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 科技清吏司

雖然宋應星心中有這樣的疑惑,不過此時看到了他要拜訪的正主,還聽到說做出了什麼熱氣球,不管是聽,還是看,從徐正明這邊反饋回來的信息,好像這熱氣球都是了不得的大事,這就把他的心思全都勾了過去,心中那疑惑自然就拋開不管了。

徐正明興高采烈地迎着崇禎皇帝走往莊園,嘰嘰喳喳地一路說個不停,描繪着他做熱氣球所獲得的經驗。在他們的身邊,除了貴妃和護衛之外,就只有宋應星一個人了。他也被談話內容所吸引,豎着耳朵在聽,不時往自己的本子上隨手記上一筆。

至於其他從莊子裡迎出來的那些人,跑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路,而後又跟在隊伍的最後面,壓低着聲音嘀嘀咕咕地說着徐莊主年齡的問題。

反正這走向莊園的這條路,一反以前,非常地熱鬧。

走到一半時,徐正明的老婆孩子也趕到了,又是一陣客套,非要跪着磕頭。那執拗起來就有當初徐正明非要拜師的影子。理由連珠炮似地說,什麼他們一家的恩人,什麼師傅如父,什麼他家的救苦救難菩薩啊,讓崇禎皇帝沒一點辦法,讓田貴妃掩嘴笑個不停,最後只有成全了他們的意思。

進入莊園,徐正明直接帶崇禎皇帝去他的試驗場。這個時候,錦衣衛就開始警戒了,所有不相關的人,一律擋在了外面。當然了,沒有擋宋應星,這讓他很是高興。

他們所去的,是一個很大的院子,在這院子中,原本應該是有假山池塘之類,是個觀賞性的大院子。不過如今都已經被改造過了。甚至有一半地方還搭上了棚子,有各種小作坊,似乎是互相要配合的。

宋應星帶着一些好奇,打量着這個大院子裡的一切。最主要的東西,好像就是中間架在那裡的一大塊布,底下還繫着一個大簍子,好像還有特別的東西……

宋應星走南闖北多了,自認爲要論見識,也是大明文人中少有的了。可是他就納悶了,這地上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剛纔聽了一路,感覺也有點神神道道地,又是什麼浮力,又是飛天什麼的,聽得不是很懂。這讓徐木匠這麼興高采烈,獻寶般向他師傅說得東西,竟然還不是木匠的東西,難道他半路拜師,拜得是裁縫?

但好像也不像裁縫啊!宋應星有點迷糊了,實在是他們談的內容,和以前聽到的那些匠人所說都不一樣。到了後來,宋應星意外地發現,徐木匠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了什麼書,翻開書在和那年輕人討論。當然了,基本上是他在問,年輕人在解答。從他這個旁觀者的角度看,着年輕人似乎學富五車,基本上,就沒有他所不懂的內容,徐木匠只要一問,他都能隨口回答。

聽着新奇的討論內容,邊上的宋應星感覺隱隱有點熟悉。忽然之間,他終於想起來了。於是,他連忙招呼過已經有點拘束,站在邊上的書童,從他背上拿出那套科學技術知識叢書,迅速找到一本翻了下,果然,和這物理方面的學問有關聯。

這一下,宋應星就更好奇了。原本的時候,他以爲這個年輕人也是和那些食古不化的讀書人一樣,後來誤會雖然有點解開了,可他還是沒想到,這位年輕人在這科學技術方面,竟然是如此精通!自己還只是通讀一遍,對於其中還有不少有疑惑的地方,還想着論證,或者按照書中所講去試驗一番的。沒想到,這年輕人竟然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已經吃透這些書,還教給了徐木匠了!

這麼想着,他心中升起了一定要和這位年輕人好好攀談一番的念頭。他的直覺告訴他,這位年輕人,對於他將要寫的那本書,會有很大的幫助!

帶着這個念頭,好不容易等徐正明和那年輕人交談得差不多時,宋應星也顧不得禮貌不禮貌了,當即插嘴要求道:“徐師傅,這本書能否借宋某一觀?”

