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與阿瓦哈酋長的會面(上)

bookmark

“——滴——滴滴——”

迎着清晨的微風,一輛絕對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農用三輪電動車,正鳴響着喇叭,蹦蹦跳跳地行駛一條在印第安土著人用砂子沿着河灘鋪成的小路上。

而一隻土生土長的印第安蘿莉,則蜷縮在電動車的後掛斗上,嚇得又哭又叫。

接着,由於路面的凹凸不平和女駕駛員的漫不經心,電動三輪車突然猛地一歪,然後“嘭”地撞到了路邊的一顆樹上。猝不及防的印第安蘿莉頓時腳底一滑,又沒抓住護欄,霎時間“噗通”一聲飛了出去,正好撞進女駕駛員的懷裡,使得兩人一起在草叢中打了好幾個滾……

“……喂喂,馬彤學姐!你倒是開得慢一點啊!這條路可不怎麼平整!”

王秋、蔡蓉、文德嗣和楊文理教授,各自邁開兩條腿,呼哧呼哧地追在後面。接下去還有幾個印第安武士,一溜小跑着遠遠跟隨。因爲他們還要挑着沉重的擔子,所以都累得快要吐白沫了。

——由於從歷史書上看到,西班牙探險家曾經用戰馬嚇唬從未見過大牲口的印第安人,於是一向喜歡出風頭的馬彤學姐,便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堅持要騎着電動三輪車過去。而對這隻“金屬怪獸”感到好奇的小蘿莉蒂亞,也被她忽悠上了車,打算在16世紀享受一番風馳電掣的快感。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從文德嗣居住的漁村,到阿瓦哈酋長居住的中心城邦,或者說首都,之間隔着約摸五六公里的路程。如果電動車能夠全速飛馳的話,恐怕要不了五分鐘就能抵達。

無奈這石器時代的道路實在坎坷,根本沒法與工業時代的道路相比,甚至連後世的鄉下土路都遠遠不如——雖然道路的寬度大概能有三四米,但印第安人只是砍掉了擋在路上的荊棘和灌木,在一些泥濘的地方鋪上了砂子而已。除此之外,非但路面遠遠談不上平整,甚至連石頭都沒怎麼撿乾淨。

——印第安人沒有車輛也沒有大牲口,他們的道路只是用來給人走的,根本沒考慮過行車的需要。

在這裡必須要多說一句,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有着一個致命的缺陷,不是沒有槍炮,而是沒有輪子。

輪子的出現,使得人力得到了徹底的解放,生產力也因此大大地提高。

但是,美洲印第安人沒有發明輪子,哪怕是在文明誕生的數千年之後,他們還是隻知道手提肩扛,或者用繩子拖拽,此外就是用獨木舟去運輸。

事實上,印第安人很早就有着圓形的概念,例如,瑪雅人的日曆和很多工藝品是圓的。在運輸巨石建造金字塔的時候,瑪雅人也同樣知道要在石塊底下墊滾木。還有,絕大多數部族的印第安人,在製造陶器的時候,都要用到橫放的陶輪,把它豎起來就是一個車輪。

但是,因爲印第安人沒有牛馬這類牲畜可以用來拉車,所以始終沒有把陶輪豎起來,發明出自己的車輛。而馬匹也因此成爲歐洲人征服美洲的一大優勢。

至於後世的北美野馬,那都是西班牙人登陸之後丟失的馬匹,在野外重新繁衍起來的族羣了。

呃,似乎有些跑題了。

總之,由於路況太差,馬彤的農用電動三輪車,剛剛開出村口不到300米,就不幸側翻撞樹了。

不幸中的大幸,車上的兩個人除了灰頭土臉之外,倒是沒有受什麼傷。

於是,文德嗣就留下一名印第安武士負責看守三輪車,其他人繼續老老實實地步行前進。

————————————————————————————————————

在離開海岸一段距離之後,清新涼爽的海風就漸漸消失了。

穿過了村外的玉米地,四周就都被掩藏在一片茂密的綠色熱帶雨林之中,空氣裡開始瀰漫着一股悶熱潮溼的難聞氣息,隱約帶着腐朽的味道,讓人不由得想起了中國南方雨季的黃梅天。

