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破鋒(四)

月波凝滴,寒爐重慰,東風慾障心暖。

望玉壺天近,了無塵隔,誰與細傾春碧?(注1)

漫漫華靄,寂芒的原野上卻是了無一人。

黃羊皮圍制的氈帳內,李括正獨自飲着烈酒。

斜靠在銅質的火盆側,端詳着眼前的物景,卻是有着說不出的蒼涼之感。

輕抿一口烈酒,搖了搖頭,青燈苦燭間卻是顯得有些蕭索。

方自恍惚間,忽覺燭影搖曳,卻是那帷帳輕啓,陳文靜腳步輕盈的踱入帳內。

雙手反背,輕嘆一聲,陳文靜惋惜道:“翠尊易泣,卻無玉人吹笛,真是煞了這般悠遠的情調。”

李括方自從思忖中回過神來,見陳文靜竟黯然生情,不禁一愣。

“文靜大哥,今日夜間來至李某的氈帳不會只是爲了談酒論佳人吧。”

苦笑一聲,陳文靜雙眼微眯的看着李括:“李將軍,在你心目中文靜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知陳文靜爲何言及至此,李括卻是微一拱手,朗聲道:“文靜大哥自是一個不凡的謀士。自古漢高祖得蕭何而定天下,曹孟德從荀彧而平四海。哪位明主若是能得文靜大哥相助,想必定會在亂世中創出一番事業。”

陳文靜在剖析伊索塔克刺殺案上,所表現出的沉着氣質和非凡謀略都讓李括頗爲讚歎。這麼說倒不是有意誇讚,確是真心敬服!

微搖了搖頭,陳文靜輕聲道:“且不論現在是與不是亂世,單是我陳文靜你李將軍便是認錯了。”

微頓了頓,嘴角輕揚,眼神有些恍惚飄渺。

“我又何嘗不想過着竹林飲酒,曲水流觴的田園生活。昔日陶潛不爲五斗米折腰,親躬耕於隴上,卻是得了千古佳名。我同是文人,卻怎不想留名千古?”嘴角微微抽搐,劉文靜卻是有些岑然:“只是名士雖佳,卻不適於你我。”

“此話怎講?”

“李將軍可知名士亦有真假之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世人流行復古之風。衆人皆看到了名士的瀟灑,飄逸卻沒有看到名士的無奈。”

“名士有何無奈?一夢黃粱一壺酒,一身白衣一生裁...”

“白衣?或許吧,那種世人骨子裡狹隘的自尊心讓他們政事失意後便轉而投身到山水園林裡。只是這寄情山水卻是摻雜了太多的政治意圖?”

“歸隱山林卻還怎能有政治意圖?文靜大哥這話有些偏頗了吧。”心中不服,李括便是將了陳文靜一將。

“這些所謂的名士,便拿國朝來說,多是政事失意後才‘歸隱’山林。這其中的目的,多是營造名聲。仿着魏晉名士,整日竹林賦詩,原崗呼嘯,躬耕隴上,大醉而歸。這久而久之,‘名士’一詞便掛在了他們的頭上。”

微頓了頓,陳文靜壓低了聲音道:“李將軍,若你是朝廷的公卿要員,要舉薦賢明之士會選擇什麼樣的人呢?這些人自是推薦到州郡乃京兆的不二人選。所以,這些‘名士’便通過所謂的‘袒腹飲酒,窮途慟哭’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說道底,這些歸隱不過是重返政壇的一個障眼法罷了。”

沉默良久,李括纔是啓口道:“若是如此,想必文靜大哥便是不屑於此類做法,纔來到這苦寒之地謀得出路?”

陳文靜搖了搖頭道:“我沒你想的那麼高尚,便是我也曾像他們那樣企圖用這種手段得以進入朝廷。只是我時運不濟,沒有被州郡長官舉薦罷了。我這一歸隱便是十年,等的我幾乎磨光了所有的棱角。暗自思量,我確是不甘就此隱沒于山野,我要實現我的夢想,絕不能讓它隨我一起蓋入黃土!”

