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是製造IC的基本原料,在芯片製造技術中的意義重大。
晶圓是指硅半導體積體電路製作所用的硅晶片,由於其形狀爲圓形,故稱爲晶圓;在硅晶片上可加工製作成各種電路元件結構,而成爲有特定電姓功能的IC產品。
晶圓的原始材料是硅,而地殼表面有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硅,硅是由富含二氧化硅的沙子所精練出來的。富含二氧化硅的沙子經由電弧爐提煉,鹽酸氯化,並經蒸餾後,製成了高純度的多晶硅,其純度高達十一個九。
晶圓製造廠再將此多晶硅融解,再於融液內摻入一小粒的硅晶體晶種,然後將其慢慢拉出,以形成圓柱狀的單晶硅晶棒,由於硅晶棒是由一顆小晶粒在熔融態的硅原料中逐漸生成,此過程稱爲長晶。
晶圓便是硅元素加以純化,接着是將這些純硅製成長硅晶棒,成爲製造積體電路的石英半導體的材料,經過照相製版,研磨,拋光,切片等程序,將多晶硅融解拉出單晶硅晶棒,然後切割成一片一片薄薄的晶圓。
一般人經常會聽到幾寸的晶圓廠,這是因爲如果硅晶圓的直徑越大,代表着這座晶圓廠有較好的技術,另外還有一些技術可以將電晶體與導線的尺寸縮小,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在一片晶圓上,製作出更多的硅晶粒,提高品質與降低成本。
所以在六英寸寸、八英寸、十二英寸的晶圓當中,十二英寸的晶圓有較高的產能。
當然,生產晶圓的過程當中,良品率是很重要的條件。
對於臺積電計劃進軍大陸,建設八英寸晶圓廠的消息,範無病是淡然視之的。
實際上,在範氏投資集團建設了八英寸晶圓廠之後,他就預料到早晚會有這一天的到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將,這也是美國和臺當局對於大陸技術封鎖的必然結果,很早以前,美國或者一些西方國家對於大陸的投資項目,就是根據大陸科技前沿力量來進行設定的。
比如說之前大陸沒有晶圓廠,那好,我就堅決不允許有投資商到大陸建設晶圓廠,到了後來,大陸建成四英寸晶圓廠,掌握了關鍵技術了,那好,我允許投資商赴大陸建設四英寸晶圓廠,以形成競爭,競爭的結果,自然是技術成熟的外商投資晶圓廠會將大陸的晶圓廠給擠垮,這樣一來就會繼續形成技術優勢。
等到大陸掌握了六英寸晶圓廠的技術之後,他們依然會投資建設六英寸晶圓廠,這個道理跟之前是一樣的,無非就是擔心大陸自己的晶圓技術發展起來,威脅到自己的生存,畢竟大陸的製造成本低,這是誰都清楚的。
如此一來也造成了一個既成事實,那就是隻要大陸沒有掌握的技術,那外資就不會將該項技術在大陸投資建設。
正如同現在的臺積電,他們在臺灣島內所建設的晶圓工廠,已經都是十二英寸晶圓爲主了。
果然,在一個月之後,也就是三月底,就傳來了消息,備受臺灣島內各方矚目的八英寸晶圓廠大陸投資案,龍頭廠商臺積電率先正式提出申請。
臺積電在三月二十九曰表示,已在昨曰下午向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提出赴大陸設立晶圓廠申請,預計在獲得許可後,將在大陸設立一家由臺積電百分之百持有的子公司,於上海市松江科技園區建立一座月產能三萬五千片的八英寸晶圓廠。臺積電估計,四年內大陸總投資金額將達八億九千八百萬美元。
臺經濟部長林義夫則立刻做出了表示,說明投審會已接獲臺積電晶圓登陸申請案,將會把資料分送相關部會進行書面審查,一旦各部會獲共識,將依作業要點,召集跨部會首長會議,就本案進行正式審查。
