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羣龍動

漢帝國經濟的發達程度,此時已略優於北宋的全盛時期,而漢zf的行政效率又遠勝北宋任何一朝,因此漢帝國的財力物力以及楊應麒對資源的調動力,都比嵬名察哥、耶律餘睹所料更加強大!

蕭鐵奴撤圍後半個月,從雲中方面出發的追加物資便冒着嚴寒運到,而盧彥倫也從敕勒川趕到蕭鐵奴身邊,給他交了個底。蕭鐵奴手裡有了兵糧,也不等開春,馬上就發動第二次進攻。

不但是他,劉錡在確定後方糧道無礙後,便不顧諸將“來春再進兵”的勸告,率領主力劍指靈州!而秦鳳路的李彥仙、劉錫等也配合劉錡的行動攻打卓囉城,企圖接應上種去病攻佔了的涼州。

而最讓夏人擔心的“折彥衝後續人馬”曲端、王宣兩部,也已越過陝北,逼近靈州。

漢軍的提前進攻有些出乎嵬名察哥的預料,也打亂了他準備先收復西部、打通西南的計劃,興-靈兩城的軍隊一個也不敢動,人人枕戈,以待漢軍。

宗翰和完顏希尹、耶律餘睹等商量道:“蕭鐵奴這次去而復返,會不會來得太急了?”

耶律餘睹道:“我也認爲他太着急了。如今冰雪未消,道路難走,連短途運輸也是一件難事。縱然蕭鐵奴在克夷門屯有糧草,要冒雪運到中興府城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料他此次來攻,多半是虛多實少,真正的大攻勢,還是得等到來春!”

完顏希尹卻道:“但興、靈乃是西夏國本,夏主所在,他們又都懼怕蕭鐵奴,就算嵬名察哥明知蕭鐵奴此來虛多實少,興、靈的兵馬也必不敢動!”

高慶裔道:“種去病從西北來,一路攻城佔地,根基不穩,留守甘肅、西平的兵力薄弱。此刻若得一支精兵橫掃過去,數月之內祁連山下千里絲路可以全數規復。但若興、靈的兵馬不動,那不免錯失良機。”

耶律餘睹趁機道:“陛下,要不我請命前往,也不用嵬名察哥調兵幫忙,只需帶一萬人便能成此大事。”

完顏希尹道:“我亦有此意。”

高慶裔聞言大喜道:“若能如此,那不但能幫西夏打通西北、西南兩路,還能從中尋找我們將來的立足之處。”

但宗翰略一躊躇,還是決定由完顏希尹去自薦。

第二日完顏希尹便去向嵬名察哥請命,嵬名察哥卻當場拒絕。嵬名仁禮對嵬名察哥的決定有些不解,在完顏希尹走後問:“如今大敵壓境,我們的大軍不敢擅離興、靈,又不能將興-靈國本交託給宗翰,若讓女真人去幫我們打甘肅西平,贏了西北可復、西南可通,輸了也不影響興、靈的防守大局。晉王爲何不肯答應?”

嵬名察哥哼了一聲道:“如今兩家雖然同仇敵愾,但未馴之狼,圈在身邊還可以當犬牙用,放得太遠就難以控制了!”

嵬名仁禮這才恍然。

那邊宗翰還不肯死心,又讓耶律餘睹來自薦,卻還是被嵬名察哥婉拒,兩家自此生隙,只是嵬名察哥防得嚴,宗翰無計可趁,更不敢在大敵壓境的情況下先自相殘殺起來。

華元一六八四年的西北很快就在內內外外各方面都極爲緊張的情況下過去了。這一年寒冷的天氣持續得甚長,進入了正月河冰仍不見薄。蕭鐵奴在軍中精選騎兵二萬人,分別由任得敬和種去病帶領,冒着寒春南下,任得敬率八千人進攻中興府,種去病率一萬二千人迂迴進攻靈州。陝西軍方面,劉錡也挑選精兵,逐步逼近靈州。王宣、曲端已和蕭鐵奴取得聯繫,在後面配合種去病的攻勢,層層壓來。

任得敬來得快,到達中興府城下後,卻不進攻,只是在城外安營紮寨,而種去病的人馬則來得慢,但十日之後也出現在了靈州偵騎的視野中了。蕭鐵奴引五萬人跟在後面,竟也朝靈州方向進發。

