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南進?北上!

月中爲西藏跟日本國君去世加繼位的消息忙碌了幾天。

這一日,李漢終於收到了一條他一直在等待的一個從甘肅傳過來的好消息了!

沒錯,正是甘肅!

事實上雖然一直都想對更加富庶的湖南動兵,擴充自己的影響力跟勢力範圍。只是一來湖南軍政府沒有給他留下任何可以動手的口實,譚延闓的書信雖然能夠被那拿來以之爲插手湖南軍務的藉口,但是現在關注湖南的勢力實在是太多了。廣西王陸榮廷佔去了湖南永州、貴州唐繼堯的兵直接駐紮進了懷化,江西王李烈鈞也在不間斷的往湖南輸入影響,聽說最近還要提議跟湖南合辦一條什麼鐵路來打擊湖北提出的粵漢鐵路,湖南省內勢力也不甘心外人插手省內事務,鬧得正是不可開交呢!

這個時候,一旦他興兵插手湖南的事務,那麼得罪的可不止湖南一省,連帶着江西、貴州、廣西等三省勢力沒準會走到一起聯手對付他繼續擴張,李漢現在手上的確握着四師四旅近七萬人的武裝力量,但是也沒有自信能夠同時應付幾股勢力,即便最後勝利了也是慘勝!

所以,看到現在湖南省內勢力一時半會的還不會被南方几位同樣野心勃勃的都督吞併掉,他終於狠下心來,將注意力轉向北邊。準確說是西北方向!

西藏問題上,袁世凱態度的急速轉變讓他感覺到了危險,北京那邊已經有風聲,袁世凱最近可能要拿掉他的西南經略使頭銜,並且又有消息傳出,中央要提議任命他爲內閣一部總長,邀請他北上就職。

這可不是個好消息,看樣子橫在長江之上,他的勢力發展引起了袁世凱的注意了,尤其是湖南最近不穩誰都看出來了,不但南方几省擔心他藉機吞併了湖南,連北邊的那位也擔心他的勢力因爲吞併了湖南之後繼續告訴膨脹了!

思考了許久之後,他終於拿定了主意,要往北邊,準確說是西北發展!西北皆是苦寒之地,且民族成分複雜,不同於漢人居多的湖南,往西北發展之上看上去要花費的精力跟時間要比湖南多得多,且不能起到跟湖南一樣,吞併之後勢力暴增的情況。所以,他綜合考慮了許久,加上軍政府現在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先不提西北,單是甘肅一省所有的資源便令他眼紅許久了。四川省的獨特地勢導致很多種資源的開發難度太高,先期投入遠不是現在的他願意付出的。而湖北說句實話談不上是什麼資源大省,相比較而言,甘肅的資源就太豐富了。他依稀記得上地理課時老師曾經提起過,甘肅一省內光是全國儲量排名第一的礦藏就有十幾處,排行前十的更是有數十處,還擁有着豐富的水能發電資源,是最適宜發展工業的省份之一。

且現在的甘肅矛盾激化的遠比湖南來得更加猛烈,毫無疑問給他留下了插手的餘地!

甘肅的矛盾可追究到今年年初,甘肅旅居北京、上海部分知名人士,鑑於民國政府已成立,甘肅當局尚負隅頑抗,乃函電甘肅官紳馬福祥、王之佐等倡組甘肅臨時省議會。推選李鏡清爲議長,張林焱、劉爾炘爲副議長,議員30餘人。省議會主張甘肅承認共和。諮請甘肅當局迅即調回攻陝甘軍。長庚爲形勢所迫,始宣佈清帝退位詔書。隨後三月,同盟會黨人黃鉞在秦州宣佈獨立。成立甘肅臨時軍政府,自任都督,承認共和,並頒佈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同一月,前清護理甘肅布政使趙惟熙等通電宣佈甘肅承認共和。甘肅乃是守舊派的勢力範圍,相比較黨人出身的黃鉞,毫無疑問趙惟熙更能獲得省內名流勢力的支持,隨後甘肅省內勢力聯合上書北京,最終袁世凱任命趙惟熙爲甘肅都督,趙於24日在蘭州就職。26日,袁世凱任命原甘肅勸業道彭英甲爲甘肅布政使。反倒是同盟會出身的黃鉞什麼都沒撈到不說,連帶政府根本不承認他這個甘肅都督!

甘肅省內的革命黨人自然不樂意了,紛紛往秦州集合,同時聯名往南京拜訪孫中山,希望他能立黃鉞爲甘肅都督!

