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辭京(九)

石亨和那一衆軍頭聽着不禁齊齊擡頭望向楊善,這當口正是丁某人炙手可熱的時節,說能耐那是武能拓地、文摘探花;論聖眷更是名入玉碟、永鎮兩廣;道風流,詩詞傳唱大江南北;說權勢,迎英宗復辟九五之尊……更兼年少多金,海內人望負於其身,所謂光芒四射莫過於此了,這也是石亨等人隱忍的根本。

但正是因爲丁某人奪眼的光芒,教得他們身在局中,卻是不經意地忽略了那些真正把持着大明帝國的人物,內閣閣臣、諸部尚書,更有把持着相權于謙於大司馬。這時聽着楊善提起,一衆軍頭之中,通達如石亨者,便點了點頭,高禮那些一時還轉不過來的,卻就還問了一句:“於大司馬爲何要向丁容城下手?” 但也是這麼一句之後,自家卻就猜到了七八分。

楊善煎着茶,老神在在地笑道:“爲何?那日說是明日便離京,天子親自把臂送出還教丁容城走時就不辭宮了,大約是不忍離別之類的,老夫與諸部閣在乾清宮外都還聽着的。可如今,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哉!”那此軍頭畢竟浮沉宦海多年的人物,這關節是一時口比腦快罷了,本就料着幾分,此時緩過神來,又有楊善指點,哪裡會想不通?

丁一說要離京,這是于謙和陳循他們當時能接受與他合作的根本,就是丁某人事成之後,遠離權力中樞,結果好了,現在又是兵演,又是上八大處章程,又是英宗召入宮去連夏時的司禮監太監都驅開密議……又說要搞什麼國際戰爭法庭,天知道他什麼時候走?

“再過幾日,許是說海面結冰,海船靠不了岸,又近新符換舊符,宮中必會挽留。過了年再南下。”楊善親自煎好茶,倒入杯子,伸手一讓,對那些軍頭說道,“請茶。”喝了一口茶,便笑着說道,“年過完了。哪有大年初一出行的?怎麼也得初九之後吧?都初九了,不如元宵燈會過了再走?哈哈哈。實話說,換誰在龍椅上,如晉居於京師,大抵都會覺得心頭安穩許多的,畢竟論起文韜武略,這位確是天賦奇才!”

石亨飲盡了杯中茶,放下茶杯笑着接道:“但於大司馬卻就耐不住了,有丁容城在,別說相權。就是兵部的事,皇帝只怕也是要請丁容城去顧問一番的;首輔更是不自在,原本是大司馬操持着相權,這倒也罷了,若是出了錯,大司馬還是得負責的;現時又多一個致仕的丁容城,到時如有什麼差錯。總不能問責到早就說要‘明日離京’的致仕官員身上吧?於是首輔不單多出個婆婆,還是得由他來背黑鍋的婆婆,哈哈哈!思公所言極是,某等不必沮喪……”

但還沒等那些軍頭附和,這個時候,楊善的長隨快步入了內來。卻向楊善說道:“老爺……”

還沒開口,楊善要止住他要附耳來報的架勢,對他說:“諸公皆非外人,何必弄這模樣來做怪?只管說便是,可是丁如晉那邊出了什麼事體?”

那長隨面色有點難看,不過聽着楊善的話,卻也只好老老實實回道:“是。丁容城已從右安門出了京師,現時送別軍民人等漫山遍野,站在城牆上看去,黑壓壓全是人,丁容城的弟子搭了一個臺子,小人回來稟報時,丁容城正那臺上講學……老爺!老爺您怎麼了!”

他還沒說完,楊善一口血生生就噴了出來,不過他這歷經數朝的人物,當場就硬生忍住沒有昏闕過去,揚手止住要撲上來的長隨,用目光示意不要妄動,過了半炷香左右,他那口氣才平息下去,拿起爐上的熱水,兌了一下涼了的殘茶,喝了下去,又取手帕拭去須上血跡,卻對石亨等軍頭說道:“見笑了,老夫自負心思靈動,想不到,今日卻教如晉比了下去,諸公,不若也與老夫一同前去,送一送丁如晉?”

