,會寧也非我等久安之地。”

楊樸恍然大悟,心道:“虧我活了這一把年紀,論到謀慮之深遠卻遠不及這十幾歲的少年!”他可不知道楊應麒的心理年齡和他的外表絕不相稱!

第三日,蕭鐵奴到了,後面是曹廣弼,楊開遠則要到第四天才到達。

楊樸來了以後,楊應麒便把庶政都交割給他,全面放權。不過楊應麒冷眼旁觀,發現楊樸其實對政務也非十分精擅,心道:“治理一州一縣還是難不倒他的。不過以此爲上限卻又委屈了他。他最出色的才能,或在於參謀政略。”

曹廣弼和楊應麒說了蕭鐵奴部勒異族勇士的事情,楊應麒道:“我們身在塞外,遲早要有這樣一支人馬的。唉,眼見人口漸繁,胡風漸熾,對我軍戰力提升是很好的。只是若再無人文傑士加入,漢部胡化將是遲早的事情。”

楊開遠道:“有我們在,當不至於吧。”

楊應麒道:“軍事上的訓練旬月間或可見效——只要能激發他們的勇氣,教育他們懂得令行禁止。但文化與風俗的陶薰卻非十年之功,這些東西頑強得讓人難以想象。我們幾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在胡種居多的情況下,縱然我們付出畢生的努力,到頭來最多也就是一個秦始皇治下的軍政社會。”

忽然聽一個人嘻嘻笑道:“若能建立像秦始皇那樣的功業,又有什麼不好?”

楊應麒順口道:“在一千年前他自然是了不起的。但現在讓天下再如秦治,那是活回去了!”愣了一下,驚喜道:“歐陽!是你麼?你回來了!”

第166章 使者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15章 誓約(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19章 議婚姻(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17章 建村落(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192章 密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63章 表決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1章 夜遁(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144章 兄弟間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1章 瘟疫(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343章 罷相(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2章 鷹兔(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14章 烏古(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6章 邊關(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
第166章 使者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15章 誓約(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19章 議婚姻(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17章 建村落(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192章 密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163章 表決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11章 夜遁(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154章 蒙古謠第144章 兄弟間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1章 瘟疫(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343章 罷相(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2章 鷹兔(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14章 烏古(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6章 邊關(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