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絕戶計(五)

雖然孫太后教手下侍候的太監去散佈消息,並沒有跟景帝知會,但這玩意如同需要每一個動作都知會到,景帝也真的太沒用了。從定計之始,就沒有誰打算永遠瞞着丁一,景帝是沒有想到丁一會在這個時候來發難,事實上,也許丁一在掏出藥之前,來質問的話,倒就不出景帝的意料之中,可是丁一併沒有這麼做,而是很詳細的教授他如何皮試,如果注射。

但景帝終歸是在龍椅上坐了幾年,又有孫太后這位宮斗的絕世高手給他定計,只是愣了一下,卻便長嘆了一聲,伸手握着丁一的小臂,對他說道:“如晉賢弟,記得你方自上京,與國子監那些舉監生答辯之際,朕是個閒散的人,曾遠遠看過你,那時可要比現時豐盈得多,雖說現今霜風歷盡,戰陣餘生,端的一身英氣,只是朕每看着,便覺國家欠虧得賢弟甚多……”

若說剛上京,王振還在權傾朝野之際,那丁一的確要比現在看上去有份量,那脂肪含量怕要比現在多出無數倍來,所以景帝倒也不算空口白牙,只聽他又說道:“安西是大明的安西,如玉身爲安西都督,她是丁家的如玉,卻更是大明的徵北伯、佩徵北將軍印的丁總鎮!”這話一出來,丁一就算心中如何憤怒,也只能輕輕掙開景帝的手,退後半步,擡手作揖道:“臣妄言,請聖上訓斥。”因爲無論什麼社會形態,無論什麼社會結構,國家元首派遣軍中大將去視事,都不必去徵詢另一位無相關隸屬關係的官員的意見。

景帝卻上前半步。再度把着丁一的手:“過了,你我兄弟,這樣述話,論什麼君臣之道?朕只是與賢弟分說,這也是不得已的事,並且朕想將如玉一個未出閨閣的女人,生生逼去關外。只是這大明朝,能打仗的就這麼幾個人,朕又能如何?可是出關這麼些日,尚無信使回覆。只怕情況是不太好了……”他就這麼說着。直視着丁一的眼睛,“原本準備,於京師再徵集一支軍隊,大約過上三五日,無論如何,年前也要出關去……不知道於先生和朝中各位到時有何人選……,朕意所屬。是就以賢弟的弟子朱動領軍,教王驥督師!”

“臣自薦督師,李雲聰累功至此,也已是衛指揮同知,可否教其領軍?”景帝皺眉道:“雲遠那邊還一大攤子事。四海都督府這衙門設了,你也不可能真當它是個擺設。如晉,你這點不好,跟於先生學的。待自己太薄了,朕看了你遞上來的奏摺,那船隊,二十來丈的船,統共十艘,如何撫得四海之夷?故之朕作主了,至少得二十艘……”景帝說到此處,卻就神秘地笑了起來,“其實,南京前月上報,如晉那海船着實太小了,原來是備着造一支大福船船隊的料,現時看,造兩支如晉所需的海船,也用不上一半的料,早知如此,前些年便教你如願!故之,朕下了旨,反正那些料子也是內庫所有,一併全給如晉用了,聽那些奴才報上來,說是除開那支已赴雲遠的船隊,還能再造三支,全給你!四海都督府,這水師總得有四十艘船才象話!”

丁一聽着,心中苦笑,雖說沒炮,但就這船,還真是祖上闊過啊!景帝不是胡說,按大福船算,長四十四丈四尺,闊十八丈,這船用料,就算門外漢也知道,粗略的算,也是要按立方算的,也就是說二丈長二丈寬二丈高,要比一丈長一丈寬一丈高,整整就是八倍!

所以勝利級戰列艦隻有二十丈長,景帝這麼說,是真的一點也沒有錯的。

“臣在關外,還有些薄名,若是以臣督師,想來應能事半功倍。”丁一這當口不得不低頭,他哪裡信得過王驥?雖說于謙是有看不起人的習慣,但王驥打的思機發,丁一親自去打過,兩下相較,王驥把仗打成那樣,指望他去關外支援丁如玉?

說着丁一就掏出一份方案,卻是之前他教李雲聰做的,審過之後沒有什麼毛病,略爲改動之後,此時就派上了用場:“臣只需五萬軍隊,一月糧草,手榴彈……”丁一看着景帝展開那份方略仔細在看,便也在一邊這麼說着。

丁一始終保持着清醒,並沒有以爲五千新軍橫掃雲遠,就覺得幾千兵也能出征關外,那是不可能的,因爲韃靼在也先的統領下,和緬甸那邊,小國林立是不相同的;而且韃子的戰力,絕對不是緬甸那邊的土著可以相比。而且現在也沒有受過前期操典訓練的五千新軍啊!

