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親自巡查安排新軍事項

bookmark

當大明皇帝就有一個好處,手中的資源不少。就比如說眼前這五十名宦官,是掌握拼音註解法最好的,也是內書堂宦官中選拔出的口齒伶俐的五十人。

崇禎皇帝看着他們,和藹地說道:“朕今日可以告訴你們,等新軍成立之日,你們便會派往新軍中,每人分配90個新軍士卒,負責教導他們識字,就按這種拼音註解之法,以一對九十這種方式,一如朕給你們展示,可以用黑板工具……”

聽到這話,這些年輕宦官臉上都是驚訝,不知道這算什麼。在以前,可是從未聽說過的啊!

“平時除了教導他們識字之外,還要關注他們的想法動態,及時糾正不符合軍紀的做法,更要注意除軍紀規定之外,還有影響行軍打仗和危害朝廷的言行舉止……”

這些宦官去到新軍的職位,其實就相當於後世的政委了。作爲後世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要想建新軍,考慮政委這個職務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這種事情,如果去招募讀書人來做,恐怕效果很難有,畢竟讀書人的矜持,骨子裡面對武人的驕傲,讓他們很難和軍卒融爲一體。

但這些年輕宦官就不同了,作爲皇帝的奴僕,皇帝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就只能幹什麼。總之皇帝就是他們的天,只有讓皇上滿意了,他們的前途纔可能光明。而且從出身來說,宦官和丘八似乎更爲平等一些,沒有誰比誰更爲高等,絕對不會有讀書人面對武人時從骨子裡透出的高人一等。

崇禎皇帝掃視着這些年輕宦官,把他們的驚訝之色都收在眼底,然而不動聲色,繼續解釋道:“在不影響新軍軍卒休息訓練之外,你們還可以多給他們講講忠君報國的故事,有關這些,朕回頭也會給你們發一些範例。”

說完這些後,他停了一會,讓這些年輕宦官有個消化的時間,而後才又說道:“這個職位對於新軍來說,非常之重要。朕稱之爲政治委員,簡稱政委。其中管90人的稱爲連級政委,是爲從六品。等到新軍訓練完成之時,朕會根據你們的表現,提拔你們爲更高級的政委,是爲營級政委,團級政委等等,品級依次提升,直至師級政委,是爲從四品。”

一聽這話,頓時,這些年輕宦官一個個眼睛放光。雖然他們聽不懂這些新名詞,可他們對於品級,卻是最熟悉不過。要不是皇帝在此,估計都要狂吼亂叫歡呼了。

要知道大明宦官所在官衙,一共十二監,每監各太監一員,正四品,左、右少監各一員,從四品,左、右監丞各一員,正五品,典簿一員,正六品,長隨、奉御無定員,從六品。

而這些年輕宦官目前只是在內書堂就讀,是宦官中處於最底層的,就算運氣好,也要熬資歷,一步步地往上爬。不要說其他,光是有品級,就要有運氣,耗時間從衆多宦官中脫穎而出纔可以。

但如今聽皇帝所說,他們去到新軍後,至少是從六品的品級,而且新軍訓練完成之日,他們之中就有相當於少監這樣的高級宦官存在。這麼一條捷徑,又怎麼不讓他們狂喜!

崇禎皇帝很樂意從這些年輕宦官的臉上看到歡喜之色,他多給了他們一點高興的時間,而後才又繼續說道:“這個政委之職,相當於其他軍隊中的監軍,但和監軍又絕對不一樣,因此朕才改了名稱。其中區別,朕已說過,你們也好生體會。離新軍組建之日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你們先行準備,不要讓朕失望了!”

“奴婢遵旨!”年輕宦官立刻大聲迴應,聲音頗有點尖銳,顯然興致非常地高。

崇禎皇帝不用傳旨的方式,而是親臨內書堂,並告知這些事情給這些宦官,就說明他非常重視這事。

當然,除了這事之外,其他有關新軍的事情,他也一樣重視。這重視程度,絕非那些臣子能預料。這不,在內書堂交代完畢後,他又擺駕兵仗局,親自前去巡查盔甲武器。

按大明的制度規定,盔甲武器這些是有工部的軍器局和內監的兵仗局負責督造。且京師軍卒的盔甲在用時領取,用完便要歸還內庫。比如說,要舉行大的儀式,祭奠,狩獵,出征等等,就從內庫領取盔甲,等這些事情辦完之後,盔甲之類就要歸還內庫。

這麼一來,從道理上說,內庫是有足夠多的盔甲存儲的。一旦邊鎮有急需,也能從京師調撥過去。這就是大明對於盔甲的管理,有很嚴格的一套制度。

不過從萬曆年間開始,京師內庫的盔甲便難堪一用。爲此,在萬曆九年的時候,萬曆皇帝還特意爲此下旨,訓斥了軍器局和兵仗局,說他們製造的盔甲粗糙不堪,徒費錢糧,無益實用。特旨令兩廠打造五千副鐵甲撥給軍用,限期一年千副,五年造好。

