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西藏戰事

混亂的五月眼看着就要結束,五月的最後一天,這個舉國多數地區都在明朗的眼光照耀下的午後,因爲來自川鄂聯合軍政府那個年輕人的一封通電,各大報社顧不得已經過了銷售報紙的最佳時間了,在這個午後,從南至北所有的報社都在幹着同一件事情,加印報紙!

西藏戰事爆發了!

就這麼突如其來的,被人爲壓制了數個月不見報紙的西藏混亂的局勢,因爲這一封通電,便成爲舉國關注的焦點事情!

此時正值民國建立之初,國內百廢俱興民衆最是團結一心的時候,面對着突然被爆出來的‘西藏’局勢,所有關心時事的民衆都在焦急的等待着,尋找着,希望能夠從身邊找到更多有關關於那一片高達一百四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富饒土地的情況。(吐槽一下,看到百度跟國內所有資料上都將西藏面積標爲‘120萬’,我們偉大的祖國跟所有人民已經忘卻了那至今還被印度佔領的土地,這麼算下來,現在中國的實際領土應該爲940-945萬平方公里,而根據最新美國國家地理更新資料,美國現在的領土總面積是9,826,630平方公里,這也是爲什麼最近已經很少能夠看到國內報道時出現世界第三領土大國的說法了)

沒讓國內民衆等待多久,早在數日前就開始準備的川鄂聯合軍政府下屬中國之聲報紙依託着如今已經遍佈整個南方的密集發行網絡,在午後第一時間將有關詳細介紹西藏.動盪的資料送到了每一個關心國事的民衆面前,在各大報紙反應過來開始整片抄襲‘中國之聲’上面的報道時,僅僅一下午的時間,中國之聲報紙已在國內賣出了近二十七萬份,創國內刊發報紙歷史之最!

爲了讓舉國民衆瞭解西藏局勢的混亂,川鄂甚至在報紙上根據情報司發回來的詳細情報,制定了一個西藏局勢變化列表,以無聲的報道,向南方時代的兩屆中央政府無聲的打臉。

1903年5月,時任清駐藏大臣的鳳全在巴塘遇害,趙爾豐被調任建昌道,並受命招募兵勇,平定地方土司的叛亂。

1904年,英國第二次侵略西藏,打死了千餘名藏兵,攻入了拉薩。十三世達.賴棄城而逃,北走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噶廈政府和英軍訂了城下之盟。

1908年3月6日,清廷調趙爾巽(趙爾豐胞兄)爲四川總督,同時任命趙爾豐爲駐藏大臣,仍兼邊務大臣。趙爾豐隨即率川軍入藏,屢敗受英國操縱的叛軍,阻止了英帝國主義北進的陰謀,維護了國家主權。

1909年,趙爾豐挫敗進攻巴塘的西藏叛軍,並乘勝進入西藏,收復江卡、貢覺等四個部落地區,更越過丹達山向西,一直到達江達宗,此時距離拉薩只有六天的路程,達.賴喇嘛逃往英屬印度。趙爾豐上書請求乘勝平定西藏全土,並建議在藏區推行革教易俗政策,由於擔心其舉措過激,爲避免事端,清政府沒有允許,但趙爾豐入藏期間仍下令焚燬大量寺廟,嚴重打擊了達.賴系分裂勢力,使西藏獲得數年的和平。隨後,趙爾豐上奏請在西藏駐兵,獲許後潛一部川軍永駐西藏震懾分裂勢力跟英軍。同年,趙爾豐認爲唯有交通便利方可永保西藏安定,請旨建設青藏鐵路,未獲批准!