“朕給不了你這麼多軍馬,糧草、兵器等物倒可以交付部議。”景帝看完那份軍需備案之後,很直接地對丁一說道,“現時各部,皆屯兵邊關以防韃虜,哪有另外五萬軍馬可調拔?”他將那三支青黴素、針管和那份方略一齊收好了,方對丁一說道,“便是朕許了你,朝議那邊也肯定被封駁的,於先生便是頭個發難之人,賢弟信不信?”

“三萬!三萬裝備了火器的軍兵……”丁一仍在做着努力,沒有三萬人出關,面對數十萬鐵騎,能濟什麼事?至少得有三萬人,操練上兩三週,以火器方陣來對抗騎兵,以手榴彈和火銃的齊射,對搞騎射和騎兵突擊,方纔多少有點勝算啊。

景帝依然搖了搖頭,向着丁一苦笑道:“哪來三萬軍兵?”他頓了頓,方纔對丁一說道,“朕原以爲,看看召集個萬來人……如今看着連如晉這等知兵的人,也要數萬兵馬,看來還是想得淺了,如此明日交予廷議吧!”

丁一臉色就變得有點難看了,廷議?開玩笑麼?朝中大佬都着緊調兵去守長城防線,景帝這一點倒是沒有亂講的,以大明現在除開丁某人一脈的士兵,其他軍兵野戰的話,真的很難跟韃子相抗的,這種情況也不是現時纔有,說來真是要歸罪到英宗與王振頭上,就是土木堡一氣把家底敗光,才搞得如此窘逼的,要不然土木堡之前,還能出動數萬的騎兵,宣宗年幾千騎,也能在兀良哈把三衛打得老實。

“若不經廷議,皇帝能予臣下多少兵馬?”丁一也不講究了,直接就這麼向景帝問道,並且又對他說,“這鏡子銷售,分入內庫的錢銀,若是關外失了,無了這原料供給,聖上,這筆銀子,卻就生不出來了。”當時初設密雲前衛,說動景帝,就是說要在關外開礦,方能煉製出鏡子來,所以丁一此時無奈,也就只好舊事重提。

景帝苦笑道:“哪還有什麼多餘的兵馬?朕原先是想着,石亨和孫鏜都嫌不好用的大明第二師,後來劃到了錦衣衛下面暫轄……說來也怪,眼巴巴從雲遠調上來支援宣大的兵馬,他們卻覺不堪用……有萬多二萬人,以爲教朱動去挑出一半來,然後由他領着……如晉若要,也就這支兵馬了。”

看着丁一那苦得要滲出汁的臉,景帝心中卻就生出一縷愧疚,因爲丁一是給了他藥之後,方纔來問他這事的,半點也沒有要挾或是討價還價的意思,不過現時着實也無兵可調,就算有兵,在孫太后的主持之下,各家勳貴也不可能和打京師保衛戰一樣,把自家的家丁護院都湊將出來,景帝想了想道:“若是如晉要了這支兵馬,便教彼等劃歸廣西吧,反正朝議已定,如晉爲國拓土,是要賜冠軍侯的,這大明第二師,就算朕予如晉的護衛!”…

“臣不敢受!”丁一不得不再後退半步,擡手作揖道,“聖上慎言!”

別說給一個臣子,就算名字入了宗人府的玉牒裡的臣子,整整二萬兵馬,這就是純扯蛋;就算給一個藩王二萬兵馬,絕對也是會被朝廷大臣噴一臉口水,然後丁一要是敢接受,朝廷裡的大臣,就隨便找點由頭,指出他這是要謀反!

“錦衣衛本來就是天子親軍,朕派親軍,護衛御弟,誰瞎了眼敢胡說?”景帝卻不以爲然地這麼說道,他說的也是有道理的,錦衣衛便是天子親軍嘛,朝廷大佬的府裡,還有錦衣衛呢,不過卻是去刺探大臣有無結黨營私之類的。

“此非禮,不敢受。”丁一挺直了腰板,看着景帝,義正詞嚴地衝着他說道,“不論文武,安能蓄有私兵?軍兵爲國所有,此乃立國之本,聖上切切不可再出此言!”這時不論怎麼看,都是一副君臣相得的畫面。

君王信重臣子,不惜以上萬軍兵相許;而大臣恪守本份,直言進誎。

景帝搖了搖頭道:“如晉你便這點不好,和於先生的性子一樣,太迂了!”然後嘆了一口氣道,“好吧,朕便不提這茬就是,若是如晉原用這支軍兵,便將此軍拔到安西都督府下面都司,畢竟關外兩個都司,現時都是衛所,並沒有戰兵,也難爲了如玉。”

