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

隨着各地秋收、秋耕、秋耕的結束,各地官府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賦稅入庫的忙碌階段,崇禎十三年全年的整體事物即將到了收尾和盤點的時候。

爲了預防因爲各種極端天氣突然爆發而再度產生大批流民的現象發生,朱由檢已經下旨,沿運河兩岸每隔兩百里修建一座大型倉房儲存糧食,每個倉房可存儲三十萬石糧米。

運河是貫通南北的大動脈,將倉房建在運河岸邊,足可以應對大型自然災害過後有可能出現的流民大軍。

按照運河的總長度三千五百餘里來計算,需要修建十七座倉房,存糧五百餘萬石,建成後可供數百萬人食用數月之久。

這一舉措是爲了預防萬一而採取的,有了這些糧倉,纔是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紫禁城裡的天子以及朝堂重臣們纔會夜夜安枕無憂。

在崇禎九年,陳奇瑜擔任漕運總督時,曾經奉旨修建過幾處大型倉房,現在這些倉房由戶部及所屬地官府共同管理,巡河御史以及戶部會不定期對原有和新建的倉房進行抽查,以防貪墨事件的發生。

除此之外,各個縣衙的官倉也分別在擴建之中,按照屬地人口三個月所需口糧進行擴建,爭取在不可抗力因素髮生時,能夠在第一時間開倉賑濟,穩定民心,然後等待朝廷從外地調撥糧食前來救援。

而府和州都要興建可存儲三十萬石的糧倉一座,行省所在地要興建五十萬石的糧倉一座。

等到這些官倉建成後,就算遇到再大的天災,也可以保證不會出現流民四起這種惡劣局面的發生。

朱由檢的這一決策得到了重臣們的一致響應,內閣的行文在被迅速起草後馬上送往各個布政使司。

不管是未雨綢繆也好,或者是驚弓之鳥也罷,反正這件利國利民的大政方針已經被徹底貫徹了下去。

上至閣臣,下到知縣,所有的執政者們都對數年前遍地流民的景象心有餘悸,爲了一口吃的,流民們可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再說現在朝廷的確是太有錢了。

新政的實施使得太倉庫房爆滿,原先的十座大型庫房不得不採取了合併撤銷的舉措,這才使得通過漕運送來的糧米錢物有了能容納的地方。

大明的國庫共有十座,並且並不是只屬於戶部所有。

除了內承運庫是宮內專用外,其餘的九座各有所用。

廣積庫,貯硫黃、硝石。(屬於工部)

甲字庫,貯布匹、顏料。(屬於戶部)

乙字庫,貯胖襖、戰鞋、軍士裘帽。(屬於兵部)

丙字庫,貯棉花、絲纊。(屬於戶部)

丁字庫,貯銅鐵、獸皮、蘇木。(屬於戶部)

戊字庫,貯甲仗。(屬於工部)

贓罰庫,貯沒官物。(屬於戶部)

廣惠庫,貯錢鈔。(屬於戶部)

廣盈庫,貯紵絲、紗羅、綾錦、絲絹。(屬於工部)

爲了騰出足夠的庫容,原屬工部的戊字庫與兵部的乙字庫合併,這樣就騰出了一座庫房。

而丁字庫中存儲的銅鐵已被運到軍器監和將作局供其使用,獸皮、蘇木存量並不多,索性被四海商行一股腦兒的收去在市場發賣。

儲存寶鈔的廣慧庫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早就一文不值的寶鈔全被送到了京郊的造紙工坊回收利用。

在經過一番整合之後,騰出的這幾座大型庫房稍微改造處理後,就可以當做糧倉來使用了。

不這樣不行,單單是從二十多個宗藩那裡徵收來的夏收賦稅就有五百八十萬石,這已經比每年漕運的總量還要多出一大截的數量了。

運河上的漕船每年都會給京師輸送四百萬石左右的糧米,以供百萬人口的京師所用,有此可見宗藩們是多麼的富有。

其實就算是在持續的天災人禍的情況下,大明也並不缺糧食。

宗藩以及官紳士紳大戶們的家中都有足夠多的糧食,但是他們就這樣坐看大明崩盤,卻沒有人拿出一粒米給朝廷賑濟饑民。

那些在這場持續十幾年的動盪中族滅的大戶人家不值得同情和憐憫,南京府和松江府被斬殺的數千口人命也不足惜。

由於大明北地持續數年的大興水利、開荒拓田,以及見面賦稅等配套政策的實施,京畿地區的糧食產量也有了大幅增長,大部分農戶家中都存下了足夠多的口糧,這就極大的減輕了太倉糧庫放賑的壓力。

伴隨糧食豐收而來的是京師對漕運需求的急劇減少,如果不是朱由檢考慮涉及漕運的近百萬人的生存問題,那麼現在運河上日夜不停的大量漕船將會減少三成還多。

現在京畿地區每年向京師輸送的糧食就高達百萬石之多,這是大明兩百多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盛景。

江南地區以及宗藩們繳納的賦稅,有很大一部分被存留在了當地官倉之中。

因爲京師的庫房根本無法裝得下如此巨量的糧食,這就是爲何各地官倉需要擴建的理由。

就拿山東來說吧,青州的衡王府、兗州的魯王府、濟南的德王府,這三個宗藩名下共有田地一百六十萬畝,這次夏收共繳納賦稅五十餘萬石,在加上衍聖公府繳納的十餘萬石,山東布政使司憑空就多出了七十萬石糧食,而這些糧食被全部留在了山東,大部分被用來支應關外移民路途所用。

而當年受災最重的河南布政使司更是有福王、周王、汝王、伊王、鄭王等數名近枝親藩,他們名下的田地可是比山東的宗藩還要多出不少,這些宗藩處徵收來的賦稅也同樣被留在了當地官倉。

周王由於投誠最早,所以王府名下的田地被特許享有了三十萬畝的免稅權,這也讓知道消息後患得患失的周王感激不盡,並特意上本謝恩。

除了山東、河南兩地以外,山陝兩地的宗藩賦稅也都被朱由檢下旨留存本地,用以確保土地貧瘠地區的百姓口糧,維護當地的穩定局面。

太倉糧庫騰出的庫容,主要用於儲存江南士紳以及南方諸藩繳納的賦稅,其中有很大一批糧食被四海酒坊所消化。

現在國內事物基本佈置妥當,也是時候派兵去馬尼拉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九章 皇莊5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
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九章 皇莊5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