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交鋒(2)

“那就讓他來嚐嚐吧….”

孫國安耳中反覆回想着他這一句話,臉上一片驚愕,不知道他緣何有這自信。

“這廝在北方另有強援?是在唬我還是…..”

李漢的這一句話說得如此自信,面上表情也絲毫沒有做作之意,倒是令他心中不敢確認這廝究竟是在唬他還是真有把握。

不過他心中雖然打不定主意,卻不妨礙他有心與李漢結好。何況此時鄂中分軍政府掌握湖北十府之中的半數,便是清軍南下的京漢鐵路都有大半落在他之手中。如今李漢手握數萬重兵,也難怪他會心生漁利兩頭之心了!

他既有心,自然好言相哄,“老弟既然有此自信,老哥我也就放下心來了!你老弟如今尚不過而立便打下了這般威勢,他日飛黃騰達更上一層,可莫要忘了老哥如今之窘況,多多幫襯一把!”

孫國安爽朗一笑,他知道面前這位年輕的讓他嫉妒年輕人可跟武昌的一幫人不同,否則也不會前來與他相商合作的事情,而不是武昌那邊的一羣革命者。

“哪裡,老哥這是折煞了我吶,兄弟我是光緒十二年的人(1886),哪裡比的北方山西的那位大都督更來得年輕,閻都督不過癡長我一兩歲,如今卻也一朝得遇風雲化作猛龍,執掌了北方一省之軍務,當真是我輩之楷模。”

李漢耳邊聞到鎮上雄雞啼鳴,知道外面必是天色已亮,便不願再與他磨蹭,準備直入主題了!

“呵呵!”

孫國安臉上也是微微出神,顯然早已知道這消息,不過這番被他點到,依舊微微出神浮想一番。

“如今天下正當大變之局,老哥吃過的鹽比起我吃過的米還多,自然更能瞧得分明。哼,韃子清廷奪我漢家河山數百載,近年來先是賊婆慈禧自毀長城,擅自挪用北洋艦隊款銀,甲午一戰敗光洋務三十年之家底,平白讓我數萬萬漢民爲她揹負數億兩賠款;後又有庚子之禍,四萬萬賠款不但徹底動搖了清廷統治,更令民間徭役、賦稅更重,民心逐漸思變。可以說這一場辛亥年兵亂看似突然,其實卻是韃子自毀根基早早埋下的禍患罷了,我等只需稍事推手便能摧毀它之腐朽統治!”

他見孫國安面上思考,當下繼續說道:“南方諸省此時雖還安穩,卻因乃是我黨人苦心經營多年之地,如今北方之兵看似來勢洶洶,武昌三鎮乃至我湖北都要陷入不利的戰事之中,實在卻是不然。別看韃子一直提議滿漢不分家,實則卻是對我漢人忌憚極深,尤其是如今天下新軍九成卻出自我漢家子弟,又值如今湖北兵起,老哥還以爲那清廷如今可用的兵還有多少?”

他冷笑連連,卻逐詞逐句的細細爲孫國安分析當前形勢。

或許他有種種的不足,但是若論起對當今天下大勢之掌握,憑藉着他腦袋中所掌握的遠遠超過這個年代的信息量,他看得卻是比任何人都要遠得多!

只看一旁的孫國安便知道了,或許初時他的心中還有些分不清兩邊輕重,但是經他這麼一分析,他反倒在一旁低頭仔細品味起來了。

李漢看到有戲,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說了下去,“你我都是行軍打仗的武夫,咱們便簡單一點從這軍事上手說起吧。”

這調度室因爲被他臨時化作辦公地點使用,因此卻有他慣用的幾幅地圖使用!

他離開了座位,驚醒了正低頭思考之中的孫國安,來到了其中一張巨大的全國地圖前!

“老哥離開武昌有段時間了,興許一些消息還不知道,無妨便有我爲你解釋一番。”

他從地圖旁的板木上拿過指揮棒,宛若一個指揮家一般,手上的指揮棒輕輕滑動,停留在了地圖上的一處。

那裡正是廣州地區!

“前段時間的廣州將軍鳳山之死老哥還記得吧,哼,不是小弟妄言,南方本就是革命黨的重點經營地區,孫黃二位先生苦心數載,雖然舉義接連失敗,但是卻成功的將影響力擴及到了各省的新軍、留學生之中,如今看似十分安定,卻實則不過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罷了,黨人正在四處奔走聯繫力量,正是爲了一朝爆發,將革命的火種燃遍南方几省!”

孫國安點了點頭,不過卻皺眉道:“黨人所能利用不過新軍,湖北、陝西、湖南、江西、山西接連因新兵而亂之後,朝廷已經督促各地提督、巡撫收繳新軍之武器,如此困境之下、缺槍少彈又消息不通,只怕南方想亂卻也困難吧?”