“天子聖明!”丁一長揖說道。

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第125章 待從頭(八)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八)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三)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2章 定埃及(十一)第51章 工欲善其事(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第63章 交易(七)第5章 奪門(五)第3章 飛地(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六)第2章 定埃及(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六)第82章 雄雞一唱(九)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六)第35章 刺殺(一)第106章 血腥序幕(三)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九)第63章 更有強中手(八)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3章 飛地(十二)第4章 萬山在握(五)第1章 伴君如虎(二)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2章 絕戶計(十九)第6章 傷別離(十四)第62章 更有強中手(七)第1章 舊部(九)第7章 風蕭蕭(十三)第7章 風蕭蕭(十四)第2章 篳路藍縷(二十)第5章 奪門(七)第98章 只待東風(二)第1章 溫柔鄉(七)第7章 辭京(九)第1章 溫柔鄉(七)第8章 決鬥(九)第36章 刺殺(二)第7章 風蕭蕭(五)第43章 教看風雲手(四)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八)丁一的奮鬥十八第1章 風吹海不平(六)第2章 絕戶計(十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九)第23章 種田(二)第11章 獵火照狼山(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七)第6章 歐洲(十五)第19章 獨立顧八方(二)第31章 或言堯幽囚(四)第83章 其血玄黃(三)第4章 出印度洋(一)第3章 立儲(十一)第6章 傷別離(十八)第70章 翻雲覆雨(一)第114章 血腥序幕(十一)丁一的奮鬥九第3章 爪哇(十四)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五)第89章 天子賜顏色(一)第65章 更有強中手(十)第4章 槍在肩(三)第63章 交易(七)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33章 或言堯幽囚(六)第7章 辭京(九)第1章 伴君如虎(一)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六)第40章 幽懷恨無句(十)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第112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四)第118章 待從頭(一)第7章 辭京(五)第1章 舊部(六)第12章 洗劍血成川(一)第3章 永鎮廣西(九)第2章 定埃及(十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19章 江山萬里煙(九)第8章 決鬥(十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九)第102章 只待東風(六)第121章 待從頭(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七)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68章 工欲善其事(十八)第3章 永鎮廣西(十四)第5章 忠義無雙(一)第2章 遠航(二十)第24章 視死忽如歸(二)
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第125章 待從頭(八)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八)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三)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2章 定埃及(十一)第51章 工欲善其事(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第63章 交易(七)第5章 奪門(五)第3章 飛地(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六)第2章 定埃及(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六)第82章 雄雞一唱(九)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六)第35章 刺殺(一)第106章 血腥序幕(三)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九)第63章 更有強中手(八)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3章 飛地(十二)第4章 萬山在握(五)第1章 伴君如虎(二)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2章 絕戶計(十九)第6章 傷別離(十四)第62章 更有強中手(七)第1章 舊部(九)第7章 風蕭蕭(十三)第7章 風蕭蕭(十四)第2章 篳路藍縷(二十)第5章 奪門(七)第98章 只待東風(二)第1章 溫柔鄉(七)第7章 辭京(九)第1章 溫柔鄉(七)第8章 決鬥(九)第36章 刺殺(二)第7章 風蕭蕭(五)第43章 教看風雲手(四)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八)丁一的奮鬥十八第1章 風吹海不平(六)第2章 絕戶計(十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九)第23章 種田(二)第11章 獵火照狼山(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七)第6章 歐洲(十五)第19章 獨立顧八方(二)第31章 或言堯幽囚(四)第83章 其血玄黃(三)第4章 出印度洋(一)第3章 立儲(十一)第6章 傷別離(十八)第70章 翻雲覆雨(一)第114章 血腥序幕(十一)丁一的奮鬥九第3章 爪哇(十四)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五)第89章 天子賜顏色(一)第65章 更有強中手(十)第4章 槍在肩(三)第63章 交易(七)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33章 或言堯幽囚(六)第7章 辭京(九)第1章 伴君如虎(一)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六)第40章 幽懷恨無句(十)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第112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四)第118章 待從頭(一)第7章 辭京(五)第1章 舊部(六)第12章 洗劍血成川(一)第3章 永鎮廣西(九)第2章 定埃及(十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19章 江山萬里煙(九)第8章 決鬥(十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九)第102章 只待東風(六)第121章 待從頭(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七)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68章 工欲善其事(十八)第3章 永鎮廣西(十四)第5章 忠義無雙(一)第2章 遠航(二十)第24章 視死忽如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