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矛盾激化2

17年俄國革命之後,日本並不如中國一樣。因爲剛剛經歷一場革命,且本國的日子越來越好,因此民國百姓的思想也沒有蘇俄人那麼極端,要求暴利搶奪其他階層的利益跟資本重新分配。

甚至可以說,民國的各主流階層,尤其是那些商人跟立憲派、鄉紳等名流更是自主出手封殺紅色思想在民國的傳播。加上勞工法案等逐漸完善,民國雖然有些人對蘇聯的紅色思想十分好奇,但是有半個世紀之前的‘太平天國’運動在,一想到均分田畝等等誘惑引起的國家混亂,便有利益階層自主打壓紅色極端思想在民國的傳播。

但是日本與中國並不一樣,日本在過去的幾年裡雖然也從歐戰中分享到了戰爭紅利。並且也通過吞併荷屬東印度羣島,令本國殖民地擴增了幾倍。

但是富裕的是日本的資本家跟財閥勢力,強化的是日本政府跟日本陸海軍,國民除了多了一些價錢稍微低一些的大米,實際上生活並沒能改善多少。尤其是旁邊還有中國這個他們曾經十分瞧不起的國家做比較。

在發現中國這幾年百姓絕大多數都受到歐戰跟國家一五工業發展計劃、以工代賑等政策的影響,錢袋子開始越來越富足,生活越來越好之後。一種極端思想開始出現,他們認爲是那些昏庸無能的政客、桀驁不馴的軍人還有爲富不仁的奸商控制下的政府,奪取了國民們本該有的幸福。唯有效仿中俄兩國,暴力革命推翻了他們,建立起國民自己的廉潔革命政府,國民才能過上好日子。

在寺內正毅沒有重視的情況下,這種思想開始逐漸壯大起來,不僅影響到越來越多的平民,也在以年輕人爲主的日本知識分子中傳播開來。

1917年9月俄國爆發九月革命,圍繞是否參與干涉戰爭問題日本國內產生分歧。原野外相贊同出兵,外交調查會的原敬表示反對。1918年1月,日本政府以保護僑民爲由派出少量軍隊。7月,美國要求日本與美國共同出兵,各派七千人。9月,日本政府宣佈出兵西伯利亞,而且截止到18年日本大選到來之前,日本派出軍隊人數超過了七萬人之衆。在決定派兵的過程中,寺內內閣禁止報刊刊載反對出兵的內容,對發表這類文章的報紙進行禁止發行的處分。在宣佈出兵命令前的8月30日,全國被禁止發行的報紙竟達71種以上。

寺內正毅的鎮壓措施,激起報界強烈不滿。9月15日,日本全國84家報社的記者在大阪召開“關西記者大會”。會議決議提出:要求寺內正毅內閣立即總辭職;要求言論自由;擁護確立憲政等。《大阪朝日新聞》在報道這次大會的情況時使用了“白虹貫日”一語。政府當局以“這一消息暗示革命”爲由起訴該報。

結果,登載這一消息的當天報紙被禁售;發行人兼編輯山口信雄和採寫這條消息的記者大西利夫被判刑兩個月;社長村山龍平被迫辭職;包括總編輯在內的許多編輯人員均被迫退出報社:“白虹貫日”事件,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論賈禍事件。它表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爲了防止國內社會主義運動的滋生與發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覺,加強了對輿論的控制。

大戰刺激日本的繁榮,對大資產階級來說,確實是成金天下。但隨着物價的飛漲,實際工資的下降和勞動強度的增加,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在急劇惡化。英法美等國慫恿中日兩國出兵干涉俄國革命本就包藏禍心,他們從一開始便沒有打算出錢出力支持兩國,目的不明而語。

英法兩國是希望能夠重創中日兩國,藉機讓兩國陷身與蘇俄戰爭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美國雖然這幾年來一直都在努力扶持中國以牽制日本,不至於令這個國家在太平洋上分出太多精力跟美國爭奪太平洋霸權。但是,最終作爲交換意見,美國還是默許了英法兩國的兩敗俱傷的計劃。

歷史上的日本,正是因爲盲目的出兵西伯利亞,被英法美等國所利誘,結果怎麼樣?兩年內日本爲出兵西伯利亞,武裝干涉俄國革命耗費軍費達9億日元以上,而最終卻是,付出了超過1.2萬人的死傷後,徹底失敗,狼狽撤出了西伯利亞。

李漢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纔在英法等國百般利誘的情況下,不見好處不低頭。協約國不把實際的好處搬來,縱使本國的戰略也需要削弱蘇俄,他也穩坐釣魚臺,拖延着談判不做出任何表示來。

寺內正毅爲什麼要出兵西伯利亞,或許是迫於國內北上派的壓力。或許是跟沙皇談妥了什麼條件,以爲可以通過佔領遼闊的西伯利亞萬里沃野,爲日本帝國的擴張再添一筆,而他本人也將成爲日本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首相。當然,也不排除寺內正毅是爲了轉移國內矛盾,想通過對外擴張跟軍事上的勝利,將國內知識分子界對他的不滿,平民對他的不滿,全部轉嫁出去。

今年7月,美國要求與日本同時出兵的消息傳來後,使得日本國內居高不下的物價再一次暴漲,特別是在美國提出共同出兵要求之後,考慮到軍方的採購訂單。商人開始出手囤積物資,致使本國內米價飛漲,全國各地穀物交易所被迫停牌。同時,鐵、煤、紙張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也由於商人們囤貨居奇而爆漲。

