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

對於溫體仁如此上道的建議,朱由檢感到十分高興:沒錯,對於朕來講,你就是最大的擋箭牌,首輔就是首輔啊,關鍵時候知道自己就該站出來背黑鍋。

嗯,這種讓朕舒心的臣子一定不能讓他吃虧。等老溫致仕後,只要他那個在司農寺的兒子做出一番政績,朕一定會不吝拔擢。

“聖上,曲阜衍聖公之位虛懸已久,孔興燮兩年來連番上表請封,不管是朝堂還是士林中對此也是議論紛紛,儘管聖上壓下不少朝官爲孔興燮襲封之奏本,但此事實是不易耽擱過久。

聯想到此處,老臣以爲,孔家實是聖上欲行之策最好之助力。只要能設法逼迫孔興燮率先上表,自請給朝廷繳納租賦,到時聖上便可順水推舟,將衍聖公位賜下,那到時輿情之風波便不會遷延聖上或朝廷,聖上之策便可得順利推行!”

沒等朱由檢高興完,溫體仁不緊不慢地把他心目中所謂的擋箭牌說了出來,朱由檢聽完後頓時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能混到如此高位的人,的確是沒有一個善茬啊。

原來並不是僅有包括自己在內的少數人有拿孔家作伐的打算,其他人也有啊,只是因爲事不關己的緣故,這纔沒人向自己提出這種建議,這一旦牽扯到個人利益的時候,孔家這個巨型標靶果然被人毫不猶豫的給推了出來。

由此可見,讀書人口中所謂的至聖先師,也並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只要是利益足夠,萬古明燈也可以被棄若敝履啊。

自己其實還沒打算好這次便把孔家給拋出來,但現在看來不得不把這個計劃給提前了。

“唔,溫卿所言的確有理。朕也曾慮及於此,現在看來也到了衍聖公府爲國做出適當犧牲之時了。

不過,如此大事,倒是不用急於求成,朕還要等一等,看看孫、盧二卿南下之差遣有無更大收穫,到時朕會據此再做出相應之部署!”

爲了避免士紳一體納糧的大計在朝堂上引發不必要的動盪,朱由檢還是打算故技重施,準備以差不多的利益來換取重臣們的支持,同時也會把更多的人加捆綁在一起,使大明這艘巨輪在風浪中行使的更加穩固。

一切要看錦衣衛在這次的行動中能收穫多少了。

政治就是妥協。

爲了達成更大的目標,適當做出讓步是最爲明智的選擇,如果這個讓步是拿着少數人的利益,來交換能給大多數人帶來好處的結果,那這種妥協就是勝利。

派錦衣衛去就是爲了抄家斂財的,但朱由檢雖然知道是江南士紳集團牽扯其中,但並不清楚到底是誰、有多少人會被牽連進去。

既然內閣首輔都覺得應該把孔家拉下水,那就給莊元洲以及兗州府的錦衣衛下達指令吧,在錦衣衛偵緝江南命案的同時,把孔家的事辦妥,這樣雙管齊下也不耽誤功夫。

在從溫體仁家離開之後的第二天,一隊錦衣衛催馬馳出京城奔往了山東方向,並在第四天到達了兗州府。

對此一無所知的孔家人不知道的是,大明最頂尖的兩個人,就在一次簡單的宴飲之間,便輕輕鬆鬆的訂下了事關孔府興衰的策略。

“既是聖意已定,明府打算如何去做?此事須得計議周全後一擊奏效纔可,否則定會引發不小之風波,給我皇增添不必要之麻煩!”

曲阜縣衙二堂內,一身商賈裝扮的錦衣衛兗州千戶所千戶劉進以知縣故交的身份來到曲阜,與莊元洲商議如何逼迫孔家就範之事。

自從上次將自己的打算密奏朱由檢之後,念頭通達的莊元洲便放棄了想把知縣權利搶奪過來,以便維護朝廷和自己尊嚴的打算,變成了曲阜士紳們希望看到的那個泥胎木塑,對衙門裡的大事小情一律不再過問。

閒來無事時莊元洲換上青衣小帽,帶着僕從或是街市閒逛,或是出城去往鄉間,與種地的農夫閒談,或者是帶上食物帳篷登高望遠,儼然一副不理俗事的模樣。

他的這番舉動被有心人看在眼中,最後得出了一個一致的結論:這位縣尊看來是讀書讀壞了腦子。放着孔家這顆遮天大樹不抱,硬是跟遠在天邊的朝廷站在一處,結果現在看到奪權無望,乾脆破罐子破摔了。

看這情形,這位是準備熬到任期後拍屁股走人,對於是否大權在握已經無慾無求了,照此下去,吏部的考評肯定是拙劣,將來的前程也是堪憂,千辛萬苦中試後弄到如此結局,實在是令人慨嘆不已。

莊元洲確信,自己已經把皇帝的心思猜的大差不差,不管出於什麼目的,皇帝肯定會對孔家下手,之所以現在沒有動手,最大可能就是欠缺理由和時機罷了。

果然,在一天天內心的煎熬中度過的莊元洲,終於等來了皇帝明確指示,隨之而來的還有令他並不喜歡的錦衣親軍。

不過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莊元洲心裡分得清楚,指望朝廷方面的助力,自己想搬到孔家是不可能的,對付這個屹立了一千多年的豪門大戶,唯有動用廠衛這種帶有毀滅性力量的機構才能完成,自己需要的是立功,能讓皇帝高看一眼,至於和誰合作,並不重要。

他心裡早就清楚,別看孔家高高在上,千百年來就連歷朝皇帝也不敢或者不能撼動它,並且也幾乎沒有帝王想去動它,但今上的作爲卻和歷朝歷代的君王截然不同。

衍聖公之位虛懸兩年,今上硬是不肯下旨襲封,這可是千百年來從未出現過的。

這兩年中,無數的朝堂大佬、士林名宿紛紛上書朝廷,請求儘快讓孔興燮承繼爵位,以安士林之心,可這些奏章進表無一例外地猶如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得到絲毫的迴應。

莊元洲知道,孔家不過是歷朝歷代帝王利用的工具和傀儡而已,他們需要孔家這尊神像的存在,然後會在背後通過孔家向世人傳遞自己的意志,以此來達到統治人心、江山永固地目的。

不過,今上像是要打破這個慣例,但不知道想用何種方式來取代孔家的影響。

不管了,只要能達成最初讀書時的目標:位列朝堂,大權在握,安黎庶、掃不平,那便一定要站在能夠幫助自己完成心願的那一方。

“不知劉千戶對此有何打算?依本官看來,若想事成,須得採用非常手段方可,而親軍所長也正在此處。

本官以爲,想要迫其就範,不必太過繁瑣,單刀直入最爲省力,其效亦爲最佳!”

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十六章 平叛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四百章 佈防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十八章 容情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十章 預謀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
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十六章 平叛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四百章 佈防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十八章 容情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十章 預謀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