“那文靜大哥爲何不走科舉的道路呢?以大哥的文采,若是想謀個進士出身確不是什麼難事。”

“科舉?且不說數以萬計的人每年爭那幾個可憐的名額,便是我的文章真得到了賞識,得以上達天聽,又有幾分可能做到高官呢?若是外放個窮鄉僻壤做個縣丞終老,又何談實現我的政治夢想?自古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若是想趟過層層勢力人脈而不沾身談何容易?國朝雖獨創科舉制度以網羅天下人才,但從南北朝承襲下來的九品中正制(注2)還有着相當大的影響力,豈是朝夕間能根除的?我三次應考都名落孫山,早已是灰透了心。”

陳文靜說的甚是平靜,彷彿這一切與他沒有什麼相干。

“因此,我便選擇來這大非川草原。塞外雖然苦寒,卻是最重視人的才能。避開中原那許許多多錯雜的人情關係,我便能更好的發揮我自己的才能。蘇塔族長在我潦倒落魄之時接濟了我,我自然要全力替他做事。李將軍看到我許多心狠手辣的一面,該是覺得我是鐵石心腸的吧。”

面頰微紅,李括拱手苦笑道:“文靜大哥,我確是錯怪你了。我原先只道你是爲了名利不擇手段,卻怎知你還有着這許多的抱負和苦衷。”

陳文靜背轉過身,看着那火盆中跳動着的紅焰,淡聲道:“其實這也不怪你,畢竟身處納吉部的這些年我也確實變了不少。要想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便要將心變硬變狠。只有比狼還狠辣的人才能在這片土地中生存下去。”

良久,陳文靜才緩過神來,拍了拍頭無奈一笑道:“你瞧我,一發起牢騷,便將正事忘了。此番夜時打攪賢弟,確是有要事相商。”

頓了頓聲,陳文靜接道:“‘通商’之事李將軍你也看到了,吐蕃贊普明文規定雪域高原上任何部族不得與唐人‘互貿’。不過,若是我們做的謹慎些,這其中暴利亦是不可估量的。這一場草市若成,雙方皆是獲利頗豐。唐軍可以引得吐蕃‘衙役’揮着大棒趕回九曲,忙着驅散商市;我們納吉部亦能分得急需的‘肉好’,壯闊自己的實力。蘇塔酋長高瞻遠矚,早已爲納吉部想好了此路。”陳文靜說話時雙目不離李括,眼眸深處透出一絲深邃的精光。

李括心中大喜,唐軍這幾日之所以一直在納吉部營盤中逗留,就是爲了商談這‘通商’之事。若是得了白狼族五千勇士相助,攻下九曲城的把握便又加上了一分把握!

或許是伊索塔克被刺殺一事讓蘇塔族長下定了決心吧,他急需一場與唐人的‘大買賣’來重新營造納吉部的秩序,豎立自己的威望。

少年拍着胸脯笑道:“如此,唐軍這邊便有我來出面好了。如此雙贏之事何樂而不爲?”

陳文靜臉山閃出一絲狐疑,隨即被燦爛的笑容掩飾,大笑道:“李將軍果然是爽快人。不日大軍便要啓程,今晚李將軍還是應好生休息。”

雙手微拱,李括輕聲道:“多謝文靜大哥了。明日出發時,李某自當以酒敬謝。”

那陳文靜聞聽此話,竟是大笑一聲,邁步朝氈帳外走去。

漫漫星幕,新月倒掛。

羅帳燈昏,探首相望去,韶華該是映向誰家溝渠?

注1:春碧:代指美酒。出自史達祖《喜遷鶯》。

注2: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這種選官制度,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或者說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新的選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時的吏部,此制度造成了世家大族壟斷朝廷官職的局面,使得許多寒門子弟沒有機會入朝爲官。

ps:流雲查過,咸亨四年咸亨四年唐朝錄取的進士數目最多的年份是在咸亨四年。而在貞元十八年,唐德宗下敕說:“自今以後,每年考試所拔人,明經不得過一百人,進士不得過二十人。如無其人,不必要補此數。”現在想來,高考、考研真是浮雲。。。我輩當自強,複習去了。

