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抉擇上

“……4月15日,德軍死心不息,發動第六次攻勢,但在損失15個師後,一無所獲,己方軍力反而消耗殆盡,只得撤退至齊格菲防線,西線大勢已掌握在我協約國手中,全面收復法國領土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就在歐洲局勢逐漸顯露黎明曙光之時,在亞洲,一場巨大的風暴已經爆發,中華民國跟日本帝國,這兩個遠東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在1894年之後再一次走到了戰場上!”

“黑雲沉沉的壓在東亞版圖之上,當新大陸的美國被捲入了歐戰中之後,人們開始將亞洲尤其是亞洲的東亞當成最後的淨土。這裡沒有戰爭,中國跟日本兩個國家開始走出野蠻走向文明,他們尊重比他們更加強大的白人,白人在這裡過着遠比美洲更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連上帝也感覺到了,這個糟糕的世界因爲人類的貪婪已經到了必須毀滅的時候。在歐洲的戰事纔剛剛露出曙光時,屬於亞洲跟黃種人的戰爭拉開了序幕!”

“遠東秩序只有在大英帝國的領導下才能獲得和平,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一點。中國作爲遠東的傳統強國,而日本則是近些年來快速吸收我西方的先進技術跟軍事科技走上強國之路的新晉東亞強國。但遠東就只有這麼大,北方可能成爲殖民地的遼闊領土已經全部被那頭赤色的北極熊吞併,所以新崛起的日本作爲一個海島國家,它只能效仿我大英帝國,通過對外擴張殖民地,壯大成爲世界強國!”

“但放眼全球,整個世界都已經被瓜分完畢,已經沒有日本插足的地方,這個國家環顧四望之後,最後只能將刺刀對準了它的鄰居,昔日的老邁帝國!”

“日本和中國的衝突是天然不可調和,這是我在中國幾年間的唯一感覺。翻開歷史,過去的幾十年裡雙方大小摩擦十數次。就是最近幾年,日本人甚至還試圖趁着中國人進行內部革命的時候,插手干涉中國,並趁機奪去山東地區跟滿蒙。可惜,日本人的意圖落了空。革命之後的中國雖然經歷了短暫的陣痛,但是在德奧美等國家的扶持下,快速完成了對國家政權的重組,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在新的領導層領導下,還很弱小的中國在數場衝突中挫敗了日本人,不僅保證了革命之新政權的穩定,也迫使日本人無法過度干涉中國內政。而在此過程之中,我大英帝國處於本國利益的需要,一直都是站在中國這邊!”

“一個強大的中國不符合英國的需求,所以在當年我們扶持了日本,遏制了中國崛起跟北極熊的南下!但是,幾十年之後,這種戰略又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因爲隨着日本崛起成爲列強國家之一,中國通過革命國力日漸堅實,軍力逐漸壯大。艱難維持的亞洲和平體系已經頻臨崩潰,大英帝國又到了需要重新選擇的時候了!”

“亞洲和平體系的崩潰,如果僅僅放在四年前,或者一年兩年以後。對於我大英帝國及歐洲其他國家而言,無疑是非常樂於見到的。當年德國及奧匈帝國選擇了中國,一如我大英帝國選擇日本一樣,他們的意圖不外乎是希望通過扶持中國崛起,遏制我帝國之盟友沙俄及日本在遠東的擴張,迫使日本跟沙俄不得不將更多的警力投在遠東大陸之上,而他們不但可以從中分享中國重新崛起所帶來的暴力,同時也能牽制我國之兩大盟友!”

