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我國國勢闇弱,尚屬弱國之列。《《》》()陸部長,你此程前去上海,雖說是與日本協商結束中日衝突,妥協與讓步再所難免。但有幾點在你離開之前我還是要交代一下!”

28日,大前門車站前,看着即將坐上專列南下的陸徵祥一行。許是心裡還有些沒交代完的話,在他幾人要登上車的時候,突然出聲把陸徵祥給叫住了。

“大總統請說!”

“日本乃虎豹之國,自明清以來便擾我海防,實乃我國之大敵。數十年來歷次侵犯我中華,亡我之心舉世皆知。你此番前去不但要受委屈,可能還要遭遇日人羞辱。你且謹記於心,若我國少許合理之讓步可解衝突,可換之後數年中日無戰,則暫且忍讓。若日人蠻橫、強硬,無理取鬧,你且謹記我民國纔是山東戰役的勝利者,你之背後尚有民國,尚有國防百萬敢效死力之兵。涉及國本主權,一概不得讓步。非我民國不欲和平,概和平若有價,不買也罷!”

一番生硬鏗鏹頓挫,陸徵祥等聽的是身體微顫,更有年輕隨員當場流下淚光。這國家自近代以來,數十年間何曾有過今日之偉,政府高層何曾有過今天之決心?

外交部其實是一個國家最難爲的部門,爲什麼這麼說。你做得好了,百姓不會記得你,因爲那是政客跟政府高層的功勞。你做的不好,你在主權在國際上示弱了,百姓第一個罵的就是外交部。豈不知唯有國力強盛,政府高層強硬,外交部才能無懼虎狼站直身子。相反之,國力衰弱、政府高層無能,外交部也只能淪爲磨嘴皮子跟只會抗議的地方,白白惹人鄙視而已。

大總統有此決心跟意志,日本何懼之有?大不了再打一仗,若中日全面開戰中國必然失敗,但日本若要徹底擊敗一個具有堅定抵抗決心的國家,沒有個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如何能夠實現蛇吞象?而這些時間,西方列強早就走出歐戰了,哪裡還能容忍日本在遠東稱王稱霸!

有了李大總統的保證,陸徵祥等頓感信心百倍,口中連道絕不退讓。一衆隨員一起在車站向諸位送行的政府高層抱拳,坐上了南下上海的火車。

李漢的目光隨着他們的身影沒入了車站內,他的嘴角微不可見的露出一抹淺笑。日本外相主動前來中國,而且談判地點還設在交戰國之一的中國國內,這本身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日本人也不想打,和平對於中國人而言十分重要,但日本高層就都是無能,願意傾國之力滅亡中國,而放棄了趁歐戰發展本國工業經濟嗎?

這是個很好選擇的習題,一邊是付出鉅額經費跟慘重損失踏上陸地併成爲遠東霸主,引起歐美國家的聯手打壓;另一邊則是苦練內功,讓自己國家的工業跟經濟早日真正邁入世界強國行列中,然後在圖謀發展。大正派的政客大隈重信現在執掌日本國政,他的選擇很好猜測!

送走了陸徵祥一行,李漢在北京,再次命令當選參議院議長的饒漢祥駁回了衆議院議長黎元洪提出的遷都回京的提案。黎元洪這位曾經在近代史上有過一番風雲的政客,手段着實不一般。在被他趕下了副總統的位子之後,人家在北京老實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跟進步黨走到了一起。梁啓超似乎也有利用他這位前副總統影響力的意思,畢竟黎元洪不但是首義元勳,還曾經是立憲名流,在立憲派中影響力不小。於是乎,在本屆國會大選進步黨勇奪國會第二大黨之後。按照不成名的規定,衆議院議長將由進步黨提名,而進步黨的提名便是黎元洪。《《》》()

遷都回京,這大概是國會那幫議員自國會成立以來,第二次向他做出的試探吧!畢竟攤着一位手握百萬雄兵,又剛剛擊敗了日本侵略軍,在國內威勢正旺的大總統。國會的那幫人不少可都是上一屆曾經當選過議員的老人了。當初袁世凱時代的遭遇他們至今銘記於心,現在的臨時大總統可比袁世凱時期還要強勢,雖說國會是名義上的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但新的國家憲章之中,國會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這幾個字可是被隱晦的刪除了。