“咦,你是何人?”徐正明這時,上下打量了宋應星一眼,似乎到現在才發覺,這個好像是外人。

他這問話,頓時讓宋應星有點傻了。剛纔在莊外的時候,你師傅不是介紹過我。敢情當時你滿腦子都是你師傅,想着向你師傅獻寶,壓根就沒在意我宋某人!

邊上的崇禎皇帝也想到了這點,不由得對自己這個徒弟有點無語。不過或許也正是他在這技術上的執着,才能讓他那樣不管不顧地堅持着吧!

這麼想着,他便又笑着給他們兩人重新介紹了一番。

徐正明這時纔回過神來,不由得伸手撓撓自己的後腦勺,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我真不是故意的,這腦子裡,全是要向師傅請教的事情!”

說完之後,他一伸手,把手中的書給了宋應星道:“沒想到舉人老爺也想看這種書,你是第一個,給!”

宋應星一見,連忙接過來看。他立刻便發現,這手中的書,比自己之前拿到的書,內容上要更深奧。好像……好像這是自己拿到那套書的後續深化內容。

這一見之下,他不由得大喜。擡起頭來,他看着徐正明連忙問道:“你這是哪裡來的?如何會有這套書的?”

徐正明看到宋應星眼神中對這套書的讚許和對自己的羨慕,便帶着一點自豪說道:“這當然是我師傅給我的。”

一聽這話,宋應星立刻轉頭看向崇禎皇帝道:“祝公子,這冊書是哪裡來的?能否告知宋某?或者……或者借宋某三天時間,不不,兩天就足夠,我自己抄錄一下可好?”

看着他激動地樣子,崇禎皇帝不由得笑着說道:“我自己寫的,你不用抄,你想要多少,都成!”

“什麼?”宋應星一聽,頓時一愣,很快回過神來後,滿臉地狐疑,“你自己寫的?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這本書,是誰所著,而不是抄來的。”

在他看來,崇禎皇帝這麼年輕,而這些學問卻這麼高深,又怎麼可能是他原創的呢!

邊上的田貴妃,聽到這位舉人的問話,不由得再次抿嘴而笑。但她們很快回過神來,仔細一想,何嘗不是,皇上如此年輕,卻懂那麼多東西,這說出去,幾個人能信?朝中那些大儒,那個一開始不是像這個舉人一樣被皇上的才華所震驚!

崇禎皇帝對於這種問話,也有點麻木了。但基於對宋應星的好感,他還是解釋道:“如果你指這個世界的話,應該是我第一個寫出來的,不是從別人那抄來的!”

他這話裡的含義,別人都不可能明白,只能理解爲,他所說的這話,就是證明自己是原創,而不是抄來的。

宋應星一聽,頓時就震驚了。他沒想到,這些高深的知識,竟然都是出自這個年輕人自己!

邊上的徐正明見了,又自豪地插了一嘴道:“這些算什麼?我師傅的厲害,你是沒見過。我們人能飛天的事情,不可思議吧?但我師傅至少能說出三種方法。喏,這種熱氣球的方式,就是我師傅所說的其中一種而已,回頭就讓你看看,我們人可以飛天的奇蹟!”

宋應星聽了,卻又彷彿沒有聽到,這個時候,他忽然回過神來了。因爲他知道,科學技術知識,在大明要說起來的話,當今皇上爲第二,別人就不可能是第一。可這個年輕人,科學技術知識卻也如此精通!

對了,這個年輕人自己介紹過,說他叫祝有健,該不會,是自己誤會了,他……他.....他就是朱由檢,難道真是當今皇帝?

想到這裡,宋應星震驚地嘴巴張開而不自知,看着眼前這個年輕人,心中猶如驚濤駭浪般,這麼年輕,和皇上的年齡差不多,還有這麼多隨從,該不會……該不會他真是當今皇上吧?

在江南這種地方,突然遇到的路人,就是當今皇上,這種事情,也只能在小說家言裡出現而已。事實上,大明開國多少年,有幾個皇帝會有下江南的機會?下江南的時候,又如何會微服出巡?

