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大吳九年,春正月。

蜀王曹操戰敗歸降,天下太平的消息像春風一樣,在短短的幾天內就傳遍益州。

雖然不少益州大族的家主被迫投降,但放棄一切田產的條件還是讓很多人猶豫不決。

正月中旬,左都護孫尚香、右都護孫翊由南北兩個方向,向成都進軍。所到之處,大族、豪強心有不甘,普通百姓簞食壺漿,夾路相迎,甚至有人抱怨他們來得太晚,可能趕不上春耕。

見民心如此,大族、豪強也只得認命,拱手交出土地。有一些人不認命,激起民憤,大部分被當地百姓圍殺,少部人逃入山中,負隅頑抗。由於大部分有實力的世家都追隨曹操作戰,先後戰敗,精銳損失一盡,是以反抗虛弱,幾乎沒能給吳軍造成任何實質性的麻煩。

孫尚香、孫翊一路進軍,一路重建郡縣體系,太守、縣令長几乎都被調任,尤其是郡尉、縣尉等武官,全部從軍中抽調得力人員,既是對他們之前功勞的報酬,也是加強地方控制,追剿那些逃入山中的大族。

當然,名義上,這都是臨時安排,等上報朝廷後,再由朝廷正式任命。

正月末,孫尚香、孫翊會師成都。

孫策收到消息,溯江而上。二月中,到達成都,接見益州百姓代表,檢閱軍隊,論功行賞。

左都護孫尚香破漢中,取巴西、廣漢諸郡,會師成都,封冠軍長公主,增邑八千戶,與前共萬戶,使持節,駐關中。

右都護孫翊破南中,取犍爲、巴諸郡,會師成都,封定遠侯,增邑八千戶,與前共萬戶,使持節,暫駐蜀郡,待益州穩定後,移駐南中。

安南大都督太史慈、安東大都督甘寧,平交州,取漢昌、越嶲諸君,虜士爕兄弟父子,增邑八千戶,與前共萬戶,持節,駐兵交趾休整。

天竺大都督周瑜取牂柯,取巴郡,虜曹仁,增邑四千戶,與前共六千戶,持節,駐兵巴郡休整。

安西大都督魯肅,佐定涼州,增邑三千戶,與前共五千戶,持節,進駐武威休整。

陸遜、諸葛亮、荀攸、賈詡、呂蒙、高順、蔣欽、潘濬、賀齊等人作戰有功,各有封賞。

祖郎不幸陣亡,贈輔國將軍印綬,諡威侯,其妻封誥命,其子祖景嗣侯。

中領軍黃忠平定漢中,取巴西,破江州,有功,增邑三千戶,與前共四千戶。

徐晃、徐庶、鄧展、文聘等人征戰有功,各有封賞。

關羽增援黃忠部,斬夏侯惇,先登江州,破魚復,有功,封漢壽亭侯,食邑八百戶,擢升偏將軍,由天竺大都督周瑜節制。

前將軍朱桓,後將軍張燕,左將軍呂範,右將軍朱靈,水師督麋芳,破曹操有功,依功封縣侯、鄉侯,增邑五百戶至兩千戶不等。

其他將士、謀臣,各有封賞。

——

三月,孫策溯西漢水而上,至涼州。

安西大都督魯肅率武都督馬岱、金城督閻行迎接。孫策與馬騰長談,拜馬騰爲衛尉。

四月,孫策至臨洮。賈詡、牛輔、董越聯名上書,請爲董卓平反,孫策命翰林院祭酒蔡邕作文書丹,爲董卓立功過碑,一論董卓平定羌亂之功,一論董卓亂政爲虐之過,以誡後人。又因賈詡等人之請,以牛輔次子改姓董,承董氏後。

五月中,孫策至關中。除了與左都護孫尚香會面,商討軍務,孫策還與太中大夫荀彧長談,轉荀彧爲益州牧,全面負責益州的新政推廣事宜。

吳國新政中,不設州牧之職,刺史也只負責監察,不負責行政。益州新定,諸般事宜複雜,需要一個全面統籌之人,孫策特設州牧一職,以五年爲限,五年後新政完成,罷州牧,調荀彧回京任職。

