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布和

此時,在科爾沁草原上,衆多蒙古包中間位置,一名侍女打扮的蒙古女人匆匆進入一個蒙古包,對裡面正在焦急等待的那人說道:“別乞,那大金使者下去休息了!”

這人就是海蘭珠了,她聽到侍女的稟告,立刻快步走出了蒙古包,剛好遠遠地看到,吳克善殷勤地引着那名大金使者去了專門接待貴客的蒙古包。

“哼”地一聲,海蘭珠扭頭就走,快步走入科爾沁族長所在那個大蒙古包內。

裡面就布和一個人,他正往外走,剛好看到海蘭珠匆匆入內,不由得微皺眉頭說道:“這麼匆忙,別又是做了什麼麻煩事了吧?”

海蘭珠一聽,稍微一愣,心中有點擔心,馬上就說道:“女兒什麼時候做過麻煩事了,額祈葛不要冤枉女兒好不好?”

聽到這話,布和盯着女兒的眼睛看,也不說話。

海蘭珠一見,有點心虛,不敢直視布和的眼睛。她心中有點擔心,該不會是額祈葛發現了什麼吧?

不過她轉念又一想,自己不是答應了明國皇帝,正要找機會和額祈葛好好談談那個事情的麼?

想到這裡,海蘭珠不再猶豫,直視布和的眼睛,正想張口說話時,布和卻沒理她了,直接往外走去,沒給她說話的機會。

海蘭珠一見,一跺腳,又追了上去,到了蒙古包外,卻發現布和正大步往邊上的一處馬欄走去。

她看了一驚,連忙追過去問道:“額祈葛,您這是要幹嘛?”

布和邊走邊回答道:“我要去瀋陽一趟,這匹‘火雲’該有主人了!”

火雲是一匹馬的名字,全身毛髮爲紅色,跑起來飛快,猶如一團火雲一般,是科爾沁族難得的良馬寶駒。一直以來,都是科爾沁的寶貝來的。

“額祈葛,您要把火雲送給大金大汗?”海蘭珠立刻明白了,不由得追問道,“爲什麼,有什麼事情麼?”

布和聽到,站住腳,轉身看向自己這個寵愛的女兒。他明白,要是不說清楚,滿足女兒的好奇心,肯定會不斷糾纏自己的。於是,他鄭重地點點頭回答道:“是的,大汗將有大喜事,送上這火雲,也是我們科爾沁族的一片心意!”

“什麼大喜事?”海蘭珠心中一動,明白這是大金使者過來找額祈葛的目的,便再次追問道。

布和看了好奇的海蘭珠一眼,擺擺手讓周邊跟着的手下都走開,而後才低聲道:“你姑和妹都是大汗的女人,大汗對我們科爾沁很是信任。也是因爲如此,大汗讓我去瀋陽,是有首倡勸進稱帝之事要做……”

“什麼,大汗要登基當皇帝?”海蘭珠一聽,不由得吃驚地失聲問道。

布和一聽,不由得看了下週圍。

皇太極想登基稱帝,可不能由他自己提出來,而是由別人來勸他登基,他推辭不得,才登基爲帝,這纔算是衆望所歸。如果別人知道是皇太極自己想稱帝,那稱帝的效果就不會很好,會被某些人說閒話。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這個首倡勸進的任務,必然是落在皇太極最親信的人身上。而且一個不夠,再多一些最好。布和作爲皇太極的老丈人,還是老舅子,自然就接到了這個任務。

布和沒看到周邊其他人有詫異的神色,便知道別人沒聽到,就轉回頭看着海蘭珠,低聲交代道:“這事不要亂傳,你自己知道就好!”

“額祈葛,大汗要是稱帝的話,肯定會引來明國的討伐吧?”海蘭珠壓低了點聲音問道。

布和聽了一笑道:“難道大汗不稱帝,明國就不會討伐麼?”

這倒也是,海蘭珠心中想着,便點點頭道:“額祈葛,大金國剛還被明軍鬧得天翻地覆,死了不少女真人。從這事上也能看出來,其實大金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我們科爾沁族……”

她正想趁着這個話題勸她爹,但布和卻不給她這個機會,立刻打斷道:“偶然的事情,並不能改變什麼。上次明軍能得逞,也是因爲大金主力並不在的原因,才被明軍佔了便宜而已!”

看到海蘭珠的臉上露出不服氣的神態,他就稍微提高了一點聲音道:“你別不信,我聽你哥詳細地說過。明軍只是搞偷襲而已,並沒有和大金正規軍隊正面對戰。如果不是大金將領大意了,明軍根本不可能掀起什麼風浪!”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看着海蘭珠的眼睛,聲音稍微小了點,略微有點遺憾地說道:“其實大汗是真的喜歡你的!你要是嫁過去的話,肯定會很受寵愛!要依額祈葛來說,你年紀也大了,大汗又是要稱帝,你……”

海蘭珠沒想到自己還沒有勸額祈葛,反而額祈葛又來嘮叨自己,不由得立刻打斷道:“額祈葛,您真得高估大金了!女兒和您說過,明國皇帝很厲害的,明軍也會越來越厲害。您說,女真人有多少?被明軍那麼鬧幾次的話,還能有多少人?”