1911年10月10,武昌起義爆發。

12月初,武昌起義消息傳到拉薩,西藏局勢驟變。

12月14日,達.賴潛心腹潛入拉薩聯繫舊時部將噶倫夏扎?班覺多吉等人,命其收買駐藏川軍將領,使其生變。

12月19日,達桑佔堆潛回拉薩,秘密暗殺親漢派噶倫檫戎,收買川軍謝國樑一部,聯絡波密土王、色拉寺喇嘛僧兵,第二日囚禁川軍將領羅長裿,羅長裿妄圖逃脫向駐藏大臣報信未果,跳崖重傷被一槍擊斃。

12月20日晚,經謝國樑之手,達桑佔堆收買哥老會一部,哥老會幽禁了駐藏大臣聯豫,然後鍾穎派人刺殺了哥老會龍頭葉綸三,整合了哥老會重掌兵權,大亂當前,聯鍾二人攜手,以發餉爲名平服了由波密,江孜回來的作亂川軍。

1912年1月,南京任命駐藏川軍將領——鍾穎爲首任駐藏辦事長官。

1912年2月下旬,哥老會本部第二次發生分歧,部分龍頭主張投效英人,雖未成勢,但以戈什哈郭元貞,書記官何光燮爲首組建的公議侷限制了聯鍾二人實力,與此同時,波密土王起兵公開支持達.賴回藏掌權,當天波密川軍被圍,不久後江孜川軍同樣被起兵作亂的藏人土司兵圍。

1912年3月初,西藏作亂大軍東侵,七日包圍昌都,昌都守將彭日升死守昌都阻擋作亂大軍整整兩月,五月初昌都城中彈盡糧絕,被迫全軍後撤。

1912年5月26日,作亂藏軍攻入四川德化燒殺,當地軍民無一活口。

1912年5月27日巴安被圍,波密土王生火,滿城婦孺老幼,盡數葬身火海

這些是‘中國之聲’報紙上列出的西藏之變事件列表,隨着報道,李漢還一同出示了二月初、五月先後數份往南京、北京中央發送的請戰電文,面對着中央.政府對於西藏事務的置之不問,舉國民衆登時便憤怒了!

與此同時憤怒的還有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跟漢口領事葛福,李漢的通電跟派兵平息西藏.動亂的調兵令一出之後,漢口領事葛福當即氣沖沖的從漢口殺往武昌見他,幾乎德國領事弗朗茨前腳剛走,他後一腳便到了。面對英人領事葛福的問責,李漢冷冷的以中國國事爲由,堵住了這位之前便被他惡了的英國領事,最後葛福只能無奈的扔下一句後果自負之後氣沖沖的離開了武昌。

在北方,接到李漢的全國通電的民國中央上下,除了憤怒還是憤怒。尤其是袁世凱,他纔剛爲大借款跟南方裁兵的事情鬆了一口氣,現在又傳來了南方那位掌握兩省實權的年輕將軍怎麼在這個借款的關鍵口而給他鬧出了這麼一波事情來。

外蒙前段時間纔剛鬧出來要建什麼蒙古國,好吧,現在連西藏也開始折騰了,這是存心要跟他找不自在。

不過雖然憤怒,但是老袁卻還是認真的將李漢的通電跟剛送來的中國之聲報紙上面的內容認真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後,他心中對李漢的火氣頓時小了不少,只是心中煩惱卻愈發的堆積起來了!

“這幫子不安分的喇嘛,都是信佛了,就沒有一個安生的!”

爆了一句粗口,可見平時十分注意自己形象的袁世凱心中有多憤怒了。外蒙也是喇嘛不安分,在沙俄的慫恿下夥同外蒙的那幫蒙古王爺們鬧事;西藏也是,只不過卻換成了英人支持達.賴慫恿西藏的一幫土司們鬧事了。這也罷了,現在國內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各地的不少的寺廟都藉着之前幾個月的局勢不穩,大肆向善男信女收受香火費,並且趁機擴充僧兵、兼購更多的寺廟土地。信佛的都是不安分的,你說你一個寺廟裡擁有數萬甚是十數萬畝良田還不罷手,還要組建上前僧兵,更讓人氣憤的是到處放債,一羣俗家弟子害人家破人亡的還在少數嗎?完全沒有一點出家人的慈悲!

通電之責不在李漢,袁世凱早幾年便知道西藏混亂了,尤其現在他還佔着中央,對於西藏局勢談不上了若指掌,但也不比李漢差多少。看到上面一羣不安分的作亂藏兵折騰什麼狗屁東征,一路燒殺都衝進了四川省內了,也難怪那位年少氣盛的川鄂經略使坐不住了!