荀彧今年四十三歲,五年之後是四十八歲。州牧與九卿並列,荀彧在外歷練近十年後,回京至少位列九卿。如果不出意外,他甚至有機會拜相,位至三公。

對他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量身打造的捷徑。

荀彧感激不盡。但他還是提出了一個請求,願意讓出食邑,請孫策封給劉協子,讓劉協能夠血食。

孫策哈哈一笑,對荀彧說,你放心,我一定會給他一個妥善的安排,讓叔同能夠安心。

五月末,孫策出武關道,返回南陽,又順水而下,入江,轉道洞庭湖。大會君臣、賢良文學,宣佈親征圓滿結束,天下歸一。此後將專注內政,恢復生產,進一步推進新政平穩運行。

首相張紘、計相虞相聯名發佈統計報告,彙報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雖然大戰消耗了大量的錢糧、開支,但是益州、貴州收復,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明顯,如果調度得當,依然有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能。

考慮到荊楚兩州爲平定益州付出的巨大代價,孫策除了減免荊楚兩州的兩年租賦,還給予了一定的經營特許,讓他們從新平定的益州、貴州中獲取一定的利益補償。爲大軍提供錢糧較多的家族、個人,也進行了相應的封賞,以平息荊楚大族的怨氣。

雖說如此,但大戰帶來財政傷害還是給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輕易言戰的人少了很多。

大軍休整,立功、傷殘的老兵退役,新兵應徵入伍。兵力被大幅度削減,尤其是以向外開拓爲目標的左右都護、五大都督的兵力被再一次確認,總兵力控制在十萬以內。全國總兵力控制在三十萬以內,以減少軍費開支,休養生息。

爲維護地方穩定,由退役的將士和應徵的後備役組成治安隊伍。人數依各郡情況而定,總人數控制在人口的百分之一以內。依照當前的人口,大概有四五十萬,平均一郡四五千人。

——

六月中,孫翊、孫尚香趕到長沙,參加初伏祭祖。

長沙王孫權作爲東道主,當然要盡地土之誼。他行動不便,不過有國相劉先協助張羅,他要做的其實非常有限,就是迎來送往。

有資格讓他出迎的人,除了孫策,也就是孫翊、孫尚香了。

孫翊、孫尚香先到洞庭行營與孫策見面,孫權也特地趕到行營,順便拜見孫策。

自從受傷返回長沙以後,他一直沒和孫策見過面,哪怕孫策返回洞庭已經有半個月,他也只是派使者來貢獻,本人託言傷勢未復,一直沒有露面。

孫策也沒什麼反應,佯作不知。

兄妹幾人再見,都有些感慨。孫權、孫匡早就封了王,孫翊、孫尚香卻因爲尚在國境之內,不能封王,目前的爵位還是縣侯。見到孫權、孫匡,不免要打趣一番。

孫匡無所謂,孫權多少有些尷尬,卻還是忍着,和孫翊、孫尚香說笑。

說了一陣,孫翊收起笑容,像小時候一樣用手指頭捅捅孫權的肋下,壓低了聲音說道:“二兄,問你一件事,不準生氣啊。”

“說吧,我可不保證不會生氣。”孫權笑道。

“摩天嶺之戰的戰報看過了?”

“當然。”孫權的笑容有些不太自然,有意無意的避開了孫翊的目光。

“有什麼收穫?”

