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

聽到皇帝如此說,永平府的百姓全都激動了。何德何能,竟然勞煩日理萬機的皇上如此牽掛!

想起當年被建虜強行驅趕到城外,看着永平府陷於一片火海的絕望!想起當年以爲自己要死了的時候,鐵蹄滾滾而來,紅色軍服的海洋,喊着“奉皇上旨意馳援永平“的一幕。

想起當年寒冬臘月,快要凍死的時候,以爲是不可能挺過那個倒春寒,想起那個絕望的時候,一車車的衣物送了過來時,聽到說奉皇上旨意,京師全城捐助衣物送到的一幕。

想起當年野菜吃完,以爲要餓死的時候,一車車地糧食運來,是皇上對京師的糧食進行管制,硬生生地擠出了糧食送來永平的那一幕。

……

想着往事,年紀大的那些永平府百姓,一個個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有這樣的皇帝,是何其之幸也!

沒有什麼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永平府的百姓,唯有重新磕頭,哽咽着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此刻,他們是真心希望崇禎皇帝,能萬萬歲,而絕不是口號而已!

他們的感情流露於外,是怎麼都做不得僞的。

情緒能傳染,永平府百姓的這些舉動,再次震撼了隨駕而來的周皇后。這一刻,她看着驅馬上前的崇禎皇帝背影,忽然感覺很是高大!這……就是自己的夫君啊!

而此時,崇禎皇帝已經驅馬又近了一些,面對真摯地永平府百姓,他也同樣有點感動,伸出雙手示意,大聲說道:“大家快快平身!”

永平府的官吏同樣被震撼到了,從出迎開始,他們就感覺自己不是迎接皇帝的主角,不需要去引導,而是永平府的百姓自己主動用他們最大的深情去迎接。

他們是讀書人,可謂博覽羣書,可也沒見過,有哪位史書上記載的帝王,是如此地得民心!他們中不少人都決定,等回頭一定要把這一幕記到自己的隨筆裡面去。

崇禎皇帝示意平身後,他們起身,也讓衙役傳話,讓永平府的百姓一起起身。

崇禎皇帝沒有停下,驅馬緩緩前進,同時掃視着道路兩邊激動地人羣,似乎是想把他們每個人的臉都記在心裡。

進了城門後,登上城樓,看向永平府內。

廢墟新建後的永平府,是進行了統一的規劃,並且用水泥修築,最快速度地完成了廢墟上的重建。如今的永平府,至少從城頭上看去,不管是房屋,還是道路,都是井然有序,要好過以前的永平府。

崇禎皇帝看了一會,走到外牆城垛處,看着城下密密麻麻地永平府百姓,他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朕聽說了,在廢墟上重建永平府的時候,老者不顧年老體弱,稚童不顧人小力弱,全都參與到了重建的勞作中去。剛纔,朕看了,永平府建得很好,也比朕想象的還要繁華了。建虜的兇殘,壓不倒我們永平人!永平府的百姓,都是好樣的!朕爲你們驕傲!“

聽到皇帝的說話,永平府的百姓不由自主地擁到城牆下,仰頭看着皇帝。沒有人說話,就生怕自己聽不清皇帝的親口說話。

“之前的時候,建虜派了奸細來關內,是永平府的好漢發現了他們,爲了能抓到他們,寧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我們永平人!朕亦很驕傲!如果當初,其他地方的大明百姓也牢記自己是大明人,勇於抵禦外敵,那根本就不可能發生那麼多悲劇!”

聽到這話,不少永平府的百姓都露出了驕傲地神情,當初犧牲了的,已經在大明忠烈堂內供奉,享受大明香火,而他們,只要有進京的,都會去祭拜一番。這是永平人,是永平的驕傲!

“朕御駕親征,親自剿滅了遼東的建虜,爲永平慘死的百姓,爲所有大明死在建虜手中的百姓報了仇。但是,還有一部分建虜逃去了倭國,如今還沒有得到懲罰。“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的聲音又提高了一分,用斬釘截鐵地語氣宣佈道:“朕在此向你們保證,不要說這些殘餘的建虜逃到了倭國,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世界地盡頭,朕亦會派兵去剿滅他們!”