只是

袁世凱苦笑,他也跟着折騰就折騰罷了,收到連累的人還有他。西藏背後有英國人的影子是不需要質疑的,他李漢倒是想發兵平亂就發了,但是英國人敢在這個時候鬧事,不乏跟沙俄打得一樣的算計,要趁民國現在騰不開手的時候,把西藏也給分裂出去了!

“這幫黑心的洋人沒一個好東西!”

心中暗罵一聲,袁世凱一邊吩咐近侍去請自己的心腹跟幕僚來商量該如何應付,一邊窮思該如何應付這一處變局!

他現在最擔心的卻還是善後大借款的事情,因爲有他的那位老朋友朱爾典幫忙奔走,隨着他控制了兩淮鹽務之後,最近纔剛將前期的墊款支付給他,攻擊六百五十萬兩銀子,這筆錢除了一百五十萬兩被他存入了財政部之外,其餘五百萬兩都被他用於手上老北洋的補充和新軍隊的建立。北洋新軍是他如今權勢的保證,官宦幾十年讓他悟透了一個道理,在中國手上沒有軍隊,他這個臨時大總統前面的兩個字便一直去不掉,可能等國會真得成立之後就要被踢開了。中央權威,狗屁,川鄂的勢力他眼紅了好一段時間了,可是現在還不是隻能耍些小手段徐徐圖之,就是因爲李漢手上有七萬多兵,他袁世凱除非拼光了家底,不然還真拿不下來。自然不能像對付南方其他勢力如‘陳其美’那樣對付他了!

這第一筆錢是打到了,可是之後呢。得罪了洋人尤其是英國人,如今這已經變成了五國的銀行團,主力英國跟他鬧起來了,沙俄爲了逼迫自己承認他們在外蒙的折騰,也少不了要跟着鬧起來,想必其他幾個國家爲了日後方便影響到中央的決策,肯定是要站在跟英國人一邊的,屆時很可能被人以之爲救命錢的善後大借款,就要泡湯了!

到底還是國勢太弱了,就職大總統這兩個多月來,袁世凱不止一次心中如此感慨着。

以前他任內閣大總理的時候,到底國家是人家愛新覺羅的,洋人再怎麼折騰,煩心的都是紫禁城中的那些宗貴們。現在可好了,如今天下成了他袁世凱的了,現在沒人爲他犯愁了,他開始直面來自洋人的手段之後,自己也跟着犯起了愁來。

雖然袁世凱心裡十分清楚,只有能夠維護國土的完整,他這位大總統跟中央的權威才能得到承認,只是,接下來他要面對的可就不是旁人,而是一直支持他的老朋友朱爾典所代表的英國了!

嘆了口氣,這是一道很難做出的選擇題,李漢已經待他做出了選擇,他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看看還有沒有緩和的餘地,並且,爲了中央的權威,儘量爲他擦屁股!

“這個狡猾的混蛋!”

這一天,註定老袁的粗口要爆的比往日還要多。

很快受召之人便紛紛趕來總統府,李漢的通電這麼大的事情,他的這些已經被安.插.進了內閣的心腹如何不清楚,外交總長陸徵祥是最頭痛的一個了,因爲不出意外跟洋人交涉的事情是需要他出面的。

陸軍部總長段祺瑞還沒到,這讓袁世凱不悅的皺了皺眉。自打前段時間他放出消息,要以陸軍部總長的位子換李漢入京之後,段祺瑞就跟他有了疙瘩,這段時間來無論什麼會議,他都很少開口發言,沒想到這一次那麼重要的事情,就算是他派去的人還沒找到他,不過收到了風聲之後,他就不會與君解憂,主動過來跟他出謀劃策嗎?

