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 皇太極的轉變

bookmark

“陛下,該從其他地方調集探馬精銳才行。“代善嚴肅了臉,對皇太極說道,”沒有探馬傳回軍情,我軍將對明軍的動向一無所知!這樣的戰事,實在太危險了!“

皇太極聽了,並沒有說話,只是坐在御座上沉默不語。對於這個問題,他在聽到阿敏派來信使訴苦之後,就已經在考慮了。

代善見他一直沉默不語,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猶豫了片刻之後,還是說道:”陛下,阿敏確實不可能真是無探馬可派。但其損失確實是有不少的。眼下已是我大清前所未有之困境,該當齊心協力……“

聽他說到這裡時,皇太極忽然猛地擡起頭來,盯着代善。

這動作,讓代善吃了一驚,頓時住口不說了。

皇太極依舊盯着他,冷冷地問道:“你是這麼想朕的?朕就這麼一點肚量?”

“……”代善聽了沒有說話,回視了皇太極一會後,便低下頭低聲說道:“是臣想錯了,請陛下責罰!”

說句實話,之前一段時間,皇太極所做種種,都是衆目睽睽之下,誰不知道?莽古爾泰的暴斃,莽古濟格格的謀反案等等,當時瀋陽城內的白色恐怖,至今還記憶猶新。雖然有些人一開始不覺得什麼,可到了最後,誰不知道皇太極做得那些事情,就是要排除異己,鞏固皇權!

如今,大清國力明顯弱了很多,要說以前放棄金州只是一個陷阱而已,如今卻真是處於全面防禦了。這種戰況的轉變,已經讓不少族人感覺到迷茫和憤怒。皇上如今斷然否認,是不想背這個鍋吧?

代善這麼想着,眼睛看着地面,心中嘆了口氣。

皇太極聽了,並沒有接這話,只是緩緩地說道:“我們大清如今最爲要緊的是北方所種之糧食,只要能渡過糧荒,則我大清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各旗精銳的探馬要屏蔽明軍對遼東腹地的探視,不好調動……”

聽他說到這裡,代善稍微楞了下,又重新擡頭看向他,顯然對他說得這話有點意外,難道真是自己想錯了?

“……海州離鞍山驛堡太近,就算偵知明軍的動靜,給我大清可用空間太少,無法發揮我大清軍隊的長處。”皇太極說到這裡,頓了頓,像是下定了決心道,“傳旨,徹底封死鞍山驛堡南門,加固城防,就算明軍重炮轟擊,也要能固若金湯!”

代善一聽,知道皇太極這是要放棄鞍山驛堡以南地區了。想想確實是沒辦法,就算再調遣各旗精銳探馬過去,可明軍也能增派精銳。明軍可是有上百萬之多,又佔據了河套地區,有無數的戰馬可挑選,還整編了蒙古部族,又能挑選弓馬嫺熟充作夜不收。就這樣耗得話,大清確實是耗不起!

想到這裡,代善有點想不明白,要說人力的話,明國以前就比大清要多,要說國力的話,明國以前也比大清要多。可爲什麼,以前的時候,大清是壓着明軍打,而如今,卻是耗不起了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還在想着,皇太極又下了第二道旨意道:“科爾沁族已是我大清唯一的盟友,不能讓其寒心,中了明國粗陋的離間計。傳旨下去,各軍中務必善待科爾沁族。”

聽到這話,代善倒是同意。以前的時候,東部蒙古諸部都和大清結盟。那個時候,倒沒覺得這些盟友有多重要,滅他一個部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如今卻只剩下了一個科爾沁族,現在想來,草原部族的戰力一直是大清軍力的一個重要補充,實在是不好少。對於剩下這個科爾沁族,不管那兩位后妃的出身,也還是要好好籠絡才行!

這麼想着,他便附和贊同了。

皇太極略一沉吟,就又對代善道:“朝鮮那邊,多爾袞私自和倭國有聯繫,還得到了不少糧食,可卻沒有給朕提及一點消息。朕以爲,該派人去一趟漢城了!”

代善並不清楚這事,這第一次聽到時,很是吃了一驚。隨即他也想起來了,倭國不是和明國有仇麼!這其中,或者真有機會!

他見皇太極看着自己,便明白了他的用意。多爾袞和多鐸兩人在朝鮮,派普通欽差過去,份量太輕,也只有自己去,才能真正瞭解到情況。皇太極看着自己,應該就是讓自己主動能去一趟朝鮮。

“陛下,臣願往朝鮮去看看什麼情況!”代善想明白了,倒也沒有猶豫,立刻奏道。

於是,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在皇太極的旨意下去之後,鞍山驛堡的建虜探馬便不再有出城,甚至城裡用土石封死城門的動靜,也被城外的明軍夜不收所偵知,於是,消息傳回去之後,很快通過聊天羣直達天聽。