“從過去幾年的發展來看,德奧兩國的決策者毫無疑問走了一步好棋。中國跟日本、沙俄有着巨大的領土跟利益糾紛,一旦中國崛起首當其衝的就是兩個國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不需要德奧兩國繼續挑撥,這個國家的統治者便做出了讓他們最滿意的選擇,他們先後跟沙俄及日本之間的矛盾被計劃,從而引發了一場有一場的戰爭。但是,德奧兩國的意圖也沒能完全從這個國家得到實現,他們很可能曾經寄希望能夠將中國拉入同盟國的行列中。但這個國家的革命新政權領袖有着自己的看法跟決策,就如同德奧兩國在利用中國,中國也在利用他們。”

“那個叫做李漢的年輕領袖借用了德奧兩國的技術跟軍事扶持,只用去了幾年時間便一一擊敗了國內的阻撓着,成功獲得了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他對內利用德奧兩國的技術發展本國工業,對外外交態度日趨強硬。在依附於德奧兩國的同時,他也不忘記聯絡其他國家,比如美國……正式這種靈活的有傾向性的外交手段,令他遊走於幾個妄圖插手遠東的國家之間,獲得了無數的好處!而自始至終,哪怕是同盟國對其許諾的利誘遠超奧斯曼土耳其,他們都能忍住,始終與同盟國之間表現的若即若離。”

“我們必須警惕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國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擋。在過去的幾年裡,因爲歐戰帶來的機遇,這個國家的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已經不弱於歐洲一些二流工業國家,同時在某些軍事工業上,甚至已經逼近跟趕超了日本等強國。比如陸軍軍械尤其是輕武器工業,比如航空飛行器製造業。大使館的武官喬布斯中校告訴我,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跟他的手下通過種種渠道,收穫了很多的消息。”

“他們甚至認爲這一場中日之間的戰爭,中國已經預謀了兩年、三年甚至五年以上,按照規定他們交給了我一份詳細的戰況分析報告。在不宣而戰跟充足的準備之下,中國人在半個月內收復初大連跟旅順外的全部遼東半島的可能性高達80%,在三到四個月內將朝鮮半島的戰事推到平壤城下,令日本陸軍傷亡二十萬的可能性接近70%。”

“至於臺灣,我們並不看好中國人在臺灣的登陸,他們沒有一隻強大的海軍保證登陸艦隊的安全,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人則可以利用自己的海上優勢,源源不斷的將本土跟南洋的陸軍運送往臺灣島!”

“中校先生告訴我,中國人可能在過去的幾年裡,生產了接近一千架的飛機,我覺得他會有這種不切合實際的猜想,大概是因爲中國的政府機構跟情報組織對於軍事數據的封鎖。但中校先生的一句話與我不謀而合,我們都認爲中國人已經掌握了遠東的天空,這個自革命以來一切以德國爲師的國家,在掌握了遠東天空的同時,也組建起了一隻由兩三百萬可戰接受過一年以上軍事訓練的士兵組成的龐大陸軍。”

“中校跟他的同僚認爲,陸地上除非日本人能在半年內保住朝鮮半島,並在東北或者南方沿海開闢第二第三第四戰場,將至少六十萬以上的日軍輸送往中國大陸,利用士兵的訓練優勢迫使中國在數條戰線上與它同時交戰,否則,掌握了天空又擁有運輸優勢的中國收復遼東半島只是時間問題。至於朝鮮的戰爭,在我看來那不過是中國人的一種手段,他們真正的目標很可能是臺灣島。”

“即將過去的十年裡,中國的發展速度雖然很快,但是欠缺一種積累跟時間。綜合國力上,比起日本中國人的總體實力明顯略遜色。倘若中國全力一戰,也許擁有在朝鮮半島擊敗日本人的能力,但自己的損失也絕對不會低於三五十萬人,而打下了朝鮮半島之後,就算是恢復了對這個國家的宗主國身份,也難以遮掩中國人的損失。以我對中國那位年輕總統的瞭解,他不會做這種虧本的買賣,所以,我認爲中國之所以現在強攻朝鮮半島,第一是爲了逼迫朝鮮半島的日軍無法援助關東州,第二則是爲了在隨後的談判中,迫使日本人讓步交還臺灣島。”

“是的,我跟我的同僚們多次交換過意見。大家都認爲,一邊是從會隨着中國的壯大而持續醞釀矛盾的從中國割佔的臺灣島,另一邊則是更加遼闊肥沃、且距離本土較近的朝鮮半島殖民地,如果是在局勢嚴重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會做出符合中國要求的選擇。前提是,中國人需要贏得這一場戰爭,最低限度的也要重創日本的軍事力量!”

