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支那飛行隊無恥偷襲我關東駐軍,致使我關東守軍不備之下損失慘重!”

當九點二十九分(時差),來自旅順的電報經過重重轉手,被送往首相府內的時候。昨晚因爲剛剛從四國地區巡視回來,累得筋疲力稍稍想多睡一會的原敬首相幾乎是在睡夢中被驚醒的。

自從他的那位新陸相田中義一指示心腹真崎甚三郎往關東州,一手炮製了皇姑屯事件後,這位被稱之爲大隈重信第二的民選原敬首相一直在擔心陸軍會不會突然引發什麼危險的舉動,因爲他太瞭解陸軍了。雖然他緊急拜訪了國內的陸海軍元老,又各自往關東州跟朝鮮派出了特使。然而,日本目前的局勢已經十分危險了。

新上任的陸相田中義一無疑是個十分危險的狂熱擴張派人物,以原敬首相對他的瞭解僅僅在日本國內,這位擴張態度強硬的新陸相就獲得了近衛軍跟諸多陸軍編制的擁簇。大量主張對外擴張跟對中宣戰的激進派年輕軍官在‘擁護天皇’的大旗之下,集中到他的身邊,目前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半公開的,勢力連諸位元老都要皺眉的龐大勢力。他們已經在秘密的在海港集結了大量的物資武器彈藥,當他決定追查過問的時候,他們雖然外表馴服的聲稱這只是日常的例行行動,對現在擴充的海外駐軍進行補充,而且數量也沒有首相閣下聲稱的那麼巨大。

陸軍一向主張北上向大陸擴張,先圖謀滿蒙再侵佔整個中國的計劃。而過去的幾年裡,海軍在南下戰略中,從東印度羣島殖民地獲得了太多的利潤。整個日本帝國各個階層都從海軍的南下戰略中嚐到了好處,因此海軍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跟威望逐漸遞增,眼看着就要能與陸軍分庭抗禮了。

這種轉變早就引得陸軍勢力不滿了,他們想要重新壓倒海軍派,就只有繼續推行大陸政策,奪去中國控制的滿蒙地區。原敬首相已經從最近陸軍的態度轉變看出了一絲陰影,陸軍表馴順的後面,那些軍人尤其是那些渴望建功立業的年輕軍官們還是一心期待一場巨大的衝突,一場全新的‘甲午中日戰爭’。按照他們的計劃,日本唯有通過戰爭,依靠着大日本帝國強大陸軍的勇武,擊敗了中國那支新建立沒有幾年的學生軍,才能重新爭奪對中主動權,並奪回旁落的東亞霸權,然後進一步的爭奪遠東霸權。

原敬首相不喜歡戰爭到來,至少他不希望中日戰爭在現在就到來。他很清楚一點,在過去的幾年裡,日本雖然從歐戰中分享到了大量的戰爭紅利,但是陸海軍的擴張也令日本負擔不小。而且日本還要同時承擔臺灣、朝鮮、關東州、東印度羣島殖民地、西伯利亞以及國內等防務,軍事負擔不小。

而且國內政局慌亂、平民對財閥跟政府的不滿在一點點累積,米騷亂的動盪還沒接受,積極派革命黨人要求效仿中國跟蘇俄發動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日本現在受到軍方跟財閥影響很重的政府;陸軍跟海軍爲了軍費爭鬥的不可開交;陸軍內部忠誠於元老的高層將領跟團結在陸相身邊的年輕派軍官之間的權力爭奪鬥爭也越演越烈。

在經濟上面,因爲大規模擴充軍隊而導致了本來得到部分好轉地財政還是將絕大部分的資金用在了滿足陸軍從不滿足的擴張需求上面。財政上面本來就沒有底子。需要長時間地積累纔有足夠的支撐一場長期戰爭的資金。在外交上面更是不是這個時候發動對中國戰爭的時機。全世界都不希望在這個時候在亞洲掀起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所以他一直在祈禱,希望那些激進派的軍人們能夠忍耐,至少要等到國內的經濟好轉,百姓的抱怨少一點之後,政府妥善處理好了與列強之間的聯絡,並得到他們的默許跟支持。然後只需要一個藉口,他們愛怎麼打都隨便他們。

可惜他錯了,他沒想到陸相跟那些年輕派軍官的野心這麼大。他聽說關東州跟朝鮮如今都成立了一個什麼研究會,據說成員多是駐紮兩地的年輕派軍人。本來他就感覺不好,想要警告一下陸相的。沒想到還沒等到他反應過來呢,陸相那邊便已經有了動作,炮製了一樁皇姑屯事件,赫然是在挑釁那個革命之後越發自信跟對日本充滿敵視的國家。

苦惱的原敬首相只能每天都在默默祈禱他們引起的麻煩不會太大,而中國方面也是真心地希望和平,能嚥下這口氣,對陸相他們的挑釁所引起的摩擦選擇退步忍讓。中日兩國之間能夠支撐到適合發生戰爭的時期到來。爲了壓制陸軍的激進團體地想法。他不得不尋求和元老跟海軍一些反對陸軍激進派的人進行聯合,藉助他們的力量影響輿論、管制陸軍。

可惜作爲一個文職首相,而且手中也不沒有掌握親近軍事力量,他壓制陸軍的動作,只會被田中義一等擴熱擴張派拿來當做藉口,煽動跟誘惑那些年輕軍人蔘加他們,以拋棄在他們看來太過懦弱無能的原敬首相。陸軍的少壯派軍官們對他的命令也越來越陽奉陰違。也讓首相閣下感到越來越心力交瘁。到了最後,他幾乎都是絕望的在等待着遲早要來的危機。他唯一的期望。就是這場危機規模有限,還是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

在這個國家,現在也許真的不適合有理智的人生存了。舉國若狂這四個字,就是現在這個在財政上面已經面臨赤字,的確不適合在這個時候與某種意義上而言,仍是一個龐然大物的中國開戰!