聽到這話,永平府百姓一個個手握拳頭,都激動了。對建虜的仇恨,是刻在他們的骨子裡。皇帝當衆宣佈,那就毋庸置疑,那些建虜肯定會受到懲罰。

這麼想着,永平府百姓也不知道是誰帶了頭,在城牆下,又紛紛跪了下去,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個時候,他們中的不少人,心中閃過了一句話:犯大明者,雖遠必誅!

他們中有不少青年漢子,也在心中打定了主意,等回頭,一定要去官府問問,打倭國的建虜,缺錢不,缺人麼?

如今的永平府,雖然錢不多,但可以擠出來一些;如今的永平府,雖然青壯少,可也還有熱血漢子願意親手前去報仇!

崇禎皇帝在永平府停留了一天,而後又去周邊幾個城池巡視一番後,纔回了京師。

他在永平府的這些話,也傳遍了京畿之地,所有人都知道,皇上決心已下,哪怕那些殘留的建虜逃去了倭國,大明也不會放過他們!

這個消息,除了極少一部分人之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聽到,也有點意外。畢竟建虜逃去了倭國,如果大明要繼續追擊建虜的話,勢必要和倭國發生衝突。

對此,有一小部分人覺得不值得。可是,大部分人卻強烈支持。大明的無敵,已經深入人心,就算多了倭國當對手又如何?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翻出了當年的舊賬。即萬曆年間,倭國出兵朝鮮,企圖佔領朝鮮後侵佔整個大明的事情。然後又往前翻,就是嘉靖年間的倭寇禍害南方的事情。

總而言之,倭國人就不是什麼好鳥,索性連同建虜一起,全都連根拔了,封個大明的藩王過去,成爲大明的一部分得了!

還真別說,這種言論一出來之後,還真得相當受歡迎。很多人都喊開了,建虜和倭寇一起滅!

之所以這種言論大受歡迎的原因,一如前面所說,大明無敵!

在大明北方,已經沒有敵人,蒙古人的威脅,已經成爲過去。而在南方,大明也是一個接一個地勝仗,一個接一個的藩王封出去。一如當年的建虜,當一個勢力或者國家,有一個接一個的勝利時,勝利便能凝聚人心。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北方從此無戰事,以前的百萬邊軍,雖然經過淘汰,可還是有幾十萬大軍的。調他們去南洋,或者會害怕水土不服,可要是去打倭國,卻是他們唯一獲取軍功的選擇了。

從軍的,沒有軍功,還怎麼封候拜將?因此,當踏平倭國的言論出來之後,大明北方的軍方也立刻響應,紛紛請戰。和民間的呼聲相呼應,可謂聲勢浩大。

這個時候的大明百姓,可沒想過打仗要死人,倭國還從來沒被人征服過!他們還就怕,皇上不答應順道滅了倭寇!

也只有少數一部分人,知道他們是多慮了。他們可是知道,皇上爲了滅掉倭國,早在幾年前,就定下了驅虎吞狼之策。如今,驅趕到倭國的建虜,可不就按照皇上的心意,在和倭國的德川幕府打生打死!

與此同時,皇上還調集了相當一部分遼東軍去朝鮮南端練軍,其目的就是爲了登陸倭國作戰。而原來的登萊水師,也都改名爲遼鮮水師,駐紮在釜山,準備對倭國作戰的。

根據這些事情,瞭解內情的首輔溫體仁還隱約猜測,如今這聲勢,這背後說不定還有皇上故意在推動的原因吧!要不然,爲什麼其他時間不去,偏偏在今年初去了一趟永平!

