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皇帝來得這麼快,來得這麼輕車簡從,張壽這個有所準備的人尚且感到驚訝,那些沒準備的人,無所適從已經算是心理素質很好了,更多的人都是惶惶不安,心驚膽戰,就連紀九和張大塊頭這種在外頭常常強橫霸道的人都是如此。

要知道,此前天子選婿,他們並未應選——至於事後看着張武張陸和那個姓馮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子選中之後有沒有捶胸頓足,那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可既然缺乏單獨面對皇帝的經驗,也就意味着來到這種場合之後,他們緊張得腿肚子都有些打顫。

因爲今天皇帝親臨國子監,那就是衝着作弊之事來的!

張大塊頭髮現父親襄陽伯張瓊來了,登時更加戰戰兢兢。而紀九發現來的是父親的頂頭上司左都御史朱恆,父親卻沒來,司禮監掌印楚寬也不見蹤影,反倒是自己見過兩次的隨堂呂禪隨了皇帝過來,他登時心裡咯噔一下,有些把握不準事態了。

而相比惴惴不安的當事者,張壽就顯得輕鬆得多——他本來就坦坦蕩蕩,心裡沒鬼,慌什麼?他饒有興致地掃了一眼面色凝重的國子監周祭酒和羅司業,又數了數到場的其他官員。其實也不存在其他,只有襄陽伯張瓊和左都御史朱恆兩個。

滿朝文武數百,他總共上朝的次數屈指可數,因此名字和臉對得上號的人屈指可數。但至少內閣諸位大學士,六部尚書之類的高官大佬,他還是認得的。也不知道這是因爲皇帝發話無需他們過來此地,還是他們用不出場來表示無聲的抗議。

坐在正中央的皇帝微微頷首道:“半山堂分堂試,朕親自出了三道題,結果卻不合聽說分堂試上有人舞弊。今日,半山堂監生全都在此,而另一邊,與此有涉的父執長輩也大多到了,朕就親自來問一問此事。”

此時此刻,半山堂除卻那幾個派出去公幹的,請假的,出走的,餘下的監生全都齊聚在這明倫堂。即便足有百多號人,可這偌大的地方卻仍舊顯得空空落落。畢竟,這座國子監最大的講堂曾經是太祖皇帝親自定下規制的天下最大講學之所。

如今皇帝雖說不是來講課,但大多數人都不由自主地屏氣息聲。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第一個說話的不是張壽,也不是周祭酒,竟是繩愆廳的徐黑子!

“皇上,半山堂分堂試,乃是臣帶人尋常監考,事後閱卷,也是臣一人所爲。所以這所謂舞弊,臣有話想要稟奏。吳慶祖所言張無忌作弊,乃是因爲張無忌悄悄攜帶手抄筆記一冊。臣已經查閱過,此手抄筆記乃是事前張無忌和其他五人於紀清臣處購得。”

徐黑逹的陳述就和他爲人處事的性格一樣,一板一眼,聲音平淡得聽不出任何情緒波動:“而紀清臣的筆記,乃是他平日上課記錄整理謄抄而成,總共整理了十五冊,賣給張無忌等人的乃是其中三冊,爲張博士去歲年底於半山堂最初開講時的內容,大約是十天的課。”

聽到這裡,朱恆頓時眼睛一亮,當即打斷道:“皇上,臣聽說紀清臣乃是國子博士張壽親自點選的半山堂代齋長,如今徐監丞又說張無忌等人乃是從紀清臣處買的筆記,足可見早有預謀!衆所周知,張壽講課天馬行空,若非與他早有暗中勾結的人,哪能記錄下來……”

還沒等他這話說完,皇帝就突然打斷道:“紀九郎,你怎麼說?”