而嗡嗡飛舞的各種蚊蠅,更是給人帶來了巨大的煩惱。

由於空氣溼度太大,才走了沒幾分鐘的路,缺乏鍛鍊的現代大學生王秋,就發現自己已是汗流浹背。

——走在這片悶熱潮溼的叢林裡,就能體會到爲什麼熱帶雨林不適合人類居住了。

王秋感覺有些口乾舌燥,便打開軍用水壺,往嘴裡灌了一大口純淨水,然後如此默默地想到。

幸好,這片熱帶雨林並不寬廣,僅僅走了不到十分鐘,前面又出現了大片大片玉米地和棉花田,以及種着番茄、蠶豆、南瓜和辣椒的小塊菜圃,看上去一片鬱鬱蔥蔥,長勢極爲喜人。

許多近乎於赤身裸體,只在胯下纏了一點布條的印第安農夫,在農田裡汗流浹背地忙碌着。看到文德嗣等人過來,他們一個個全都忙不迭地或彎腰,或下跪,畢恭畢敬地向着這些“上等人”行禮問好。

這些洪休提茲幹農夫的勞動工具很原始,沒有耕畜,沒有犁杖,只有最簡陋的木棒和石斧——尖頭的硬木棒,是用來在泥土裡掘坑,播種各類作物的,而石斧則用來砍樹開地,清理雜草。

總的來說,他們的勞動效率非常低下。

更糟糕的是,玉米是一種喜旱的農作物,而熱帶雨林中雨水充沛,把玉米種在低窪的叢林裡,就必須時常排幹農田中的積水,勞動量因此劇增不說,產量也不會很高。

因此,這地方的玉米產量,按現代標準來看,也是低得可憐——根據文德嗣的介紹,如果按照中國的市畝爲單位來計算,這裡的每畝玉米地大概能夠收穫玉米100公斤……而在後世,大多數的良種玉米,在化肥足夠的情況下,都能夠輕鬆達到畝產一噸以上!

雖然文德嗣已經來到這裡大約20個月,但他也沒有辦法憑空變出大量的金屬工具,來提高這些人的勞動效率。至於修築小水壩和灌溉水渠的技術,這些印第安人早就掌握得十分熟練,根本不需要他的指點。

不過,在先前的這段時間裡,他還是絞盡腦汁,爲這個國度的農業技術,提供了一項重大創新。

——那就是土化肥。

正當王秋等人緩緩走過這片農田的時候,就看見幾個農夫擡着一個巨大的陶缸迎面過來,旁邊還有一個人手持葫蘆瓢,不斷地往農田裡潑灑着氣味刺鼻的渾濁液體。

王秋和馬彤對此並沒有什麼反應,而蔡蓉和楊文理教授見狀,卻是不由得“咦”了一聲。楊教授還忍不住在嘴裡開始低聲唸叨,“……不對啊!印第安人什麼時候有這種技術了?”

文德嗣在看到了之後,便頗爲自得地向他們介紹說:“……呵呵,大家不必驚訝,這種土化肥的做法,是我教導他們的。在我的北方老家,由於化肥的價格太高,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村的鄉親們還在用土化肥,所以我對這方面多少有些瞭解。

我們老家的土化肥一共有兩種。一種是土氨水,其原料是鮮牛糞、熟石膏粉,兩者以十比一的比例,密封於常溫之下三天,然後再兌水便可使用;另一種是土硫酸銨,由人尿、水、熟石膏以十比五比一的比例,混勻後封閉十日,就可取出使用。

因爲在古代中美洲這地方,除了狗兒之外,什麼牲口都沒有,所以我只能試着生產後面那種土硫酸銨。嘿嘿,沒想到一次就成功了!把它撒到玉米田裡去之後,畝產足足提高了一半呢!”

“……呃,難怪這邊的人都對你這麼恭敬,原來是弄出了這麼厲害的創新啊!”

馬彤笑着往文德嗣的肩膀上捶了一拳,而王秋也是頗爲佩服地豎起了大拇指——如果換成是他穿越過來的話,恐怕絕對搞不出這種立竿見影就能發揮作用的技術進步來。

想想看,能夠讓糧食畝產增加一半,在社會上最起碼也該有大德魯伊袁隆平的地位了吧!

