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隨着老天連續降下幾場大雨,天氣逐漸轉涼,遼東的雨季也宣告結束。

崇禎十年七月二十日,以成親王嶽託爲主帥的一萬多建州大軍,在義州被明軍奪取二十天後,從盛京集結出發,經過數百里的跋涉後由義州北門進入城內。

嶽託這次共帶來了一萬多人馬,外加一萬多漢人包衣。

這一萬多人中,除了漢軍旗總共二十個牛錄近六千人外,還有鑲白旗六個半牛錄、鑲紅旗八個牛錄以及三千蒙古騎兵。

那一個半牛錄便是由多弼、巴揚阿率領的五百鑲白旗騎兵。

湯古岱帶着剩下的一千人和勇衛營血拼時,多弼帶着五百騎兵在錦州數千馬隊的監視下根本無法近身,直到看見城內燃起了大火,這表明明軍已經破城,湯古岱等一衆族人怕是凶多吉少了。

多弼和巴揚阿無奈之下率隊避開錦州馬隊向北而去。在尋到一處淺灘渡過大淩河後,二人帶隊去了廣寧,然後火速派人返回盛京報信,稟報義州失守、湯古岱戰死的消息。並着重向主子們言明,這次攻城的明軍火器衆多、且犀利無比,雖不知有多少人,但望之不似與建州交戰多年的寧錦明軍。

本來皇太極打算只派漢軍旗火器營出戰,外加三千蒙古騎兵以及鑲白旗五個牛錄的人馬就足夠了,但在聞聽此信後又調來駐守遼陽的鑲紅旗八個牛錄的八旗兵歸到嶽託麾下,並將漢軍旗全軍全部派出,準備以漢軍旗的火器壓制明軍。

在接到各路探馬回稟方圓五十里之內並無明軍蹤影后,嶽託吩咐漢軍旗和包衣們在城內駐紮,八旗兵和蒙古騎兵則在城外紮下了營盤。

按照祖輩傳下來的習慣,嶽託並沒有住在條件更好的城內,而是將大帳紮在鑲紅旗在城外的營中。

時間已是未時末,嶽託的牛皮大帳裡衆將雲集,身體剛剛恢復不久的嶽託換了一身便服坐於中間的主位上。以孔友德爲首的漢軍旗將領立於下手左側位置,鑲紅旗、鑲白旗的甲喇章京、牛錄章京以及八旗蒙古的固山額真博爾格、梅勒章京圖門和阿蘇德立於右側。

“我軍自盛京遠道而來略顯疲憊,今日好生修整一番,明日辰時俄爾岱領着鑲紅旗的士卒先拔營前往錦州,三順王帶着漢軍旗居中,包衣在後,鑲白旗壓陣,圖門領八旗蒙古左右遊弋,全軍須得於未時到錦州四十里處紮營!”

嶽託沉聲下令道。

衆將齊聲接令後,嶽託接着開口道:“前番哨探回稟,言道錦州四門緊閉,明人似已知道我軍要來,這又跟從前一般模樣縮於城內;明人善守,錦州不好破,都言漢人多謀,恭順王,你可有好法子?”

孔友德沒想到嶽託上來就點他的將,楞了一下後趕緊出列施禮道:“回成親王的話,據聞明軍攻打義州之時,未曾蟻附,而是用大炮轟破城門後破城而入。漢軍旗此次攜來二十門紅夷大炮,奴才以爲我八旗當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直接架炮轟擊城門。此法漢軍旗雖未施行過,但既有前例,奴才尋思應當不難!”

進駐義州之後,因爲聽說明軍火炮之威,所以孔友德曾令手下善操火器之人查看明軍炮擊之後的痕跡。在沿着城牆四處查驗之後,漢軍旗的人發現城牆並無明顯被彈丸摧毀之處,直到看見僅餘殘渣的三處城門後,漢軍旗的人這才恍然大悟:明軍是直接用炮打破城門的。

嶽託一直以爲義州是被明軍蟻附攻下的,聽到孔友德的回稟後先是一怔,繼而大喜:“明軍用炮轟開城門?此言當真?祖大壽與我八旗纏戰數載,不過一個庸才而已,這是何時學到這等本事?火炮還有如此用場?真是天助我大清!哈哈哈!”