崇禎皇帝見到這條私聊之後,不由得開心地笑了。如此一來,遼東沿海的土地,倒是可以利用上了。至少在山海關到金州這一條長廊,應該是沒什麼危險了。

於是,他立刻把這個消息通報給孫承宗,並令左應選組織逃出來的遼東漢民,開墾寧錦這條線上的糧田。如此一來,就能減輕朝廷對遼東的後勤壓力。

除了這個之外,崇禎皇帝傳旨溫體仁,問他選拔遼東縣令之事。最終從溫體仁所給的候選者名單中,選了一名舉人前往寧遠,設縣開始地方行政管理。

這個事情,對於眼下的大明來說,或者是一點都不起眼。可對遼東來說,卻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朝廷開始設縣,那就意味着將在遼東實行府縣制,而非以前的遼東都司管轄。

在崇禎皇帝暫時把精力放在遼東這邊時,遠在大明東南沿海的某座島嶼上,目前大明的頭號海賊頭子許香,一下驚得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帶着憤怒喝問他面前的報信人道:“什麼,鄭一官那賊子竟然要對老子動手?”

要是放在年前的話,他纔不會擔心這事。甚至鄭芝龍不去找他,他都想去殲滅鄭芝龍部。可經過大年三十那一鬧,他的實力大損,他對上鄭芝龍,已經沒有信心了。

今晚沒有了。

158 這運氣還真是沒誰了1248 先禮後兵1201 倭國局勢1262 都忘記這號人物了958 我就是范文程(第三更)83 與國永存320 新軍成軍77 有種留下廟名1094 能不扯淡不?235 徐光啓的請求1047 你就繼續裝895 服舍違式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570 鬼鬼祟祟(第三更)1090 怎麼辦?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448 拔除東江這釘子1107 蒸汽船1299 絕望542 毒計(第三更)516 流血又流淚(第三更)1060 有坑245 誰敢放肆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733 沒法再要臉871 閩粵商人829 全都悄然出行673 敵人的敵人31 君王死社稷815 各懷目的929 原來傳說是真的602 定位503 屠城556 結束935 虛張聲勢738 泡湯了393 招安張獻忠1265 短板788 銀行總結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1000 殘殺105 下巴掉到了地上659 屁股決定腦袋38 意料之外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1318 賴皮戰術208 絕密對話(第五更)665 再次出使1255 前車之鑑602 定位284 游擊戰139 引導658 不抱着你妃子睡覺來找我幹嘛195 重點222 糧食危機959 蹂躪範府1042 大清這是怎麼了?401 知易行難10 定策528 要下多點本錢(第三更)522 李定國(第三更)52 溫體仁的能耐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1032 清除奸細306 誘餌452 就得死(第三更)410 死戰416 李過的發現1121 鹽政之議85 信不信(加更)551 神一魁的疑惑497 鄭芝豹的消息643 自知之明(第五更)636 營嘯(第四更)87 線下見面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1324 風雨欲來749 朕等不起啊(第三更)1165 他要戰那便戰!422 鐵模鑄炮結果出來了928 一面倒1017 得罪了誰1088 登陸1206 周皇后的心思672 有了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216 銷燬還是拍賣618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三更)25 國丈周奎813 明末王成692 明國要報大腿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887 也不是真心造反(第三更)853 還想動手打人?200 大明忠烈永垂不朽1056 天大的好消息346 晉地災情152 糧價1186 大局已定
158 這運氣還真是沒誰了1248 先禮後兵1201 倭國局勢1262 都忘記這號人物了958 我就是范文程(第三更)83 與國永存320 新軍成軍77 有種留下廟名1094 能不扯淡不?235 徐光啓的請求1047 你就繼續裝895 服舍違式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570 鬼鬼祟祟(第三更)1090 怎麼辦?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448 拔除東江這釘子1107 蒸汽船1299 絕望542 毒計(第三更)516 流血又流淚(第三更)1060 有坑245 誰敢放肆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733 沒法再要臉871 閩粵商人829 全都悄然出行673 敵人的敵人31 君王死社稷815 各懷目的929 原來傳說是真的602 定位503 屠城556 結束935 虛張聲勢738 泡湯了393 招安張獻忠1265 短板788 銀行總結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1000 殘殺105 下巴掉到了地上659 屁股決定腦袋38 意料之外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1318 賴皮戰術208 絕密對話(第五更)665 再次出使1255 前車之鑑602 定位284 游擊戰139 引導658 不抱着你妃子睡覺來找我幹嘛195 重點222 糧食危機959 蹂躪範府1042 大清這是怎麼了?401 知易行難10 定策528 要下多點本錢(第三更)522 李定國(第三更)52 溫體仁的能耐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1032 清除奸細306 誘餌452 就得死(第三更)410 死戰416 李過的發現1121 鹽政之議85 信不信(加更)551 神一魁的疑惑497 鄭芝豹的消息643 自知之明(第五更)636 營嘯(第四更)87 線下見面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1324 風雨欲來749 朕等不起啊(第三更)1165 他要戰那便戰!422 鐵模鑄炮結果出來了928 一面倒1017 得罪了誰1088 登陸1206 周皇后的心思672 有了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216 銷燬還是拍賣618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三更)25 國丈周奎813 明末王成692 明國要報大腿494 奇葩的接頭暗號(第四更)887 也不是真心造反(第三更)853 還想動手打人?200 大明忠烈永垂不朽1056 天大的好消息346 晉地災情152 糧價1186 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