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酒和楊梅酒不能久留,楊初意倒不心疼酒,只是怕覃叔喝出個好歹來,於是定下了每天的量來。
覃叔本想着自己指點方至誠和小磊武功,定能開小竈,哪知無論自己是威逼利誘還是連哄帶騙都沒能讓他們倆揹着楊初意給他添點酒。
覃叔氣倒,但是又無可奈何,其實有人關心,管着自己的感覺還挺好的。
楊初意不知道樑廣白是不是還要去服役,便想着去莊子上接樑老回來。
可樑老這幾天去山裡轉了兩圈,發現這附近草藥不少,一時着了迷,哪裡捨得回家。
樑老還讓楊初意給樑婆婆傳話,叫她帶着孫子過來住幾天也可以。
村裡有人種一季水稻也有人種兩季的,這要看地裡的肥力,一般連續種了兩年的兩季稻後會歇一年。
樑老今年只種了一季的,莊子上也是,所以在別人快要收水稻的時候他們還悠閒着。
樑婆婆聽罷便收拾了東西,帶着孫子,由方至誠和楊初意送去莊子上住去了。
阿烈的身體恢復得最快,方至誠決定開始教他學武。
正好覃叔最近在教小磊和小虎,他便依葫蘆畫瓢教他。
方至誠可沒有偷覃叔的東西啊,這可是用兩壺酒才換來覃叔點頭的。
良仔和子桉同齡,也能有個伴。
良仔是個熱情又溫和的性子,一來便牽住了子桉的手,即使子桉沒回應,一個人也能說得起勁。
再說了,這裡這麼多女子,有樑婆婆在,楊初意心裡不知道有多感激呢。
樑家大義,楊初意當然也要投桃報李。
可樑老也是個人精,在楊初意開口之前便打斷了她。
“丫頭,你先別說話,我自有考慮。這艾灸條和艾灸盒都是你的主意,我如今研究好了合適使用的病症和穴位,可以往外說了。”
“我不怕你笑話我老頭子,我確有私心,名利不可雙得,可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你若答應,我便想同上次那救人的法子一樣往上獻。”
楊初意給樑老倒茶,“瞧您說的,既是您研究出來的,當然是您自己怎麼決定了。一個好的方子能改善許多人的身體問題,這是好事。”
樑老提議道:“我老婆子久病成醫,對穴位倒懂一二,我想着看看裡頭有沒有誰對學醫感興趣的,叫她們來跟我學一學。”
“你要知道婦人最是諱疾忌醫,又不喜我們這些老頭子看病,有個女大夫的話,再有這樣的好主意便可不借人家的勢,開個專門幫婦人鍼灸、艾灸的小館子不知有多好。”
“好,我去問問。”楊初意心中實在佩服,樑老這想法不就跟現代的理療館是一個道理嗎。
樑老笑着點頭,自嘲道:“說來是我們家沾了你這丫頭的光了。”
楊初意誠懇道:“您別這樣說,老話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得了您和婆婆這兩個大寶貝,那才叫老天開了眼呢。”
良仔竄出來,挺着小胸脯道:“還有我這個小寶貝。”
樑老拉過大孫子,笑得十分開懷,“哈哈哈。”
楊初意忍不住捏了捏良仔可愛的小臉蛋,“對對對,還有良仔你這個可人疼的小寶貝。”
樑婆婆是個低調的性子,但她身上總有着一種歷經風雨後,溫暖親近的感覺。
纔來沒一會,便已經將幾個女孩子收服了,小蔥更是窩她懷裡親暱得跟什麼似的。
楊初意挎着她的胳膊,感激道:“婆婆,麻煩您了,要是住不慣或哪天想回三裡村就說,如今阿烈學着駕車了,送您去縣裡沒問題的。”
樑婆婆拍了拍她的手,“你不用擔心這個,只要老頭子和良仔在身邊,我哪都住得慣。”
“那就好。”
楊初意讓樑婆婆別客氣,她買回來的那些個雞,留下來的臘肉臘魚,池塘裡養的魚,地裡的東西,想吃哪樣便吃哪樣。
樑婆婆一臉慈祥,“成。孩子們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養病也要多吃好些,丫頭你大方,我便不替你省着了。”
楊初意笑道:“不用省,別隻顧着孩子們,你們兩老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好。”
楊初意和她們聊了一會,織娘、小潔和海桐都說想學跟着學醫。
祥嫂養了兩天,現在犯病的時間少了很多,精神好時還能幫着做些事。
珍娘就不行了,她每天除了喊自己的名字,便沒有其他動靜了。
冬青看着鍼灸那長長的針便害怕,所以連連搖頭,只說幫着採藥曬藥什麼的倒是可以。
不學醫也沒關係,樑老到時候還會教她們做艾灸條。
身體好些了田地裡的活也要做,最基本的便是要養活自己,其他的選擇看自己。
楊初意去屋裡看了一下阿烈的爺爺,他才重新接了骨,所以還要躺着靜養,等骨頭長好了位置纔可以慢慢活動。
老人家淚眼婆娑,感激的話反覆說了多次,情真意切,倒讓楊初意十分不好意思,只讓他別想太多,好好養身體便是了。
鐵風不知從哪裡叼回來一隻鳥,楊初間摸摸它的頭,“要好好看着我們的莊子呀。”
“汪!”