溫體仁其實猜測得沒錯,如今這種聲討建虜和倭國的聲勢,就是崇禎皇帝有意爲之的。不但如此,他還做出了其他一系列佈置。

倭國那邊,他準備封兩個藩王過去。等聲勢到了之後,就要讓剩下那些藩王競拍了。從他們手中得到一些錢財充當軍費,也能讓國庫少掏一些錢。

還有,原先九邊的軍鎮,在這討伐倭國的勢頭起來之後,也會選拔出一支軍隊前去支援遼東軍。有這種輿論在,軍卒自願參加的比例都會高很多。渴望軍功的那些,和被動調去的那些,主觀能動性不一樣,戰力發揮也會不一樣。藩王的錢,主要就用在這些軍隊上。

通過聊天羣,崇禎皇帝的旨意也下到了朝鮮,那邊也開始宣傳起來了。

朝鮮這邊,自從成爲大明的一個行省之後,朝鮮百姓是歡天喜地的,真心實意地高興。

之前的朝鮮,並不是後世所認爲的奉明正朔五百年的小中華儒教國家。準確地說,朝鮮是一個貴族合議制國家,是以血緣的高卑貴賤來決定其社會職位的。儒家文明的科舉制度,在朝鮮其實是有其名而無其實。

血緣不夠崇高,沒有資格加入讀書科舉,身世不夠崇高,也沒有資格去當官。而沒有身世的賤民,其實就是奴隸。父母是奴隸,子女也是奴隸,世代都是奴隸。

尤其可悲的是,朝鮮律法中有從母法,該項法則規定不是父親是奴隸,後代就是奴隸,而是母親一方是奴隸,後代纔是奴隸,其來因很簡樸也很直白——知母不知父,禽獸之道也。

人之所以比畜生崇高,是因爲知道自己爹媽是誰,朝鮮那些當權者在律法上劃定了朝鮮賤民與牛馬雞犬同等。而這樣的朝鮮賤民,在十七世紀初的時候,大概佔了朝鮮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正是因爲這樣的背景,因此朝鮮人的戰力很渣,畢竟奴隸誰會賣命?如果建虜到朝鮮後對這一階層好一點,估計建虜會如同原本歷史上把明軍變爲漢軍八旗後,這些朝鮮努力的戰力也會飆升。

只是在這個位面上,很可惜建虜沒有這樣的機會。在大明的連續打擊之下,建虜是把朝鮮當糧倉用的。極力地搜刮,讓他們不得民心。

如今,朝鮮的官員基本都跟着建虜,或者是被建虜裹挾逃去了倭國。留下的朝鮮人,大部分是賤民,成爲大明百姓之後,地位一下得到提升,又怎麼可能不歡天喜地。

在朝鮮這邊土地上,大明很早就表現出了要跨海作戰的意圖。軍隊調集在最那段這邊訓練,水師也在釜山駐紮。如此種種,讓朝鮮本地人也非常地擁護。

對他們來說,海峽對岸的那片倭國土地上,全都是他們的仇人,不管是倭人還是建虜又或者是那些朝鮮當官的。因此,他們非常支持朝廷大軍。徵召令一下,很多朝鮮人都參軍,或爲陸軍,或爲水兵。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還真別說,至少在李芝奇的水師中,就有好多朝鮮人。他們對海峽這一片的水文很熟悉,有了他們在,對水師的幫助很大。

建虜在朝鮮的禍害,使得朝鮮的人口大幅度減少。到大明解放朝鮮時,能活下來的,基本上已經沒有老弱病殘。這相對應的,也降低了大明對朝鮮的糧食救濟。加上曹變蛟當初選擇在糧食快要收割時候出擊,更是繳獲了很多存糧,這讓朝鮮這邊的百姓生活,要遠好於建虜統治時期。

有這個基礎在,也讓崇禎皇帝放心把這裡作爲以後攻擊倭國的前進基地。

春暖花開,崇禎皇帝感覺差不多了,便在聊天羣中私聊錢富貴道:“你告訴豪格,就說你在聊天羣中看到消息,說大明不會放過他們,要準備跨海繼續剿滅他們。”

錢富貴聽得一愣,他有點不明白皇上的意思,便確認道:“陛下,如果屬下告訴豪格的話,豈不是讓倭國的建虜有了防備?”