四月李漢出兵陝西進攻陝甘保皇派組織的軍隊之後,月底戰敗的保皇派軍隊搖身一變,在馬安良的帶領下宣佈投降並向袁世凱投誠,袁世凱大喜,任命馬安良爲甘肅提督。五月初全部入陝軍隊撤回甘肅之後,更加加速了甘肅省內局面的複雜話。趙惟熙一面積極倒向袁世凱,一面拉攏甘肅提督馬安良。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又以袁世凱爲榜樣,實行個人.獨.裁。

六月下旬,黃鉞在北洋政府與甘肅省內封建勢力重重壓力下,最終不得不宣佈按照與省臨時議會商定之條件,撤銷甘肅臨時軍政府。根據規定,他將在三個月內將秦州民政、軍事大權轉移給甘肅軍政府!

儘管省臨時議會遠不是真正地“民意”機關,能夠入選議會的都是前清時期甘肅諮議局的那些議員們,議長李鏡清也不過只是一個與革命黨人有些聯繫的開明紳士罷了。但由於對趙惟熙“招權納賄、任用私人”表示過不滿,便再也不能被趙惟熙所容忍。七月底,趙惟熙的倒行逆施之舉終於終於犯了衆怒,省臨時議會彈劾甘督趙惟熙未果,致議會開明派與督署封建保守派衝突日烈。趙惟熙藉口議會出臺不利於回民的政策,利用狹隘的地方觀念和民族成見,挑撥、操縱回族將領馬安良派兵圍困省議會。隨後八月中旬議長李鏡清被迫辭職,歸狄道原籍。議員四散,議會停頓。9月11李鏡清被甘肅提督馬安良部暴徒刺殺於狄道家中。

九月十四日,馬安良重新組織臨時議會,推選封建保守派張林焱爲議長。在趙、馬聯手的黑暗統治下,封建秩序又籠罩整個甘肅。不識共和爲何物。以周務學、劉爾爲核心的封建復辟勢力,甚至公開組織“保清會”,開列條件,要求以“特別法治甘肅”。

眼看甘肅政局敗壞,已經解職準備南下河南的黃鉞連忙電報給孫中山,希望他能過問甘肅的倒行逆施之舉。現在中央授權孫中山負責策劃全國鐵路全權,孫中山雖然氣憤,但是不好出面插手這件事情,於是知會黃鉞聯繫李漢,希望他能干預、過問此事。

其實,早在黃鉞聯絡李漢之前,他便已經提前大半個月開始佈局對甘肅的戰事了。自從陳天祥從湖南帶來了湖南省內混亂局面的情報之後,他便敏銳的察覺到了這裡面事務的複雜了。湖南與六省相連,偏偏湖南軍政府本身的勢力又不足夠控制全省,導致南方几位都督都對向湖南擴充自己的影響力十分感興趣,導致數股勢力糾結在湖南省內爭權奪勢。川鄂兩省強則強,但是李漢沒有把握從四省勢力的手中奪下湖南,最終只能忍痛先行調轉兵鋒,去爭奪那更加好掌控的甘肅!

截止到9月14日晚黃鉞派人向他求助,李漢已經秘密往四川川北跟漢中集結了兩個混編旅合計一萬五千多人,且成都跟漢中各有一個留守旅,緊急狀態下隨時可以北上,已經足夠應付甘肅戰事了!

9月16日,李漢通電全國,稱已接到甘肅省內勢力邀請,希望他出兵平定甘肅都督趙惟熙的復辟之舉,旋即公佈情報司收集的他在甘肅公開組織‘保清會’,並揭露蘭州承認共和後,除“懸國旗”和宣稱政綱服制“暫仍舊貫”外,“一事未辦”,是名爲承認共和,實則沿襲“腐敗專制”。隨後,川鄂聯合軍政府致電甘肅,限令趙惟熙五日內速度辭職,解散保清會。嚴查暗殺議長地兇手,否則將不得不刀鋒伺候以衛共和國體!

消息傳出,舉國震驚。南北各勢力紛紛猜測李漢這是何舉,同時報紙上開始報道有關甘肅的新聞。

說實話,趙惟熙這段時間來在甘肅做得的確十分過分了一些,就連袁世凱本人都認爲他的某些行爲“殊乖共和政體”,只不過他正在着手準備重新任命甘肅布政使來分趙惟熙的權力,甚至連人選都挑好了,正是那何奏篪。只是他卻沒想到李漢在他之前來了這麼一手,當下便打起了太極,先是命令內閣總理趙秉鈞安撫李漢,勸告他隨後內閣將會派人往甘肅勸說趙惟熙改過,隨後又致電甘肅,責令趙惟熙將那拿殺害了議長的兇手交給西南經略使李漢,以安撫與他,令他沒有插手甘肅事務的藉口!