石亨剛死了侄子,看着楊善這模樣,真擔心這個政局上的盟友也死了去,開口道:“思公,還是保重身體爲好吧,這麼冷的天,又剛剛……”這明顯就是被氣到吐血啊,對身體損傷是很嚴重的,再說楊善也是六十好幾的人,石亨是真心勸他休養一番。

“不礙事的。”楊善掙扎起身,行了幾步,真的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便叫人備了轎,和一衆軍頭往右安門去,他這府第就在京郊,過去右安門倒也是方便,不一陣就看着那人羣,真的只怕有幾萬人,儘管搭了個木臺,但在人羣望去,也根本看不清人,只是一個黑點,丁一用了鐵皮喇叭也不濟事,是他在臺上講一句,下面數十個親衛手持鐵皮喇叭,便整齊的重複一句,倒是在人羣邊緣,還隱約能聽得清。

只聽得兩句,楊善便搖了搖頭,對身邊扶着他的石亨低聲說道:“好好準備來年兵演吧。”

意思就是不要等丁一倒黴了,至少短期是沒這指望。因爲楊善聽着丁一在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學生離京已向天子上了摺子,若以學生看來,大明今後,當以仁德布澤四海,永不稱霸,不主動挑起戰事……但狄夷侵我之地,學生以爲,吾等後人,略有生氣,當光復舊土纔是……大明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那喝采聲不時打斷着丁一的講演,就是因爲聽着這幾句話,楊善才會對石亨這麼說。

因爲楊善聽出來,丁一是和于謙、陳循這些大佬,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協議。

“永不稱霸?”石亨有點不明白了,向楊善低聲問道,“這麼說,丁容城是要馬放南山?的確打下安西都督府和雲遠,也足名留汗青,此後若是戰事不順,倒是損了令名……”

楊善搖了搖頭,聽着丁一還在進行的講演,聽着幾萬人狂熱高呼:“大明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當真是震耳欲聾,他苦笑道,“石侯想差了,可知安西都護府疆界有多大麼?至盛之時,恐怕單止是安西都護府,就與北宋全盛版圖不相上下啊!”

“難道他真到重新打到碎葉去?”石亨聽着也是嚇了一跳,仔細去想丁一的話,愈覺楊善說的不無道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又說略有點生氣,就要光復先輩舊土,這麼說,丁一是表面上安定人心,事實上仍舊是在準備打仗的。

楊善由親隨開路,向前擠去,聽着石亨這話,停了下來,低聲對他道:“碎葉?如晉之心,依老夫,只怕不會停在碎葉水的!”

“再過去哪裡還有舊土?”石亨不解地這麼問道。

楊善無奈正好給他掃盲:“安西都護府是到後來不濟勢衰,纔會提起碎葉水……龍朔元年,正是盛唐,大食人入侵波斯,波斯王子俾路斯遠赴長安求援,大唐於是在波斯的疾陵城,設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爲都督,隸屬安西大都護府!”

疾陵城也就是後世伊朗的扎博勒。

看着石亨合不上的嘴,楊善又接着說道:“那是安西都護府的西面,波斯都督府、安息州、濛池都護府……”安息州就是後世烏茲別克斯的坦布哈拉,“北邊呢?貞觀二十二年,堅昆首領求內附。唐朝以其地設堅昆都督府,封其首領爲左屯大將軍、堅昆都督,隸屬燕然都護府,燕然都護府也就是後來的安北都護府。”

堅昆大約就是在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上游的範圍。

“波斯不知在何處,不過聽着要比碎葉更遠了……堅昆,某聽行商說過,那是極北千里啊!”石亨也一時聽着失神,“盛唐年間,疆土竟如此浩大……”

楊善翻了翻白眼沒有再說下去,直至行了幾步,看着石亨沒有跟在上來,還在原地喃喃自語,纔回身扯了他一把,無奈對他道:“唐雖盛,但於常論,一般也就是到碎葉,老夫方纔提到的疆土,當時也只維持到十數年的,老夫是說,若丁容城喪心病狂的話,可以一路打到波斯都護府,都可以說是舊土。”

石亨聽着楊善的話,方纔清醒了過來,但在他心裡,卻在轉着另一個念頭,他慢慢下定決心,明年兵演,一定不能墊底!因爲聽着丁一的話,又聽着楊善的掃盲,他突然發現,丁一奪門那夜說過的,跟着他,要當藩鎮也是可以的,若丁一真的打過去,別說去到什麼波斯都護府,只要真能打到碎葉,朝廷不太可能在那裡置州縣的,那麼真的是有可能弄出藩鎮啊!