這麼一來,嵬名察哥和宗翰便都料蕭鐵奴有意先攻靈州,再破中興府。此刻金夏聯軍的主力就駐紮在靈州,但中興府城堅,靈州城池一個月前才被種去病破壞了一次,就軍力來說靈州勝過夏都,就城防來說中興府勝過靈州。蕭鐵奴擅長野戰,又喜歡行險,對硬碰硬的換子相殺尤其着迷,這一點天下皆知。他會舍稍近的中興府而選擇稍遠的靈州作爲攻擊對象,卻也在嵬名察哥和宗翰等的意料之中。

嵬名察哥和耶律餘睹都認爲攻城非蕭鐵奴之長,這次他這麼做的戰略目的多半是企圖殲滅金夏聯軍的主力。從理論上說,只要金夏聯軍的主力被擊潰,那中興府便成爲漢軍的囊中之物,攻克只是時間問題;相反,如果嵬名察哥所率領的主力仍然存在,那就算中興府被攻破,夏人退入草原、沙漠之中,也還有機會捲土重來,不過那樣就會變成一支失去國本的流浪軍了。

確定了漢軍的來意後,嵬名察哥便調動各路兵力,夏軍以城爲營,金軍沿河列寨。宗翰私下大爲不悅,認爲嵬名察哥這麼安排分明是要拿自己來作炮灰。可是身爲喪家客軍,他卻沒法不聽從命令。

嵬名仁禮眼見漢軍繼至,甚是憂心,嵬名察哥卻一如往常,嵬名仁禮見了不免心中佩服,心道:“晉王不愧是我西夏之庭柱!漢軍來勢如此兇猛,他卻仍然鎮定如恆,縱觀當世名將,只怕數不出五個來!”但想起漢軍四面來攻,卻又擔心,便跟嵬名察哥說了自己的憂慮。

嵬名察哥便問他擔心什麼,嵬名仁禮道:“一來擔心漢軍人多,二來擔心靈州不夠險要,擔負不起堅守之責。”

嵬名察哥一聽哈哈大笑,笑得嵬名仁禮莫名其妙,問:“仁禮說錯了麼?”

嵬名察哥笑道:“沒錯,沒錯。常人見了這等陣勢,多半要這樣憂慮的。”見嵬名仁禮被自己這麼一說神色略顯尷尬,他們也算同族,地位也相差不遠,不好太落他的麪皮,語氣轉和,說道:“監軍自非常人,不過畢竟長居文職,于軍旅之事,怕是不如本王。”

嵬名仁禮忙道:“這個自然,這個自然!卻不知晉王對當前局勢,又有何超人之見解?”

嵬名察哥笑道:“超人見解不敢,不過監軍方纔說靈州不堅,可是有意將大軍退過黃河,集中在中興府憑城而守麼?”

嵬名仁禮道:“拙意正是如此。”

嵬名察哥哼了一聲,道:“若真如此,那纔是破國之謀!”指着西面道:“那就是黃河!河西就是我們的國本所在,而河東已堅壁清野,無糧可因。我們若是撤了過去,那漢軍這次西來就算沒法攻陷中興府,也會盡取河東全境。他們只需在河東留下一支人馬巡河,我們再要過來便困難重重,而他們卻是進退自如!假以時日,等他們糧草齊聚,大軍再至,我們便大勢去矣!相反,只要我們能守住靈州,那漢軍在河西便站不住腳,北面之克夷門諸地,亦不足以屯聚大軍。蕭鐵奴一旦敗去,我們尾隨其後,追亡逐北,已經失去的疆土可以一役而復!漢軍再要西來,又得重新開始了。”

嵬名仁禮道:“怕只怕漢軍兵多將廣,靈州一戰我軍未必能勝。”

嵬名察哥笑道:“別人擔心漢軍來得太多,我卻擔心漢軍來得不夠多!”

嵬名仁禮更奇:“這是爲何?”

嵬名察哥道:“漢軍來得雖多,但蕭鐵奴、種去病先來,王宣、曲端後至,後至者不知前方戰事,不習本地水土,王宣、曲端又本非蕭鐵奴所部,蕭鐵奴或能節制他們,但他們是否會如種去病般服從蕭鐵奴的全權指揮卻也難說!將帥不相信任,軍力便要大打折扣!劉錡又從南而至,與北部諸路軍馬未必能配合好。若諸路協調得不好,只會讓我們各個擊破,但要協調好諸路,哈哈,如今天氣仍然寒冷,道路又不好走,幾十萬大軍成合圍之勢容易,但要做到協調一致,沒幾個月的功夫卻也休想!而在此之前,蕭鐵奴能組織起來對我們發動攻擊的兵力,一定會比我們少。我們以逸待勞,以多擊少,就在這靈州城下和他們野戰也不會失敗!”