孫權不安的眨眨眼睛,看看孫翊,又看看孫尚香。孫翊目光殷切,孫尚香卻有些冷淡,但還算掩飾得好,並沒有太明顯。

孫權遲疑了好一會兒。他不知道孫翊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徵益州的所有戰報,他都仔細看過,甚至不止一遍,所有的戰事都刻在他的腦子裡,包括他的大樹嶺之戰。

他當然清楚是自己太急,中了黃權的詭計,但他已經受到了懲罰,不僅被奪了兵權,還付出了一條腿的代價,以後就算想從政也不太可能了。

那孫翊爲什麼要問?而且看這樣子,似乎他還是有備而來,並非隨口一問。

就是爲了炫耀?不太像。從剛纔的言談舉止來看,孫翊已經沉穩了很多,不再是那種有點成績就到處炫耀的人。

“收穫很多,不知道你想問哪方面?”孫權強笑道。

“想問哪方面?”見孫權裝模作樣,不正面回答孫翊的問題,孫尚香心中來火,沒好氣地說道:“就想問問你有什麼經驗教訓,還會不會再犯同樣的錯。”

孫權心中一動,心跳突然加速。他佯作不解。“再犯?我還有機會再犯嗎?”

“不會。”孫尚香站起身,一甩袖子,出去了。

孫翊沒走,似笑非笑地打量着孫權。孫權面紅耳赤,訕訕地笑了兩聲。“叔弼,你看,我這個兄長哪裡還有半分顏面可言,你們倆都來開我玩笑,更何況他人。”

孫翊直起身,歪了歪嘴。“小妹說得沒錯,你是不會有機會再犯同樣的錯。不過究竟是你有所領悟,不會再犯同樣的錯,還是沒有機會犯同樣的錯,還是有些區別的。”

孫權心中狂喜。他聽懂了孫翊的意思,激動得連聲音都有些顫抖。他一把抓住孫翊的手。“叔弼,這是皇兄的意思嗎?”

孫翊盯着孫權看了片刻,搖搖頭。“是我和小妹的意思。”他頓了頓,又笑道:“二兄,不是做弟弟的張狂,有一句話,我真心想提醒你。如果不中聽,你可不要生氣。”

“你說,你說。”

“富春孫氏本不是什麼世族,能有今天,全賴父親勇猛,皇兄英明,才得了天下。如今雖說天下太平,可是要那些世族真心承認我孫氏,恐怕還需要些時日,所以皇兄什麼權都可以放,兵權絕不會放。他一個人管不了那麼多,必然要依賴你我兄弟。如果你堪大用,他怎麼會不用?”

“呃……”孫權無地自容。

“我沒有別的意思。”孫翊自知失言,連忙解釋。“皇兄不是否認你有用兵之能,他只是擔心你能否指揮萬人以上的大戰。你征戰多年,應該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孫權緊閉着嘴脣,沉默了片刻,還是點了點頭,嘆息道:“你說得沒錯,皇兄說得也沒錯,我能力以限,不是能指揮萬人的大將。這是天賦所限,不是努力就能改變的。”

“這就對了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不是能指揮的人多就一定好。你應該清楚,像平定益州這樣的大戰畢竟不多,以後天下太平,大戰更少。就算是征戰海外,也不是每個蠻夷之國都能和益州相提並論,並不是每次都需要萬人規模的大軍。只要戰術運用得當,兩三千人的精銳反而更有機會。”

孫翊拍拍孫權的肩膀。“你以往的戰績中,這樣的勝績還是不少的。”

孫權若有所思,連連點頭。他想了想,隨即又道:“叔弼,那我該怎麼辦?”

孫翊咧嘴而笑,挑了挑眉。“你知道關雲長的故事嗎?”

——

初伏日,孫策蒞臨孫堅祠,參與祭祀。

函封的士燮兄弟首級被擺在孫堅的靈位前。曹仁從交趾退卻後,士家兄弟再也不是太史慈、甘寧的對手,全部被殺,無一漏網。

孫權在孫堅靈前放聲大哭,追悔當年孟浪,以致孫堅陣亡。

他一邊哭一邊說,傷心欲絕,上氣不接下氣。

見孫權幡然醒悟,如此自責,吳太后又高興又心疼,淚珠兒忍不住下落。有心爲孫權求情,又怕孫權不能長性,將來故態復萌,再闖出禍來。這次運氣好,只是斷了腿,下次也許就送了命。