對於首都問題,其實現在這個國家很多人都已經明白了李大總統的意思了。廢話能不清楚嗎,沒看到人家在西安都已經開始修建國會大廈,在西安原滿城的基礎上,過去兩年間陳天祥接受了李漢的新命令,已經重新建造了多棟中西結合的新式建築,現在都已經掛上了政府部門的牌子。到了現在,哪個還不清楚,原來人家李大總統早幾年前就開始算計了,現在不但西安已經開始國都化建設,甚至中美合資的遠東鐵路公司的兩京鐵路(西安至北京)都已經修建了數百里。現在舉國媒體都在討論,任誰都明白,這新總統選舉之後的國度新論,不出意荒廢了上千年的西安,將成爲新的政府中樞了。

11月30日,調查局精英探員陳琦於奉天府刺殺滿鐵調查本部間諜井上日召,自其處得到朝鮮總督寺內正毅正同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裁中村雄次郎密議,滿鐵守備隊於東北生事,而後寺內正毅協統大島義昌趁機派兵進入東北,全面進攻中國國防駐軍。得知該情報後,調查局立刻將此情報呈遞北京,並不惜暴露幾名滲透進入滿鐵內部的間諜,獲知了滿鐵總裁中村雄次郎拒絕了寺內正毅提議的情報。

自十月中日局勢逐漸緊張開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各產業幾乎都在華北駐軍的直接威脅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在東北約莫掌握着近2.9億日元的鉅額資產。滿鐵守備隊雖然在東北也有駐軍,但無論人數、裝備都遠遠不是國防軍的對手,恐怕不等到日軍殺到,只要中國國防軍在邊境線上堅持十餘日,日本在東北的產業將悉數毀於一旦。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上下毫不懷疑,一旦開戰中國人必炸燬鐵路延遲日軍北上,同時毀掉日本在東北的通訊網絡。事實上,這個國家之前已經做過了。當十一月海軍炮轟海州時,中國國防軍好似發瘋了一般,炸燬了旅順至奉天之間上百里的鐵路,稍後更把責任推給了馬賊,強硬的拒不承認。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作爲日本政府跟皇室、貴族以及商人的聯合產業,儘管高層不乏狂熱的擴張派,但是沒有人敢拿需要經營十幾年的產業下賭注。

雖說調查局付出了幾名情報人員的犧牲拿到了滿鐵拒絕了寺內正毅的消息,不過,這麼好的機會,若是不曉得運用,李大總統這些年來的政客生涯可就白做了。12月3日,總統府對外公佈自‘井上日召’得到了情報,並以日本毫無和談之誠意,尚在圖謀侵略中國爲藉口,下令華北、華東兩大軍區同時進入戰備狀態,同時不顧東北嚴寒已經到來,下令再向東北調撥兩個國防師,並在十二月底前將東北駐軍擴增至四十萬。與擴軍令同時進行的還有十萬套棉被及軍大衣,以及十四車皮的軍事物資。東北駐軍接到命令後立刻擊潰兩個分隊的滿鐵守備隊,炸燬滿鐵旗下通往中朝邊境的兩段兩百多裡鐵路。

12月4日,不顧日本政府抗議,中國再出重拳。李大總統以陸軍部的名義出臺本年度第三十五號國防令,明文通電東北軍區國防軍高層。若中日戰爭再起,第一時間摧毀滿鐵守備隊並接管日本在東北的全部產業,吞併滿鐵。

滿鐵事關日本政府及國家高層各階層的利益,中國.政府此明文通電很快便傳回到了國內,徹底刺痛了日本高層上下。國內政府大怒之下很快情報部門便得到了確切證據,確認了的確是朝鮮總督寺內正毅秘密聯絡滿鐵,要求滿鐵在東北生事,然後其將聯絡關東駐軍一併北上攻入東北的消息。

這一下子可謂是觸了日本高層的眉頭,朝鮮總督寺內正毅三番兩次的在朝鮮鬧事,已經令日本國內感覺到了他的不受控制。現在的隱身在日本政府背後的元老都是明治時代跟隨着明治天皇一路走來的老臣了,因爲身體的老邁使得他們的雄心壯志也已不比當年。雖仍有擴張之雄心,但卻更加看中穩妥的擴張方式。從山東戰事的失敗後,不少元老便感覺到了,日俄戰爭給這個國家帶來的傷害有多重。以日本現在闇弱的國力,他們的確沒有同中國全面開戰並迅速取勝的實力。