可惜,時間由不得他來掌控。四月二十日,這一天當來自遼東半島的一封電報,被送往首相府之後,原敬首相苦心經營的日本如今的局面已經蕩然無存了。

因爲就在中國時間早晨6點35分左右,中國飛行隊偷襲遼東半島駐紮的第三師團及旅順軍港,不但令第三師團不備之下損失慘重,而且停靠旅順休整之河內、攝津號戰列艦也在偷襲中當場被炸沉,出雲號裝甲巡洋艦也因爲遭遇重創,在偷襲機羣撤離後不久沉默。

是役,日本遼東半島數處軍火庫被炸,三艘主力戰列艦及裝甲巡洋艦沉默,十數艘戰艦受到大小不等的傷害,旅順軍港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旅順要塞遭受一定程度上的損失。保守估計駐紮遼東半島的日本軍人,在偷襲之中有1700多人當場喪生,受傷者不計其數。而且,他們還損失了在遼東半島部署的全部飛行力量。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到來,在遼東的電報拍來不久後,朝鮮總督府也拍來了電報,中國人的偷襲機羣也偷襲了駐紮在鴨綠江南岸的日本陣地,在日本鴨綠江南岸一陣陣地受到毀滅性打擊,不得不撤往後方之後,中國人趁機發動了渡江戰役,是個二十多年後,中國軍隊再一次登上了朝鮮半島。

可惜作爲一個文職首相,而且手中也不沒有掌握親近軍事力量,他壓制陸軍的動作,只會被田中義一等擴熱擴張派拿來當做藉口,煽動跟誘惑那些年輕軍人蔘加他們,以拋棄在他們看來太過懦弱無能的原敬首相。陸軍的少壯派軍官們對他的命令也越來越陽奉陰違。也讓首相閣下感到越來越心力交瘁。到了最後,他幾乎都是絕望的在等待着遲早要來的危機。他唯一的期望。就是這場危機規模有限,還是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

在這個國家,現在也許真的不適合有理智的人生存了。舉國若狂這四個字,就是現在這個在財政上面已經面臨赤字,的確不適合在這個時候與某種意義上而言,仍是一個龐然大物的中國開戰!

可惜,時間由不得他來掌控。四月二十日,這一天當來自遼東半島的一封電報,被送往首相府之後,原敬首相苦心經營的日本如今的局面已經蕩然無存了。

因爲就在中國時間早晨6點35分左右,中國飛行隊偷襲遼東半島駐紮的第三師團及旅順軍港,不但令第三師團不備之下損失慘重,而且停靠旅順休整之河內、攝津號戰列艦也在偷襲中當場被炸沉,出雲號裝甲巡洋艦也因爲遭遇重創,在偷襲機羣撤離後不久沉默。

是役,日本遼東半島數處軍火庫被炸,三艘主力戰列艦及裝甲巡洋艦沉默,十數艘戰艦受到大小不等的傷害,旅順軍港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旅順要塞遭受一定程度上的損失。保守估計駐紮遼東半島的日本軍人,在偷襲之中有1700多人當場喪生,受傷者不計其數。而且,他們還損失了在遼東半島部署的全部飛行力量。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到來,在遼東的電報拍來不久後,朝鮮總督府也拍來了電報,中國人的偷襲機羣也偷襲了駐紮在鴨綠江南岸的日本陣地,在日本鴨綠江南岸一陣陣地受到毀滅性打擊,不得不撤往後方之後,中國人趁機發動了渡江戰役,是個二十多年後,中國軍隊再一次登上了朝鮮半島。

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239章 將北上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12章 離開第349章 鐵路第164章 棋局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484章 遠東準盟友(中)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242章 局變(2)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100章 新兵第6章 方老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三百二十三章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522章 走向和談(上)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508章 雷霆(4)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85章 宴請第519章 刺袁(下)第436章 訂婚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六百七十三章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三百二十三章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136章 骯髒的政治(完)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227章 密議(下)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556章 相見第361章 餘波(上)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90章 應城風雲(3)第602章 大選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四百七十八章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429章 站隊第597章 轟炸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554章 入京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668章 國會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136章 骯髒的政治(完)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267章 勝利了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208章 急行軍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389章 交底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220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上)第437章 我們的‘普魯士’第三百七十八章第246章 縣城第302章 勸進(下)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301章 勸進(上)第267章 勝利了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77章 漢口小停第681章 刀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64章 捧殺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187章 陳小六
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239章 將北上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12章 離開第349章 鐵路第164章 棋局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484章 遠東準盟友(中)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242章 局變(2)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100章 新兵第6章 方老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三百二十三章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522章 走向和談(上)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508章 雷霆(4)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85章 宴請第519章 刺袁(下)第436章 訂婚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六百七十三章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三百二十三章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136章 骯髒的政治(完)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227章 密議(下)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556章 相見第361章 餘波(上)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90章 應城風雲(3)第602章 大選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四百七十八章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429章 站隊第597章 轟炸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554章 入京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668章 國會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136章 骯髒的政治(完)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267章 勝利了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208章 急行軍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389章 交底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220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上)第437章 我們的‘普魯士’第三百七十八章第246章 縣城第302章 勸進(下)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301章 勸進(上)第267章 勝利了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77章 漢口小停第681章 刀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64章 捧殺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187章 陳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