祭祀後,孫權上書請罪,言辭懇切。

孫策對孫權的態度表示讚賞,卻一直沒有進一步的表示。

孫權也不氣餒,用心研讀戰報,並將研讀心得寫成文章,公開發表。他又將孫堅、孫策歷年戰事編纂成集,繪製圖表,加以解說,先後寫了十幾篇文章,獲得了包括朱儁在內的不少宿將讚譽。

他的努力最後收穫了回報。

七月初,孫策班師回建業,召孫權到行在,兄弟倆談了一次。具體談了些什麼,沒有外人知道,最後的結果是孫權隨駕回京,主持編纂春秋以來戰史。初步估計,需要三年左右。

——

八月,孫策返回建業。

孫策下詔,召集三公九卿、內三院商討政務,主要針對建國以來的政務、軍事得失進行研討,調整大政方針。隨着秋收結束,各郡縣的上計吏陸續赴京,參與研討,獻計獻策。

很快,孫策公佈了對蜀國君臣的安排。

曹操爲譙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駐京師,奉朝請。入職樞密院,爲祭酒副。

曹昂爲衛將軍,統兵千人,屬中軍。

陳宮爲蜀相,封雁鳴亭侯,食邑兩百戶。

曹仁、曹洪等人皆得封侯拜將,食邑三五百戶不等。

相比之下,益州籍的文武收穫寥寥,資格最老的張任、嚴顏位不過偏將軍,黃權、狐篤等人只是校尉、都尉。消息一出,益州人勃然大怒。他們不敢非議朝廷,卻對曹操父子恨之入骨,大罵他們坑了益州人。

有人當衆揚言,要刺殺曹操,爲益州枉死的百姓報仇。

曹操稱病不朝,閉門謝客。

曹昂上書自免,請求回府保護家人,被孫策嚴辭否決。無奈之下,曹昂只得委託曹真、曹休保護曹操。其實建業城的治安很好,所謂刺殺曹操也只是嘴上說說,實施難度極大,尤其是曹操閉門不出的情況下。只是這種被人盯着的日子實在不好過,曹操明知孫策在整他,卻無可奈何。

這樣的日子過了大約半年多。

——

大吳十年,三月初二,上巳節的前一天,曹操正在院子裡望天,曹真來報,陛下駕臨。

曹操吃了一驚,盯着曹真看了又看,確認曹真不是開玩笑。

曹真哭笑不得,正想解釋,門外響起爽朗的笑聲,孫策大步走了進來,揮揮手,示意曹真退下。曹真不敢怠慢,躬身施禮,退了下去。

孫尚英聞訊趕來,向孫策行禮。孫策和她寒喧了幾句,又和曹琬聊了聊,也讓他們退下了。

“曹卿,過得還好嗎?”孫策笑眯眯地看着曹操。

“好得很。”曹操一攤手,故作瀟灑。“賴陛下恩賜,衣食無憂,兒孫繞膝。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人生至樂,不過如此。”

“當真?”

“陛下面前,豈敢虛言,句句屬實。”

孫策微微一笑。“還是袁將軍說得對,你嘴裡沒真話。”

曹操不以爲忤,大笑道:“陛下,你說的那個袁將軍也沒幾句真話。”

“你小心些,也許他半夜就來找你理論。”

“臣不怕他來,就怕他不敢來。”

面對臉皮超厚的曹操,孫策倒也沒什麼辦法。他從袖子裡掏出一封文書,遞給曹操。曹操接過,卻沒有立刻打開,疑惑地看着孫策。

“陛下,這是什麼?”