心中卻是不知不覺對段祺瑞多了幾分不滿。

陸徵祥不清楚袁世凱皺眉是因爲段祺瑞的事情,還以爲是煩心李漢通電的事情,只好先站出來道:“大總統,藏兵東侵都打到了四川省內,這事背後鐵定有英國的意思,我琢磨着應該是想借勢警告咱們中央不要插手西藏的事情。前段時間外蒙的事情還沒解決,現在又鬧出了這檔子事情。外交部的壓力很大,如今,咱們國家的確亟待獲得歐美強國的承認,只是英、俄兩國藉機生事,勢必要在國際社會造成我民國羸弱與前朝無二的印象。所以,我認爲這仗必須要打,但是外交部至多可能拖延一段時間,許是半個月、許是一個月,總是不會太長。”

陸徵祥打清廷時代就在外交部工作,跟洋人打了多年的交道。洋人在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霸道無不說明了一個道理——弱國無外交!如今民國新立,袁世凱又頗有明君之象,他這個外交部長也渴望民國能夠有所作爲,一改外交部在對外交涉之中的被動與不利!

袁世凱點了點頭,他也是欲成就一番大業的人,如何願意一直在洋人面前受氣,看向陳宦,陳宦苦着臉:“可否走走英國公使朱爾典那邊?”

朱爾典跟老袁的私交舉國皆知。

“二庵,你糊塗了!”

敢這麼直接批評陳宦這位袁世凱面前紅人的,除了桀驁的楊度之外就沒有別人了!

陳宦心中不快,臉上卻不動聲色,道:“皙子,我也知洋人一向重利,只是這事不好解決,不打不行,打了也不行!”

袁世凱苦惱的撓了撓頭皮,“皙子,你注意最多,有什麼好辦法沒?”

楊度卻低頭沉吟沒接話。

袁世凱也知道他的性子,應該是已經有了主意了,只不過他這人喜歡算全了前後的得失。心中對他還是比較信任的老袁微微心安,看向了被他打壓了一段時間,現在已經收心了的馮國璋!

“大總統,屬下現在領着的禁衛軍是一幫名副其實的老爺兵,雖然在前朝的軍隊裡,名義上是裝備最好的,但過半的官兵,恐怕連槍都沒開過,哪裡是能打仗的?指望他們倒不如指望川鄂那幾萬虎狼兵呢!”

馮國璋苦笑,他之前將民黨打得太狠,結果因爲沒有遵守跟老袁的約定,差點害他不能復出。現在在京中雖然一直再傳袁世凱準備重新重用他任直隸總督,不過一直沒得到面前這位的點頭,現在他卻還在跟那幫子老爺兵們天天爲了銀子的事情磨嘴皮子。

“華甫說得對!”

袁世凱剛要說話,另一邊,楊度尖尖的嗓子突然冒了出來。“大總統,我認爲華甫將軍的主意很好!”

袁世凱跟馮國璋均是一愣,看向了他。

楊度昂首笑道:“民國新立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因爲推翻了前朝的統治,現在民間黎庶最是關心國政之時。這個時候,大總統必須拿出一國最高領袖的氣魄來,讓民衆看到中央的權威!所以這一仗必須要打,而且中央也必須要有所動作!”

袁世凱皺着眉頭:“皙子,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說吧!”

楊度也不生氣,屋內一衆都在坐着,唯獨他一個站起身來,看着屋內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他頗有種指點天下的感覺,頭也越發昂起,“大總統,皙子的意思跟華甫一樣。這一仗要打,但是不能動禁衛軍、北洋陸軍六個新編師也不能動。不過咱們的兵雖然不能動,但是,這天下可不是隻有中央才能派出士兵平反!”

這話再明白不過了,結合馮國璋之前的話,袁世凱頓時醒悟過來了,眯起眼睛問道:“皙子,詳細的說清楚”

“嘿嘿,大總統,屬下以爲,眼前的西藏變局,雖然是一個很大的危機,卻未始不是中央的一個機遇。大總統有古來明君之資,只是前朝闇弱加上地方民黨盤臥導致如今中央權力不大。國外有洋人覬覦,國內也有地方割據的隱患。尤其是南方的一些省份,以爲手上有兵就對中央號令陽奉陰違,而其中又以川鄂兩省聯合手上勢力最強,湖北、四川皆是產鹽之省,鹽稅又佔我中央三分之多,可見川鄂之富甲於南方,晚些勢必將成大總統之心腹大患。可是,眼前百姓求穩,中央想以戰爭手段征討卻也師出無名,反而要背上不公的罵名。如今西藏.變亂,那李漢小兒欲要興兵平亂,豈不正合君之心意?”楊度指點江山、侃侃而談,惹得不少在場的北洋老人暗暗嫉妒,尤其陳宦幾個更是視他爲對手,日後少不了繼續打壓他,惟恐他得了袁世凱的寵信,而他們因此失信。

陸徵祥微微有些不悅,外交官雖說成天跟陰謀打交道,但是每一次算計無不是爲了爲自己的國家謀求福利,對於楊度這般小人模樣,他打心眼裡瞧不起。

不過袁世凱卻聽得歡喜,他微微點頭,“還有呢?”