紀九剛剛一聽朱恆直接把矛頭對準了自己,就知道這位左都御史不懷好意,非但打算證死他和張壽早有勾連,興許還打算把自己的父親拖下水。然而,當皇帝親自問時,他心中一跳,非常猶豫是否要把楚寬託付他的事抖露出來。

但最終,他還是硬生生壓下了這個念頭,垂下頭低聲說道:“皇上,學生資質駑鈍,但唯有對速記還有些心得,所以每天上課的時候大多會盡力記一些課程摘要,回去之後再整理成筆記,以備不時溫習。至於賣給張無忌等人,是有這麼一回事,但只是爲了賺點錢。”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種道理紀九當然非常清楚,因此他直接把賺錢這兩個字擺在了明面上,用非常坦然的態度說道:“臣每月只有一貫月錢,但平日性好奢侈,喜歡在酒樓食肆呼朋喚友,又喜歡品相精美的文房四寶。可沒有其他的生財之道,之前臣一度債臺高築。”

“所以,分堂試在即,臣只好出此下策。”

張大塊頭沒想到紀九竟敢這麼說,一時暗自如釋重負。他很想解釋一下,自己壓根沒看過那筆記小抄,只不過是隨身帶着求一個心安——可皇帝沒問到他,他也不敢開口。

“巧言令色,混淆視聽!”朱恆一時大怒,“你若有此向學之心,又怎會落到半山堂!你若有此向學之心,怎會拿着筆記去換錢?一個月一千足文還不夠開銷,你讓天下士子情何以堪?奢侈無恥,有辱斯文,簡直是敗類!”

“朱都憲這話我也很贊同,一個月一千足文,寒門士子確實是可以豐衣足食了。”張壽好整以暇地打斷了朱恆的話,“但我想問一問,出身江左豪門的朱都憲,當年讀書的時候一個月開銷多少?我記得至今仍有朱郎進京,美婢環繞,豔姬入幕的佳話,不是嗎?”

眼見朱恆登時氣得鬍子顫抖,皇帝頓時忍俊不禁。

這要是寒門出身的大佬指責紀九奢侈也就算了,朱恆自己一個豪門出身的高官說這話,那就簡直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就不知道這陳穀子爛芝麻的往事,張壽是從哪聽說的……如果讓他來猜的話,十有八九是來自於朱瑩。

然而,張壽的話還沒說完,張大塊頭就瞅準機會補上了最後一擊。

“張博士說得正是!朱都憲罵紀九奢侈無恥,令孫在半山堂,每日衣衫從不重樣,從最名貴的蜀錦雲錦,再到閃緞杭綢,松江棉布,樣樣都極盡華美,文房四寶更是徑昂貴,他常常對人炫耀說價值千金,半山堂中也是滿堂皆知的,未知此舉做何解?”

襄陽伯張瓊見紀九身後站着的朱佑寧登時面色漲得通紅,他難得覺得這個一貫覺得沒用的兒子有點順眼,當即哈哈大笑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都憲當御史時間太長了,只給別人挑刺,卻壓根忘了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朱恆沒想到張壽揭了自己年少輕狂的底,張瓊父子竟然也跟着發難,登時氣得夠嗆。他不由得怒視長孫,只恨不得把這個不成器的一腳踹死。奈何他兒子雖有三個,孫子卻連連夭折,最後養活的只有這一個,因此老妻和兒媳婦一個勁溺愛,他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下他強打精神冷哼道:“我朱家的錢一文一文都來得堂堂正正,你們管我祖孫如何開銷?再說,我就不信紀清臣幾個月如一日整理這筆記,便是爲了勤學苦讀!”

“我是勤學苦讀也好,是別有目的也罷,那十五冊筆記一字一句都是辛辛苦苦整理而來,不勞朱都憲管我派什麼用場!”紀九因爲張壽和襄陽伯張瓊的幫腔而振作了精神,當即硬梆梆地反脣相譏,“我既是用此換錢,確實不配當半山堂齋長,我今日辭了就是!”

