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

“如何軟硬兼施?東南海上局勢如何複雜?鄒卿且講來!”

朱由檢當然知道這件事的複雜性,所以他對陳奇瑜的建議並沒有馬上表示認同。

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鄭家以及福建海面上的勢力幾乎是不肯能的,除非擁有屬於自己的強大海軍,那樣纔會從根本上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何況自己前幾天剛當衆言明,不搞秋後算賬那一套,結果沒過幾天就要派遣大兵去滅了人家,這種打臉的事大臣可以做,但身爲一國之主絕不可以。

失去了最起碼的信譽,你讓臣子們還怎麼信任你?

“啓奏聖上,據臣所察知,自鄭氏封伯之後,其日常言行處處以大明勳貴自居,與臣相處時亦是謹言慎行,處處謙恭禮讓,未見其有任何跋扈之舉,其歸心之意十分明顯,故行開海之策時,臣建議對靖海伯要施之以軟爲好。”

鄒維璉首先維護了一把鄭芝龍,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溫體仁還是那副不露聲色的樣子,陳奇瑜不置可否,楊嗣昌嘴角露出一絲譏笑。

朱由檢則是微微點頭表示了認可。

駐福州的錦衣衛千戶所會定期將有關鄭芝龍的信息送達宮中,鄒維璉所說的與錦衣衛的情報基本一致。

鄭芝龍封伯後行事之風大變,平日裡很少出門,海上事物也大半交給了鄭芝豹,他自己則是在家安享清淨,以讀書練字爲主,並且專門聘請了當地著名的大儒教導長子鄭森(鄭成功),以求將來承襲爵位的長子能夠更像是一名大明的勳貴。

爲了看上去更像是一名大明貴族,鄭芝龍還經常登門拜訪鄒維璉,向他請教相關禮儀,以免做出令人恥笑的事情來。

“雖說鄭氏掌控東南洋麪,手下從者多達數萬之衆,但因海貿之利甚巨,大多數人都參與其中,武力漸已懈怠,除卻靖海伯及其弟名下還握有數股水師之精銳,以此來威懾他人,保其利益之源外,尚有別股強勢之悍首擁有自家之勢力。

至於鄭氏一脈巨利之源,此爲天下皆知之事,老臣就不再予以陳述。

老臣接下來要講的是,海上不比陸地,我皇明官軍強在內陸,但於海上卻是鞭長莫及,就算靖海伯贊同開海之策,別股悍首怕是也不會應允,而一旦派遣大兵用強,其駕舟操船逃亡海上,別說所謂與荷蘭國全面貿易,就連現有之狀也難以維繫下去。

大洋遼闊無邊、大小島嶼難以勝數,若其不服朝廷號令,集結船隻躲藏於各處,平日間以武力搶掠來往商戶,長此以往,何人還敢與我貿易?

老臣以爲,此事若想掃除隱患,還須着落在靖海伯身上。

聖上只需做出派兵之姿態,以此壓迫福建,逼迫鄭氏做出選擇,然後遣欽差往福建與靖海伯面談,對其曉以大義,闡明聖上並無拿其作伐之意,說動他拋棄兒女私情,舍掉江湖義氣,那此事方有可爲之處,此便爲老臣所說軟硬兼施之策!”

鄒維璉的一番話讓包括朱由檢在內的其他人陷入深思當中,衆人都在考慮鄒維璉的建議是否可行,而朱由檢內心已經認同了這位老臣提出的策略,他現在正在考慮派遣誰去福建,去試探和說服鄭芝龍。

“此事不必急於求成,以朕之意還是要從兩處着手,而壯大自身實力當爲首要,打鐵尚需自身硬,建立海軍已是刻不容緩之舉。

與荷蘭國協議之中所談採購炮船一事要加以改動,將原先所定採購兩艘改爲四艘,其中三艘爲當今最新式之炮船,陳卿要囑其特使,不論是購船還是與大明合作建廠之事,務必要儘快落實,至於荷蘭所提請求,均在可應允範圍之內!

稍後此協議改動後交司禮監用印,予以正式簽署!”

開海已是勢在必行,這關係到大明未來的前途和命運,而且能夠早日讓大多數子民從開海中獲益。

朝廷有了足夠多的銀錢,現在已經鋪開的攤子才能獲得持續的投入。

不管是全面推行免費或廉價醫療,還是在大明全境建設更多的養濟院,這些都會用到鉅額銀錢,單靠內帑支付這些費用是不現實的,皇權也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本該屬於它的權利和義務。

對於雄心勃勃的朱由檢來說,需要花錢的地方不光是醫療和養濟。

以後還要大規模興起基礎設施建設,全境的道路都要拓寬平整,橋樑也要增加和改善,各地的水利設施都要配套齊全,這些需要政府投資的地方需要的資金將會是天文數字,只有開源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一定要把本屬於國家的錢財從某些利益集團手中奪過來,那些蠅營狗苟的士紳坐享大明兩百餘年的榮華富貴,也該收起貪婪之手了,要是有不識時務者,那就讓他粉身碎骨,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吧。

糧食問題無法迅速解決,只要相應的措施部署下去,那剩下的就只能等待了。

現在擺在朱由檢面前的大事有兩件:改革軍制、開放海禁。

一個是花銀子的,一個是掙銀子的。

軍制改完之後,開海就立刻開始。

上海和明州的碼頭要全部收歸朝廷,文臣中誰要是敢出頭反對,那就馬上罷職免官,發到北境去教書育人。

這種懲罰其實比直接殺人還要狠厲。

一個個平日裡錦衣玉食慣了的官員,突然淪落到與那些他們口中的賤民同等的身份和待遇,這種生不如死的滋味相信沒多少人能夠承受的了。

當然,這樣不代表朱由檢不殺人,要看對方的態度是否死硬。如果是有人仗着多年來被皇帝的隱忍和同夥的護佑慣壞了脾氣,覺得老天爺第二我第一,那就讓你看看到底誰纔是老大。

槍桿子在握,專治各種不服。

朱由檢現在已經對江南利益集團失去了耐心。

有些人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撞南牆不回頭,他們還停留在只要自己的代言人們瘋狗般狂吠一通,皇帝和朝廷就得乖乖地避讓開來的傳統思維中,渾然不知這個世界已經悄悄地發生了鉅變。

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已經看穿了他們虛僞的面孔,認清了他們外強中乾的真實嘴臉,如果這些人還不順應大勢改變思路,結局將不會太美妙。

昭仁殿議事後的第二天,荷蘭特使獲准覲見,並獲賜朱由檢的肖像畫一副,以及其他回贈的禮品,而西班牙使團則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這讓埃特羅內心感到更加憤怒,促成本國政府派遣軍隊攻打大明的意願也更加強烈。

第三天,裝作一無所獲的荷蘭使團,與遭受恥辱地西班牙使團一道,帶上這幾天在京城市場上採購的各種物品,在鴻臚寺官員的陪同下離開京師前往天津碼頭,他們將在返回福建後乘坐自己的船隻返回歐洲。

不過,他們中途會經停馬尼拉,在當地補充淡水和食物,荷蘭使團會請求面見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交換對這次出訪成果的看法和意見,以求取得某些方面的共識,這其中的議題將會包括聯合出兵遠東等等。

這是朱由檢授意陳奇瑜對荷蘭方面提出的一項要求,目的就是讓荷蘭人伺機取得西班牙在菲律賓的駐軍佈防形勢圖,以便爲將來奇襲馬尼拉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
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