“這出兵雖說有那位川鄂經略使把握,但是中央卻不可無表示。因此大總統卻還需要囑咐內閣唐總理下一道委任令,不妨給他李漢一個空頭任命,許他做那‘西南經略使’,暫時許他節制川、鄂、滇、黔四省的權力,命他舉兵平定西藏亂局。滇黔那位西南王也不是易於之輩,兩位同樣年輕的地方實權人物,想必少不了要有一番齷齪。除此外,中央爲了顧及洋人不好親自出面處理西藏戰事,但是大總統卻可囑咐大公子,以私人的名義往川鄂捐些錢,皙子願意親自起草一份文章,送到下面報社讚揚大公子的善心。”

話才落下,袁世凱的眼睛已經完全眯起來了,臉上樂得跟朵花兒盛開一樣。沒想到這楊皙子還真有真材實料,他這個點子不可謂不好,一來無論李漢能不能平定西藏局勢,他手上損兵折將是少不了的事情了;二來洋人那邊便是有意見,他也可以將這件事情擋住,因爲他手上的北洋六師完全沒有動,這件事情不過是地方出兵罷了;三來,有袁克定出手捐贈一筆巨資,再讓下面的報紙大肆報道,也可讓國內的民衆知道他袁世凱不是沒有行動的;第四,因爲中央沒有直接動手,也爲外交部贏得了有利的談判地位,可以耐着性子跟洋人談判了。

“那李易之手上的兵似乎還真不簡單,尤其是有他蔣百里留在湖北幫他編練,只怕不比我的北洋六師差多少吧?”

心中微微有些嫉妒,蔣方震他已經下令徵召他幾次了,現在連許他保定軍校校長的身份他都置之不理,只是勸說手上的工作還未完成,看樣子是準備給李漢賣命了!

搖了搖頭,李漢手上縱使有虎狼之師,只是那作亂藏兵背後也有洋人扶持,短時間之內恐怕解決不了,他心中已經有了腹案了,李漢若是月底前能將藏軍打回西藏並收復康藏地區,他手上對英人便有了談判優勢,最好打到波密,迫使藏人承認中央權威,並保證不再作亂。拉薩是肯定不能進的,英國在西藏的利益太大了,一旦民國的軍隊進了拉薩,恐怕他這邊可就要麻煩了!

當然,這些都是他自己的想法。

拿定了注意,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當天下午朱爾典親自拜訪袁世凱,一番交談之下卻是拐彎抹角的跟他說明了一件事情,西藏乃是英國的利益根本所在,希望袁世凱跟他的中央不要插手其中。袁世凱沒有明確的承諾什麼,但是也因爲的向他保證,中央不會有什麼過激的動作。第二日,委任李漢就職‘西南經略使’身份,責成他負責迎戰作亂藏軍的任命加蓋了袁世凱的大總統印,從北京發出,當晚李漢通電全國,表示當不辜負大總統跟全國民衆的信任,以‘西南經略使’的身份下達第一項任命,任命季雨霖爲平亂軍總司令,同時委任在成都閒置了大半年之久的前任駐藏大臣趙爾豐爲‘平亂顧問’,往甘孜縣協助制定平亂戰略。

第二日,四川宣佈進入臨戰軍管狀態,李漢下令民政部轉會重慶吳兆麟,於四川招募十萬精壯民夫,用於修築入藏公路。同時,成都四川兵工廠進入全日制生產狀態,每天三班倒生產子彈、炮彈以及重點生產炸藥。入藏地勢險峻,即便是茶馬古道也不利於大軍通行,他卻是準備先將狗屁的生態平衡扔到一邊去,一邊派遣從洋人中招募的專業地質勘探隊勘察地形,選擇一些適宜的路線,用炸藥直接穿越山嶺炸出一條安全的道路來!