這一次,紀九的話也沒有說完,因爲皇帝突然咳嗽了一聲,隨即笑呵呵地說:“紀清臣這筆記,張卿你拿來給朕看看。”

張壽立刻上前將那小巧玲瓏的一冊小抄呈遞給了皇帝,眼見皇帝翻了幾頁之後,臉上就露出了相當玩味的表情,他便瞄了紀九一眼。

就只見人的表情從緊張到一張臉死死緊繃,再到漸漸鬆弛下來,想來也是確證了先前的猜測。

果然,在翻了好幾頁之後,皇帝就合上那冊子,對紀九微微頷首道:“朕之前就很好奇,半山堂中究竟是誰能夠幾個月如一日,記錄整理出那樣詳盡的筆記,以至於朕不用常常去國子監,也能對張卿講課進度瞭若指掌,今天終於見到真人了。”

他似乎沒看到朱恆那驚駭莫名的表情,笑吟吟地問道:“你叫紀清臣……那左副都御史紀長睿,是你父親?”

紀九隻希望皇帝能夠知道自己的名字就心滿意足,壓根沒想到皇帝竟會坦然承認派人收取筆記時時過目這件事!心情激盪到無以復加的他慌忙低頭行禮道:“正是家父。”

“原來如此。不錯。”

皇帝微微一點頭,隨即就泰然自若地說,“那所謂的筆記之事就不用再說了,要說指使,朕就是指使的人。既然繩愆廳赫赫有名的徐黑子都說其中內容和試題無關,那襄陽伯家裡的老三行爲失當不錯,要說舞弊卻還勉強。襄陽伯已經給了他一頓家法,也算是一個教訓。”

朱恆頓時又驚又怒,可偏偏就在這時候,襄陽伯張瓊盯着他皮笑肉不笑地說:“朱都憲,接下來是不是該弄清楚,你家孫兒一個人怎麼能做出兩份卷子?”

此話一出,朱佑寧頓時大驚失色。他下意識地大聲申辯道:“此事是有人陷害我……”

這一次,出口打斷他的人卻是繩愆廳監丞徐黑逹。他鄭重其事地深深一揖,隨即一字一句地說:“啓稟皇上,承蒙張博士信賴,所有卷子都是臣一個人批改的,有兩份朱佑寧的卷子,此事確鑿無疑。臣對照過半山堂的學籍名單,最後確認,少了唐實的卷子。”

唐實是誰?一旁的半山堂衆多監生只覺得剛剛這一幕一幕看得目弛神搖,乍然聽到徐黑逹的這個名字,大多數人忍不住交頭接耳。而這時候,人羣末尾就傳來了撲通一聲。有人回頭一看,就只見是一個面色蒼白的監生已經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直到這時候,方纔有人輕聲說道:“什麼唐實,原來是有名的唐老實!”

被人稱作爲唐老實的監生,此時便牙齒打顫地說:“是吳四郎逼我的……他帶着我去賭錢,眼看我輸了一百貫卻拿不出來,就逼我寫了借條,然後要挾我在卷子上寫朱大郎的名字!”

“喲,又是吳太僕家的四郎?”襄陽伯張瓊嘿然一笑,但那笑容怎麼看怎麼都像是獰笑,“揭發我那不成器的兒子作弊,也是吳太僕家的四郎。要挾這唐實在自己的卷子上寫朱都憲你孫子名字的人,也是吳太僕家的四郎。人人都知道他是你孫子的跟班,你做何解?”

朱恆之前聽到長孫的卷子竟然有兩份,他就隱隱發現事情不妙,此時更覺得自己已然陷入了一樁險惡的陰謀。就在這時候,他聽到皇帝沉聲問道:“這吳四郎人呢?”

張壽看了一眼氣定神閒的張瓊,心想自己直接對這位襄陽伯點明關鍵人士還真是沒做錯,就憑張瓊這性格,只要知道兒子是背黑鍋,那自然而然就會去順藤摸瓜。

果然,下一刻,張瓊就嘿然笑道:“他做出了這麼多好事情,還會不知道怕?那天分堂試之後,人回到吳家就說病了,就沒踏出過家門一步。皇上要見,只怕還要派人去吳家請!”