八旗只善野戰,對於攻城和守城向來都是缺乏有效的手段,攻打大明的城池時除了靠內應以外並無好的辦法。現下忽聞有如此快速便利攻城方式,嶽託頓時喜不自勝:若此法可行,不僅能取下錦州,甚至將來連山海關也能尋機奪下。

“奴才手下曾悉心查看過,義州東、西、南門均爲明人用火炮擊破城門,城頭並無酣戰之跡,看來此法應當可行。但漢軍旗從未運用過此法,尚需驗之後方知其效,若我大兵臨錦州城下時便可試之!”

錦州城祖大壽宅邸書房內,祖家三兄弟正在商議建奴即將來犯之事。

“老二,建州那邊有啥動靜?城頭都佈置妥當了?除了留着南門,其餘三門全部封住。叫兒郎們打起精神來守好城,城防由你全權負責,一旦察覺誰有異動,斬立決!城外就交給皇帝親軍,咱們關起門來看熱鬧就是了!”

對於錦州的的牢固祖大壽很是放心,建奴又不是頭一回派兵前來攻打,哪一次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這次也不會例外,就算孔友德帶着大炮來也白搭。

“前日有報,城外二十里已見建奴探馬蹤跡,昨日建奴探馬已抵城東、西、北三面窺探,料其主力應該於兩日後抵達,至於其兵員數目不詳;現城頭的大炮都已準備妥當,北門、西門應爲建奴攻擊方向,北門城頭兩側置有六門紅夷大炮,西門四門、東門兩門,俺早就發下軍令,只要建奴敢靠近城牆三裡之內,就開炮轟他孃的!守城本就是咱們的長處,甭說這回來敵不多,就算洪太帶着十萬大軍前來,想強取咱們錦州也是白日做夢,兄長就踏踏實實地躺着睡覺就成!”

⊙тt kán ⊙c○

祖大樂身子歪靠在太師椅上滿不在乎的回道。

建州來犯錦州數次,每回都鎩羽而歸。這回既然朝廷打算藉着錦州這個餌把來犯的建奴一網打盡,那他們祖家正好樂得清閒。

“兄長,俺覺着朝廷兵部這回猜的不差,建奴打一下錦州後還是會轉向松山,既是洪亨九有了謀劃,官軍或其犀利、士卒精強、人數也多過建奴,估摸着八旗兵這回得不了好去。咱們還是多遣探馬瞧着點外面,若是朝廷官軍眼看要勝,咱們也趁勢派人馬出去斬些人頭回來,將來敘功之時也叫孩兒們沾一些光纔好!”

祖大弼開口建言道。

“唔,叫大寬他們準備好三千精卒,待探查到外面戰事差不多分出勝負之時就帶人由南門殺出去。叮囑好大寬,別去招惹八旗真奴,那些野人拼起命來可不是吃素的,就逮着漢軍旗那些軟蛋捏就行!老二,你別在這待着了,趕緊去城頭上巡視一番,看看還有何疏漏之處,上城牆的兒郎們伙食安頓好,把賞銀擺開給他們看着,凡殺傷建奴一人賞銀十兩!小心駛得萬年船,咱們可不能在洪亨九眼皮底下丟了老臉!”

祖大樂起身應聲而去。

就在祖家兄弟商議完的兩日之後,連同包衣在內的兩萬餘建奴大軍進抵錦州城下。嶽託下令分兵兩處,一路預備自北門發起進攻,一路則繞到西門處開始戰前的準備,錦州守軍在祖大樂的調派下也開始緊張的忙碌起來。

一場在遼西久已未見的大戰一觸即發。

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十五章 譁變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
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章 駱養性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十五章 譁變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