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

臺中之戰結束之後,近千名臺灣原住民成了俘虜。

他們在明軍的監督下花了數天時間清理打掃了戰場,之後便被押送到臺中縣城集中看管,在經過甄別之後,這些人將會成爲開荒屯田的免費勞動力。

因爲登陸的荷軍全軍覆沒的緣故,停留在外海的荷蘭戰船始終沒有得到範.戴克傳來的消息。

數日之後,就在荷蘭海軍感覺情況不對的時候,吳羣派人趁着夜色將荷軍的一些衣服戰旗擺放在了海岸不遠處的地方。

等到天明之後,負責看管登陸船隻的荷軍發現了這些血跡斑斑的物品,隨後立刻派人將這些物品送回了炮船。

得知消息的幾名船長簡短商議一番,在認定範.戴克統領的陸軍已經被明軍徹底擊敗,再等下去已是毫無疑義後,荷軍撤回了登陸船隻和人員。

隨後荷軍四艘軍艦一字排開,向着海岸開火,想以此來威懾明軍,也藉以發泄心中的怒火。

在向岸邊發射一輪開花彈之後,荷軍四艘軍艦起錨返回了熱蘭遮城的港口。

一個團的陸軍被敵軍全殲,這在荷蘭軍隊的歷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這個消息傳回國內的的話,荷蘭的決策層肯定會震驚不已,至於他們打算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那就是至少一到兩年以後的事了。

畢竟歐洲與大明相距數萬海里,情報傳遞極其不便,而荷軍在臺灣的兵力一下子損失大半,就算荷蘭住臺灣島的長官普特曼有心報復也根本無能爲力。

目前這種態勢下,荷蘭駐軍只能被動採取守勢,以等待國內的命令傳來。

在荷軍軍艦撤走數日之後,鄭家的幾艘運送生活物資的船隻停靠在岸邊的簡易碼頭上,吳羣和林榮聯名的報捷文書和題本,以及繳獲的一些荷軍火器才得以送到了天津衛。

臺灣大捷的消息傳到宮中已是正月十四的事了,因爲當時各衙門還未開門,再加上這件事不算急事,所以直到今日朱由檢纔將此事拿出,以供重臣們商議。

“啓奏聖上,此次山東參將吳某雖是率部全殲紅夷近千人,但自身傷亡也是不小。鑑於紅夷火器犀利、戰力不弱,並且極有可能會對島上軍民進行武力報復的緣故,臣建議增加島上官軍員數,使其有能力應對將來更大規模之戰事!”

早知詳情的楊嗣昌起身拱手稟道。

吳羣部在此次戰鬥中傷亡多達五百餘人,戰損率達到三成還多,能在這種極度危險的情況下取得大勝,對於山東官軍的戰鬥力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但若是荷軍後續組織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那這剩餘的一千餘人的兵力顯然太過於薄弱了,那麼擴軍或者增兵已是勢在必行之舉。

“楊卿之奏甚爲合理,據朕所知,臺灣島紅夷駐軍總員數已大半折損在此役中,剩餘紅夷已無力再對移民構成威脅。因大明與其相隔足有萬里之遙,紅夷若想遣大軍前來至少需兩年時間,故此事倒也不急。朕意欲由北境流民中徵募新兵,員數當在五千之數,兵部即日起即可着手操辦此事!”

朱由檢徵召北人新兵南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想以強兵壓制住一道海峽之隔的閩南宗族勢力,打破他們在當地牢固的統治地位,爲將來在全國推行皇權下鄉提供強有力地武裝支持。

而頑固守舊地地方宗族,將會是將來新政的最大阻礙者。

他們當然明白,皇權下鄉意味着他們的實力被急劇削弱,自身利益會受到巨大的損害,爲了保住既得利益,他們當然會採取措施來對抗朝廷的新政。

不要說在當世,就算在後世開放透明的鄭智制度下,閩南、粵北等地方的宗族勢力依舊十分地強大。

在保留了許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和傳承的同時,以血脈相連爲基本依託的大宗族中,也存留下許多落後的思想和文化糟粕,有些陰暗面的東西確實不應該有存續的必要。

在朝廷與地方勢力的對抗當中,流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不排除會出現大規模的騷亂。

這個時候,海峽對岸的強軍就是壓制各種不服的強力所在。

朱由檢不是沒想過在閩南、粵北地區直接駐軍,但這兩地的出產根本無法維持數千官軍的存在。

先天惡劣的地理條件,再加上連續數年的天災,當地很多百姓已經流離失所,這也正是鄭芝龍能順利組織移民的原因。

而臺灣優良的地理環境和產出足可以養活大軍,一旦有動盪發生,臺灣駐軍也會在很短時間內抵達事發地,然後進行鍼對性的處置。

“臣謹遵聖喻!但臣尚有一議,還望聖上思及!”

楊嗣昌拱手接旨後接着開口道。

“楊卿但講無妨!”

“啓奏聖上,臣觀吳某報捷文書中所提,紅夷步炮犀利至極,其所用炮架推車便捷無比,可以隨時轉換髮射方位及地域,且其所射彈丸落地炸裂,等同於官軍之震天雷,但威力射程要強出許多。臣以爲此炮及彈丸應交於軍器監大力仿製並改進之,以使此等利器儘早與軍中推廣運用!”

楊嗣昌畢竟是官宦世家出身,論起眼界和見識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擬的。

從吳羣的捷報中他就發現,官軍直接或間接傷亡的主要原因是荷軍炮兵造成的,這種落地爆炸的彈丸殺傷力還在其次,主要是那種爆炸效果讓人感到極其懼怕。

大明仿製外夷火器由來已久,現在軍隊中大量裝備的佛郎機炮就是先買後仿的,並且仿製出來的佛郎機比原先的更加優良。

歷史上的大明從來不是一個盲目自大、不思進取的國度,兼容幷蓄的思想和行爲自始至終保持到了王朝崩塌。

“楊卿此議甚善!與朕之思一般無二!此事就交由楊卿操辦!另就是,此次大捷乃我皇明立國以來,與橫跨大洋之外夷征戰中取得之最大勝利!山東參將吳某並山東官軍,不畏生死、浴血奮戰,大漲我全軍士氣,揚我皇明之威,使外邦蠻夷覬覦我皇明國土之舉遭受重創!此等戰功不得不賞!今特晉吳某爲臺灣總兵,其下將官士卒官升一級,勳轉三策,發賞銀一萬兩!傷亡者按既往慣例恤之!”

萬曆年間雖然也有擊敗荷蘭人的先例,但當時是數千明軍對戰兩百餘荷軍,雙方簡單交手過後隨即罷戰,傷亡均以個位數計。

荷軍眼見明軍勢大,這才主動停戰和談,交戰規模甚小,根本無法與這次的血戰相比,所以纔有朱由檢最大勝利之說。

“臺中縣升格爲臺南州,臺中縣爲其下轄;臺中縣知縣林某於任上兩年有餘,在任期間勤勉盡職、恪盡職守,特擢爲臺南州知州一職,從五品職級,其餘佐貳由吏部斟酌,臺中縣知縣一職由其舉薦,自山西監護移民官吏中選拔任用!現下臺灣局勢已基本穩定,其糧米產出已是自足有餘,稍後內閣要根據實際情勢,由北地往臺灣繼續移民!”

朱由檢緊接着發佈了新的人事任命。

林榮雖然出身低微,但在任兩年所取得的成就卻是令人矚目。

這種具備實幹精神的官員纔是最應得到升賞的。

相信連跳數級的林榮會更加賣力。

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十章 追擊2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十七章 樊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
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十章 追擊2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十七章 樊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