想到這一節,他的心就火熱起來。

軍頭和文臣的心思不同,特別是石亨,他和楊善所追求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楊善想的是如何在京師中樞拿到權勢,入閣也好,主持部務也好,就是他的目標,就算他只是秀才出身,畢竟終究是士大夫階層;石亨想的可不是這樣,軍頭期望的,當然就是有自己一塊地盤,然後開府,可以不用和地方官吏衙門扯皮,自己說了算的藩鎮,也就是國中之國。

在這一瞬那之間,他就有了決定,不論其他軍頭怎麼打算,他是決心不與丁一扛了。

愈近了那臺子,看清了臺上那個年輕、挺拔的身影,丁容城的身影。

他發覺自己心中一點也不介意跟隨着這個年輕人,只因跟隨着他,便是最大可能,成就自己的藩鎮之夢!

第8章 轉進(二)第3章 永鎮廣西(六)第4章 出印度洋(七)第4章 出印度洋(七)第2章 篳路藍縷(七)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一)第7章 風蕭蕭(六)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94章 萬事皆備(十三)第3章 永鎮廣西(一)第5章 君臨(十一)第3章 心如鐵(三)第3章 立儲(十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三)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六)第84章 虎脫押(一)第1章 督廣西(十八)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二)第1章 舊部(五)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5章 忠義無雙(十二)第16章 辦事(二)第3章 爪哇(十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3章 爪哇(四)第121章 待從頭(四)第35章 刺殺(一)第2章 定埃及(三)第3章 立儲(十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7章 辭京(四)第7章 猙獰(十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五)第82章 雄雞一唱(六)第1章 溫柔鄉(一)第3章 永鎮廣西(十五)第84章 虎脫柙(十三)第8章 轉進(十五)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3章 飛地(十三)丁一的奮鬥二十一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八)第7章 猙獰(十四)第105章 血腥序幕(二)丁一的奮鬥三十二第4章 新君(十三)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八)第6章 歐洲(三)第33章 或言堯幽囚(六)第2章 遠航(十二)第7章 辭京(五)第80章 翻雲覆雨(十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六)第2章 篳路藍縷(九)第2章 遠航(十五)第8章 轉進(十五)第117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九)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4章 槍在肩(四)第82章 雄雞一唱(十)第44章 教看風雲手(五)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五)第5章 君臨(二十)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九)第1章 溫柔鄉(五)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3章 爪哇(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二)第15章 江山萬里煙(五)第34章 尺土是漢天(一)第8章 轉進(十二)丁一的奮鬥十六第1章 督廣西(十九)第3章 飛地(十九)第8章 決鬥(十六)第78章 閒遊獨木橋(八)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5章 奪門(一)第4章 槍在肩(三)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五)第84章 虎脫柙(十)第2章 遠航(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第3章 心如鐵(一)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115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七)第86章 萬事皆備(五)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84章 虎脫押(一)
第8章 轉進(二)第3章 永鎮廣西(六)第4章 出印度洋(七)第4章 出印度洋(七)第2章 篳路藍縷(七)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一)第7章 風蕭蕭(六)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94章 萬事皆備(十三)第3章 永鎮廣西(一)第5章 君臨(十一)第3章 心如鐵(三)第3章 立儲(十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三)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六)第84章 虎脫押(一)第1章 督廣西(十八)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二)第1章 舊部(五)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5章 忠義無雙(十二)第16章 辦事(二)第3章 爪哇(十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3章 爪哇(四)第121章 待從頭(四)第35章 刺殺(一)第2章 定埃及(三)第3章 立儲(十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7章 辭京(四)第7章 猙獰(十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五)第82章 雄雞一唱(六)第1章 溫柔鄉(一)第3章 永鎮廣西(十五)第84章 虎脫柙(十三)第8章 轉進(十五)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3章 飛地(十三)丁一的奮鬥二十一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八)第7章 猙獰(十四)第105章 血腥序幕(二)丁一的奮鬥三十二第4章 新君(十三)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八)第6章 歐洲(三)第33章 或言堯幽囚(六)第2章 遠航(十二)第7章 辭京(五)第80章 翻雲覆雨(十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六)第2章 篳路藍縷(九)第2章 遠航(十五)第8章 轉進(十五)第117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九)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4章 槍在肩(四)第82章 雄雞一唱(十)第44章 教看風雲手(五)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五)第5章 君臨(二十)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九)第1章 溫柔鄉(五)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3章 爪哇(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二)第15章 江山萬里煙(五)第34章 尺土是漢天(一)第8章 轉進(十二)丁一的奮鬥十六第1章 督廣西(十九)第3章 飛地(十九)第8章 決鬥(十六)第78章 閒遊獨木橋(八)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5章 奪門(一)第4章 槍在肩(三)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五)第84章 虎脫柙(十)第2章 遠航(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第3章 心如鐵(一)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115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七)第86章 萬事皆備(五)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84章 虎脫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