“兩個東亞強國爲了爭奪遠東未來的領導權的戰爭纔剛拉開序幕,從目前來看不宣而戰的中國顯然佔據了上風。從旅順那邊傳過來的消息顯示,由於中國人瘋狂的向原本屬於他們的城市大連接連兩天內投擲了上百噸的燃燒彈跟毒氣彈,還有各種航空炸彈近千噸,令城中的日軍損失慘重。大連這座當年日本人用去了六天,付出了數千人死傷纔拿下的城市,而中國人僅用去了四天三夜的時間便拿了下來。放眼整個遼東半島,目前尚在抵抗的就只剩下旅順要塞內,那不足六千的日本軍人了。倘若中國還將使用對付大連的手段,不顧城中死傷的辦法轟炸旅順,則這座要塞別提像日本人叫囂的堅守一年,便是一個月都困難。”

“遠東已經到了最混亂的時候,從中國人那裡我們得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爲了解除跟赤化的北極熊之間的矛盾,全力應付同日本之間的戰事,中國人已經開始組織派遣一支規模龐大的代表團,欲前往俄國同蘇俄政權進行談判。兩個國家同爲革命之政權,很顯然在過去的半年中,蘇俄主動向中國釋放的和平信號令中國高層對待蘇俄的態度有所軟化,倘若彼得格勒與中國簽署了協議,承認了中國自沙俄政權出奪得的領土,那麼我將失去遠東上萬英里的防禦圈,蘇俄的影響力很有可能從中亞到遠東不斷的滲透、溢出!”

“這種不安我們已經從其他方面得到了一些證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中國默許了多達三千名以上的蘇俄軍人通過其控制區域進入東西伯利亞地區同日本人交戰,很顯然爲了收復失土跟擊敗日本人的戰略得到滿足,中國這個國家不介意與邪惡的紅色蘇俄政權合作,一如當年他們接受邪惡的同盟國扶持一樣!”

第241章 局變(1)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五百六十二章第73章 有人惦記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510章 雷霆(6)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415章 西巡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2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65章 黃明堂第509章 雷霆(5)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138章 入城第429章 站隊第20章 逃脫第664章 面見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646章 轟炸第739章 抉擇上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451章 大戰(八)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20章 逃脫第506章 雷霆(2)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579章 青島之戰(3)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13章 義莊(上)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258章 奪關(下)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46章 天要亮了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313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上)第547章 巨頭碰面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474章 和談第668章 國會第13章 義莊(上)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73章 有人惦記第187章 陳小六第316章 大動作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554章 削藩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299章 枝江(上)第73章 有人惦記第180章 工作餐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290章 變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531章 應對(上)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664章 面見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25章 嚴中直第579章 青島之戰(3)第645章 南北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157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3)第47章 吳兆麟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32章 買槍(上)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226章 密議(上)第587章 照會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654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6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47章 吳兆麟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348章 談判(下)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585章 發現
第241章 局變(1)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五百六十二章第73章 有人惦記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510章 雷霆(6)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415章 西巡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2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65章 黃明堂第509章 雷霆(5)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138章 入城第429章 站隊第20章 逃脫第664章 面見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646章 轟炸第739章 抉擇上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451章 大戰(八)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20章 逃脫第506章 雷霆(2)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579章 青島之戰(3)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13章 義莊(上)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258章 奪關(下)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46章 天要亮了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313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上)第547章 巨頭碰面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474章 和談第668章 國會第13章 義莊(上)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73章 有人惦記第187章 陳小六第316章 大動作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554章 削藩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299章 枝江(上)第73章 有人惦記第180章 工作餐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290章 變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531章 應對(上)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664章 面見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25章 嚴中直第579章 青島之戰(3)第645章 南北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157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3)第47章 吳兆麟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32章 買槍(上)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226章 密議(上)第587章 照會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654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6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47章 吳兆麟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348章 談判(下)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585章 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