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

宋徽宗有此言,乃是因爲得知平州張覺遙奉天祚帝耶律延禧爲主的情報,讓他意識到燕地人心並未歸附,天祚帝耶律延禧那個麻煩必須消除。

當然,宋徽宗突然提出此事,也是有意試探一番郭藥師,看他會如何應對。

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刁鑽的問題,急切之間難以很好的答覆。

郭藥師若是拒絕攻打天祚帝,這是抗旨不遵,朝廷還能放心讓他鎮守燕地麼?

可若是郭藥師毫不猶豫地答應殺死舊主來討好新主,以此爲自己邀功,則又不免被視爲不忠不義的小人。

今日你郭藥師可以心安理得的背叛天祚帝,明日豈知你不會再次背叛大宋?

也不知是宋徽宗身邊哪個缺德的大臣幫他出了這麼一個坑人的問題。

郭藥師聞言,面色大變,開口說道:“陛下恕罪,臣不敢領旨!

天祚帝,臣之故主也,臣不敢叛。

只因天祚帝國破出走,燕京城被蕭太后篡權,臣這才向天朝降伏。

陛下讓臣於別處效死命,臣絕不敢推辭。

但若是讓臣反故主,臣事故主如事陛下,唯知盡忠而已,實不敢從命。

弒君背主非臣之道,願陛下將此任務指派給他人。

臣萬死!”

郭藥師聲情並茂的說完這些話後,跪在地上涕泣如雨。

郭藥師的這番應對,堪稱完美,他向皇帝陛下表明瞭態度:

我郭藥師就是一個忠臣,以前不會背叛天祚帝,如今也不會背叛道君皇帝你。

如我這般的大忠臣怎麼可能幹得出殺害舊主之事?陛下英明,不會逼我這忠臣幹出不忠不義之事吧?

“郭將軍真忠臣也!”

宋徽宗由衷的發出一聲感嘆。

郭藥師的這番表演成功的化解了危機,贏得了宋徽宗的讚賞。

宋徽宗一開心,就將身上的戰袍脫下披在郭藥師身上,連同盛冰的兩個金盆都賜予郭藥師,並對他官加檢校太傅。

郭藥師離開延春殿回到驛館裡,對屬下說今日能有這些賞賜,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常勝軍衆人齊心合力的結果。

隨後,郭藥師就命人將兩個金盆鉸開,給屬下衆人均分。

郭藥師拒絕攻打舊主,並且與屬下共分金盆的舉動,得到朝中衆人交口稱讚,宋徽宗也覺郭藥師能行事如此,殊爲難得。

但郭藥師不肯領兵攻打天祚帝耶律延禧,倒也讓宋徽宗君臣更覺得天祚帝一日不除,燕人人心不穩。天祚帝對於大宋統治燕雲之地實是心頭大患。

不過,這個心腹之患還遠在夾山與金軍做迷藏,只能算作遠慮,現今正在威脅燕山府的蕭幹軍纔是大宋的近憂。

在派遣郭藥師北歸與蕭幹對抗後,東京汴梁城裡,在接到王安中的上書後,羣臣再次爲是否接納平州張覺這股叛軍而爭論不休。

趙良嗣仍然堅持反對接納張覺,甚至請求宋徽宗下旨處斬前來東京汴梁城遊說的遼國遺臣李安弼等人。

宋徽宗不允趙良嗣所奏,但也舉棋不定,不說同意接收平州。

皇帝陛下不表態,支持接收平州與反對接收平州的大臣們爭執不下,到得最後,這個僵局卻被康延殿學士、提舉太一宮趙敏修打破了。

趙敏修也是遼國遺臣,只是早一步投靠了大宋。他原名李處能,是原遼國宰相李儼之子。

李處能是遼國外放官員,在覺華島爲官時被當時掌權的蕭太后召喚回燕京。當他走到平州地界時,卻得知金軍已經佔了燕京,被迫逃往宋朝。

李處能輾轉到達東京汴梁城後,宋徽宗對其頗爲重視,先是賜他皇族姓氏,改名趙敏修,後又賜給他宅第官職,趙敏修於是留在了東京汴梁城。

趙敏修能夠在亡國之後跑到大宋京師,並混得風生水起,也是託他父親李儼之福。

李儼曾經出使大宋,與宋朝官員交往密切,在東京汴梁城裡頗有人緣。特別是他二十多年前與蔡京交好之事,在大宋士林傳爲美談,也爲今日兒子投靠大宋鋪平了道路。

太師蔡京年輕時是進士出身,滿腹經綸,才思敏捷。

宋哲宗紹聖年間,蔡京以翰林學士身份,出面接待遼國使臣李儼,留住頗久。李儼也是才華橫溢,精通詩詞,與蔡京一見如故,成爲了好友。

一日,蔡京在府上宴請李儼。李儼看到侍從端上來新鮮的杏子,詩性大發,指盤中杏子吟道:“來未花開,如今多幸(杏)!”

