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希望嘉穀試一試(1/5)

國家領導人文老在滇省的考察十分順利。

尤其在最後一站,嘉穀的表現讓他心情頗好。

因此,在考察接近尾聲之時,他專門留了一點時間與齊政進行交流,聽取嘉穀的意見和想法。

看到坐下來的齊政,文老含笑點頭:“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產業發展快,全靠龍頭帶。嘉穀這個龍頭倒是做得不錯嘛!”

齊政謙虛地表示還有待進步。

文老莞爾,繼而問道:“小齊,我注意到嘉穀現在已經不僅僅着眼於農業本身了,就像在水稻產業上,開始將水稻種植與休閒旅遊、文化等產業深入互動,將特色農產品和旅遊景點整合包裝,這是嘉穀特意設計的戰略嗎?”

齊政點頭稱是:“我們現在是嘗試圍繞水稻產業,積極發展稻田養殖、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深入挖掘農業的旅遊功能,發揮第一產業‘接二產連三產’的作用。”

文老若有所思:“就像是島國的‘第六產業模式’?”

齊政訝然,但很快回答道:“基本就是這個概念。”

“第六產業”的概念是島國農業學者在九十年代首先提出的。

其實就是說,搞農業的不再只搞種養(第一產業),還要加工農產品(第二產業)、銷售農產品(深加工)或配套服務(第三產業),這樣才能獲得多環節增值價值——“1+2+3”=6,“1×2×3”=6。這就是“第六產業”的來歷。

不得不說,島國人在精細農業上確實有一套,他們充分發揮了“你想要什麼花樣的農業,我就能搞出什麼花樣的模式”的鬼畜精神,把農業、工業、服務業打通,並且形成第二和第三產業服務於第一產業的創造性模式。

大田農業、精細農業,是兩種不同的模式,嘉穀可以說是兩者兼具,但後者發力較晚。某種程度上,說嘉穀是在參考島國模式也無不可。

“這很不錯。我們國家的農業情況,複雜多樣,對於農業發展模式而言,何種模式最適合我國,何種模式能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應該是嘉穀這樣的公司一直要探索的問題。每一種模式都有其優勢與弊端,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文老似乎說起了興致,語氣略顯激揚。

“小齊,你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是有些發言權的。在探索過程中,嘉穀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有什麼體會,不妨直言。”

考察中齊政就看得出來了,文老似乎挺喜歡通過面對面的直接交流,來了解基層的真實想法,自然不敢打馬虎眼。

齊政稍作斟酌,開口道:“就嘉穀的實踐經驗來看,無論選擇何種發展模式,如果沒有有效組織引領,效果都不會理想,這是由目前我國農民基本主幹力量的普遍認知水平決定的。”

文老目光炯炯。

齊政也放開了不少:“從多數農村來看,對農民羣體的有效組織引領顯然是欠缺的。這也導致了,在這些農村,三十年來,全球化、市場化與他們無關……”

齊政的觀點有些犀利,但文老很欣賞齊政的暢所欲言:“這點我也承認,從國家層面上來看,農村的基層組織,大多隻能承擔簡單社會管理功能,而無力承擔起發展經濟的職責……”

——所以,後世有大學生村官計劃……齊政心裡默默接話道。

還是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島國爲例。

島國農業的崛起,離不開一個強力的合作聯社組織——島國農協。

這是一個比山口組牛叉一百倍的大組織。統一採購生產資料,統一收購農產品,統一進行市場談判和集中銷售……這些都是小意思了。

更厲害的是,他們連農民的婚喪嫁娶都包了;上可懟政策,下可拒進口;讓一個島國農民從出生開始,奶粉就有保障,學可以免費上,有病免費醫,工作有人帶着幹,錢有組織帶着掙,婚喪嫁娶也負責……

試問這樣的待遇,農民能不能安心種地?

不過嘛,什麼東西一久了,都會變味。島國農協也不例外,壟斷、權力、金錢……

當然,國情不一樣,我們國家不需要也不可能出現這樣一個“農協”,但對農民的組織引領是需要大力加強的。

“政府搭臺子,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社,讓農民跟現代市場經濟掛鉤的公司化組織全方位合作,至少在現階段來看,是件雙贏的事情。”這是齊政的由衷之言。

其實,國內很多地方農業資源很豐富,但農戶並沒能依靠這些資源走上致富之路。

這主要是因爲農戶對於種什麼,自己缺乏市場意識。往往是一號召就多,一多就賤,一賤就賠,一賠就垮,經不起風浪。

——以嘉穀爲例,農戶加入到嘉穀的生產鏈條中,搞訂單農業,收益有了保障,風險也會降到最低。畢竟嘉穀的產品鏈條長,市場意識強,抗風險能力比農戶強得多。

……

文老的思維很敏捷,齊政也毫不推脫,一老一少就農村、農業、農民等問題,進行了頗爲熱烈的探討。

在接近尾聲的時候,兩人都各有所得。文老更直觀地瞭解到農業基層最真實的一面,齊政也能從更高的層面一窺政府的智慧和決心。

最後,文老問道:“小齊,你對環冀省貧困帶有了解嗎?”

齊政一怔,下意識地點點頭。

環冀省貧困帶嘛,作爲首都周邊的一個特殊現象,在前幾年被正式提出來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文老輕聲說道:“這些地區的貧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限制,有觀念方面的問題,但更突出的是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農民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大思路、大戰略。但要推動這個戰略,這片區域就要尋求到新的發展路徑。嘉穀的第六產業模式、綠色經濟很值得一試,我也希望嘉穀能夠試一試……”

……

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15章 養殖的工廠化管理(求收藏!求推薦票!)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722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1)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464章 潰不成軍(3/3)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590章 “奉旨腐敗”(1/2)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702章 天賦強運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31章 丟不了(求收藏!)第344章 資本盛宴第291章 中國牛奶世界造第482章 無聲的反擊(第一更)第251章 細思極恐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657章 誰傍誰大腿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10章 合股經營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163章 人氣爆棚(3/3)第601章 總是要改變一些東西的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85章 改變(求收藏!)第658章 勾人(1/3)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202章 穩紮穩打在東北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659章 放衛星(2/3)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466章 悄然復興的國產大豆(2/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98章 海濱綠色長城(下)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703章 老東家的愛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610章 草!草!(2/2)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534章 不可思議的順利開局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第212章 要做大地主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
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15章 養殖的工廠化管理(求收藏!求推薦票!)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722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1)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464章 潰不成軍(3/3)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590章 “奉旨腐敗”(1/2)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390章 跑偏的畫風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702章 天賦強運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31章 丟不了(求收藏!)第344章 資本盛宴第291章 中國牛奶世界造第482章 無聲的反擊(第一更)第251章 細思極恐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36章 西邊,生命在盼雨(1/3 求訂閱!)第657章 誰傍誰大腿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10章 合股經營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289章 走出國門?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163章 人氣爆棚(3/3)第601章 總是要改變一些東西的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85章 改變(求收藏!)第658章 勾人(1/3)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202章 穩紮穩打在東北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659章 放衛星(2/3)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466章 悄然復興的國產大豆(2/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98章 海濱綠色長城(下)第635章 集體航向,世界讓路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420章 再重視嘉穀也不爲過(2/2)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354章 白糖期貨天才(3/4)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703章 老東家的愛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610章 草!草!(2/2)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463章 炒作!炒作!(2/3)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534章 不可思議的順利開局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第212章 要做大地主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