不同於李漢,孫國安雖然有心在這場風雲際會的大變局之中成就一番功名,只是,到底他在原清朝的新軍之中任官多年,在他心中清廷的分量可是要比革命黨重上不止一籌!

這一點僅僅從他無意識的話中,稱呼滿清爲‘朝廷’而不是清廷便可見一般。

不過他這句話雖然說得是事實,但李漢卻冷笑一聲,反問道:“老哥當真是好記性,可還記得半月前我武昌如何亂起?”

有了這句話就行了,孫國安一停頓時面上一僵,不說話了。

武昌舉義之時,新軍何嘗不是處於他口中所說的幾種困境,甚至因爲消息的提前走漏,危險可能還要更甚一些,如今不還是成爲了天下革命黨人心中的聖地,舉義第一旗幟飄揚的地方。

“老哥既然心中還有擔憂,罷了,如此易之便做主爲你透露一個消息….不過,還望莫要私傳到了清廷耳中才是!”

“哦?”

孫國安臉上微動,他知道李漢身在湖北,能夠聽到些什麼風聲很正常,當下心中微微好奇,臉上卻是嚴肅的點了點頭,“請老弟放心,老哥省得!”

言下便是保證不會讓消息從他口中透露出去。

李漢點了點頭,腦海中閃過那個人的模樣,不過很快就被他否決了,他的事情絕對需要保密,當下只有自己跟李東來知道就行了,反正他還記得幾樁不久後就要發生的事情,想要震懾孫國安卻是分量足夠了!

當下便揮舞着指揮棒從廣州一處擡起,直接落在了代表上海的地方,開口道:“軍政府前幾天方纔收到風聲,不僅黃興已經抵達武昌開始接管湖北軍政府的指揮權了,那位正在國外的孫先生最近也快回國了。當然,我要講得卻不是這件事,最近有風聲,同盟會已經準備了許久,即將在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地中的幾處活動一番,據說他們已經說服了幾位實業界的泰山北斗,有消息負責指揮的同盟會巨頭陳其美,他的另一個身份想必你也有些耳聞吧?”

李漢到底對他不敢完全相信,因此話裡卻微微模糊了他知道的最近就要爆發的上海、浙江舉義。不過即便他說得模棱兩可,依舊足夠震懾孫國安了。

他這話音落下之後,果見孫國安臉上頓時一變,雖然很快他便反應了過來,隱了下去!

“什麼?”

“莫非老哥還沒看清楚嗎?清廷手上已經沒有多少可用之兵了,如今陝西牽扯了甘肅、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之軍,山西一亂清廷京畿之地防同虛構,我倒想看看紫禁城裡的一幫宗貴們還能從哪裡抽調兵力駐防!”

指揮棒在地圖上連連划動,孫國安眼睛一動不動,隨着他的指揮棒在地圖上動來動去。

“信陽、南陽集結四萬大軍,麻城至灄口一線盤臥六萬清軍,黃州另有三萬安徽、江蘇、江西大軍集結,湖北一省如今掌握天下清廷可用之兵,他要調兵防禦京畿之地,要從哪裡調兵?”

李漢聲音突然高了幾分喝道。

孫國安正聽得認真,被他厲聲一喝不自禁的便隨着回答了出來,“從湖北…不湖北遠水止不了近渴,應該從….從河南!”

他皺着眉眼睛卻在河南的信陽、南陽兩地轉來轉去,心中已經明白了李漢的意思了!

“不錯!”

李漢收起指揮棒,面上笑意逐漸濃烈了起來,“我掌鄂中數萬之軍,清軍南下當以武勝關、襄陽爲戰場,武勝關城高牆厚,一旦落入我之手中,我便可持此雄關阻擋清軍南下十日。襄陽城高兵廣、我於西線聚合半數雄兵,集中火力先行拿下一軍,打掉清軍士氣,或可據雄城以守,他進我退,他退我進,他疲我打,他逃我追。十天,不,甚至只需要一半的時間,若我鄂中不求有功、一心只守,老哥,你可相信最先撐不住退兵的不會是我們,只有可能是清軍!”

他早就算準了紫禁城的那幫覺羅們一定會從河南調兵拱衛京畿之地,自然有此自信。

“他進我退,他退我進,他疲我打,他逃我追。”

孫國安口中反覆唸叨着這一句,臉上表情陰沉不定,他乃是軍伍出身,自然明白李漢若真實行這一聽都未聽過的戰術,最先撐不住的必然不是他。李漢說得沒錯,山西一失紫禁城恐怕已經慌亂成了一團了,從河南調兵北上已是不爭的現實,如今還沒確定的也只是抽調多少士兵,從西線還是東線抽調、什麼時間抽調罷了!

只是,他心中還有一個問題,天下十關之一的武勝關此時並不在他手中,李漢如何能夠將它算計在其中呢?

不過他雖然疑惑卻沒着急詢問,李漢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剩下的就等他有所表示了,當然,他還沒等到一句話,一句他最想聽到的話!