“……不過,光是吃玉米作爲主食,恐怕對身體健康還是不太好啊!我們這次給你帶來了不少水稻和小麥的種子,你不妨也讓人播撒下去試試看吧!”

在思索了一會兒之後,王秋又對文德嗣如此勸說道。

——玉米是美洲印第安人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之一,也是全世界除了紅薯(也是印第安人的發明)之外,單位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而且,玉米的適應性很強,在乾旱、貧瘠等艱苦的條件下都能生長,堪稱是好種保收的鐵桿莊稼,因此在全世界都種植得極爲廣泛。

但問題是,玉米的單位產量高,還有另外一層不太好的含義,就是營養含量不足。

今天的玉米之所以成了健康食品,是因爲它能夠發揮爲胖大叔胖大媽們撐起肚子的效果,防止諸位胖子們營養攝入過剩。而在工業革命之前,全世界老百姓普遍缺衣少食吃不飽肚子的年代裡,吃玉米的人由於飲食營養不夠,體質通常就要差一些。

當然,從後世帶來的高產作物種子,也不是沒有問題。譬如說,它們的高產屬性只能維持一代,而且這些莊稼都非常消耗地力,需要大量古代不可能生產的化肥才行……不過,在時空傳送門這個巨大的金手指之下,上述這些問題暫時都根本不是問題。