當然,李漢的這些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很快遭到了洋人地質勘探隊的駁斥,根據他們的說法是,大量的使用炸藥爆破可能會引起山體滑坡等情況,不過他他這個提議倒也提醒了不少人。若是能找到一些土質跟地形合適的地方,未嘗不能直接用炸藥炸出一個山洞來直接縮短了距離!

不過這裡面涉及到很多問題,即便他將測繪學堂的一些精通地理的學生兵召集在一起,半天也只給出了理論上可行的回答,具體答覆還要到前線實地考察、勘探!

6月2日中午,經過兩日夜連續不斷的換乘快馬趕路,2日晚蔣肇鑑協麾下一些參謀趕至四川雅州,跟此時已經在雅州治縣——雅安休整訓練多日的第九混編旅麾下各部將領。

當晚同一羣陌生的下屬短暫的會面之後,手持李漢全新任命令的他下令第九混編旅十七團三千六人在駐地望魚鎮外集合,舉行誓師儀式。

隊伍面前,臨時搭起的祭壇,上面只有沒有刻上任何性命的無名牌位一座,但是因爲古來國人對於逝者最是尊敬,因此數千人的隊伍卻一點聲音都沒有,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

參加誓師儀式的並不只有第九混編旅,事實上除了第九混編旅之外,尚有一個標的趙爾豐編練的邊防軍同樣一起誓師,他們將在誓師之後隨着第九旅加入平定西藏戰亂的戰事,對此沒有一個人感覺到擔心,因爲仇恨刻骨的仇恨已經令他們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怒火!

6月2日自理塘縣傳來消息,新任的年輕波密土王——旺欽頓堆數日未攻下理塘縣城之後惱羞成怒,自感在手下面前丟了威嚴。爲了攻破理塘縣城,不惜派兵將縣城周圍鄉鎮劫掠一空,隨後趨兵用刺刀、長矛驅趕民衆至理塘縣城外,責令城中守軍開頭投降。邊防軍將領鄭澤凱不願打開城門,他便命令手下藏兵每隔半個時辰於兩處城門前各殺一百人,或割耳挖心、或火燒箭射,直接被砍首的都是死得痛快的。鄭澤凱在堅持兩個時辰之後不願百姓繼續被殺,於是宣佈打開城門投降。旺欽頓堆攻入縣城之後立刻下令處死全部守軍及全城百姓,一萬四千餘人盡數被殺,僅有少數幾人躲在城中隱蔽石井之中才得以活命,其中一人趁亂軍不備搶來一匹快馬,連夜往雅安前來報信。

這已經是被叛軍屠滅的第五個縣城了,這支邊防軍標統陳遐齡也是趙爾豐當年的老部下了,已經在去年一月向李漢投誠的他現在被收編爲邊防第三團的團長,無論是駐守巴安府還是理塘縣的都有第三團的戰士,甚至鄭澤凱還曾經是第三團前身的一營管帶,袍澤受難、同胞被屠,刻骨銘心的仇恨已經令他們出離的憤怒了,第九旅也是一樣。

主席臺上,蔣肇鑑等第九旅的將領一臉莊重地站立着,在高昂的軍樂聲中,儀式看似簡陋卻一絲不苟的在進行着,很快便完成了忌憚無名牌位上數萬死者的步驟之後,蔣肇鑑手持李漢的任命,開始宣佈誓師。

“諸君,蔣某蒙得經略使大人信任,執掌第九混編旅以及咱們整個南路軍的指揮。很多人或許都在質疑我的年輕,但是,我手上的是來自武昌的任命,是川鄂聯合軍政府、是西南經略使大人的信任,所以,蔣某有責任也有信心指揮第九混編旅完成擊退並剿滅入侵亂軍的任務!在巴安府、在理塘縣,我們的數萬同胞遭到了敵人最殘忍的屠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手無寸鐵、無力反抗的老弱婦孺,是我們穿上了身上這身軍裝之後宣誓保護的對象。我們失職了,在亂軍屠殺我們的同胞之時,我們沒有出現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他們踐踏了我們作爲民**人的尊嚴,踐踏了我們身上神聖的軍裝,告訴我,我們該怎麼辦?”