“玉門軍報。”

“玉門?”曹操眉頭微皺,打量着手中的軍報。“陛下,臣對玉門事務一無所知,怕是不能給陛下任何有益的建議。”

“不要急,先看看再說。”

曹操沒有再推辭,打開軍報看了一遍。軍報的內容並不複雜。

不久前,趙雲出居延,與劉寵、牛輔合兵出擊,大破鮮卑。這一戰總體而言,戰果甚佳,但劉寵的收穫卻不大。一是他本人年紀大了,不太適應長途奔襲的勞累,跟不上趙雲、牛輔等人的節奏。二來他麾下的劉氏子弟大多從小驕生慣養,如今形勢變了,他們不得不自力更生,雖說努力,畢竟不如那些從小習慣了辛苦的士卒耐戰。

一場大戰,劉寵收穫不多,損失卻不小,意識到玉門督這個責任對他來說太重了,上書請旨,要求致仕歸老,請朝廷別派能將。

曹操看完,疑惑不已。“陛下以爲臣可任?”

“你覺得呢?”孫策打量着曹操。曹操今年五十一,但身體很好,可能和他這十幾年一直貓在益州,沒有經過太多的惡戰有關。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比歷史上活得更久一些。

曹操沉吟不語。他的確心動,但是玉門太遠了,他又這把年紀,去了還能不能回來,他心裡沒底。

孫策又道:“曹卿知道朕與劉寵的約定嗎?”

曹操搖搖頭。

“朕與劉寵約定,十年之內,玉門之外由他做主。十年之後,他需要遷徙到蔥嶺以西。當然,在他向西遷徙的這十年內,朝廷會盡力協助他,爲他提供糧草、軍械,絲路上的利潤也會優先供應他,讓他能養活自己。按照計劃,如果可能,三十年後,他可以在蔥嶺以西再建劉漢。”

曹操很驚訝。“再建劉漢?”

“天下很大,百年之內,不可能盡爲我大吳所有。與其留給蠻夷,不如給劉氏一個機會。當然,朕只提供機會,不保證他們一定能成功。”

“三十年後,劉漢若能再興,誰爲天子?”

“如果一切順利,十年後,朕會將叔同之子送到西域。”

曹操略加思索,一口答應。“臣願去。當初臣便立志爲朝廷蕩平涼州,封侯,拜徵西將軍,如今蒙陛下恩賜,一償所願,豈能推辭。與其將這十年荒廢在建業,不如去西域一搏,報獻帝知遇之恩。縱使馬革裹屍,也不枉此生。”

孫策早就知道曹操會答應,放聲大笑,調侃道:“這時候不說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了?”

“臣此去,要讀天地之書,射西北天狼。”曹操也放聲大笑。

——

三月末,曹操起程西行,遠赴玉門,曹仁等人隨行。

詔書公佈後,劉巴主動請纓,願與曹操同行,一起去西域打拼。

益州牧荀彧、蜀郡太守陳宮收到消息,也上書請詔,請求隨曹操西征。

孫策一一應允,置酒爲曹操壯行。

曹操一路西行,隊伍不斷壯大,不少心念漢室,或者自覺在新朝難以出頭的人紛紛加入曹操的隊伍,想去西域一展身手,賭一個前程。

——

《大吳通鑑》節錄:

大吳十一年,經過一年多休整的五大都督再次起程,向外開拓。

大吳十二年,安南大都督太史慈平定日南,建安南水師。安東大都督甘寧以夷洲爲基地,乘船入海,東南行二千里,所過屠戮。

秋,長沙王孫權主持修纂的戰史完成,共三十卷,五十餘萬字,圖文並茂,深受歡迎,被列爲各地講武堂必讀書目。孫權因功,轉東瀛王,統兵八千,由三韓渡海,入東瀛邪馬臺國,其妻巫山神女與倭女王卑彌呼鬥法,不分勝負。孫權遂以立足東瀛,其餘小國不服,孫權麾兵征討,各有勝負,連年不休。

