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嘉穀的情報網(1/3)

嘉穀能在新年伊始得到官方讚譽,算是在這注定風雲變幻的一年開了一個好頭。

天災已過,緊接着各地都進入了災後重建。

在這場特大雪災中,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高達1.78億畝,即使是嘉穀體系,也有部分過冬作物如牧草等被凍傷,幸而損失不大。

而養殖場更是因爲提前做好了防護工作,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雪災。但各地的養豬場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連人都被凍成狗了,哪裡還有精力顧得上養的豬呢?

“因爲雪災突然來襲,尤其是受災最嚴重的南方地區,凍死了幾百萬頭仔豬,現在不但是豬肉價格再創新高,仔豬更是出現了天價,在越省、湘省、岷省等地的仔豬居然能賣到1000元一頭!”在新年過後的碰頭會上,嘉穀農牧的李東亮首先彙報市場行情。

這個價格一出,衆人都倒吸了一口氣。

前年仔豬是什麼價格呢?100元三頭甚至五頭。去年即使遭受豬瘟疫情,仔豬的價格倒是跟着豬肉價格同步上升,但頂天也就每頭兩三百元,由此可見雪災給養殖業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李東亮緊接着說道:“因爲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充足,我們嘉穀養豬場的仔豬資源過剩。現在的問題是,豬肉行情也大熱,我們是選擇擴大養殖規模呢?還是將仔豬投放市場?”

這似乎是一個幸福的煩惱,不管怎樣都是大賺。

但戰略部的丁顯並不這樣認爲。

“我建議現在趁着行情大熱將仔豬出售,畢竟,按照現在的仔豬價格,賣一頭仔豬的利潤甚至都能趕得上一頭生豬了。至於擴大規模,這正是我要提醒的——別看豬肉價格還在上漲,但其實已經潛藏着巨大的後市風險了。”丁顯語氣平靜地說道。

按照如今仔豬的天價,嘉穀出售一頭仔豬賺得還真不比賣一頭生豬來得少,畢竟仔豬的成本更低。但李東亮顧不上這點,他更在意丁顯所說的後市風險。

齊政代他問了:“老丁,具體怎麼說?”

丁顯將幾份資料遞給大家,然後解釋道:“去年,豬肉價格暴漲,爲了提高養殖戶的積極性,國家連發七道‘金牌’,通過保險、免稅、補貼等形式保障養殖戶的利益。許多業外資本也是在這個時期看到了生豬養殖利潤的高企,以及政策對規模養殖的支持趨勢,開始一鬨而入。”

“去年初的豬瘟疫情其實在5月就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農業部7月纔出面公開疫情以及生豬死亡情況,既滯後又不夠詳細,直接誤導了廣大養殖戶對市場供求關係的判斷,國家隨後的一連串補貼措施的發佈和實施的時間過長,實際上導致了生豬補欄氾濫。”

“這次雪災是意外,仔豬是被凍死了不少,但市場上的生豬存欄量其實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我這裡有幾個數據……”

“也就是說,最多再過幾個月,生豬將大批出欄,屆時供需關係將會徹底翻轉,豬肉價格將會無可避免地下降,我們能大賺特賺的也就是前幾個月了……”

李東亮面色有些凝重。

戰略部給出的資料中有各省生豬存欄的基本數據,也有各地補欄的大體數據,可以看出丁顯的分析有理有據。

這樣的話,現在擴大生豬養殖規模確實不是恰當時機,相當於是高點入局,但是眼看着就是低谷了。還不如將仔豬出手,趁着市場瘋狂的時候落袋爲安。

齊政平靜地看完資料,讚許地看了丁顯一眼。

從國家政策出臺的滯後性可以看出,國內生豬市場其實缺乏一個高效的信息採集、處理分析系統,從而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生豬存欄的變化趨勢,向養殖戶提出補欄和停止補欄的重要預警——毫不客氣地說,目前國家對生豬市場信息的掌握程度還比不上嘉穀戰略部。

這都有賴於戰略部旗下齊政大力建設的信息部。

這個信息部其實就是嘉穀的“情報局”。

商業情報其實沒有常人想象中那麼玄乎,對企業來說,驚心動魄的間諜戰不是他們想要的,商業間諜也不是飛檐走壁的俠客。蒐集大量信息,再花大價錢請一些社會行爲分析學之類的專業人士,對情報進行分析探討,其實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歐美日的大企業,用的都是這樣的體系——以蒐集公開消息爲主,再對公開消息進行分析,往往就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歷史上的格林斯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他還不是美聯儲主席,而是一名打工仔的時候,他對二戰期間的美國飛機行業進行了分析,竟而通過公開資料,得到了美國工業用鋁、工業用橡膠等等具體數據,和五角大樓儲存的一模一樣,當年就驚出了美國將軍們一腦門的冷汗——實際上,他就是做了一個模型,然後填上數據。

現代商業情報就是同樣的套路。

情報的作用毋庸置疑。做生意很多時候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島國企業家中流行一句名言:“情報就是金錢”。因此島國的大財團都具備超強的情報能力。

據統計,像微軟這些企業的情報系統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率在17%左右,而像三井這種貿易財團則是以信息爲最終的經濟效益,其情報就是整個公司的命脈。