嵬名仁禮道:“但漢軍要是不搶攻,只是在外圍聚攏,以待諸路協調一致再發動進攻,那我們可怎麼辦?難道我們反過來去攻他們嗎?那以逸待勞的豈不變成他們了?”

嵬名察哥哈哈一笑道:“蕭鐵奴怎麼會等!他等不得的。他若是等得,便不會來得這麼急了!”

嵬名仁禮道:“爲什麼?”

“爲什麼?因爲他糧草不夠!”嵬名察哥道:“蕭鐵奴從漠北萬里遠來,能帶多少糧草?他一路劫掠,能補充多少糧草?若從雲中增發補運,嘿嘿,就算雲中糧草充足,要越數千裡道路運來數十萬人的口糧,談何容易!若要從燕京、塘沽運來,那便更遠了,沒有半年光陰休想到得!若我所料不差,蕭鐵奴遲則一月,多則半月,必然糧草罄盡,不得不退。”

嵬名仁禮喜道:“原來如此!所以晉王方纔纔會說不怕漢軍來得多,只怕漢軍來得不夠多!”

嵬名察哥笑道:“不錯,他人來得越多,糧草就耗得越快!糧草耗得越快,敗亡之日就會來得越早!”

嵬名仁禮讚嘆道:“晉王明鑑萬里,這等軍謀遠慮,普天之下,除了晉王之外恐無第二人能參透了!”

他這個馬屁拍得嵬名察哥一時醺醺然甚有的得色,但他畢竟不是器量狹小之輩,隨即搖了搖頭,道:“不然,這等形勢,我料蕭鐵奴心中也必瞭然!或許折彥衝、楊開遠也知道這一關鍵,否則他們從雲中派來的增援兵馬只會比現在更多!就是我軍之中,也有人深悉此間利害。”

嵬名仁禮問:“誰?”

嵬名察哥道:“耶律餘睹!”

漢軍南路劉錡的補給線,比漢軍北路蕭鐵奴的補給線要短得多。加上漢廷在陝西經營已久,這幾個月來劉錡又是步步爲營朝西夏進發,沿途安營紮寨,佈列的據點不下百個,所以漢軍南路糧道的可靠性也比北路要好得多。

綜合各方面的消息後,劉錡也推知蕭鐵奴糧草儲備不足,糧道又不太可靠,因此接連幾次派軍北上,想要接應上北路漢軍。但除了靈州這顆大釘子外,嵬名察哥還在漢軍南北兩路之間還安插了許多小釘子。蕭鐵奴和劉錡若想先去拔除這些小釘子,圍攻靈州的事情便得延緩,若是要先圍攻靈州,漢軍想要會師便得等到大敗嵬名察哥之後。所以這一個月來劉錡屢屢派遣騎兵北上,雖然有時能突破嵬名察哥的堵截和蕭鐵奴交換一些消息,但要想徹底排除嵬名察哥的騷擾,在南北兩路大軍之間建立起一條糧道,使漢軍北路也能享用陝西方面的存糧,卻是一件極爲渺茫的事情。

在前方衆將帥展開戰略的同時,與之配合的政略謀略也一一發動。

這日耶律餘睹照常巡河,日落時卻見一隊軍馬從南而至,外圍是夏軍服飾,中間卻有一小隊漢人!他縱軍馬圍住一問,才知道是漢廷的使者到了,不敢阻攔,放了他們過去,一邊回主帳將此事告知宗翰。

完顏希尹道:“夏主和嵬名察哥往蕭鐵奴軍中派遣使者求和,就算沒有十次也有九次了,都是纔到轅門就被趕了回來,從沒得到迴音,怎麼這次漢人自己派使者來了?”

高慶裔沉了了半晌,說道:“那或許是因爲嵬名察哥他們找錯了人。”

“找錯了人?”完顏希尹奇道:“你是說不該去找蕭鐵奴?現在漢軍在西北沒比蕭鐵奴更大的了吧?”