崇禎皇帝看到,不由得一笑道:”朕就是要讓他們知道,你就按朕的意思去做就好了。這樣一來,還能讓豪格知道你不可或缺!“

131 豈會言而無信555 誰能想到275 大明建設銀行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210 一切完美第二個單章177 磨刀(第三更)393 招安張獻忠275 大明建設銀行288 曹文詔的苦心1037 大明皇帝的影響力1177 羨慕546 扶不起的阿斗(第四更)1156 科技清吏司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1182 當野人滅了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747 目瞪口呆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805 弄巧成拙320 新軍成軍400 看天又怎麼了836 小目標561 浴血奮戰的功勞一定要討回來740 萬人敵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668 大清皇帝不是那麼好當啊(第四更)519 一隻虎791 打賭93 手中沒有底牌906 遭遇(第四更)1141 只幹猴子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349995 南洋按此例993 神兵天降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1254 年輕好啊1326 亂了457 殺神(加更)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1225 祖國強大了,誰還願意在外飄蕩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576 腳踩兩隻船(推薦票加更)1083 變天1214 事實勝於雄辯127 輿論的重要性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028 不愧是鄧子龍孫子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68 殺駱斬袁514 旗來31 君王死社稷35 你們想多了1096 福建初級武備堂723 先啥再啥109 一頭黑線662 和鄂爾勒克1309 亮相1243 是我們大明1126 莫臥兒帝國982 兩個吐血1172 崇禎皇帝新的發財之道574 皇太極的新政1154 猜對了1259 朕付出的代價會很高497 鄭芝豹的消息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34 我是羣主1325 都是垃圾1126 莫臥兒帝國529 火炮的改進1100 崇禎皇帝的底氣945 運籌帷幄1181 首戰977 返老還童553 迂迴輿論1058 真有內奸845 黑眼圈474 抱怨(第三更)344 寧玩我的情報網1076 皇太極的死法899 打手(第四更)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908 皇太極的轉變555 誰能想到44 誓死衛護京師676 要錘子幹啥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59 老婆熱炕頭1263 教育司401 知易行難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92 升遷神速904 冷麪閻王320 新軍成軍914 明國蠻橫無理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1261 東方人太兇殘了
131 豈會言而無信555 誰能想到275 大明建設銀行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210 一切完美第二個單章177 磨刀(第三更)393 招安張獻忠275 大明建設銀行288 曹文詔的苦心1037 大明皇帝的影響力1177 羨慕546 扶不起的阿斗(第四更)1156 科技清吏司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1182 當野人滅了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747 目瞪口呆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805 弄巧成拙320 新軍成軍400 看天又怎麼了836 小目標561 浴血奮戰的功勞一定要討回來740 萬人敵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668 大清皇帝不是那麼好當啊(第四更)519 一隻虎791 打賭93 手中沒有底牌906 遭遇(第四更)1141 只幹猴子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349995 南洋按此例993 神兵天降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1254 年輕好啊1326 亂了457 殺神(加更)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1225 祖國強大了,誰還願意在外飄蕩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576 腳踩兩隻船(推薦票加更)1083 變天1214 事實勝於雄辯127 輿論的重要性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028 不愧是鄧子龍孫子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68 殺駱斬袁514 旗來31 君王死社稷35 你們想多了1096 福建初級武備堂723 先啥再啥109 一頭黑線662 和鄂爾勒克1309 亮相1243 是我們大明1126 莫臥兒帝國982 兩個吐血1172 崇禎皇帝新的發財之道574 皇太極的新政1154 猜對了1259 朕付出的代價會很高497 鄭芝豹的消息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34 我是羣主1325 都是垃圾1126 莫臥兒帝國529 火炮的改進1100 崇禎皇帝的底氣945 運籌帷幄1181 首戰977 返老還童553 迂迴輿論1058 真有內奸845 黑眼圈474 抱怨(第三更)344 寧玩我的情報網1076 皇太極的死法899 打手(第四更)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908 皇太極的轉變555 誰能想到44 誓死衛護京師676 要錘子幹啥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59 老婆熱炕頭1263 教育司401 知易行難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92 升遷神速904 冷麪閻王320 新軍成軍914 明國蠻橫無理1302 光宗耀祖的好機會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1261 東方人太兇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