雖然當今皇上有過一回,可在芸芸衆生之中,要遇上皇上的概率,真比中進士的概率還要低。

宋應星迴過神來,正想再求證之時,忽然就聽到一人過來稟告道:“老爺,應天府鎮守太監徐正茂求見。”

崇禎皇帝一聽,便隨口說道:“他的消息倒也靈通,讓他進來吧!”

不用說,這邊有徐正茂的人。別人不知道,徐正茂卻是知道,徐正明的師傅乃是當今天子。這師傅來了,就意味着皇上微服到了應天府,他自然是立刻趕過來了。

徐正明這時候也有點懵了,雖然他拿着師傅的書信,由師傅的家僕陪同到了應天府後被安排在這裡做事,可從頭到尾,他都只是認爲,自己師傅和應天府鎮守太監的關係很好。

可此時,他卻聽出來了,好像這應天府鎮守太監的地位,比師傅還要低,要用求見兩字。那師傅到底是什麼人?

和徐正明不一樣的是,宋應星好歹是舉人,對於官場上的事情,也瞭解不少。能讓應天府鎮守太監等在門口求見的,加上剛纔他所想的那些,宋應星立刻明白過來,眼前這位年輕人的身份。

這一下,他便真驚呆了,自己竟然真得那麼湊巧,遇到了微服私訪的皇上,而且……而且還一路聊着過來了!

就在他們吃驚的吃驚,震驚地震驚中,一名緋袍太監小碎步入內,還沒到達崇禎皇帝跟前,就跪了下去大禮參拜:“奴婢應天府鎮守太監徐正茂,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到這話,宋應星便再也站不住,同樣激動萬分地跪地行禮。他心中明白,怕是自己的機緣到了。

只有木匠徐正明有點傻傻地,還站在那裡吃驚萬分地問道:“師傅,您……您是當今皇上?”

彷彿是爲了迴應他這個話,這時,又一名錦衣衛入內稟告道:“老爺,浙閩粵三省暫代總督孫傳庭在門口請求覲見!”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便對跪着兩人說道:”平身!“

而後轉身對身邊的兩名妃子說道:“朕還有事情要處理,兩位愛妃先去歇息吧!”

田貴妃和海蘭珠自然不會有意見,立刻由地主鎮守太監領着去歇息。而後,崇禎皇帝又吩咐道:“傳孫卿覲見。”

說完之後,轉身準備去邊上的大堂,忽然想起什麼,便又對站在那裡有點拘束了的宋應星道:“朕準備在工部下面四清吏司之外,再新設科技清吏司,由卿任科技清吏司郎中一職,執掌科技清吏司,卿可願意?“

按目前的清吏司的話,其郎中一職乃是正五品,放在地方上,那就是知府級別了。而目前的宋應星,只有舉人功名而已,一般而言,沒有特殊情況,比如遼東那邊的特殊情況之外,舉人最多當個下等縣的縣令而已。就這,還得等缺,還得要關係。可如今,皇上一言以決,就要提拔宋應星爲五品的中央官職,這比知府還要重要。畢竟天下的知府有多少?而工部所屬的某清吏司郎中卻只有一個。由此可見,崇禎皇帝對宋應星的重視。

如果是換了一般人,聽到這個封賞,那還不大喜過望,連忙謝恩了。

但是,宋應星在大喜之後,卻是猶豫了一會,這讓準備轉身走去大堂的崇禎皇帝爲之一愣,什麼意思?還不滿意?

他正想着,就見宋應星奏道:“陛下,微臣想請問下,這科技清吏司不知所做何事?”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才明白他是擔心自己能不能勝任!呵呵,自己沒看錯人,宋應星並不是一個功利之人。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便微笑着回答道:“這個科技清吏司,按朕的想法,就是統管大明的科技理論研究。各行各業的匠人,多隻是應用,卻不知其原因何在。又或者只知道自己學到的東西,不會去進一步研究。總而言之,這科技清吏司,朕希望能對科技有個總結並進行拓展研究,形成一套從基礎到高深並能把知識轉化爲實際應用的體系。卿可願意爲大明之強大承擔一份重大的責任?”