蔡京一聽,隨手拿起另一個盤子中的梨子對曰:“去雖葉落,未可輕離(梨)。”

蔡京以梨對杏,十分工巧,又以諧音表達了對客人李儼的挽留之意,更加絕妙。

二人的妙對一時間在東京汴梁城裡傳爲佳話。

正因爲父親在大宋有太師蔡京這樣的老友,所以趙敏修在遼國滅亡後立即毫不猶豫地逃到東京汴梁城,投奔了蔡京等人。在太師蔡京等人的幫助下,趙敏修很快就在大宋京師裡立穩了腳跟。

趙敏修繼承了家父結交朋友的天賦,很快就與宰相王黼、少保蔡攸建立了很好的私交,經常在王、蔡府上走動。

因爲趙敏修在逃亡過程中,曾在平州滯留過一段時日,王黼、蔡攸二人便向趙敏修詢問平州的情況。

趙敏修認爲平州非常重要,非收復不可。王黼、蔡攸二人又把他的這個意見轉述給了宋徽宗。

最終,宋徽宗對於收復平州的渴望戰勝了對金國的恐懼,決定撕毀與金國的盟約,納降平州。

於是,宋徽宗下旨命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坐鎮雄州宣撫司的中山安撫使詹度等人配合平州張覺安撫燕地百姓,並選拔當地士大夫中可用之人管理地方,又免了燕山府等地三年賦稅。

同時,宋徽宗下旨命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派人奔赴平州,告知張覺宋朝願意接納他,希望他能夠夾擊佔據薊州和景州的蕭幹,爲大宋建功立業。

張覺與大宋和蕭幹都有秘密聯繫,他得到大宋的答覆後,沒有聽命去攻擊蕭幹,而是倚仗着有大宋這個靠山,親自帯着五萬兵馬向東越過榆關,屯駐在潤州近郊,想攻取遼國滅亡時新降金國的遷、來、潤、隰四州。