在陸軍山縣有朋元老的提議下,皇室貴族也擔心滿鐵權益受損,同意了召回寺內正毅回國述職,同時任命參謀總長兼陸軍元帥長谷川好道暫代朝鮮總督一職。

也是因爲寺內正毅主導的鬧劇,令日本高層最終統一了意見,未免局勢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需要迅速同中國結束衝突,並安撫陸軍這頭還在因爲傷口而流血的怪獸。

日本終於達成了共識,上海前線的談判也終於有了談判的樣子。

隨着國外局勢的逐漸和緩,國內各項也在快速進展之中。國會大選結束後,未來國家元首的爭議,也沒有什麼懸念了。議員們陸續就道,到了十二月的時候已經齊聚西安,這裡已經是一片大雪覆蓋的景象。

遷都回京,這大概是國會那幫議員自國會成立以來,第二次向他做出的試探吧!畢竟攤着一位手握百萬雄兵,又剛剛擊敗了日本侵略軍,在國內威勢正旺的大總統。國會的那幫人不少可都是上一屆曾經當選過議員的老人了。當初袁世凱時代的遭遇他們至今銘記於心,現在的臨時大總統可比袁世凱時期還要強勢,雖說國會是名義上的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但新的國家憲章之中,國會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這幾個字可是被隱晦的刪除了。

對於首都問題,其實現在這個國家很多人都已經明白了李大總統的意思了。廢話能不清楚嗎,沒看到人家在西安都已經開始修建國會大廈,在西安原滿城的基礎上,過去兩年間陳天祥接受了李漢的新命令,已經重新建造了多棟中西結合的新式建築,現在都已經掛上了政府部門的牌子。到了現在,哪個還不清楚,原來人家李大總統早幾年前就開始算計了,現在不但西安已經開始國都化建設,甚至中美合資的遠東鐵路公司的兩京鐵路(西安至北京)都已經修建了數百里。現在舉國媒體都在討論,任誰都明白,這新總統選舉之後的國度新論,不出意荒廢了上千年的西安,將成爲新的政府中樞了。

11月30日,調查局精英探員陳琦於奉天府刺殺滿鐵調查本部間諜井上日召,自其處得到朝鮮總督寺內正毅正同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裁中村雄次郎密議,滿鐵守備隊於東北生事,而後寺內正毅協統大島義昌趁機派兵進入東北,全面進攻中國國防駐軍。得知該情報後,調查局立刻將此情報呈遞北京,並不惜暴露幾名滲透進入滿鐵內部的間諜,獲知了滿鐵總裁中村雄次郎拒絕了寺內正毅提議的情報。

自十月中日局勢逐漸緊張開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各產業幾乎都在華北駐軍的直接威脅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在東北約莫掌握着近2.9億日元的鉅額資產。滿鐵守備隊雖然在東北也有駐軍,但無論人數、裝備都遠遠不是國防軍的對手,恐怕不等到日軍殺到,只要中國國防軍在邊境線上堅持十餘日,日本在東北的產業將悉數毀於一旦。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上下毫不懷疑,一旦開戰中國人必炸燬鐵路延遲日軍北上,同時毀掉日本在東北的通訊網絡。事實上,這個國家之前已經做過了。當十一月海軍炮轟海州時,中國國防軍好似發瘋了一般,炸燬了旅順至奉天之間上百里的鐵路,稍後更把責任推給了馬賊,強硬的拒不承認。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作爲日本政府跟皇室、貴族以及商人的聯合產業,儘管高層不乏狂熱的擴張派,但是沒有人敢拿需要經營十幾年的產業下賭注。

雖說調查局付出了幾名情報人員的犧牲拿到了滿鐵拒絕了寺內正毅的消息,不過,這麼好的機會,若是不曉得運用,李大總統這些年來的政客生涯可就白做了。12月3日,總統府對外公佈自‘井上日召’得到了情報,並以日本毫無和談之誠意,尚在圖謀侵略中國爲藉口,下令華北、華東兩大軍區同時進入戰備狀態,同時不顧東北嚴寒已經到來,下令再向東北調撥兩個國防師,並在十二月底前將東北駐軍擴增至四十萬。與擴軍令同時進行的還有十萬套棉被及軍大衣,以及十四車皮的軍事物資。東北駐軍接到命令後立刻擊潰兩個分隊的滿鐵守備隊,炸燬滿鐵旗下通往中朝邊境的兩段兩百多裡鐵路。