“皇上,吳四雖說和學生有些交情,但他做的事情,學生又怎會知情?事情都是他忌恨於我,暗中使詐,學生也是被他害了!”朱佑寧終於慌了神,他直接衝了出來,雙膝一軟跪倒在地,聲淚俱下地說,“學生要坑唐老實幹什麼?他成績再好,也不過和學生彷彿……”

他這話音剛落,徐黑逹就冷冷說道:“有唐老實筆跡的那張卷子,判分爲八十八分,半山堂排名第八,另一張署名爲你的卷子,卻不過七十八分。十分之差,名次更是相差十六名,哪來的相差彷彿?”

見襄陽伯張瓊志得意滿,一副已經勝券在握的姿態,朱恆已然申辯乏力,而朱佑寧更是啞口無言,而紀九以及張大塊頭滿臉痛快,唐老實哭喪着臉依舊坐在那兒,張壽微微眯起了眼睛,心裡猜測着某個重要人物應該出場的時間。

就在皇帝眉頭緊皺,分明已然動怒的時候,他聽到外間傳來了楚寬那熟悉的聲音:“皇上,奴婢奉旨去次輔孔大學士府上賜物,卻在門口遇見一個被阻攔在外的監生。聽說是半山堂的吳四郎,就自作主張把人帶了過來。”

原來如此……怪不得他覺得一整件事頗有些蹊蹺,原來從一開始便是連環套!

第六百六十一章 不解風情第七百八十九章 誰幹的?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五百六十三章 炙手可熱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親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學官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語?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一十一章 編碼方式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山更有一山高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瑩激公主第八百零三章 暗渡陳倉,閒人大叔第七百七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亂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七百二十三章 軟硬兼施第七十八章 薪火傳承靠閹黨?第三百九十七章 述而不作?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七百二十八章 識詐第五百七十九章 雷霆第兩百二十章 駙馬和儀賓第一百零一章 知道你聽不懂第六百九十章 拎出熊孩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搶先報喜訊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七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頭今成才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五百八十章 爲老不尊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兩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書房第三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六百零五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碼第十四章 三面受敵?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四百九十七章 肅然起敬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六百零九章 蹊蹺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國公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二百六十八章 丈人見女婿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兩百二十二章 恤孤貧第三百七十三章 移鎮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脅?妥協?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四百八十九章 辦學辦報,出人出錢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七百六十三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瑩激公主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輩子白活了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限風光第七十三章 誰誤人子弟?第三百一十一章 駭人聽聞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魔王駕到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三百一十二章 偏心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一百九十三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養媳第七百零四章 領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二百六十二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內定的?第八十六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七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大禮第七百四十二章 柔能克剛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語?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二百四十三章 邊鎮需強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九十九章 願爲前驅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九十二章 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定律
第六百六十一章 不解風情第七百八十九章 誰幹的?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五百六十三章 炙手可熱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親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學官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語?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一十一章 編碼方式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山更有一山高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瑩激公主第八百零三章 暗渡陳倉,閒人大叔第七百七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亂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七百二十三章 軟硬兼施第七十八章 薪火傳承靠閹黨?第三百九十七章 述而不作?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七百二十八章 識詐第五百七十九章 雷霆第兩百二十章 駙馬和儀賓第一百零一章 知道你聽不懂第六百九十章 拎出熊孩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搶先報喜訊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七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頭今成才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五百八十章 爲老不尊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兩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書房第三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六百零五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碼第十四章 三面受敵?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四百九十七章 肅然起敬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六百零九章 蹊蹺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國公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二百六十八章 丈人見女婿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兩百二十二章 恤孤貧第三百七十三章 移鎮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脅?妥協?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四百八十九章 辦學辦報,出人出錢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七百六十三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瑩激公主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輩子白活了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限風光第七十三章 誰誤人子弟?第三百一十一章 駭人聽聞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魔王駕到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三百一十二章 偏心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一百九十三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養媳第七百零四章 領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二百六十二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內定的?第八十六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七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大禮第七百四十二章 柔能克剛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語?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二百四十三章 邊鎮需強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九十九章 願爲前驅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九十二章 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