整個燕雲大地,有戰火蔓延之勢。

第七百四十六章 金國動員令第三百一十三章 “積德行善”鼓上蚤第二百三十八章 戴宗的逃跑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送師兄一壺水第一百八十二章 脆了好吃第五十四章 武松之死第七百七十九章 宋軍巡邊第一百二十章 神火將軍第一千零四章 各懷心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兄弟們的任務達成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澤的煩惱第七十五章 忍不住想打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我軍休矣第一百五十二章 喜事連連第一百三十章 南下求醫第七百四十一章 穿越者當如是也第七百九十一章 巨馬河亂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祝家莊的埋伏第一百三十一章 樵夫指路第六百零八章 再赴會寧城第八百六十一章 擋不住的宋徽宗第九百八十二章 完顏宗望之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簡陋的都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官人招惹不得第四百三十八章 踏上金國土地第五十三章 血戰獅子樓第三百三十章 “鬼臉兒”杜興第五百九十七章 知府人選第三百一十八章 祝彪前來拜訪第九十一章 投名狀第二百五十六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零二章 那廝變心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童貫的難題第三百一十七章 翠屏山三賤聚首第三百六十九章 誤國的鳥皇帝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保境安民任得敬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援軍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九十八章 吳軍師的表演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誠實守信的楚軍第三百一十一章 三孃的刀還鋒利否第三百六十五章 燕青甘拜下風第二百八十六章 攻守有道第六百二十八章 死也要女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青州來客第八百九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八十章 慶功宴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七十三章 千年背鍋俠第四百三十三章 童貫的平燕策第七百四十四章 告別廢都第九百三十一章 魯智深投奔西門慶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一百三十四章 刀下留人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月下言志第三百三十四章 祝家莊的俘虜待遇第二百三十八章 戴宗的逃跑計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百一十四章 明月何處看第四百零一章 接盤俠西門慶第七百八十四章 任性的花和尚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八百五十四章 晁蓋他鄉遇故人第四百零九章 目標登州第三百六十九章 誤國的鳥皇帝第五百九十一章 地圖的重要性第七百三十二章 在大官人面前沒有天險第八百八十七章 皇帝老兒也不自由第三百三十章 “鬼臉兒”杜興第六百六十五章 精進的岳飛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官人更浪第三百二十六章 祝家莊一敗梁山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金國來人第三十五章 李清照與趙跑跑第九百九十七章 難以割捨的誘惑第四百一十一章 好像有便宜佔第九百一十八章 無望的等待第八百三十七章 爲了世界和平第七百六十六章 何濤建功第六百四十四章 遼軍喪膽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第八百零八章 金國使臣入東京第六百三十四章 賊和尚的妙用第六百八十四章 耶律餘睹降金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三章 指點馬擴第三百四十章 我好想割須棄袍第八百六十五章 宋徽宗提供的鐵證第四百九十三章 徐大刀與大鱷鯨第十章 陸小乙找的好漢第一百二十四章 初會史文恭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臨登州城第四百九十章 膠東海盜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上財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官商勾結造海船第七百零六章 蹲點撿大魚第三百二十一章 楊雄搬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苦苦相逼
第七百四十六章 金國動員令第三百一十三章 “積德行善”鼓上蚤第二百三十八章 戴宗的逃跑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送師兄一壺水第一百八十二章 脆了好吃第五十四章 武松之死第七百七十九章 宋軍巡邊第一百二十章 神火將軍第一千零四章 各懷心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兄弟們的任務達成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澤的煩惱第七十五章 忍不住想打人第八百二十一章 我軍休矣第一百五十二章 喜事連連第一百三十章 南下求醫第七百四十一章 穿越者當如是也第七百九十一章 巨馬河亂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祝家莊的埋伏第一百三十一章 樵夫指路第六百零八章 再赴會寧城第八百六十一章 擋不住的宋徽宗第九百八十二章 完顏宗望之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簡陋的都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官人招惹不得第四百三十八章 踏上金國土地第五十三章 血戰獅子樓第三百三十章 “鬼臉兒”杜興第五百九十七章 知府人選第三百一十八章 祝彪前來拜訪第九十一章 投名狀第二百五十六章 雙喜臨門第六百零二章 那廝變心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童貫的難題第三百一十七章 翠屏山三賤聚首第三百六十九章 誤國的鳥皇帝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保境安民任得敬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援軍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九十八章 吳軍師的表演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誠實守信的楚軍第三百一十一章 三孃的刀還鋒利否第三百六十五章 燕青甘拜下風第二百八十六章 攻守有道第六百二十八章 死也要女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青州來客第八百九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八十章 慶功宴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七十三章 千年背鍋俠第四百三十三章 童貫的平燕策第七百四十四章 告別廢都第九百三十一章 魯智深投奔西門慶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一百三十四章 刀下留人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月下言志第三百三十四章 祝家莊的俘虜待遇第二百三十八章 戴宗的逃跑計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百一十四章 明月何處看第四百零一章 接盤俠西門慶第七百八十四章 任性的花和尚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八百五十四章 晁蓋他鄉遇故人第四百零九章 目標登州第三百六十九章 誤國的鳥皇帝第五百九十一章 地圖的重要性第七百三十二章 在大官人面前沒有天險第八百八十七章 皇帝老兒也不自由第三百三十章 “鬼臉兒”杜興第六百六十五章 精進的岳飛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官人更浪第三百二十六章 祝家莊一敗梁山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金國來人第三十五章 李清照與趙跑跑第九百九十七章 難以割捨的誘惑第四百一十一章 好像有便宜佔第九百一十八章 無望的等待第八百三十七章 爲了世界和平第七百六十六章 何濤建功第六百四十四章 遼軍喪膽第四百零八章 在德還是在險第八百零八章 金國使臣入東京第六百三十四章 賊和尚的妙用第六百八十四章 耶律餘睹降金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三章 指點馬擴第三百四十章 我好想割須棄袍第八百六十五章 宋徽宗提供的鐵證第四百九十三章 徐大刀與大鱷鯨第十章 陸小乙找的好漢第一百二十四章 初會史文恭第四百三十七章 再臨登州城第四百九十章 膠東海盜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上財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官商勾結造海船第七百零六章 蹲點撿大魚第三百二十一章 楊雄搬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苦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