國內對寺內正毅的不滿之聲大增,加上國會大選在即,各地紛紛出現了‘倒幕派’,怒指寺內正毅爲幕府大將軍,進行聲討筆伐。

然而,這些異聲絲毫不能影響到寺內正毅的決策。他甚至因此召開五相會議,藉口國事當頭,下令推遲兩月國會大選,至十一月開始。

日本爲進行這場侵略戰爭,動員了日本現役軍隊和預備役軍人,特意組織了所謂海參崴派遣軍司令部,並於1918年9月發表出兵宣言,拉開了出兵西伯利亞的序幕。

考慮到中國拒絕向日本開放西伯利亞大鐵路,東北軍區數十萬士兵枕戈待旦,日軍最終無法從海參崴北上,只能另選其他途徑。9月,日軍第十二師先頭部隊(步兵一個旅,騎兵、炮兵各一個團,工兵一個營)從海上於9月11日在庫頁島登陸。派遣軍司令部於同月18日登陸,從而在庫頁島建立了入侵西伯利亞的橋頭堡和指揮入侵部隊的大本營。

戰鬥開始時,日軍動員了第十二師、第七師、第三師(第七師原爲駐遼東部隊,第三師九月初出發至滿洲)的兵力,分兵兩路向俄國東西伯利亞地區發起進攻。一路從鄂霍次克海登陸,並以海港小城鄂霍次克爲基地,幾乎是沿着中俄邊界,一路向北向西,兇猛推進;另一路則從堪察加半島登陸,意圖控制戰略要地堪察加半島,同時控制白令海峽,一可威脅美國阿拉斯加州,同時也可以封鎖北冰洋,防止蘇俄海軍從北冰洋南下。

不得不說,日本選中了一個出兵的好時機,日本出兵指示蘇俄的情況是:在日本出兵前後只有42萬正規部隊,而且都在歐洲方向作戰。在遠東只有非正規軍2萬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出兵時,蘇俄在遠東最溫暖跟肥沃的土地,都在前兩年的中俄戰爭中被中國收回或佔領,加上中亞跟中西比利亞地區,李漢前幾年擺下的阿穆爾軍區、阿拉木圖軍區直指蘇俄軟腹。同時,又有伊上軍區、蒙古軍區阻擋了蘇俄軍隊東進。所以蘇俄在日軍侵入開始乃至中期,是無力、也不能對遠東進行支援的。

因爲中國只同意向日本部門開放部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輸,只同意爲日本運送物資,拒絕日本運兵的要求,而且,日本所運輸的物資不但全程要受到中方的檢閱,還要繳納一筆不菲的過路費。這令日本方面十分惱怒,但是有鑑於東北軍區近四十萬虎賁在側,加上如果不靠西伯利亞大鐵路運送物資,僅依靠陸路運輸至少需要多出二十多天的運輸週期。最終日本國內做出了妥協,默許了向中國支付部分過路費,以保證本國物資能夠源源不斷的運送往東西伯利亞地區。

出兵之初,日本人的進展迅速,當時整個蘇俄在東西伯利亞的守備部隊總計七千多人,但指揮不統一,配合不力,加之裝備太差,絲毫無法抵擋日本的進攻。九月一月日本輕易地佔領東西伯利亞大片沃土,繳獲不少槍支彈藥和作戰物資。其中有戰馬700餘匹,火炮30餘門,步槍、手槍900餘支,機槍20餘挺,各種炮彈子彈1萬餘發,作戰艦隻10餘艘,軍用地圖幾萬張。日軍就是用這些槍支彈藥補充了部隊,用繳獲的戰馬快速偷襲東西伯利亞幾座人口超過五千的蘇俄城鎮,並於十月初佔領勒拿河流域。

另一路日軍第七師9月8日佔領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繼之,日軍從東、西、南三個方面進攻堪察加半島。9月29日日軍佔領了科爾夫和吉日加德內。10月12日日軍幾路在阿納德爾河上游的馬爾科沃附近會合。至此,勒拿河以東的全部蘇俄領土全部被日本所佔領。

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68章 佈局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452章 大戰(九)第507章 雷霆(3)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619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4)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328章 四川變局第125章 買命情報第73章 有人惦記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566章 一觸即發(2)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236章 證據第349章 鐵路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645章 南北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301章 勸進(上)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3章 拯救村民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229章 亂局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23章 遭遇革命新軍(下)第647章 反攻2第603章 壓倒性勝利第五百七十六章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131章 西進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293章 會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460章 桌下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418章 刀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426章 揭曉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517章 刺袁(上)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88章 行動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519章 刺袁(下)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596章 反攻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326章 12月7日,黑風山事件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五百九十四章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298章 河南舉義第313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上)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596章 反攻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731章 金州破第298章 河南舉義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258章 奪關(下)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452章 大戰(九)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237章 逃第六百零六章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
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68章 佈局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452章 大戰(九)第507章 雷霆(3)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619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4)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328章 四川變局第125章 買命情報第73章 有人惦記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566章 一觸即發(2)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236章 證據第349章 鐵路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645章 南北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301章 勸進(上)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3章 拯救村民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229章 亂局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23章 遭遇革命新軍(下)第647章 反攻2第603章 壓倒性勝利第五百七十六章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131章 西進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293章 會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460章 桌下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418章 刀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426章 揭曉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517章 刺袁(上)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88章 行動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519章 刺袁(下)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596章 反攻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326章 12月7日,黑風山事件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五百九十四章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298章 河南舉義第313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上)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596章 反攻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731章 金州破第298章 河南舉義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258章 奪關(下)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452章 大戰(九)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237章 逃第六百零六章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