“說到官爵軍銜,自然是蕭鐵奴最大。”高慶裔道:“但他根本不是個會講和的人,所以我說夏主他們找錯了人。”

完顏希尹道:“話是這麼說,但不找他,難道找劉錡麼?嘿,劉錡就算有講和的打算,他也做不了蕭鐵奴的主!”

高慶裔卻道:“我看要是他們走劉錡這條路,或許還快些。劉錡雖然做不了蕭鐵奴的主,但他不如蕭鐵奴跋扈,夏主來求和,他多半不敢像蕭鐵奴那樣連招呼也不跟塘沽打一聲就把人趕走,只要他跟塘沽打了招呼,嘿嘿,或許這講和就有希望了。西北軍中或者沒人想講和,但塘沽朝廷的那幫官員,未必沒有人不想!仗打了這麼久,我料楊應麒也快撐不下去了!折彥衝在漠北得勝雖然威風八面,但誰知道楊應麒那裡是不是快垮了呢?蕭鐵奴和劉錡在寒冬中進軍,可未必是因爲貪功!”

宗翰等都覺得有理,但耶律餘睹卻道:“漢廷是否會垮,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次漢使前來,內裡必有交涉。高先生,你說這交涉會不會涉及到我們?”

高慶裔聞言一震,道:“這……這可不好說!”雙眉緊摶,神色十分沉重,過了好久,才道:“若嵬名察哥會見了那使者之後召我們去商議應對之策,那便無妨。但他要是瞞着我們……那,那可我們可就危險了!”

漢廷派來的那個使者乃是劉萼之兄劉筈,這是他第二次出使西夏了,上次來是爲了李壽之事來責問西夏無禮,返回境內後按楊應麒的安排只讓了副使前往塘沽彙報,他本人則留在長安隨時候命。這次從塘沽發來加急公文,讓他再次出使。劉筈上次出使可以說得上不辱使命,自乾順以下都對他頗爲尊重,嵬名察哥聽說他來,趕緊接見。但嵬名察哥畢竟是猛將出身,軍事上雖居下風,見到劉筈還是責問他“漢軍爲何無故相侵”?

劉筈不卑不亢,答道:“上次劉筈奉了大漢監國以及丞相之命,來請西夏世子前往塘沽,卻不知西夏世子,如今安在?”

嵬名仁禮應道:“劉大人明知故問!我西夏儲君,豈可輕易出境?”

劉筈道:“這一層我們自然清楚,所以我大漢皇帝征服漠北、凱旋歸來後,便派蕭元帥統領二十萬大軍前來迎接西夏世子,這樣的排場,便不算‘輕易’了吧?”

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禮對望了一眼,說道:“蕭元帥此來,只是要接我西夏儲君前往塘沽麼?”這句話說得客氣,其實是在探詢對方的底線。

劉筈微微一笑道:“這是其中之一。”說着取出一卷文書來,道:“丞相的意思,盡在其中,夏王與晉國公若能照辦,自然可以息戰火、平干戈。”

嵬名察哥接過文書,看了一眼,不由得怒氣勃發,將文書交給嵬名仁禮,嵬名仁禮一看,也覺得憤懣難當。原來在這書信中楊應麒提出七件事,哪七件?

一,去尊號。夏主對遼、宋、金三朝稱臣,在境內稱帝,由來已久,遼、宋、金三朝君主也禁不得他,但如今楊應麒卻連這一點也不許了,要乾順仿高麗之例,對內亦只稱王。

二,割疆土。只許西夏留寧夏平原百里之地,從蘭州到回鶻之間的千里絲路,由漢、夏共管,沿途商路關稅按大漢規矩抽取,稅收所得漢夏平分。

三,送質子。西夏必須送世子前往塘沽,由華夏名師教導成材。

四,開商路。大漢與西夏共設通關憑引,大漢治下商人拿到通關憑引之後可以進入西夏經商,西夏商人亦然。

五,通人才。西夏治下民衆到漢地求學出仕,西夏政府不得禁止迫害,反之,大漢朝廷亦不禁止漢人到西夏求學出仕。

六,約會獵。西夏君主每三年必須到陝北或敕勒川,與大漢皇帝或太子會獵,以鞏固雙方之宗屬關係。

七,擒盜賊。大漢治下亡命之徒犯法逃到西夏,西夏有責任幫漢廷擒拿歸還,反之,大漢亦會幫西夏擒拿歸還違法的越境者。

七件大事之下,還有若干小條款,其中一些倒是對西夏有利的,比如漢廷承諾西夏若遭遇災荒,漢廷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會盡量提供援助,此外還承諾會給西夏提供儒經佛典,幫西夏普及文化。而在第七件事情“擒盜賊”下面又有一小注,赫然寫着“宗翰諸賊,亦大漢之亡命者”!