“老弟所說句句在理,老哥我心中也是知道,只是你可知我如今經常出入信陽,卻並不爲那王士珍所喜,何況我尚且不知道老弟之計劃….”

他這話還沒說完,變被李漢的一句話打斷了,“我手上還有幾處空缺,最近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任任職,老哥若不嫌棄,可來我鄂中與兄弟一同爲革命效力。如今天下當值大變之局,戰後我有心將手上之兵重新編練,或組建鄂中革命軍第一鎮、第二鎮、第三鎮,其中省內荊州將軍同襄陽駐防總司令尚有空缺,便是老弟我如今所兼之荊襄五府巡察使也要另讓賢士….”

孫國安臉上一陣抽動,顯然十分心動。良久方纔開口苦笑了一句:“看來老弟心已不再此屬,只是不知易之老弟何取?”

李漢摘下頭上軍帽,手上卻是不斷把玩着上面名師雕刻的軍徽,眼中精光閃動,低聲說了一句,“老哥可知那袁宮保何德何能能夠再一次復出?莫要以爲真是北邊無將可用….”

孫國安被他突然一岔開話題,登時一陣摸不着頭腦,不過也還是隨着他的發問回答道:“還能有什麼,還不是有洋人支持,他…..”

等等,洋人支持!!!!!

這個念頭才一出現,短時間之內便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的反覆迴盪!

說起來,對於面前這個年輕人,不僅是他、便是武昌估計現在都還沒弄明白他的出身跟能力。

如今孫國安雖說被趕出來武昌,但是到底是首義第一批民軍標統,自然聽說過不少有關他的軼聞。

至少便是現在,不少人都還沒弄明白,他那裝備了數萬大軍的軍火是從哪裡搞到的呢。

國內如今符合的就只有湖北軍政府、清廷跟洋人三處,清廷第一個被排除、武昌對他也談不上好感當然不會爲他支付這麼一筆鉅額軍火…

那麼,剩下符合條件的便只剩下最後一個答案了!

洋人!

答案已經很接近了,雖然不似他想的那般!

只不過,能夠趁機借勢、李漢又怎麼會放棄呢,只見他輕笑了一聲,“袁宮保有的,我如今也有…如今清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究竟鹿死誰手,還是未知之數。這鄂中軍政府對我來說不要也罷….”

孫國安心中驚駭,眼睛卻是精光閃動,仔細在他身上認真打量了一番,發現如今身着一身華麗將軍軍裝的李漢渾身上下莫不盡顯傲人之氣,刺得他不得不微微眯起眼睛。

他的籌碼足夠了!

“幹了?幹了!”

既然從李漢口中得到了自己最滿意的答覆,他當下心中便有了計較。

“哦?不知道老弟希望我做些什麼?”

“很簡單,我只需老哥爲我應下來兩件事。第一,軍政府打聽到了陳徵手上似乎還有實力,只不過他看得比較嚴,我派出的人一直打不進去,我知道你肯定派人與陳徵接觸過,我要你在今明兩天內掌握陳徵手上的兵權!第二,爲我聚集武勝關守軍將領,護送我的一隊人馬混入武勝關內,我要武勝關!”

第256章 奪關(上)第416章 四川鹽務(一)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588章 酣戰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554章 削藩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14章 義莊(下)第165章 應對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五百七十六章第185章 任務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521章 愚人節玩笑?第575章 妥協與應戰第145章 酒宴(2)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162章 得失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41章 控制八營(下)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27章 聯絡第602章 大選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275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278章 罪己第453章 大戰(完)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82章 步步爲營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551章 妥協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401章 吞併甘肅(四)第455章 捷報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551章 妥協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2章 這裡是哪?第558章 銀元第73章 有人惦記第602章 大選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293章 會第517章 刺袁(上)第208章 急行軍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9章 馬賊來襲(2)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424章 幕後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518章 刺袁(中)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666章 今日天晴第377章 靠攏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232章 戰起(1)第394章 巡檢第554章 削藩
第256章 奪關(上)第416章 四川鹽務(一)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588章 酣戰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554章 削藩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14章 義莊(下)第165章 應對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五百七十六章第185章 任務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521章 愚人節玩笑?第575章 妥協與應戰第145章 酒宴(2)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162章 得失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41章 控制八營(下)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27章 聯絡第602章 大選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275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278章 罪己第453章 大戰(完)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82章 步步爲營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551章 妥協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401章 吞併甘肅(四)第455章 捷報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551章 妥協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2章 這裡是哪?第558章 銀元第73章 有人惦記第602章 大選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293章 會第517章 刺袁(上)第208章 急行軍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9章 馬賊來襲(2)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424章 幕後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518章 刺袁(中)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666章 今日天晴第377章 靠攏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232章 戰起(1)第394章 巡檢第554章 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