雖然嘉穀集團目前靠的是產品而非貿易,但作爲有志於成爲國際大糧商的糧企,無論在上游資源端的控制或下游銷售端的構建上,都需要準確的情報爲決策做依據。

現代信息技術使情報傳遞和收集的成本大幅下降,但是商業情報體系的建立和情報人員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起來的。

現在的國內企業,正在沉迷於賺錢,還沒有昇華到經濟的程度,更不用說枯燥無爲的情報分析了。就算是有,也只是臨時抱佛腳的情報收集,對情報的投入少得可憐。

嘉穀的情報體系,就規模來說,那是遠勝於國內的一衆大大小小的企業。

早在嘉穀成立的第二年,信息部就組建起來了。信息部直接向齊政負責,丁顯也是向齊政彙報工作。

信息部首先在國內所有省份設立辦事處和建立信息通訊系統,負責蒐集各種公開和半公開的資料。理論上,信息部是不會進行任何非法的情報收集的,但若是有人要出售相關情報,也要由他們在律師的指導下進行接洽。

情報是指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關於某個部門或者某種產品、商品的信息,而這個工作需要“專家”來完成。

就嘉穀情報體系而言,這些“專家”大體上有兩類,一類是擁有專業商品知識和貿易技能的人才,一般是嘉穀體系的員工;另一類是擁有豐富人脈資源,類似於“敲門磚”式的人才,一般是當地人。

當然,也有些超級人才是“專業”和“人脈”兩種功能都具備的。這些人都是非常專業的人才,他們懂得在信息的海洋裡揀出“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這樣的人才,在嘉穀體系內也不過一掌之數。

信息局總部設在嘉穀總部,單獨佔據一層樓。由戰略部的丁顯負責,他每天都會統一搜集並分析國內外匯總來的情報信息,並把精選出的情報按等級提交給齊政或董事會,每天送給管理層審閱處理的情報從十幾到幾十份不等。

正是依靠這個晝夜不停的情報網,嘉穀體系得以注視着國內相關行業的風雲變幻。現在看來,已經展現越來越大的作用了。

以生豬養殖來看,首先是信息蒐集。一個生豬養殖方面的專業人才會蒐集與生豬有關的情報信息。除了看《中國畜產報》這樣的刊物所公佈出的信息之外,還需要蒐集一些市場上的價格信息和各地的產量數據、天氣數據等,以及飼料等的銷售量,以便提前判斷好市場的形勢。

再次,總部有專門團隊負責分析內部、外部彙總的信息,團隊規模大小不等,一般爲六七個人,建立模型進行綜合性、戰略性的研究,尋找商機或得出結論。

齊政眼前這份提前幾個月就能預測到市場形勢變化的資料,就是這樣出臺的。

與此對應的,是信息部大筆的投入。從前年開始,每年投入信息部的資金就已經高達上億元,信息部甚至已經開始走出國門了。

嘉穀體系在俄遠東地區苦心經營了兩年時間,算不上根深蒂固,那也是有些根基了。瓦西里固然是嘉穀在遠東最大的權力背景,但藉着他的勢,信息部也在遠東經營了一個不小的關係網和情報網。

但如今,顯然這個情報網給了齊政更多的驚喜與期待。

……

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449章 羣起響應(2/2)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47章 傳奇(求收藏!)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86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上)(求收藏!)第260章 本土公豬頭頂綠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69章 惡臭熏天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154章 國豆靠吶喊,美豆靠補貼(3/3)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331章 小小藍莓闖奧運第19章 頂級香米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690章 回血(1/2)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85章 改變(求收藏!)第500章 可能會改變世界的投入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152章 外資公關戰反擊(1/3)第53章 嘉穀戰略(下)(求收藏!)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236章 我出錢,你出地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19章 頂級香米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432章 嘉穀系的戰鬥基因(1/2)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95章 運氣嗎第216章 最後一千米的盤剝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458章 是誰讓喝奶變平等?(3/3)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176章 中藥,水很深吶(1/3)第379章 特別“牛”(4/4)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408章 攪動風雲(2/2)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457章 嘉穀的牧草大業啊(2/3)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540章 可以但沒必要(1/2)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24章 老美的農業神話(週末求收藏!)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
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449章 羣起響應(2/2)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47章 傳奇(求收藏!)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86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上)(求收藏!)第260章 本土公豬頭頂綠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279章 掙扎與被放棄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69章 惡臭熏天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154章 國豆靠吶喊,美豆靠補貼(3/3)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331章 小小藍莓闖奧運第19章 頂級香米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690章 回血(1/2)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85章 改變(求收藏!)第500章 可能會改變世界的投入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152章 外資公關戰反擊(1/3)第53章 嘉穀戰略(下)(求收藏!)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236章 我出錢,你出地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19章 頂級香米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432章 嘉穀系的戰鬥基因(1/2)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95章 運氣嗎第216章 最後一千米的盤剝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458章 是誰讓喝奶變平等?(3/3)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176章 中藥,水很深吶(1/3)第379章 特別“牛”(4/4)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408章 攪動風雲(2/2)第149章 羨慕不已(1/3)第457章 嘉穀的牧草大業啊(2/3)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540章 可以但沒必要(1/2)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24章 老美的農業神話(週末求收藏!)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