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府人口比虞府多一些,但關係卻比虞府簡單得多。
太外祖父、外祖父、外祖母、三位舅舅、三位舅媽、五位表哥,都是一脈相承,感情都十分親近。
虞幼窈愣了一下,連忙道:“快下船吧,免得讓大舅舅,和四位表哥久等了。”
碼頭上人多,殷懷璽在前面開路,幾個丫鬟和婆子,前後左右地簇擁着虞幼窈,以免人多衝撞了她。
走了不多會,就看到掛了謝府徽記的馬車停在開闊的地方。
虞幼窈看到有人向她揮手,緊跟着大舅舅,就領了四個年輕男子,有些激動地迎上來了。
謝府的人都長得不錯,大舅舅謝巡四十多歲,蓄了一把美須,氣質儒雅俊逸,三表哥謝景流的長相,就是隨了大舅舅。
虞幼窈連忙上前,給大舅舅行了家禮:“大舅舅好!”
謝巡也有四五年,沒見過虞幼窈了,從前粉粉嫩嫩的糯米糰子,長成了窈窕大姑娘,像極了小妹,心裡頭是既酸澀又欣慰。
他伸了手,輕輕拍了拍外甥女的小肩膀,點點頭:“都是自家人,不行這些禮數,”說完了,他指了站在身後一步的表哥:“幾個表哥,你從前都沒見過……”
大舅舅謝巡有兩子,大表哥行洲和三表哥景流,大表哥二十有六,已經成家立業,生了個小侄兒,今年四歲。
二舅舅謝遼有一子,是二表哥謝臨淵,今年二十三歲,剛成家不久,目前還沒有孩子。
三舅舅謝迢也是兩子,四表哥謝硯清和五表哥謝雲澤,四表哥和三表哥,都是及冠之年,五表哥今年剛剛十八。
虞幼窈一一行禮問好。
幾個表哥也都一一回禮,問安。
謝雲澤年歲最小,性子也跳脫,幾次想要湊到嬌小可人的小表妹身邊,和小表妹說話,都讓謝行洲給攔住了。
待禮數完了,大表哥謝行洲摸了摸虞幼窈的頭:“碼頭上不是說話的地方,小窈兒坐了大半個月的船,想來也是辛苦,就先回府安置。”
四表哥謝硯清,扯了謝雲澤一把,連忙附合:“對、對,太祖父、祖父、祖母,還有嬸嬸們都在家裡等着小窈兒。”
碼頭上魚龍混雜,十分嘈雜,也不好久呆。
二表哥謝臨淵溫聲道:“太祖父,祖父和祖母,這陣子一直在念叨你,盼着你早些過來,祖母聽說你坐的船進了海港,就嚷着要過來接你,也是好歹才把人給勸住,你跟前的許姑姑,帶着暈船的夏桃,先一步回府安置去了,其餘的下人和行裝,會和裝貨的馬車一起送回府。”
虞幼窈點頭:“那就先回府吧,這麼久沒見,我也想太外祖父、外祖父、外祖母他們,還有幾位舅母,以前都沒有見過。”
她眼兒亮晶晶地,語氣透了歡喜和期待。
每次謝府有商船進京,幾個舅母都會爲她準備禮物。
她也會精心準備回禮,雖然沒有相處過,甚至連面也沒見過,可禮尚往來久了,多多少少也能瞧出好歹來。
謝巡留在碼頭上。
回謝府的路上,殷懷璽和謝家四兄弟一倆馬車。
虞幼窈帶着春曉、碧珠、翠珠、柳兒四個人,坐了一輛馬車。
馬車走得慢,春曉捲起了車簾,虞幼窈看到街道上人來人往,一片繁華景象,比起京裡,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八月份倭冦大舉進犯東南沿海一帶,沒有波及到泉州,沿海一帶百姓安定富足,民風也更開放一些。
那種遮擋全身的幕籬,在大周朝並不時興。
小姐們出門,若不在街上久呆,也不用戴上帷帽遮擋,若是呆得久些,就要戴帷帽遮掩,帷帽上的紗羅,只到肩膀即可。
沿街一路,虞幼窈就看到,有不少錦衣華飾的小姐,帶着下人在街上閒逛,連帷帽也沒有戴上。
翠珠就解釋:“泉州納八方來客,風氣很是開放,女兒家也能在街上隨意行走,小姐雖在孝期,出來逛一逛,熟悉一下環境,也無妨礙。”
這要在京裡,身上戴了重孝,就要居陋室,深居簡出,虞幼窈終於感受到,加諸在身上的條框,一下就鬆開了。
謝府世代居於泉州,謝家大宅佔地十分龐大。
太外祖父住在主宅,幾個舅舅也不住一起,衆星拱月一般,圍繞着主宅各住各的,宅子都是相通的,平常往來十分方便。
大家不住一起,就不會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騰,感情自然能處好。
進了宅子之後,謝府在垂花門前準備了軟轎,虞幼窈上了軟轎,先去大房拜見外祖父,外祖母,還有大舅母。
謝老太太見外孫女兒又瘦了許多,可是心疼壞了:“聽說你之前病了,身體好些了嗎?坐了這麼久的船,有沒有暈船?”
虞幼窈握着外祖母的手:“我身體已經好了,再仔細養一陣子,就沒事了,在船上,三表哥也很照顧我,船行得慢,每到一個港口,都會停靠上岸,休整一晚,再繼續行船,一開始有些不適,在船上呆久了就已經習慣了。”
王氏笑道:“大部分人第一次坐船,或多或少都會暈船不適,是需要多坐幾次才能改善,我們小窈兒雖然在京里長大,卻是隨了我們謝家。”
謝老爺子也是一臉贊同:“咱們小窈兒,模樣性情都隨了謝家,連就吃食上,也偏好泉州口味,合該是我們家得。”
虞幼窈長相肖母,唯獨一雙眼睛不大像,卻也是隨了謝老太太,打小就喜歡吃海味,這種種相似,使原本就是十分疼愛她的謝府一衆人,對她更是牽腸掛肚。
因爲,在他們心中,虞幼窈不光是外孫女,更是一家人。
大房這邊親親熱熱說了一會話,謝老爺子就道:“你二舅,三舅一家,這會兒都在老太爺屋裡等着,快過去吧!”
虞幼窈聽得一愣,按照規矩,她進了謝府之後,理應先進大房,拜見外祖父,外祖母和大舅母一家,然後由他們,帶着她去拜見太外祖父,之後是二舅一家,三舅一家,這樣一來,一應禮數就十分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