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復辟黨雲集

磁州知州宗澤得知金軍東路軍攜太上皇北歸後,曾經企圖聯合河北各地守將截擊金軍,救出太上皇。

然而,河北諸將知道與金軍的差距太大,沒有響應宗澤的號召。

唯有馬擴從真定府逃出後,召集了兩千義軍來投宗澤。

原來,馬擴自從在河東太原府與童貫分道揚鑣,回到真定府後,卻未能如願召集兵馬抗金,而是被劉韐之子劉子羽關進了大牢裡。

因爲馬擴多次出使金國,在金軍南下後,被劉子羽當成通敵賣國之人關押了起來。

其後趙桓登基,誅殺清除所謂“六賊”的勢力,馬擴被視作太尉童貫的黨羽,又被冤枉吃了數月的牢飯。

經過馬擴父親馬政的一番運作,馬擴才得以倖免於難,從真定府的大牢裡被放了出來。

然而,不等馬擴重整旗鼓,金軍很快就殺到了真定府。

真定府失守時,馬擴逃入太行山中,將一些山賊、強盜改成了抗金義軍。

得知老師宗澤在磁州舉兵抗金後,馬擴就帶着這支義軍南下投靠了老師宗澤。

宗澤未能成功營救太上皇趙佶,可是還想將復宋抗金的旗幟打下去,就準備擁戴宗室子弟,太宗皇帝趙光義六世孫,相州通判趙不試爲主,反楚復國。

這一次,見到有政治投機的可能,相州知府汪伯彥、知河間府,兼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和北道總管趙野等人一拍即合,與宗澤達成了擁戴宗室趙不試復國的共識。

然而,河北路首府,北京大名府的留守杜充卻拒絕了宗澤、汪伯彥等人的邀請,沒有加入趙不試這個政治團體。

宗澤、汪伯彥等人領兵齊集相州,準備渡河南下,逼迫僞楚國皇帝張邦昌退位還政。

北道總管宣撫司統制官王淵作爲先鋒,率領騎兵五千餘人搶先渡河,來到了東京汴梁城外。

同日,江淮發運判官向子諲派遣的將領王儀等人率兵一萬抵達東京汴梁城外,江淮發運司統制傅亮也率兵兩萬自淮南趕到了東京汴梁城外。

那麼,這兩支淮南的兵馬又是從何而來呢?

原來,金軍北歸後,宋室的另一位宗室,宋太祖趙匡胤六世孫,此時擔任陳州淮寧知府的趙子崧也產生了問鼎中原的野心。

趙子崧身爲太祖皇帝子孫,對宋朝皇帝之位一直由太宗後人來擔任非常不滿。

趙子崧認爲太祖打下來的江山,已經被太宗後人坐了一百多年,時間足夠久了。

況且如今天下大亂,太宗一脈的皇子皇孫們都被金軍擄走,大宋的江山理應重新回到太祖皇帝后人手中。

於是,趙子崧與門人傅亮等人歃血爲盟,並傳檄天下稱:“藝祖造邦千齡,而符景運。皇天佑宋,六葉而生眇躬。”

檄文中的藝祖即宋太祖,眇躬則是皇帝皇后自謙之詞,趙子崧公然以繼承人的身份自居,可見其覬覦皇位的野心昭然若揭!

身爲趙子崧的門人和心腹,江淮發運司統制傅亮領兵北上,成爲了趙子崧派系爭奪皇位的急先鋒。

江淮發運判官向子諲也是趙子崧派系的大將。

唯一讓趙子崧略感遺憾的是,他管內陳州的猛將呼延灼、韓滔二將在黃河岸邊戰死了,否則他的帳下又要增添兩員虎將。

雖然呼延灼、韓滔帶走了陳州的禁軍精兵,但趙子崧還是很快又召集了兩萬兵馬,緊隨着傅亮軍殺往東京汴梁城。

打着復辟旗號的軍隊一支又一支地來到東京汴梁城下,討楚檄文也一份又一份的傳入城中。

西門慶對此卻不爲所動,命令蔣忠緊閉外城的城門,對城外軍隊不作理會。

西門慶軍的示弱,不僅讓城外的各路軍馬氣焰囂張,也讓朝中的一些大臣認爲西門慶軍外強中乾,敵不過城外雲集的宋軍。

在這種形勢判斷下,朝中有人站出來進行政治表態了。

侍御史胡舜陟上書給楚國皇帝張邦昌,提議請宋元佑皇后垂簾聽政,以表示還政於趙氏。

他說:“今四方勤王之師雲蒸霧集,彼爲趙氏而來,豈有從吾號令?閉門拒之有同兒戲。

伏望即將指揮正其名位,請元佑皇后垂簾聽政於內,陛下以太宰治事於外,特遣大臣往迎諸王,明以此事,播號將士,孰不欣然悅服……”