大吳十五年,天竺大都督周瑜平定撣國,觀海賦詩。

大吳十六年,遷都洛陽,建五京。以洛陽爲中京,建業爲南京,薊爲北京,東海爲東京,長安爲西京。

大吳十八年,天竺大都督周瑜飲馬恆河,傳檄而定天竺全境。

大吳十九年,安東大都督甘寧征服爪哇,因殺戮過重,蠻夷反叛,甘寧受傷,不治身亡,夷洲以外皆反,東南開拓受挫,引發爭議,並形成一個全國性上書議政,史稱爪哇大議。

大吳二十年,帝命右都護孫翊統兵出征,並以朱桓接任安東大都督,水師五萬出征,平定東南叛亂。

夏,曹操出蔥嶺,與貴霜戰於兩河之間,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冬,請詔立漢,爲吳西藩,史稱季漢,漢獻帝子劉馮爲帝,曹操爲大將軍。

大吳二十五年,立皇嫡子孫紹爲太子,前首相張紘爲太傅,前御史大夫鍾繇爲少傅。

同年秋,帝出海,到爪哇,與右都護、爪哇王孫翊會。

大吳二十七年,帝巡天竺,與天竺大都督周瑜共敘當年事。

大吳二十八年,左都護孫尚香出蔥嶺,與季漢聯兵。

大吳三十年春,左都護孫尚香與帕提亞二十萬戰於鹹海西岸,對峙半年。秋,漢大將軍曹操奔襲帕提亞蠻夷義從,子曹彰先登,焚其輜重。帕提亞軍亂,孫尚香趁勢進兵,火燒連營,斬首七萬。

帕提亞崩潰。

大吳三十五年,東瀛王孫權遇伏,臨陣戰歿,子孫登請詔內附。

秋,皇長子、徵東大將軍孫捷率部東征。冬,以水師五千大破倭兵於大海之濱,築城,爲東京。

大吳四十四年元旦,帝傳位太子,乘巨舟出海,不知所蹤。

(全書完)