“打,打回去!”數千個意志匯成了一股洪流,他們的聲音震驚了整個小鎮!

“很好,我命令,全軍都有!”

“啪!”

幾個月的徵兵訓練,第九混編旅齊齊發出整齊的校對軍靴聲!

“齊步走,目標理塘縣!受西南經略使李大人赦令——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對付亂軍,不留俘虜!”

啪啪~~~整齊了軍靴落在大地之上。

一道道由藍灰色組成的洪流邁着整齊的步伐,往祖國最需要他們的戰場走去!遠遠的還能聽到嘹亮的軍歌聲,“同志們整齊步伐邁向祖國的邊疆”

在李漢的任命令下成功的接管了第九混編旅,蔣肇鑑心中鬆了口氣,整個接管過程之中雖有有幾位老三協出身的將領跟他詢問有關何進的事情,不過因爲李漢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打壓下面的將領發展派系,因此倒是沒有人站出來鬧事。不過雖然如此,該磨合的他還需要磨合好一陣子。

第九混編旅由十七團跟十八團兩個部分組成,十七團的團長爲聶海成,湖北軍政府系民軍將領出身,曾任民軍第一混成協一部標統,李漢將他調往蔣方震的高級軍官速成培訓班時他的表現喜人,今年才過而立之年的他在戰術跟指揮上談不上有過人之處,但是卻意外的能夠接受新思想。對於蔣方震提出的一些德式指揮,他理解的並不如大多數往日本留過學,思想已經定型的將領要好得多。因此李漢便將他調到了第九旅任十七團的團長。

十八團是老三協改編的,不過團長卻是從其他編制中調來的,是湖北陸軍學堂出身的老湖北系,叫做禹城。他是一路跟着李漢從武昌殺到現在,打過光化戰役、參加過入川作戰、成都戰役、武昌一夜,在蔣方震推薦了他之後,李漢只是沉吟了一下就點頭應下來了。雖然已經注意到自己麾下湖北系將領太多的他已經開始着手壓制湖北系的發展了!

十八團已經在兩日前接到武昌轉重慶的電報之後立刻動身先一步繞道往巴安府方向去了,他們的任務是繞道敵後阻斷波密軍戰敗後逃竄回藏的路,配合十七團跟邊防三團打一場殲滅戰。

第九旅所部的行軍路線是沿着茶馬古道的川藏線南路線前進的,相比較新一師要走的北路線,無疑南路更加艱險難行。加上第九旅纔剛開拔,這邊天氣便驟然一變,聯繫陰霾下了兩三天的小雨,部隊行軍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原本定下應該在六月十日下午抵達巴安府的第十八團主力,到了十二日清晨休息了一晚啓程時,卻還距離巴安府有將近二十里的山路。

沒走過的人根本不知道川路有多難走,而走過茶馬古道的人,都開始懷念起川路來,因爲比起茶馬古道,川路無疑就如同平坦官道一般走得輕鬆。

這是所有走過茶馬古道的行商口中傳出的一句話,十二日,喝了一口涼水潤潤喉嚨之後,第十八團的團長禹城伸出手來遮住太陽,一邊跟旁邊的指路的當地小夥詢問,一邊還要分神分析着他們這一次的任務跟任務目標。

波密土王軍對於十八團來說太陌生了,也難怪,波密土王,藏語稱爲噶朗第巴、噶南木第巴,又譯作甘南木第巴,是西藏波密地方的一股實力極強的割據勢力。

前任波密土王——白馬策旺率波密部衆經常剽掠過往商旅,並與川軍發生衝突。終於引起了聯豫的不滿,聯豫遂派協統鍾穎率駐藏川軍征討波密。第一次討伐因爲鍾穎是皇親,素無指揮之才,駐藏新軍又無實戰經驗,故兵敗於東久。隨後他親自起用左參贊羅長裿,又奏調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川軍助剿。趙爾豐部下傅嵩率軍攻佔波密,與羅長裿在易貢會師。波密土王白馬策旺逃往墨脫。羅長裿率軍由多雄拉山口入墨脫,直抵崩崩山。趙爾豐部西軍中營幫帶劉贊廷引兵由金珠拉山口入墨脫。墨脫宗宗本(相當於縣長)道佈設計誘殺了波密土王。二路清軍消滅了其餘波密頭領,並留兵駐守。趙爾豐意欲于波密置縣,改土歸流,但不久武昌起義作,計劃擱淺。

