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
礦業學校建在秦嶺北麓的一個當地人稱鳳鳴山的小山腳下,左邊是銅礦,右邊是鳳鳴河。風景優美宜人。
礦業學校採取的是半工半讀的教學方式,因此,建設學校的過程以及建設礦山的過程,學子們要全程參與。
研究院出資僱傭了當地的部分民衆,他們全天施工,學子們下午參加勞動。
鳳鳴山距離盩厔縣城19裡,雍州至河州方向的官道路過礦區,礦業學校要修建一條3里長的道路與官道相連接。
這天,李佑來到工地,在尉遲寶琪等人的陪同下,查看道路施工的情況。
唐朝的道路主要是夯土修建,這種道路最怕的就是雨季,容易破損,經常是泥濘不堪。
李佑覺得是該研製水泥的時候了,他對基建辦監作趙富說道:“這樣的道路實在是不行,應該在夯土路面上加上一種防水的堅硬路面。”
說着,他介紹了水泥的相關知識。
對於王爺的神奇,衆人早已經習慣了。趙富說道:“王爺,小的馬上就帶人去燒製這種水泥。”
李佑說不急,讓他抽調一些工匠和部分學子,他要給他們上課。
接着,他又給衆人講了如何利用這裡豐富的水力資源,進行碎石、以及驅動傳送帶等知識。
正在這時,白虎指着官道方向說道:“王爺,有信使來了。”
來人是中書省派來的傳旨欽差,他說道:“請齊王殿下接旨。”
李佑接旨後說道:“長安我就不回去了,父皇不就是要解決瘟疫的法子嗎,我寫一道奏摺,你帶回去就行了。”
欽差有點爲難,說道:“殿下,陛下的旨意,是讓您返回長安,這……行嗎?”
李佑笑道:“回去也就是說這幾句話,你放心,父皇不會怪罪的。”
“那好吧,臣就如實稟報了,殿下莫怪。”信使說道。
李佑寫好了奏章,交給了欽差,然後繼續給尉遲寶琪等人科普。
正如李佑說得一樣,李世民只是要得到解決瘟疫的法子,看到了李佑的奏章,就沒有說什麼。
第二天早朝,太極殿。
早朝開始後不久,李世民直接就說道:“各位愛卿,瘟疫的事情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太子和房玄齡要抓緊落實。”
李承乾和房玄齡應聲接旨。
大殿上一陣議論聲,大家都很好奇,這麼複雜的問題,李佑究竟是如何解決的。
蕭乾說道:“陛下,齊王殿下究竟是出了什麼主意,老臣很好奇,能不能說一下?”
“是啊,陛下,臣等也很好奇。”大臣們一陣附和聲。
李世民笑道:“這小子,真有他的。哈哈。劉全忠,你就給大家講講吧。”
劉全忠說道:“齊王殿下說,在以前已經採取的措施的基礎上,加強預防措施。在城區等地按照戶籍發放藥品。這樣就解決了大部分人防治瘟疫的問題。
難點在於那些流動人口,比如行商、腳伕、乞丐,以及其他流動人員等。
齊王殿下的意見是,在各個主要路口設卡,對那些沒有領到藥物的人進行登記,發放藥物。這樣又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問題。
剩下的人,分散在各地,因爲沒有當地戶籍,或者因爲某種原因通知不到的,比如乞丐,他們總是要喝水的吧。齊王殿下說,在各處的公共水井中投放藥物,這樣,基本上所有人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啊,在水井中投放藥物,原來如此。這麼簡單的辦法,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這可不是簡單的辦法,能夠想出這樣的辦法,就不簡單啊。”
衆人一陣議論聲。
李世民說道:“各位愛卿,齊王李佑肯於動腦子,這點要大力提倡啊。”
長孫無忌給李承乾使了個眼色,李承乾出來說道:“父皇,齊王李佑屢次爲朝廷解決難題,立下了許多大功。朝廷應該給予嘉獎。
兒臣建議,晉升李佑爲一等親王。”
長孫無忌馬上說道:“臣贊成太子殿下的意見。臣附議。”
陰弘治沒有想到他們會有這樣的提議,有點吃驚。不過,他很高興,立刻說道:“臣附議。”
蕭乾、魏徵、房玄齡、侯君集、李道宗、程咬金和尉遲恭等人都出來附議。
事先得到通知的太子的手下,一起附議。
大部分大臣們都出來附議了。
李恪感激李佑的救命之恩,也出來附議。
李泰雖然有點不情願,可是看到大勢如此,反對也是無效的,乾脆也出來附議了。
大殿上所有人都出來附議了。
“好,好。太子的提議很好,正合朕意。朕意已決,晉升齊王李佑爲一等親王,加賜食邑1000戶,封地3000畝。欽此。”
陰弘治十分興奮,早朝剛散,他就請旨去見陰妃娘娘,同時派人通知陰廣浩,讓他派人給李佑送信。
Www⊕ Tтkan⊕ c o
齊王府。
齊王得到晉升,對於齊王府上下可是個大大的好消息。齊王的地位提高了,水漲船高,齊王府的人的地位自然也隨着提升了。
自從王爺突然牛叉了以後,齊王府的人走在街上一個個昂首提胸,就差臉上寫上“我是齊王府的人”了。
齊王牛叉不說,還有錢啊,關鍵是還大方啊。齊王府的福利,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僅此一點,就足以令人羨慕了。
現在,王爺更牛叉了,他回來後,大筆的喜錢那是一定的,衆人都盼着王爺趕緊回來。
田敏得到消息後,馬上佈置慶賀。
王府裡的其他人問道:“長史大人,王爺不在長安,是不是等他回來再慶賀?”
田敏說道:“有好事要及時慶賀,必須馬上,讓街坊鄰居們都看看咱們殿下的威風。
殿下回來了,咱們就再慶賀一次又如何?傳令下去,中午擺宴。”
衆人大喜,急忙出去佈置了。
不久以後,齊王府的大門前,爆杆聲聲,鑼鼓喧天。
齊王府的喧鬧聲傳到了不遠處的蜀王府裡,衆人一個個羨慕不已。
蜀王府的牆頭上,權萬紀面色陰晴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