第1280章 遊騎第207章 人以羣分第2242章 新舊之間(求推薦!)第1491章 舊患新憂第2557章 臨陣換將第159章 反其道而行第2301章 家業大了煩惱多第1496章 不破不立第2414章 祭地第1674章 不祥之兆第1966章 堵不如疏第868章 子弟兵第1930章 術業有專攻(求推薦!)第2510章 終於上道了第2431章 漸變第2128章 排兵佈陣第779章 宏願第2532章 涼州代言人第477章 一算嚇一跳第1893章 今非昔比第2437章 獨寵第1231章 老兵第452章 盲人摸象第1517章 雙刃劍第688章 老將歸心第1879章 家與國第587章 儒門的未來第753章 牆倒衆人推(求月票!)第1645章 爲我所用第1421章 爭先(江都侯打賞加更)第420章 名士多了也麻煩第761章 變計(求保底月票!)第1034章 天地之威第665章 帥不過三秒第1244章 稍縱即逝第1288章 出奇不制勝第453章 厚彼薄此第184章 不爽的張仲景(書友有空來潛水萬點打賞加更)第972章 後生可畏第064章 改造,從娃娃抓起(中秋節快樂!)第1636章 屯田校尉第565章 自負的數學家(佐菲獸打賞加更)第729章 稻樑謀第237章 掩耳盜鈴第2451章 今非昔比第1465章 向前看(迪迪卡卡俱樂部打賞加更)第2369章 矛盾第1074章 打仗就是燒錢第597章 送許劭(bobfyr打賞加更)第2208章 新義利說第1843章 好消息第1053章 三手準備第946章 一個也不放過第1548章 如魚得水第2222章 勾心鬥角第2031章 威名遠播第1499章 牢騷第1872章 驅狼吞虎第139章 木學堂(求推薦,求收藏!)第259章 全殲第849章 虞翻出馬第149章 全都是套路第825章 你亂講(玄清竹盟主賀)第447章 無顏見舊人第1938章 伏擊第1505章 暗間(看更新後才睡打賞加更)第1202章 有福之人第488章 偷師的曹昂第1950章 你要承認第2292章 內朝三老第1958章 高順第2557章 臨陣換將第915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2293章 除夕之變第1926章 炫富的意義第1628章 陽謀(gaolaochou打賞加更)第138章 未雨綢繆第1962章 當家難第1687章 臨陣決機(江都侯打賞加更)第700章 事急從權第793章 兩個壞消息(求推薦票!)第671章 關羽出擊(求推薦!)第029章 宗師風範第2151章 別來無恙第744章 舊仇(隨野星痕打賞加更)第1747章 廢物第307章 三個建議第898章 臨陣悟道(刀刀口盟主加更)第1018章 步步緊逼第356章 挖根基第453章 厚彼薄此第2307章 先鋒隊(大明厚德小明載物打賞加更)第1820章 真丈夫第2094章 望塵莫及第2017章 新風尚第2402章 兄弟之間第1620章 虞翻論士第768章 祖郎戰太史第203章 文聘(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1105章 可共語乎
第1280章 遊騎第207章 人以羣分第2242章 新舊之間(求推薦!)第1491章 舊患新憂第2557章 臨陣換將第159章 反其道而行第2301章 家業大了煩惱多第1496章 不破不立第2414章 祭地第1674章 不祥之兆第1966章 堵不如疏第868章 子弟兵第1930章 術業有專攻(求推薦!)第2510章 終於上道了第2431章 漸變第2128章 排兵佈陣第779章 宏願第2532章 涼州代言人第477章 一算嚇一跳第1893章 今非昔比第2437章 獨寵第1231章 老兵第452章 盲人摸象第1517章 雙刃劍第688章 老將歸心第1879章 家與國第587章 儒門的未來第753章 牆倒衆人推(求月票!)第1645章 爲我所用第1421章 爭先(江都侯打賞加更)第420章 名士多了也麻煩第761章 變計(求保底月票!)第1034章 天地之威第665章 帥不過三秒第1244章 稍縱即逝第1288章 出奇不制勝第453章 厚彼薄此第184章 不爽的張仲景(書友有空來潛水萬點打賞加更)第972章 後生可畏第064章 改造,從娃娃抓起(中秋節快樂!)第1636章 屯田校尉第565章 自負的數學家(佐菲獸打賞加更)第729章 稻樑謀第237章 掩耳盜鈴第2451章 今非昔比第1465章 向前看(迪迪卡卡俱樂部打賞加更)第2369章 矛盾第1074章 打仗就是燒錢第597章 送許劭(bobfyr打賞加更)第2208章 新義利說第1843章 好消息第1053章 三手準備第946章 一個也不放過第1548章 如魚得水第2222章 勾心鬥角第2031章 威名遠播第1499章 牢騷第1872章 驅狼吞虎第139章 木學堂(求推薦,求收藏!)第259章 全殲第849章 虞翻出馬第149章 全都是套路第825章 你亂講(玄清竹盟主賀)第447章 無顏見舊人第1938章 伏擊第1505章 暗間(看更新後才睡打賞加更)第1202章 有福之人第488章 偷師的曹昂第1950章 你要承認第2292章 內朝三老第1958章 高順第2557章 臨陣換將第915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2293章 除夕之變第1926章 炫富的意義第1628章 陽謀(gaolaochou打賞加更)第138章 未雨綢繆第1962章 當家難第1687章 臨陣決機(江都侯打賞加更)第700章 事急從權第793章 兩個壞消息(求推薦票!)第671章 關羽出擊(求推薦!)第029章 宗師風範第2151章 別來無恙第744章 舊仇(隨野星痕打賞加更)第1747章 廢物第307章 三個建議第898章 臨陣悟道(刀刀口盟主加更)第1018章 步步緊逼第356章 挖根基第453章 厚彼薄此第2307章 先鋒隊(大明厚德小明載物打賞加更)第1820章 真丈夫第2094章 望塵莫及第2017章 新風尚第2402章 兄弟之間第1620章 虞翻論士第768章 祖郎戰太史第203章 文聘(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1105章 可共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