袁世凱走了一步昏棋,他的本意是暗示趙惟熙隨便找出幾個‘兇手’頂罪,卻沒想到馬安良自打被任命爲甘肅提督,掌握了省內軍事之後行事逐漸乖張起來。他爲了令甘肅省內的幾千萬漢人畏懼他的回族騎兵,甚至不惜將自己派人處死李鏡清的事情大肆報道,導致省內所有人都知道是他動的手。趙惟熙還要依賴着他來維持自己在甘肅的統治,更加不敢問罪與他。於是兩人合計了一番之後,乾脆給李漢來了封通電,上書僅三條:“1、甘肅不辦新政乃是民選之舉,我省內之民不喜新政不欲學習外來之物;2、外省人不得插手本省事務,一切責任自有省內法律問責,當不得外人過問;3、李鏡清有歧視回民之舉,大總統提議五族共和,李鏡清行倒行逆施之舉有礙省內共和,當殺。”

此三條不但李漢看得皺眉,連北京那位都罵他趙惟熙糊塗。偏偏這個時候他的兵正在圍剿烏泰等亂軍,對於李漢要拿苦貧的甘肅開刀的舉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甘肅省內複雜,他料想李漢一旦陷入裡面,短時間之內只怕是沒有精力插手西藏跟南方的事務了,也樂得耳根清閒。當下派人暗示李漢於甘肅省內不得行那有違共和之舉,言下之意已是暗許他出兵甘肅!

李漢要佔着民族大義,自然不會在五日內出兵,甚至連他提前往川北、漢中派遣之舉也被他遮掩下去。9月18日,駐守雅州的新一旅整裝北上的消息見報,隨後成都傳出消息,駐守城中新軍已經開始整裝,北上之日迫在眉睫。

消息傳出甘肅震動,趙惟熙一天七封電文往武昌,未得李漢回覆之後旋即又往北京致電,言到甘肅省內局勢複雜,其不過掌握幾月,多數勢力不願屈服於他,省內暫不滿足實行新政之舉。隨後態度又軟化,道年底前必辦新政。最後更是哀求中央勸說西南經略使停止用兵,保證必辦新政,同時承諾將貼補李鏡清老幼,爲其建立廟宇墓碑。只是絕口不提懲治‘馬安良’的事情。

任他如何急切,報紙之上,有關李漢派兵入甘之舉動不絕於耳,事情到了這裡任誰都瞧出來,李漢只怕是高舉着大旗做那出兵吞併甘肅之舉!

沒人知道,其實無論是新一旅還是成都都不過是個幌子,真正的入甘主力毫無疑問是已經秘密在嘉陵江上游的保寧府廣元縣集結的第八混編旅跟相鄰陝西漢中集結的新二旅。第八混成旅原是駐守大冶,旅長爲馬榮成,八月初新編第一師建成,李漢下令升級鄂東防禦,由新一師接管大冶及鄂東防勢,主要爲防備江西李烈鈞勢力,同時不乏監視安徽的意思。第八旅便在這個時候從大冶撤回,對外稱撤回應城休整,實際上第八旅抵達漢口只是暫作休整之後,便由漢口乘車北上,在孝感也未停,直接抵達應山縣後往襄陽暫作休整,隨後便往陝西而去,已經抵達漢中休整一段時間了。新二旅則是由熊秉坤親自負責,乃是一支四川招募訓練三月以上的新兵混合原熊秉坤的第五協混編而成。

這一次李漢之所以一下子派出兩員大將,一方面確實是甘肅民風彪悍、地形惡劣,沒有打過硬仗的將領很容易被吃掉。馬榮成善守,前段時間在蔣方震的速成培訓班之中成績雖然不是最好的一個,但是蔣方震卻稱讚他大概是最用功的一個,現在已經掌握了不少的新式治軍之法。熊秉坤就更不必說了,從舉義那一夜一直到清軍退去,他先後帶着第二營、第五營、第五標、第五協跟北洋軍很是打了幾個月的硬仗,手下不少老兵都跟着磨練成了精兵了。李漢思來他二人或許在能力上不能與名震西北的‘左宗棠’相提並論,但好歹都是掌握不少新軍訓練跟指揮之法的將領;其次是考慮到政局需要,回民不同於藏民,回民自打元朝時期便居住在西北苦寒之地,因爲中央多是重視中原跟南方的土地,越來越少的關注西北民生,導致當地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回族一經荒年便在野心之輩的慫恿下作亂,數百年來大小動亂何止百千場,漢人殺回人、回人殺漢人,當地的仇怨深着呢,一個不小心用錯了手段,就可能導致這個人數數倍與藏族的大民族重新鬧事,有關這方面上無論曾經在他身邊跟了一段時間的馬榮成還是他特別交代過的熊秉坤都能認清楚當地的複雜局勢,又他們兩個聯手,李漢十分的放心。