12月4日,不顧日本政府抗議,中國再出重拳。李大總統以陸軍部的名義出臺本年度第三十五號國防令,明文通電東北軍區國防軍高層。若中日戰爭再起,第一時間摧毀滿鐵守備隊並接管日本在東北的全部產業,吞併滿鐵。

滿鐵事關日本政府及國家高層各階層的利益,中國.政府此明文通電很快便傳回到了國內,徹底刺痛了日本高層上下。國內政府大怒之下很快情報部門便得到了確切證據,確認了的確是朝鮮總督寺內正毅秘密聯絡滿鐵,要求滿鐵在東北生事,然後其將聯絡關東駐軍一併北上攻入東北的消息。

這一下子可謂是觸了日本高層的眉頭,朝鮮總督寺內正毅三番兩次的在朝鮮鬧事,已經令日本國內感覺到了他的不受控制。現在的隱身在日本政府背後的元老都是明治時代跟隨着明治天皇一路走來的老臣了,因爲身體的老邁使得他們的雄心壯志也已不比當年。雖仍有擴張之雄心,但卻更加看中穩妥的擴張方式。從山東戰事的失敗後,不少元老便感覺到了,日俄戰爭給這個國家帶來的傷害有多重。以日本現在闇弱的國力,他們的確沒有同中國全面開戰並迅速取勝的實力。

在陸軍山縣有朋元老的提議下,皇室貴族也擔心滿鐵權益受損,同意了召回寺內正毅回國述職,同時任命參謀總長兼陸軍元帥長谷川好道暫代朝鮮總督一職。

也是因爲寺內正毅主導的鬧劇,令日本高層最終統一了意見,未免局勢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需要迅速同中國結束衝突,並安撫陸軍這頭還在因爲傷口而流血的怪獸。

日本終於達成了共識,上海前線的談判也終於有了談判的樣子。

隨着國外局勢的逐漸和緩,國內各項也在快速進展之中。國會大選結束後,未來國家元首的爭議,也沒有什麼懸念了。議員們陸續就道,到了十二月的時候已經齊聚西安,這裡已經是一片大雪覆蓋的景象。

第522章 走向和談(上)第208章 急行軍第259章 圈套第157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3)第429章 站隊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377章 靠攏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28章 密信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27章 聯絡第六百章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707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3第463章 桌下4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100章 新兵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46章 轟炸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5章 招待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455章 捷報第96章 鹽業(1)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415章 西巡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246章 縣城第15章 刀疤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15章 刀疤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46章 反攻1第六百零八章第107章 摩擦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2第19章 暗殺奎盛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134章 骯髒的政治(中)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474章 和談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675章 閱兵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330章 惡戰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599章 毒氣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731章 金州破第505章 雷霆(1)第604章 調停第345章 交鋒(2)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446章 大戰(三)第27章 聯絡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554章 入京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5章 招待第750章 和談(完)第646章 轟炸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424章 幕後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405章 行動第460章 桌下第416章 四川鹽務(一)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236章 證據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64章 捧殺第251章 接管縣城
第522章 走向和談(上)第208章 急行軍第259章 圈套第157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3)第429章 站隊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377章 靠攏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28章 密信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27章 聯絡第六百章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707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3第463章 桌下4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100章 新兵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46章 轟炸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5章 招待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455章 捷報第96章 鹽業(1)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415章 西巡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246章 縣城第15章 刀疤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15章 刀疤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46章 反攻1第六百零八章第107章 摩擦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2第19章 暗殺奎盛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134章 骯髒的政治(中)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474章 和談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675章 閱兵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330章 惡戰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599章 毒氣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731章 金州破第505章 雷霆(1)第604章 調停第345章 交鋒(2)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446章 大戰(三)第27章 聯絡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554章 入京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5章 招待第750章 和談(完)第646章 轟炸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424章 幕後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405章 行動第460章 桌下第416章 四川鹽務(一)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236章 證據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64章 捧殺第251章 接管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