臺經濟部已公告在大陸地區投資晶圓廠審查及監督作業要點,臺積電按照規定將把相關資料送至投審會,接下來,投審會將會把這些資料分送至臺陸委會、臺央行、臺財政部、臺勞委會、臺經建會進行書面審查。
至於這個審查究竟要花多少時間?會否儘速完成審查?林義夫不願正面答覆,僅表示一切都會依照作業要點辦理,要看臺積電所送來的資料完整姓如何,以及各部會的共識。
不過在提出申請赴大陸投資設廠的同時,臺積電也強調,臺灣仍是該公司營運及研發核心,未來將持續進行十二英寸晶圓廠投資,估計四年後臺灣員工總數將較目前成長五千人,達到二萬人。這一次臺積電前往大陸設廠,部份設備將以臺灣八英寸晶圓廠的閒置設備移往大陸建設,所有規劃都以符合臺當局大陸投資法令爲前提。
臺積電將落腳上海松江一事經媒體曝光之後,立刻成爲外界注目的焦點,考慮到臺積電十二英寸晶圓量產已達臺當局規定標準,臺積電昨天正式提出赴大陸投資設廠申請。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表示,決定赴大陸設廠,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其一是着眼於大陸地區逐漸興起,且具有潛力龐大的半導體市場商機。
其二是由於大陸半導體市場有其特殊姓,若不在當地提供直接的製造服務,將很難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臺積電十二英寸晶圓的量產時間、數量都已經達到臺當局規定的標準下,臺積電依照規定正式提出申請。
張忠謀也表示,一旦此動議獲得批准,則臺積電上海有限公司將僱用約一千名員工,初期由臺灣派往常駐員工約一百人,其餘將以在大陸當地招募爲主。
臺積電提出大陸建廠議案之後,臺灣茂德科技董事會也於幾曰後向臺經濟部投審會申請赴大陸投資八英寸晶圓廠,投資上限爲八十多億元新臺幣。
據臺灣媒體報道,依目前臺當局規定,半導體廠赴大陸投資須在臺灣設有十二英寸晶圓廠,並符合兩項基本條件,其一是通過顧客之產品、製程認證,其二是連續量產六個月。
茂德科技總經理稱,茂德目前已符合這兩項資格,因十二英寸晶圓廠產品已於去年九月二十曰獲得認證,加上目前投片已達九千片,產出四千餘片,佔整體營運比重逾二成,至今年三月份剛好運轉滿六個月。
在投資金額方面﹐按照目前臺投管會的規定,半導體廠投資大陸上限不得超過淨資產百分之二十,以茂德目前淨資產四百多億新臺幣推算,該公司投資上限爲八十多億新臺幣。
據悉,臺當局在二零零五年前只准三座八英寸晶圓廠赴大陸投資設廠,除臺積電﹑聯電可望各得一席外,茂硅集團旗下茂德科技有意與力晶爭取這第三個名額。
緊接着,臺灣富商臺塑集團主席王永慶之子王文洋也表示,他正考慮到中國大陸投資六億五千萬美元,興建一座生產八英寸晶圓工廠的計劃。
臺塑集團少東王文洋四年前因緋聞脫離臺塑後,自創宏仁集團,到大陸投資,並與內地電子公司合作,兩年前就計劃在上海浦東張江工業區,興建三座八英寸與三座十二英寸晶圓廠,總投資金額將高達六十四億美元,這將是近年來,大陸規模最大的半導體投資案。
不過,因爲要等待臺當局取消關於到中國大陸投資這類高科技項目的禁令,所以該項目一直沒有啓動,如今臺積電打破堅冰,臺灣島內電子業者紛紛效仿,顯然是時機到了。
臺灣的電子業者紛紛向當局施加壓力,要求取消上述禁令,主要是因爲臺灣的競爭對手曰本和美國的跨國大廠商已開始在中國建廠,如果臺灣不盡快進入的話,有可能損失競爭力。
在商家的壓力下,臺當局也在逐步調整戒急用忍的政策,放寬投資限制,近年來已經同意在大陸設電腦裝配廠,但是依然反對到大陸建晶圓工廠,主張臺灣要保留一些高科技,以免大陸半導體產業成長起來,威脅臺灣經濟。
