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

目送着路雋離去的背影,朱恭枵陷入了沉思之中。

路雋適才的一番說辭讓他的的心動了。

京城裡的皇帝目的很簡單----用錢糧換自由,這一招可謂是擊中了所有藩王的軟肋,自由正是每個藩王府內之人最最渴望的。

自從朱恭枵記事起,他就從來沒出過開封城。絕大部分時間裡,他就生活在這個在外人看來奢華無比、富麗堂皇的王府中。

府內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亭他都爛熟於心,並且厭倦無比。無聊時他時常一個人便裝到城門處,站在一旁靜靜的觀察着每一個可以自由進出城內的販夫走卒、行人商旅;透過長長的城門洞探尋着城外的世界,感受着微風帶來的遠方田野上的氣息。

他也曾羨慕的看着那些衣衫襤褸的樵夫抱怨着套住的野兔跑掉、今年的野果比往年少。

他喜歡看到穿着一身短打的農人,從城外回來時手中拎着用柳條穿着的幾條鮮魚,臉上漾着發自內心的微笑。

外面的世界對他有着無與倫比的誘惑,雖近在咫尺,但卻遙不可及。

他想去自己祖先修建的宏偉的京城見一下當今的皇帝,看看他長着一副何等樣貌;他想去鳳陽祖墳上幾注香,敬幾杯酒;他想登上傳說中巨龍般的長城和邊牆;他想去江南感受一下吳儂軟語;想東臨碣石觀一下滄海,想去邊塞看一下長河落日。

但這一切都是妄想,他早就知道,所有的美好都與他無緣,他的一生都和他的祖輩一樣,蜷縮在這個看似宏大,但與整個大明比起來卻逼仄無比的角落裡渡過終生。

“殿下,殿下?”幾聲輕喚打斷了朱恭枵的思緒。

將路雋送出王府的孫三省回來了。

朱恭枵回過神來,起身離開座椅,揹着雙手從臺階上下來向後殿行去,頭也不回的道:“存志,陪孤走一走,孤心裡有些煩躁!”

孫三省心中暗喜:他與路雋研判的不錯,周王並非心性堅定、對皇帝怨念極深之人,此事對周王內心觸動極大,看來多半能成!

他連忙加快腳步跟上朱恭枵,後殿的太監趕忙把一件紫貂大氅給王爺披在身上繫好衣釦,然後將一個精緻的鑲金銅手爐遞到朱恭枵手中。二人出了銀安殿沿着長長的迴廊漫步而行,幾名太監遠遠的跟在後面。

“存志,五年來孤與你也算投緣,雖談不上相交莫逆,但至少在許多事情上認知大體相同,你可以說是孤在這個世上唯一能深談之人!孤的苦處你亦是一清二楚,今日開封府所言之事,你覺着孤該如何取捨?”

朱恭枵語氣裡透着深深的落寞與寂寥。

孫三省微微動容,心下有些莫名的感動。

對於朱恭枵的的言語,孫三省也是感同身受。

整個王府內除了他這個長史,因爲身份的特殊性,可以與周王用相對平等的態度對話以外,再無任何人可以與朱恭枵能說的上幾句話。

王妃、側妃乃女流之輩,更多的是附庸與朱恭枵身上,根本沒有話語權;朱恭枵唯一的兒子英年早逝,兩個孫子尚未成年,不具備相互溝通的思想;王府內有品級的太監倒是不少,但他們都屬於皇室家奴,沒有資格與主人對話;王府以外之人受限於種種條文,更是不可能與朱恭枵有深厚的交情。

毫不誇張的說,自己是朱恭枵在這個世上唯一的朋友,雖然不能徹底交心,但至少在不犯忌諱的情況下可以率性而言。因爲自己畢竟是朝廷命官,朱恭枵無權決定他的前途和生死。

孫三省停下腳步,衝着前面朱恭枵的背影拱手施禮道:“臣請問殿下,魚與熊掌二者可得兼乎?殿下之問實是於心中已有所思,只是未下決斷而已!”

朱恭枵身形一頓,緩緩轉過身來,直視着孫三省開口道:“不錯,孤心中確實已有計較,只是心有不甘!周藩傳承兩百餘年,祖輩耗盡心血積累至今,難道就要從孤手中割捨出去,用以換取孤之自在?真要如此,孤心中有愧於列祖列宗啊!”

孫三省直起身子,明亮的眼神與朱恭枵對視着:“殿下此言大謬!臣敢問殿下,故定王橚時,周藩可有如今之家業?太祖封藩之始,大明初定,故以萬頃分封諸藩;而歷經兩百餘載,諸藩之家產早就遠超太祖之時數倍!現今聖上之意,只不過是將諸藩產業恢復到國初之時的樣貌罷了!錢財本乃身外之物,些許腌臢之物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纔是我輩中人本該纔有的灑脫之舉!難道殿下餘生還要如坐監般度日不成?”

朱橚就是第一代周王,是太祖的第五個兒子,薨,諡號“定”。

朱恭枵皺眉不語,心中仍是猶豫不定。

偌大的家業捨出去,誰能如此灑脫?