總之,就是勸說張邦昌向自立爲王的趙氏宗族們開城投降,還政於趙氏。

監察御史馬伸也致書給張邦昌,要求他還政於趙氏。

攝門下省呂好問同樣勸說張邦昌還政於趙氏。

若非西門慶領兵進入東京汴梁城,又在玉津園與張邦昌一席長談,堅定了張邦昌的信心,只怕張邦昌此時已被還政派大臣說服,要讓出皇位了。

此時有西門慶在背後撐腰,張邦昌面對胡舜陟、馬伸、呂好問等人的勸諫卻是不置可否。

面對城外各路大軍圍城,東京汴梁城中的百姓們卻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依然選擇了支援西門慶軍。

畢竟,在金軍圍困東京汴梁城,滿城百姓遭難時,城外那些軍隊沒有一支前來勤王救援。只有西門慶大官人的軍隊迎難而上,從金軍手中救出了數千弱女子。

如今金軍撤走了,這些不知道躲在哪個犄角旮旯的軍隊就都跑出來爭權奪利了。如此無恥的行徑,招致了東京汴梁城百姓的鄙視與憤恨。

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後人都粉墨登場了,爭權奪利又怎能少了魏王趙廷美的後人趙叔向?

得知趙不試和趙子崧派系的軍隊都殺到東京汴梁城外了,趙叔向害怕皇權被他二人奪走,也與張深、劉光世一道率兵五萬匆匆趕到了東京汴梁城。

此時,趙叔向不僅有張深、劉光世軍的支援,佔據襄陽、鄧州的南道總管王襄也加入了他的陣營。

趙叔向野心勃勃,還在通過張深、劉光世二人聯絡陝西五路的西軍諸將。

只要有了西軍的支援,趙叔向有信心擊敗河北趙不試和淮南趙子崧兩派,奪得皇帝寶座。

至於東京汴梁城中的僞楚國皇帝張邦昌,在趙叔向眼中,不過是冢中枯骨,不值一提。

我趙叔向有西軍將士支援,只須咳嗽一聲,就能將那僞帝張邦昌嚇破膽!