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打亂了楊初意和方至誠原本要回三裡村的計劃,兩人看了一下天氣,只能留下來住一晚。
這場雨到了傍晚便停了,太陽像在和人們玩抓迷藏似的,又露出了大大的笑臉。
楊初意見到太陽心裡也鬆了一口氣。
現在正值西瓜收穫的季節,多雨的話很容易導致西瓜裡面腫水,而且甜度也會下降的。
方至誠溫聲道:“明日山裡應該有菌子,我去給你採些回來。”
這個農莊背靠大山,雖臨村,但村子之間有河隔着,所以往來並不多。
由於地產豐富,紛爭倒比三裡村要少些。
只要你不是去人家村子裡面去採集東西,大家都是不管的。
楊初意點頭,“好,帶幾個人一起去吧,畢竟以後是他們在這裡生活的。”
“聽你的。”
次日果然是個大睛天,大家吃過東西便揹着揹簍上山了。
小蔥還小,又依戀的樑婆婆,便不去。
良仔帶着子桉在家裡玩,又迷上了鐵風,自然也不去。
樑婆婆便帶着祥嫂、珍娘和三個小的在家,樑老要順便上山採藥。
楊初意一見到蘑菇,腦海裡便會自動播放起那首歌。
白傘傘、紅杆杆……
但是說真的,她也不怎麼認得蘑菇的種類,不過他們有樑老,這些都是小意思。
“丫頭,你這叢雖然沒有毒,但斷腸草下面長的菌子可不興吃啊!”
“哦。”楊初意趕緊把手中的菌子扔了。
山裡開始有夏筍了,雖然夏筍纖維比較粗,沒有冬筍和春筍嫩,但用來醃酸筍卻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楊初意叫他們看到了合適大小的便挖,畢竟到了秋冬,螺螄粉還是要做的。
方至誠見有這麼多人採筍採菌子,於是決定砍柴,阿烈見狀便跟在方至誠身後幫忙。
人多做事不僅會有活力,效率還能提高。
大家下山裡,不僅揹簍是滿的,手裡還都拿着東西。
不拘什麼,是能引火用的枯枝也好,不起眼的降火了草藥也行,或者幾串小野果也高興。
吃過午飯楊初意和方至誠便走了。
兩人到誠意小館看了一下,發現生意還不錯。
一是因爲天氣漸漸熱了,楊初意便讓榮威他們熬些茶水出來,只要點了粉便能免費喝一杯。
她不是用什麼名貴的茶葉,只是用金銀花、車前草、田基黃、一點紅這種鄉間常見的野草茶。
但免費的東西誰不愛呢,吃完拌粉來一杯最合適不過了。
“欸,妹子你這情況可不興喝茶水啊,我倒杯溫水給你喝。”李氏攔着一孕婦,然後高聲把涼茶不適宜什麼人羣喝又重複了一遍。
李氏的公公和男人都是學醫的,這話從她嘴裡說出來就是比別個令人信服些。
顧客都說誠意小館厚道,這樣做生意哪有不紅火的,還說那兩家螺螄粉竟然還敢再這關頭重新開業,簡直不自量力。
李氏和楊初意說起旁邊香燭店的行事,“只要店裡顧客一多,排隊時擋了他們一點門口,他們次日便要提前擺架子來攔路,可氣人了。”
楊初意笑了笑,“別理會他們,萬事要以和爲貴,而且香燭店越是過分,我們越要和顧客好聲好氣地解釋是我們的問題,別在外頭詆譭人家,知道了嗎?”
李氏心中存疑,但也沒多問,照吩咐做事便可。
兩人又轉去綺羅綢緞莊看面料,才進門,段掌櫃便對楊初意說木棉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