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禮都知道這七個條款一旦答應,西夏將真正地、徹底地成爲漢廷的附屬國,若大漢國運昌盛,恐怕不出百年西夏就會自然而然變成大漢帝國的一個邊郡。所以他們對“去尊號”“送質子”“約會獵”最爲敏感,“割疆土”一目中所列的土地此時實際上大部分已在漢軍的控制之下,能否取回來也還難說——只是一旦答應了那便再難反悔,所以痛心。不過按照條款,若答應絲路共管,說不定還能不費一兵一卒拿回此刻被蕭鐵奴實際控制的定州和克夷門,以保證寧夏平原的完整,這對夏人來說倒是一件好事。“開商路”“通人才”兩項亦需要防範,但在他們看來畢竟是次一等的事情。至於“擒盜賊”,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禮都認爲這個條款主要是針對宗翰,但他們從一開始就有出賣宗翰的打算,所以反而不放在心上。

若這七件事讓人無論如何無法接受,說不定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禮當場就決絕了。但此刻他們拿着這份文書,卻覺得楊應麒是在他們能忍受的邊緣上割了七刀,夏主乾順會否答應也還難說,因此發了一陣怒氣之後便都沉吟起來。

嵬名察哥不願折了威風,閉口不言,嵬名仁禮對劉筈道:“此七事不但欺人太甚,而且關係重大,我等不敢自決!還請劉大人親自到中興府走一趟,與我主當面分說。”

劉筈微笑道:“這個自然。不過這件事情最好要快些,我也不瞞二位,這七件事情丞相答應了,蕭元帥卻還沒答應。若在丞相決定之前蕭元帥便打勝了這一仗,那這七件事情簽下了也只是廢紙一張!”

嵬名仁禮心裡一突,心道:“當初李壽出使塘沽,也是這般說法,如今這劉筈分明是來報復了!”

嵬名察哥哼了一聲道:“照你這麼說,我們就算答應了這七件事,蕭鐵奴也還照樣攻來?”

劉筈道:“只要夏王應承了這件事情,丞相自會作主,請皇帝陛下下旨讓蕭元帥退兵。不過陛下的旨意到達之前,就只能請晉國公自求多福了。”

嵬名察哥冷笑道:“待我打敗了蕭某人,誰還來理會你這七條款、八條款!”

劉筈微笑不改,說道:“晉國公能否取勝,劉某不得而知。不過以我大漢國力,蕭元帥一次西征不成,可以有第二次,第二次不成,可以有第三次!卻不知晉國公能抵擋幾次?便是再三不成,大不了陛下再多派一位元帥來,由曹元帥出蘭州,蕭元帥出天德,雙管齊下,到時候這興-寧地面可就熱鬧了!”

嵬名察哥又重重地哼了一聲,不再開口。嵬名仁禮留了劉筈一日,第二天便火速送他前往中興府。

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涼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一九八章 五論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一七七章 勢楔子 終極遊戲尾聲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三十七章 一村之治第二六零章 卻爲誰家守土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一四九章 民之棄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一八二章 諾第一八六章 窮第四十四章 東京平定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第一九五章 李綱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二章 部勒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將相第十二章 鷹兔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遊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二三六章 連環計中計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一零六章 卻是自家掘墳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二章 部勒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三三三章 靈壽墳第二章 部勒第一七五章 間第一八八章 定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一七八章 會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二二九章 公主車駕第二三二章 秦檜南行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九十一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第七十七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
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涼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一九八章 五論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一七七章 勢楔子 終極遊戲尾聲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三十七章 一村之治第二六零章 卻爲誰家守土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一四九章 民之棄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一八二章 諾第一八六章 窮第四十四章 東京平定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第一九五章 李綱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二章 部勒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將相第十二章 鷹兔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遊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二三六章 連環計中計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一零六章 卻是自家掘墳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二章 部勒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三三三章 靈壽墳第二章 部勒第一七五章 間第一八八章 定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一七八章 會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二二九章 公主車駕第二三二章 秦檜南行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九十一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第七十七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