在甘肅問題上李漢不得不謹慎,在中國近代史上,西北諸馬縱橫數十年,一直無人可擋,雖然已經被他消滅掉了兩股後世縱橫一時的勢力,但是也令他徹底得罪了其中的一股勢力,並且,現在的西北諸馬之中的真正主力卻是馬安良的勢力。所以,這一次這次進甘表面上是和趙惟熙過不去,實際矛頭卻是馬安良父子。

9月21日晚,熊秉坤剛從漢中回到廣元縣新二旅駐地。由於給甘肅方面的最後通牒時間已過,漢中府已經得到了李漢的命令,“甘肅毫無悔過之心,將以武力維護共和國體”,隨即下令漢中、廣元兩部合力發動對甘肅的突襲,同時將參謀處討論制定的對付回民的‘拉一、打一、看一’策略提醒前線兩位領兵大將,欲要他二人用此計策攻破回族各部落!

一路上,熊秉坤不斷分析回部各個勢力之間的矛盾和可以利用的地方。

熊秉坤的新副官是白崇禧,任誰都看出來了軍政府似乎要重點培養這幾員年輕小將,凡是有大仗要打的時候,李濟臣、白崇禧等幾位小將一定被派到前線隨着出征,比如跟在馬榮成那邊的王柏齡,他這邊的白崇禧。

“情況就是這麼定的,下面已經開始收拾,咱們晚上十點開始出兵北上,現在還有些時間,於先生,你來給我們說一說西北迴族吧。經略使給我們定下了一個平定西北的妙計,奈何載乾對於西北各部落的認知太少,只知道西北迴族,大都是姓馬的,卻不知道爲什麼姓馬。還要勞煩於先生將西北迴族的內部各勢力與我細說一下!尤其是勢力最大的幾個。”

被他稱之爲於先生的是一個穿着回族服飾的黝黑男子,他爽朗的點了點頭,道:“軍政府早對甘肅早在陝西戰事之時便已經注意到了,我們弟兄都被安排往回部打聽,這幾個月來倒是苦了不少弟兄,連豬肉都不能吃!”

熊秉坤二人莞爾一笑,回族多信伊斯蘭清真教,忌諱吃豬肉。

“西北迴族由於民風和宗教不同,一貫以來和我漢族不和。同治二年,甘肅河州人阿訇馬佔鰲會合馬悟真等回民領,造反起事,攻破河州,勢力在甘肅迅速擴大。河州白藏鄉人馬海晏也參加了這場暴動,後來因作戰勇敢,不久即成爲馬佔鰲的左右手。當時左帥率湘軍入甘肅鎮壓,在太子寺戰役中,馬佔鰲先誘敵深入,後以黑虎掏心戰術,一舉打敗了清軍三十個營,左帥幾乎彈盡糧絕。但是那馬佔鰲確實回部之中了不得的人物,他看出了即便他能打敗左帥,但是日後興許還有劉帥、李帥、王帥等領兵前來討伐,何況他之所以能夠成功,一來以快打慢,二來不過藉着左帥沒有同他交手過,不曉得回民的戰術罷了。旋即壓下了麾下要乘勝攻取清軍設在安定的大營的提議,反而主張藉助大勝投降,一來可以令清廷更加看重他們,二來也可保的大家一世榮華。當時回族大勝,舉族正是囂張之時,自然不願意聽。最後只有他的麾下大將馬海晏跟他的侄女婿馬千齡支持。有了他們的支持,馬佔鰲這才強行下令降清受撫。剛剛大敗的左宗棠自然是大喜,對這三人是大加賞識,又是升官又是賜金銀,果然如那馬佔鰲所想的那般享盡了永華富貴。後來他們三個因爲都屬於河州回部,結果就被稱爲河州三馬。”

於先生笑着說道,話中倒是毫不掩飾他對馬佔鰲手段的讚賞。

熊秉坤恍然大悟,“原來是那時發達起來的,怪不得我來之前經略使大人幾次提醒我,要小心馬家軍。對了,那馬安良是誰的子嗣?”