布和臉上露出失望之色,搖搖頭道:“真不知道你去了一次關內,怎麼就轉變了那麼多。額祈葛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相信額祈葛,大汗一旦登基爲帝,掌握了整個大金國的權力,大金將會變得愈加強大!至於明國,呵呵,已經老朽不堪了!”

說到這裡,他準備轉身離去,不料海蘭珠聽得有點急,爲科爾沁族的未來擔心,就一下攔到了布和的面前。

她正想說話時,卻見布和的臉色一沉,少有地用嚴厲地語氣說道:“不要再說了,額祈葛是寵你,但涉及我們科爾沁族的未來,絕不會什麼都依你的。這事這麼清楚,還用爭辯麼?”

說到這裡,他轉頭掃視了下四周,發現手下都離得比較遠後,便低聲對海蘭珠,嚴厲地說道:“你太任性了,不要得寸進尺,否則額祈葛不會再讓你胡來,那五個人的命就沒了!”

海蘭珠一聽,頓時愣住了。她沒想到,那五名明軍傷卒的事情,額祈葛竟然知道了!

推薦票不給力,今天才到400票,中午時候還上。

554 讓謠言來得再猛烈一點(第三更)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1011 男兒大丈夫就當如此1276 朕如此高大威猛411 柳暗花明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19 原來是他317 畢懋康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1161 雜學怎麼了827 妾身自然是支持的844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更)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440 細節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1046 一句話的作用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1165 他要戰那便戰!273 大明路橋公司186 瞎貓撞見死老鼠1116 明暗兩套1106 千古一帝951 誰的責任218 責任169 有點慌了423 臨時有變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654 八百里加急547 強者爲王1317 震撼1335 希望在西邊907 攻心之戰796 遠交近攻617 後會有期78 南居益546 扶不起的阿斗(第四更)622 復社451 辱我兄弟1203 皇上會盡量想辦法的1125 不要再做白日夢了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340 你說反了1162 沒關係559 高峰15 再加人611 新的戰機(第四更)1274 天皇呢?1024 畢業323 國家民族的意識361 報到90 死無對證1312 歐洲要出大事了553 迂迴輿論601 白眼狼801 絕世重寶出世(第三更)670 放縱452 就得死(第三更)161 胡扯的下限141 大敗1201 倭國局勢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858 缸無粒米195 重點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324 狗糧來了29 前所未有37 奴婢遵命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1292 新的封爵途徑1038 最後一批糧食196 密商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491 醒悟過來了889 天子守國門307 中伏476 胡言亂語?233 範永鬥拜年1079 榮耀781 上中下三策603 強硬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1040 有的放矢1065 豪格的決定1080 魂兮歸來兮1062 小不忍則亂大謀677 怎麼有劃痕?(第三更)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1303 成名之戰7 皇帝發飆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1182 當野人滅了220 大老爺們404 鐵模鑄炮319 盧象升凱旋819 可以衣錦還鄉325 大禁言術(第三更)1211 又見廷杖
554 讓謠言來得再猛烈一點(第三更)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1011 男兒大丈夫就當如此1276 朕如此高大威猛411 柳暗花明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19 原來是他317 畢懋康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1161 雜學怎麼了827 妾身自然是支持的844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更)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440 細節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1046 一句話的作用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1165 他要戰那便戰!273 大明路橋公司186 瞎貓撞見死老鼠1116 明暗兩套1106 千古一帝951 誰的責任218 責任169 有點慌了423 臨時有變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654 八百里加急547 強者爲王1317 震撼1335 希望在西邊907 攻心之戰796 遠交近攻617 後會有期78 南居益546 扶不起的阿斗(第四更)622 復社451 辱我兄弟1203 皇上會盡量想辦法的1125 不要再做白日夢了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340 你說反了1162 沒關係559 高峰15 再加人611 新的戰機(第四更)1274 天皇呢?1024 畢業323 國家民族的意識361 報到90 死無對證1312 歐洲要出大事了553 迂迴輿論601 白眼狼801 絕世重寶出世(第三更)670 放縱452 就得死(第三更)161 胡扯的下限141 大敗1201 倭國局勢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858 缸無粒米195 重點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324 狗糧來了29 前所未有37 奴婢遵命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1292 新的封爵途徑1038 最後一批糧食196 密商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491 醒悟過來了889 天子守國門307 中伏476 胡言亂語?233 範永鬥拜年1079 榮耀781 上中下三策603 強硬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1040 有的放矢1065 豪格的決定1080 魂兮歸來兮1062 小不忍則亂大謀677 怎麼有劃痕?(第三更)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1303 成名之戰7 皇帝發飆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1182 當野人滅了220 大老爺們404 鐵模鑄炮319 盧象升凱旋819 可以衣錦還鄉325 大禁言術(第三更)1211 又見廷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