感謝天外天007的萬賞,明天要上班,今天沒法加更。我記下一更,放到十一加更,謝謝!

979 布大局1159 蘋果問題571 該坑還是得坑(第四更)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874 不知天高地厚麼?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1123 又是一年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99 劉王氏的勇氣1326 亂了308 要啃硬骨頭了1070 御駕親征1043 垂死掙扎359 海蘭珠的約會149 再薦輔臣319 盧象升凱旋1314 有仇報仇,沒仇讎富1059 舌生蓮花115 神秘謀士740 萬人敵328 反轉829 全都悄然出行1258 裝吧35 你們想多了367 集合653 會盟(第五更)370 軍官名單(第五更)1165 他要戰那便戰!626 同袍的含義969 死中求活之策805 弄巧成拙1152 你也不配當這國子監祭酒(加更)979 布大局885 好狠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135 死心42 國庫充盈37 奴婢遵命363 寧完我的機會1094 能不扯淡不?991 瘋了麼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84 吾皇萬歲(加更)346 晉地災情377 圖謀吳襄1098 好大的手筆507 錦衣衛詔獄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67 冒死彈劾1060 有坑243 反常好多785 消息974 宦海浮沉815 各懷目的586 真是沒天理了(第三更)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1062 小不忍則亂大謀845 黑眼圈350 到達漢城867 鄉約(第三更)1306 人事調動(爲Astrological萬賞加更)342 圍魏救趙47 試用期結束359 海蘭珠的約會121 一條好狗1328 沙賈汗的笑205 負隅頑辯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96 罵了也是白罵90 死無對證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439 老鼠出洞101 明軍的動向454 夜深人靜907 攻心之戰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1113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961 說明身份113 陳二重傷693 此事必有蹊蹺250 蝴蝶效應之朝戰爆發908 皇太極的轉變302 瀋陽的八卦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840 大黑山之戰(第四更)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448 拔除東江這釘子1304 有天大的事842 不好377 圖謀吳襄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1333 爲自己正名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782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90 死無對證235 徐光啓的請求1204 皇上在行動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
979 布大局1159 蘋果問題571 該坑還是得坑(第四更)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874 不知天高地厚麼?226 聊天羣模式切換1123 又是一年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99 劉王氏的勇氣1326 亂了308 要啃硬骨頭了1070 御駕親征1043 垂死掙扎359 海蘭珠的約會149 再薦輔臣319 盧象升凱旋1314 有仇報仇,沒仇讎富1059 舌生蓮花115 神秘謀士740 萬人敵328 反轉829 全都悄然出行1258 裝吧35 你們想多了367 集合653 會盟(第五更)370 軍官名單(第五更)1165 他要戰那便戰!626 同袍的含義969 死中求活之策805 弄巧成拙1152 你也不配當這國子監祭酒(加更)979 布大局885 好狠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135 死心42 國庫充盈37 奴婢遵命363 寧完我的機會1094 能不扯淡不?991 瘋了麼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84 吾皇萬歲(加更)346 晉地災情377 圖謀吳襄1098 好大的手筆507 錦衣衛詔獄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67 冒死彈劾1060 有坑243 反常好多785 消息974 宦海浮沉815 各懷目的586 真是沒天理了(第三更)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1062 小不忍則亂大謀845 黑眼圈350 到達漢城867 鄉約(第三更)1306 人事調動(爲Astrological萬賞加更)342 圍魏救趙47 試用期結束359 海蘭珠的約會121 一條好狗1328 沙賈汗的笑205 負隅頑辯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96 罵了也是白罵90 死無對證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439 老鼠出洞101 明軍的動向454 夜深人靜907 攻心之戰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1113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961 說明身份113 陳二重傷693 此事必有蹊蹺250 蝴蝶效應之朝戰爆發908 皇太極的轉變302 瀋陽的八卦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840 大黑山之戰(第四更)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448 拔除東江這釘子1304 有天大的事842 不好377 圖謀吳襄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1333 爲自己正名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782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90 死無對證235 徐光啓的請求1204 皇上在行動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