孫三省言辭變得激烈起來:“殿下,現今大明之局與原先大不同亦!崇禎五年臣來王府之時,局勢已現糜爛之像:袞袞朝堂,豺狼當道;遼東暗窟,吸金無數!更有陝西之賊屢剿不滅,幾年後更有成勢之兆!可自崇禎八年始,一切俱已大變!今上突現睿智英明之舉!臣自塘報中有見,今上任用洪督、盧督、孫中丞等賢明之臣,興威武之師,將禍亂大明之賊寇一一絞殺殆盡!自遼東軍中調派馬隊入關,此舉分化之意已現!與山陝各府舉以屯田安民之措,遣御史、錦衣四處巡視,以防地方官吏害民誤國;更自江南採買大批糧食濟之北地,使民無斷頓之憂;臣可以斷言,不用數載,大明將恢復海晏河清之態!今上行舉似有太祖太宗之風,臣觀今上之作爲,待大明安定之後,其削藩之措定遠超太宗之爲!從此次開封府之言便可以得此結論。與其到時被強加與身,不如主動合其心意!今上以千金市馬骨之心,定會善待首倡之人!臣言盡於此,殿下如何取捨臣不再妄言!”

竹山東南面的羅瑛山中,張獻忠等十餘人正躲藏在一處隱秘的山洞中,幾名親兵正在狼吞虎嚥的嚼着大餅,艾能奇手持一柄四尺餘長的鐵棒蹲伏在洞口,小心翼翼的觀察着周圍的動靜。

自尾隨着竹山城內的百姓逃出縣城之後,張獻忠和艾能奇帶着數十名親信尾隨衆賊逃向了羅瑛山中,試圖乘亂脫身後再見機行事。

他本來想官軍會先將百姓們驅趕到一邊安頓好之後纔會發起追擊,那麼他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逃遁;萬萬沒想到的是,偏偏碰上了一個以軍功爲重的祖寬。

遼東馬隊在祖寬的命令下不管不顧的開始了衝殺,在其前路上的百姓也好、流賊也罷,躲避不及之下都被踩踏成泥。

兩千餘馬隊疾馳而過之後,擁堵的道路眨眼寬敞起來。

秦翼明見狀立即下令將部下分爲兩隊,高其勳帶三千人向方城山追擊,他自己則率剩餘的兩千餘人往南面的羅瑛山展開搜索追擊。

祖寬帶着馬隊清場完畢,將手下每百人分作一隊,沿着南北兩側山下的道路向前疾行,爭取將逃往兩側山裡的流賊出山逃遁之路斷絕開來。

流賊們雖然大部分都逃進南北兩座山中,但兩條腿說啥也跑不過四條腿。

遼東馬隊順着山下邊的小路往前包抄截斷,一下子就將他們翻山後的出路堵了個嚴實。

秦翼明的川軍最善攀登作戰,由於間隔時間較短,很多流賊剛剛進山,便被尾隨而來的川軍趕上。

川軍進山之後,不用將官下令,而是自然而然的分爲數人一隊:兩名刀牌手在前開路、遮蔽,四名長槍手隨後,兩名士卒手持包鐵長木棒居於兩側掩護,最後是兩名弓手或銃手。

這一陣型與戚繼光的鴛鴦陣型相似,不同的是所用的兵器,最後兩人成了遠程壓制的弓手和火銃手,並且沒有狼筅手和鏜鈀手。

這次逃跑的很多是獻營的老營精銳,當他們發現追來的官軍比較分散時,許多流賊認爲有機可乘,於是停下腳步後聚攏在一起,準備將追來的官軍殺散。

一隊川軍眼見前面二十餘步外約三十餘人的小股流賊反身準備接戰,兩名刀盾手立刻將手中長盾豎起,以防流賊弓箭或長槍突刺,四名長槍手則緊緊靠在一起將長槍平放,大棒手則是分居長槍手兩側護住他們的兩翼。

後面的兩名弓手離陣型稍後幾步止步不前,從箭囊中迅速取出五隻弓箭,然後將四隻插在面前的地上,另一隻搭在弓弦上開弓射了出去。

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一瞬間,對面的流賊已經舉步向前衝來,隨着弓弦響動,慘嚎聲響起,兩名流賊被弓箭射中,一人被落下的弓箭射中脖頸當場陣亡,另一名則被射中了肩胛處,三棱長箭直透入骨,賊人捂着傷處倒地嚎叫不止。

沒等流賊們反應過來,弓弦聲連續輕響中,兩名弓手將八隻長箭接連射來。如此短的距離下,十隻長箭全部命中目標,十名流賊或死或傷,三十餘人的流賊眨眼間損傷了近三成。

三棱箭三十步可破鐵甲,雙方相距二十餘步,流賊們雖然大都身穿棉甲,但哪經得住利箭的穿透。

剩餘的流賊驚恐之下翻身便逃,川軍刀盾手將盾牌放下後向兩側閃開,四名長槍手齊向前衝去,兩名大棒手緊緊隨在兩側。

數十步後川軍趕上落在後面的流賊,長槍手中一人輕喝一聲“刺!”

四杆丈餘長的長槍迅疾向前刺出,又是幾聲慘號,兩名流賊被刺中後背、大腿;“收!”又是一聲輕喝,長槍手同時將長槍回抽,兩名中槍流賊到底不起,鮮血汩汩而出。

隨着又一次突刺,又是幾名賊人中槍倒地,這夥三十餘人的流賊短時間內死傷過半。

幾名逃跑的賊人突然兇性大發,停步反身舉着刀槍向長槍手迎來,兩名刀盾手搶上前去舉盾遮蔽與前,兩名大棒手繞過盾牌,舉棒狠狠地砸了下來,賊人慌亂中想躲避或格擋,但對上包着鐵皮的硬木棒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兩名大棒手接連砸了數下,幾名賊人全被砸翻在地,刀盾手收起盾牌抽出腰刀將賊人首級砍下,然後數人繼續向前追擊。

兩名弓手斜背長弓,先將射出的箭只收回,然後挨個搜撿屍體上的財物。

適才的一幕在很多處都有發生,流賊們大意之下以爲有便宜可賺,可都被川軍殺的屁滾尿流。

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
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