辛亥革命後,駐紮西藏各地的清軍先後譁變潰散,新軍撤出波密。白馬策旺之婿旺欽頓堆返回波密稱王,刺殺了墨脫宗本道布,並報復當年支持清軍的各族頭人。不久旺欽頓堆之妻病故,西藏噶倫擦絨將女兒次仁卓瑪嫁給旺欽頓堆,他這個新任波密土王勢力大增之後,卻投向了達.賴,得到了英人支援的一千五百杆快槍之後大肆擴張武力。因爲岳父的遭遇,導致他對漢人極端的仇恨,後來更在英人的慫恿下東侵炫耀武力,並妄圖用武力脅迫分不開身的民國中央承認西藏.獨.立,纔有了這麼一齣戲!

禹城需要負責的便是繞道波密軍背後,趁着現在波密土王軍連連攻陷城池之後驕心已起,不備的這段時間,秘密的截斷他們的後路。據他先行派出的探子打聽到的消息,巴安府現在已經被燒成了廢墟,現在附近只有兩三百往波密後方運送掠奪財物的隊伍存在。壞消息是這支隊伍全部都是騎兵,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讓他們給溜掉報信,讓波密軍部有了警惕了。所以越是靠近巴安府,禹城便下令越是小心,導致原本下午一點便能達到的,他們生生走到了傍晚時分,才走到了巴安府內。

黑茫茫的大山腰卻亮起了一條看不到頭的長龍,遠處山崗上的百姓看了,還以爲是那些放火焚城的波密軍又殺回來了呢,嚇得紛紛躲回了家中,關上門戶不準孩子好奇地去張望。

他們可沒忘記了那天晚上熊熊燃燒的火光,聽說整個城池都給燒沒了,所有人都死光了!

這支長龍正是剛剛抵達巴安府的第十八團了。

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3章 拯救村民第300章 枝江(下)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214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下)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五百七十六章第348章 談判(下)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429章 站隊第281章 信陽動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3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426章 揭曉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450章 大戰(七)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647章 反攻2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224章 抵達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615章 應對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389章 交底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348章 談判(下)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611章 一年第243章 局變(3)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534章 防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532章 應對(下)第147章 買賣(上)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447章 大戰(四)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563章 插手與中華民國憲法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六百三十二章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531章 應對(上)第386章 網第三百二十三章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294章 變局第51章 惡戰督署(下)第529章 和談(三)第145章 酒宴(2)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507章 雷霆(3)第681章 刀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376章 會第178章 全雲南第20章 逃脫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349章 鐵路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四百六十六章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100章 新兵第145章 酒宴(2)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258章 奪關(下)第445章 大戰(二)第534章 防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80章 漢江之上第688章 行動第47章 吳兆麟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699章 矛盾激化6
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3章 拯救村民第300章 枝江(下)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214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下)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五百七十六章第348章 談判(下)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429章 站隊第281章 信陽動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3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426章 揭曉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450章 大戰(七)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647章 反攻2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224章 抵達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615章 應對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389章 交底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348章 談判(下)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611章 一年第243章 局變(3)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534章 防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532章 應對(下)第147章 買賣(上)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447章 大戰(四)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563章 插手與中華民國憲法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六百三十二章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531章 應對(上)第386章 網第三百二十三章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294章 變局第51章 惡戰督署(下)第529章 和談(三)第145章 酒宴(2)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507章 雷霆(3)第681章 刀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376章 會第178章 全雲南第20章 逃脫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349章 鐵路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四百六十六章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100章 新兵第145章 酒宴(2)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258章 奪關(下)第445章 大戰(二)第534章 防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80章 漢江之上第688章 行動第47章 吳兆麟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699章 矛盾激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