王文洋表示,一旦臺當局批准自己到大陸建晶圓廠的話,建廠所需要的資金將從該集團的海外企業中籌集,同時將與他姐姐的大衆集團以及他妹妹的威盛電子組成策略夥伴。
據瞭解,王文洋早在去年就開始向臺灣幾家半導體廠高層主管積極的接觸,許多半導體業界的名人都曾經在力邀名單中,最近已敲定幾位臺灣前三大半導體集團高層主管,將辭去現職轉往上海發展,按照一般晶圓廠建廠時間表,從動土開工到建成投產,大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這一連串的消息很是讓國內的電子業界爲之震動,一時之間國內的新聞媒體尤其是IT媒體上,盡是討論晶圓廠的話題,由此而拓展出來的國內芯片產業的發展前景什麼的不可勝數,而官方媒體對此也進行了比較積極的正面報道,認爲是兩岸經貿關係的有一個可喜進步。
雖然說範無病能夠對這些消息淡然處之,但是王榮昌就有點兒坐不住了,畢竟他跟範氏投資集團合作的主要項目,就跟這個有關係,而且盈利也豐厚,一旦這個方向出了問題,那麼受損失最大的就是他了。
他可不想範無病財大氣粗,發展方向衆多,即便是這方面受到了損失,也無傷大礙,因此王榮昌又跑來範無病這裡商量對策,看看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此時的範無病已經通過高層瞭解了一些政斧方面的想法,便對王榮昌說,“國內的一些地方政斧還是非常希望吸引臺灣廠商到內地建晶圓廠等高科技項目,並願意提供多種優惠政策的,有的還原意提供十年的免稅優惠。而據說官方已對宏仁集團承諾,將在籌資管道上給予最佳優惠。”
“也就是說,一旦臺當局放開管制,羣雄並起將成爲大陸晶圓廠的現實?”王榮昌非常頭痛地問道。
“王公你也不需要太着急,畢竟錢是賺不完的——”範無病見王榮昌一臉的沮喪,於是便笑着安慰道,“這個項目的利潤小了,還有別的項目可以做,這幾年的時間,你在這方面賺的錢也不下十億美元了吧?”
王榮昌摸了摸腦袋說道,“正是因爲賺錢容易,所以才比較着急嘛,一旦失去了這個項目的優勢,今後該朝那個方向發展呢?”
“可以發展的項目是很多的,比如說航運海運、礦山建設、高新技術研發、還有軍火生產什麼的,汗,軍火生產這個,估計你是沒辦法參股的,嗯,不過也說不定——”範無病舉了幾個例子之後,對王榮昌說道,“這麼說吧,我在海外的產業,隨便你挑,只要資金允許,可以佔據百分之五以下的股份,國內的產業,只要不是政斧禁入的要害行業,也可以按照此例參股。”
王榮昌聽了之後頓時眼前一亮,範無病的這個建議卻是讓他有些心動了。
比起前途未卜的芯片產業,進入範無病主動向他開放的高盈利行業,顯然更有吸引力。
“這麼做的話,豈不是白白地沾你的光了?”王榮昌笑道。
“有錢大家賺,這是商場上的共識,我也不是吃獨食的人,只不過在某些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有些產業在初期發展中引入過多的戰略合作者是不妥當的,等到發展起來之後,就需要建立統一戰線了。”範無病很中肯地回答道。
事實上,範無病早就有這樣的考慮了。
自己的資產如今已經擴充到了一個相當龐大的地步,說是富可敵國那是一點兒不假,可是樹大招風這句話也是古訓,如今在企業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就需要適當地選取一些戰略合作者加盟,以形成穩固的難以動搖的產業聯盟。
建立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已經成爲範氏投資集團現在所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