對於正在組建的新軍,崇禎皇帝是當以後軍隊改制的標杆來用的。爲此,首先這支新軍必須是強軍,要能打勝仗,有確實的功績,這樣才能拿得出手。也因此,所有新軍的配套,他都要親自檢查。

或者是知道新軍組建在即,軍器庫提督太監吳偉挺早有準備,皇帝一到,他立刻讓人提取各式盔甲五十副,一一擺開在庭院中,讓崇禎皇帝親自過目。

說實話,崇禎皇帝自己看着這些盔甲,他是分辨不出這盔甲到底好還是不好。不過他也有準備,對身邊跟隨的一名獨臂錦衣衛百戶道:“陳百戶,你且去看看,這些盔甲對上建虜,可實用否?”

“遵旨!”陳二領命,並不看其他人等,直接上前蹲下身子,用他的一隻手提起來掂量掂量,又用手指節敲敲聽其聲音,又或者暴力用腳踩等等。

崇禎皇帝看着陳二的動作,眼角瞄過吳偉挺,看他的神色,心中便是一冷。

這個吳偉挺,也是崇禎皇帝在潛邸的宦官之一。他成爲皇帝之後,這些潛邸的宦官也就水漲船高,按照親信程度把持了宮內大小不一的職務。

763 五年平遼394 被撞破了511 今非昔比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571 該坑還是得坑(第四更)363 寧完我的機會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223 主子心裡苦啊1224 瓜子啤酒礦泉水188 補丁519 一隻虎940 秋後的螞蚱(第四更)999 洞吾大戰將起627 軍紀726 自以爲是1328 沙賈汗的笑846 皇太極的結局998 江湖追殺令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520 爲了秦地百姓522 李定國(第三更)1108 刺探311 好險429 眼見爲實487 夜半哭聲393 招安張獻忠850 各種傳言490 又見京觀(第四更)702 對弈912 順手而爲(第四更)1202 海軍陸戰隊791 打賭1274 天皇呢?908 皇太極的轉變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1305 帶頭作用299 阿敏佈局109 一頭黑線679 范文程的出謀劃策311 好險1103 濠鏡澳夷亂115 神秘謀士159 廢祖制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1297 針對大明的陰謀開始有了雛形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1207 去山東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1084 凱旋64 明末黨爭,果然名不虛傳10 定策836 小目標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717 集中全力661 拐了拐572 挖坑讓你跳1323 農科伯1082 反常的豪格852 山上的風景450 沒防備126 國與國的關係1122 真正的大禮479 皇太極的規劃1200 這真是簡直了!411 柳暗花明321 全新的新軍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216 銷燬還是拍賣591 互利共贏?(第五更)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742 密謀1163 劉香爲說客977 返老還童1303 成名之戰414 各自行動740 萬人敵1065 豪格的決定1208 只想靜靜1265 短板878 絕對不能姑息1109 得償所願863 背景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1121 鹽政之議152 糧價1180 都是坑1056 天大的好消息1041 今非昔比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995 南洋按此例753 決戰651 補救措施(第三更)324 狗糧來了1150 處置1318 賴皮戰術989 掃蕩1274 天皇呢?
763 五年平遼394 被撞破了511 今非昔比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571 該坑還是得坑(第四更)363 寧完我的機會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223 主子心裡苦啊1224 瓜子啤酒礦泉水188 補丁519 一隻虎940 秋後的螞蚱(第四更)999 洞吾大戰將起627 軍紀726 自以爲是1328 沙賈汗的笑846 皇太極的結局998 江湖追殺令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520 爲了秦地百姓522 李定國(第三更)1108 刺探311 好險429 眼見爲實487 夜半哭聲393 招安張獻忠850 各種傳言490 又見京觀(第四更)702 對弈912 順手而爲(第四更)1202 海軍陸戰隊791 打賭1274 天皇呢?908 皇太極的轉變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1305 帶頭作用299 阿敏佈局109 一頭黑線679 范文程的出謀劃策311 好險1103 濠鏡澳夷亂115 神秘謀士159 廢祖制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1297 針對大明的陰謀開始有了雛形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1207 去山東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1084 凱旋64 明末黨爭,果然名不虛傳10 定策836 小目標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717 集中全力661 拐了拐572 挖坑讓你跳1323 農科伯1082 反常的豪格852 山上的風景450 沒防備126 國與國的關係1122 真正的大禮479 皇太極的規劃1200 這真是簡直了!411 柳暗花明321 全新的新軍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216 銷燬還是拍賣591 互利共贏?(第五更)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742 密謀1163 劉香爲說客977 返老還童1303 成名之戰414 各自行動740 萬人敵1065 豪格的決定1208 只想靜靜1265 短板878 絕對不能姑息1109 得償所願863 背景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1121 鹽政之議152 糧價1180 都是坑1056 天大的好消息1041 今非昔比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995 南洋按此例753 決戰651 補救措施(第三更)324 狗糧來了1150 處置1318 賴皮戰術989 掃蕩1274 天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