第33章 曙光(四)第25章 送魂(三)第11章 霜冷(一)第74章 社稷(六)第7章 憑欄(一)第82章 血袍(七)第66章 破鋒(五)第67章 天威(五)第34章 駝鈴(一)第30章 曙光(一)第12章 霜冷(二)第21章 佛蠱(九)第43章 無言(五)第47章 揚旌(四)第44章 袍澤(五)第46章 袍澤(七)第16章 朝歌(六)第38章 始亂(四)第41章 壯士(四)第47章 揚旌(四)第15章 鼓刀(五)第70章 起死(二)第60章 覓渡(二)第9章 出塞(九)第3章 城南(三)第20章 擊鼓(三)第33章 斬蛟(九)第65章 天威(三)第42章 袍澤(三)第12章 論道(二)第30章 浮沉(八)第60章 洛書(四)第41章 袍澤(二)第61章 背水(一)第13章 朔風(三)第37章 荒野(二)第51章 山海(四)第59章 尚農(三)第72章 起死(四)第18章 烽火(四)第11章 朝歌(一)第11章 論道(一)第1章 盛世(一)第35章 股肱(三)第48章 山海(一)第67章 天威(五)第18章 佛蠱(六)第60章 胡笳(三)第67章 采薇(四)第48章 風起(一)第68章 采薇(五)第50章 天問(二)第49章 長嘯(九)第23章 送魂(一)第9章 憑欄(三)第27章 行者(二)第44章 飛沙(一)第58章 胡笳(一)第12章 鹽道(六)第25章 送魂(三)第11章 執守(一)第29章 行者(四)第16章 朔風(六)第39章 始亂(五)第43章 滄浪(二)第29章 斬蛟(五)第12章 執守(二)第52章 取捨(四)第63章 背水(三)第17章 妙筆(一)第24章 鬩牆(四)第88章 逐日(三)第35章 忘機(二)第29章 斬蛟(五)第37章 始亂(三)第38章 荒野(三)第3章 槐香(三)第41章 長嘯(一)第55章 天問(七)第6章 槐香(六)第47章 飛沙(四)第16章 烽火(二)第12章 鼓刀(二)第2章 亂世(二)第61章 攫骨(一)第75章 社稷(七)第28章 斬蛟(四)第20章 臥冰(二)第75章 萬里(三)第81章 血袍(六)第61章 覓渡(三)第11章 論道(一)第19章 朔風(九)第17章 朝歌(七)第17章 朝歌(七)第95章 涅槃(二)第33章 曙光(四)第36章 駝鈴(三)第21章 臥冰(三)
第33章 曙光(四)第25章 送魂(三)第11章 霜冷(一)第74章 社稷(六)第7章 憑欄(一)第82章 血袍(七)第66章 破鋒(五)第67章 天威(五)第34章 駝鈴(一)第30章 曙光(一)第12章 霜冷(二)第21章 佛蠱(九)第43章 無言(五)第47章 揚旌(四)第44章 袍澤(五)第46章 袍澤(七)第16章 朝歌(六)第38章 始亂(四)第41章 壯士(四)第47章 揚旌(四)第15章 鼓刀(五)第70章 起死(二)第60章 覓渡(二)第9章 出塞(九)第3章 城南(三)第20章 擊鼓(三)第33章 斬蛟(九)第65章 天威(三)第42章 袍澤(三)第12章 論道(二)第30章 浮沉(八)第60章 洛書(四)第41章 袍澤(二)第61章 背水(一)第13章 朔風(三)第37章 荒野(二)第51章 山海(四)第59章 尚農(三)第72章 起死(四)第18章 烽火(四)第11章 朝歌(一)第11章 論道(一)第1章 盛世(一)第35章 股肱(三)第48章 山海(一)第67章 天威(五)第18章 佛蠱(六)第60章 胡笳(三)第67章 采薇(四)第48章 風起(一)第68章 采薇(五)第50章 天問(二)第49章 長嘯(九)第23章 送魂(一)第9章 憑欄(三)第27章 行者(二)第44章 飛沙(一)第58章 胡笳(一)第12章 鹽道(六)第25章 送魂(三)第11章 執守(一)第29章 行者(四)第16章 朔風(六)第39章 始亂(五)第43章 滄浪(二)第29章 斬蛟(五)第12章 執守(二)第52章 取捨(四)第63章 背水(三)第17章 妙筆(一)第24章 鬩牆(四)第88章 逐日(三)第35章 忘機(二)第29章 斬蛟(五)第37章 始亂(三)第38章 荒野(三)第3章 槐香(三)第41章 長嘯(一)第55章 天問(七)第6章 槐香(六)第47章 飛沙(四)第16章 烽火(二)第12章 鼓刀(二)第2章 亂世(二)第61章 攫骨(一)第75章 社稷(七)第28章 斬蛟(四)第20章 臥冰(二)第75章 萬里(三)第81章 血袍(六)第61章 覓渡(三)第11章 論道(一)第19章 朔風(九)第17章 朝歌(七)第17章 朝歌(七)第95章 涅槃(二)第33章 曙光(四)第36章 駝鈴(三)第21章 臥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