“馬安良是馬佔鰲的兒子,安良這個名字還是左帥給取的呢。等三馬投降之後又過了十餘年他老爹一過世,位置就由馬安良繼任了;馬海晏有兩個兒子:一名馬麒,另一叫馬麟,這股勢力現在已經沒落了,馬家兄弟說來也是一世梟雄,兩兄弟自幼隨父軍中,熟習軍旅生活,等後來馬安良、馬海晏這支馬隊併入董福祥的甘軍時,他們兄弟倆也在,只不過陝西一戰,季帥一舉全滅了妄圖學習乃父得勢的馬家兄弟,不但兩人戰死,麾下部族大量的精兵戰死,導致這股勢力現在最是敵視咱們,不過勢力也已經不成氣候了;馬千齡倒是有四個兒子,其中兩個十分出衆,一是次子馬福祿,二十多歲就連中武舉人、武進士,還有就是四子馬福祥,從小隨父兄習武學文,氣度不凡,認識地人都說將來必成大器。甲午年後,河湟地區的回族又反。馬海晏父子隨清軍參與了鎮壓。而馬千齡父子也在家鄉組織了民團安寧軍,曾解救被圍清軍總兵湯彥和。由於觸犯了衆怒,馬千齡家宅院被付之一炬,馬千齡本人避走藏區,後來不知所蹤,聽說死在那裡。他兩個兒子馬福祿、馬福祥則率安寧軍大部輾轉到蘭州,不久也歸入了董福祥地甘軍,馬福祿任督帶統領,馬福祥任幫統。屬下等人在河州待了數個月,發現河州三馬中只有馬千齡這一脈的後人值得拉攏,其餘二馬部落不但驕橫跋扈,且十分敵視我漢人。漢人商人往他們部落收購皮草不但受到盤剝,更有肆意打殺我同胞者!”

於先生顯然在甘肅待了這段時間來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對於三馬跟西北迴族諸部的信息瞭若指掌。

“煩勞先生多說馬千齡後人的事情!”

“是,庚子年間,八國聯軍進攻京師時,馬海晏、馬福祿等率河湟子弟守衛正陽門,與攻城之敵展開多日血戰。後來馬福祿乘雨夜率敢死隊襲擊敵軍,在激戰中身亡。同時戰死還有其族弟馬福貴、馬福全等百餘人。我還聽說,甘肅李鏡清的議長就是馬福祥推舉上位的,趙惟熙就任甘肅都督後有袁世凱支持,又在省城蘭州掌握大權,對秦州黨人恨之入骨,主張武力進攻。馬福祥與李鏡清等則力主通過談判和平解決,趙不喜,後來馬安良趁機打壓馬福祥的勢力,纔有了後來的事情!”

“原來如此。”熊秉坤不停的點頭,心中已經有了思量了!

———————————————————————————————

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六百零八章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12章 離開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607章 和談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30章 人心第686章 借刀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27章 聯絡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294章 變局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646章 轟炸第437章 我們的‘普魯士’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33章 買槍(下)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316章 大動作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556章 相見第五百六十一章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471章 現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槍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418章 刀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551章 妥協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291章 變(2)第334章 動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100章 新兵第528章 和談(二)第203章 接觸第107章 摩擦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510章 雷霆(6)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109章 視察新兵(下)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150章 惡戰一家嶺(2)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731章 金州破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243章 局變(3)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260章 拿下第85章 宴請第570章 山東危機(2)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153章 惡戰一家嶺(5)第531章 應對(上)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325章 棋局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369章 升官與報復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558章 銀元第201章 下雨了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
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六百零八章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12章 離開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607章 和談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30章 人心第686章 借刀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27章 聯絡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294章 變局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108章 視察新兵(上)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646章 轟炸第437章 我們的‘普魯士’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33章 買槍(下)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316章 大動作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556章 相見第五百六十一章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471章 現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槍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418章 刀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551章 妥協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291章 變(2)第334章 動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100章 新兵第528章 和談(二)第203章 接觸第107章 摩擦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510章 雷霆(6)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109章 視察新兵(下)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150章 惡戰一家嶺(2)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731章 金州破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243章 局變(3)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260章 拿下第85章 宴請第570章 山東危機(2)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153章 惡戰一家嶺(5)第531章 應對(上)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325章 棋局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369章 升官與報復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558章 銀元第201章 下雨了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