四十五失業巫師的逆襲第12章 福島之秋一百零九統一戰線的威力上一百三十一新帝國的誕生最後一次求三江七十八掃清一切牛鬼蛇神一百十八馬路殺手無敵中六十七送給侵略者的聖誕禮物三四十三輻射浮世繪下六十九送給侵略者的聖誕禮物五五十五哪兒有穿越者哪兒就有瘟疫中第17章 危機序幕四十二西班牙人的野望下五十二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三十四今夜無人安眠下第10章 城管的進貨方式六十一暴虐變態的諸神四宛如猜謎的中世紀歐洲文字二十四穿越古埃及如何盈利下八十三對未來的展望四十四奈何赤匪有高達下二十一月面環形山下的早苗神社第12章 福島之秋一百五十六這個烏煙瘴氣的荒誕世界下一百四十三城管的報復一百零一日本帝國的決斷下一百三十六九州島上空的死光第14章 從石器時代到電氣化時代第31章 上帝賜予的神蹟六十二悄然失控的事態一百十三西線無戰事五十四雪姬黛蘭一百三十六祥瑞的世界下十八兩個時代的碰撞下第19章 羅馬皇帝的遺產(中)五十一億五千萬人民幣的軍備計劃下三十三全面癱瘓的帝國上四十二西班牙人的野望下八十七黨國跌倒赤匪吃飽三十七尋找紅軍一百七十六死不悔改的侵略者下三十一死亡與新生下一百五十二出乎意料的邀請五令人發瘋的迷信忌諱第4章 亞瑟的迷你王國二十一沈嶽同志的2b酒店一百二十六祥瑞是怎樣煉成的上十五城管上月球六十八喵星人就不必穿越了四十五跨越歷史的會師上二十八輻射危城九國民黨殺自己人比殺共產黨還狠二十七科學與魔法的初次較量八十四特斯科科湖畔的晨風一百零二進擊的日本第19章 不鏽鋼西瓜刀和紅星二鍋頭的威力二十五每一箇中二病切開來都是黑的十五城管上月球一百六十二帝國主義列強的震怖中八十五癱瘓中的國民政府上六十一泰晤士河上的奇兵下五十八聖水聖餅與聖油下十五海德公園見聞錄下九十二全塑料貨幣七十二作死的洋人下一百三十四被精神病與合法監禁飼育第13章 “勇士”的悲嘆第7章 失意的穿越者(下)六十一輻射衆生相核災時期blog微博集錦續2四埃及豔后很好玩的喲上一百三十二帶着妹子回家三十九掀起世界的波瀾一百四十二城管的憤怒首章求訂閱第17章 蘇丹的野望(中)一百五十四假顧問李德的暴露三十七劇變的前奏中七十五硝煙中的黎明六十莫利亞的陷落下五十二南京還是上海下第7章 拜見姐姐大人九十六招兵買馬和造謠唬人下八十一新月旗之殤中第12章 印第安公主的驚悚(中)五十二南京還是上海下八十六癱瘓中的國民政府下場景3穿越日本平安時代二十八跨越時空的死刑下第23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上)七來自英國的邀請下一民國女文青的悠閒生活上第11章 王秋家の家計事情三十四被震動的世界三六十三倫敦攻略下第26章 初探阿茲特克帝國(上)三十七羅馬人的強盜邏輯一百六十五罵聲如潮第27章 初探阿茲特克帝國(下)第37章 勢如破竹的大進軍一學習雷鋒的日子二十九古埃及一日遊下五十五太湖上的奇兵下
四十五失業巫師的逆襲第12章 福島之秋一百零九統一戰線的威力上一百三十一新帝國的誕生最後一次求三江七十八掃清一切牛鬼蛇神一百十八馬路殺手無敵中六十七送給侵略者的聖誕禮物三四十三輻射浮世繪下六十九送給侵略者的聖誕禮物五五十五哪兒有穿越者哪兒就有瘟疫中第17章 危機序幕四十二西班牙人的野望下五十二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三十四今夜無人安眠下第10章 城管的進貨方式六十一暴虐變態的諸神四宛如猜謎的中世紀歐洲文字二十四穿越古埃及如何盈利下八十三對未來的展望四十四奈何赤匪有高達下二十一月面環形山下的早苗神社第12章 福島之秋一百五十六這個烏煙瘴氣的荒誕世界下一百四十三城管的報復一百零一日本帝國的決斷下一百三十六九州島上空的死光第14章 從石器時代到電氣化時代第31章 上帝賜予的神蹟六十二悄然失控的事態一百十三西線無戰事五十四雪姬黛蘭一百三十六祥瑞的世界下十八兩個時代的碰撞下第19章 羅馬皇帝的遺產(中)五十一億五千萬人民幣的軍備計劃下三十三全面癱瘓的帝國上四十二西班牙人的野望下八十七黨國跌倒赤匪吃飽三十七尋找紅軍一百七十六死不悔改的侵略者下三十一死亡與新生下一百五十二出乎意料的邀請五令人發瘋的迷信忌諱第4章 亞瑟的迷你王國二十一沈嶽同志的2b酒店一百二十六祥瑞是怎樣煉成的上十五城管上月球六十八喵星人就不必穿越了四十五跨越歷史的會師上二十八輻射危城九國民黨殺自己人比殺共產黨還狠二十七科學與魔法的初次較量八十四特斯科科湖畔的晨風一百零二進擊的日本第19章 不鏽鋼西瓜刀和紅星二鍋頭的威力二十五每一箇中二病切開來都是黑的十五城管上月球一百六十二帝國主義列強的震怖中八十五癱瘓中的國民政府上六十一泰晤士河上的奇兵下五十八聖水聖餅與聖油下十五海德公園見聞錄下九十二全塑料貨幣七十二作死的洋人下一百三十四被精神病與合法監禁飼育第13章 “勇士”的悲嘆第7章 失意的穿越者(下)六十一輻射衆生相核災時期blog微博集錦續2四埃及豔后很好玩的喲上一百三十二帶着妹子回家三十九掀起世界的波瀾一百四十二城管的憤怒首章求訂閱第17章 蘇丹的野望(中)一百五十四假顧問李德的暴露三十七劇變的前奏中七十五硝煙中的黎明六十莫利亞的陷落下五十二南京還是上海下第7章 拜見姐姐大人九十六招兵買馬和造謠唬人下八十一新月旗之殤中第12章 印第安公主的驚悚(中)五十二南京還是上海下八十六癱瘓中的國民政府下場景3穿越日本平安時代二十八跨越時空的死刑下第23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上)七來自英國的邀請下一民國女文青的悠閒生活上第11章 王秋家の家計事情三十四被震動的世界三六十三倫敦攻略下第26章 初探阿茲特克帝國(上)三十七羅馬人的強盜邏輯一百六十五罵聲如潮第27章 初探阿茲特克帝國(下)第37章 勢如破竹的大進軍一學習雷鋒的日子二十九古埃及一日遊下五十五太湖上的奇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