第八十八章 逃與追第一千零六十章 金國內亂初起第五百二十八章 燈照掛舞照跳第一百一十八章 扈三娘與西門昕第一百三十二章 殺人爲樂第四十一章 深夜採花賊第四百八十六章 醜女婿也要見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杜充邀功第九百九十五章 西門慶徵西第一百四十七章 進入東昌府第七百八十一章 渾水摸魚的時代第一千零四十章 得勝還朝第三百九十一章 禍水東引第八百一十一章 易州請降第四百二十章 盜馬的漢子威武雄壯第五百零二章 好漢請留步第九百五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村夜戰第九百六十六章 讓帽子再飛一會兒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軍的和談條件第七百九十五章 老天爺都看不慣第二百零四章 大善人的煩惱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日本在閉關鎖國第三百零八章 分贓好是難爲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錯過改變歷史的機會第六百三十章 西門慶從軍記第六百六十二章 等待招安的二龍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歸扈家莊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八百六十九章 宋朝統治的滋味第七百四十章 李世民比我壞第九百七十六章 雞犬升天第七百二十四章 趙徽宗的家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強弓斷後第四百九十七章 假旋風李鬼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的人才在哪裡第四百四十章 酒後殺人第八百零四章 絕不投宋第五百六十四章 神算子的妙計第七百二十五章 我兒必將爲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跑了一個第六百一十五章 最好的獵物第六百一十六章 寶刀來歷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二百三十三章 潯陽樓上贈好酒第七百二十七章 金國使臣北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祝家莊的俘虜待遇第三十四章 誰人入我夢第七百零三章 耶律延禧的心思第五百六十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零二章 如何勾搭李師師第七百九十六章 前倨後恭第三十四章 誰人入我夢第四百一十九章 斡離不的馬第一千零三章 曲端再敗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金國各派的反應第四百六十九章 推動了歷史的車輪第五百四十章 你來我往的攻防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火併王倫的報應第七百五十七章 不詳預感第一百零一章 小御街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九十一章 飛熊西門部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官人的情敵們第七十六章 老爺也來學規矩第一百五十九章 難啃的鐵烏龜第九十一章 投名狀第三百九十四章 柴進是幕後黑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擒九尾龜第六十章 再登獨龍崗第六百七十九章 廢物利用第三百五十章 大宋朝很盛世第四百一十章 一路向東第九百七十一章 救死扶傷第三百零二章 潛入牟山第二百五十五章 踏上歸途第六百四十八章 比武資格第七百三十八章 快拜我爲師第三百四十七章 在下登州馬擴第六百八十三章 池魚之殃第九百七十章 全城沸騰第七百零一章 完顏宗翰的邀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急公好義的西門慶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生死考驗第一百四十章 密謀攻山第八百七十三章 作死的道路第二百一十五章 娘子們的新角色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人有喜第八百六十章 吳乞買登基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遼國的梁山好漢第七百三十一章 欲擒故縱大刀關勝第四百七十一章 官商勾結造海船第二百三十一章 戴宗痛打宋公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募兵防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觀戰對影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潯陽江邊來挖坑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局未定
第八十八章 逃與追第一千零六十章 金國內亂初起第五百二十八章 燈照掛舞照跳第一百一十八章 扈三娘與西門昕第一百三十二章 殺人爲樂第四十一章 深夜採花賊第四百八十六章 醜女婿也要見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杜充邀功第九百九十五章 西門慶徵西第一百四十七章 進入東昌府第七百八十一章 渾水摸魚的時代第一千零四十章 得勝還朝第三百九十一章 禍水東引第八百一十一章 易州請降第四百二十章 盜馬的漢子威武雄壯第五百零二章 好漢請留步第九百五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村夜戰第九百六十六章 讓帽子再飛一會兒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軍的和談條件第七百九十五章 老天爺都看不慣第二百零四章 大善人的煩惱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日本在閉關鎖國第三百零八章 分贓好是難爲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錯過改變歷史的機會第六百三十章 西門慶從軍記第六百六十二章 等待招安的二龍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歸扈家莊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八百六十九章 宋朝統治的滋味第七百四十章 李世民比我壞第九百七十六章 雞犬升天第七百二十四章 趙徽宗的家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強弓斷後第四百九十七章 假旋風李鬼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的人才在哪裡第四百四十章 酒後殺人第八百零四章 絕不投宋第五百六十四章 神算子的妙計第七百二十五章 我兒必將爲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跑了一個第六百一十五章 最好的獵物第六百一十六章 寶刀來歷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二百三十三章 潯陽樓上贈好酒第七百二十七章 金國使臣北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祝家莊的俘虜待遇第三十四章 誰人入我夢第七百零三章 耶律延禧的心思第五百六十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零二章 如何勾搭李師師第七百九十六章 前倨後恭第三十四章 誰人入我夢第四百一十九章 斡離不的馬第一千零三章 曲端再敗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金國各派的反應第四百六十九章 推動了歷史的車輪第五百四十章 你來我往的攻防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火併王倫的報應第七百五十七章 不詳預感第一百零一章 小御街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九十一章 飛熊西門部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官人的情敵們第七十六章 老爺也來學規矩第一百五十九章 難啃的鐵烏龜第九十一章 投名狀第三百九十四章 柴進是幕後黑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擒九尾龜第六十章 再登獨龍崗第六百七十九章 廢物利用第三百五十章 大宋朝很盛世第四百一十章 一路向東第九百七十一章 救死扶傷第三百零二章 潛入牟山第二百五十五章 踏上歸途第六百四十八章 比武資格第七百三十八章 快拜我爲師第三百四十七章 在下登州馬擴第六百八十三章 池魚之殃第九百七十章 全城沸騰第七百零一章 完顏宗翰的邀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急公好義的西門慶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生死考驗第一百四十章 密謀攻山第八百七十三章 作死的道路第二百一十五章 娘子們的新角色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人有喜第八百六十章 吳乞買登基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遼國的梁山好漢第七百三十一章 欲擒故縱大刀關勝第四百七十一章 官商勾結造海船第二百三十一章 戴宗痛打宋公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募兵防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觀戰對影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潯陽江邊來挖坑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局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