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諒也被傳染了。
作爲流行性傳染病的一種,瘟疫不懂得分辨人類的高低貴賤,只要是人,只要接觸過感染源或者是其它感染者,就一定會被傳染。
不過身份這東西也不是全無用處,因爲是當朝皇帝的嫡子,是王爺,所以他能夠比其他患者死得晚一些,全軍上下但凡懂點醫術的人都在努力爲他續命,但凡身具一定內力的武將都曾給他推血過宮,只求保他不死。
但是事實證實了一切努力都是徒勞,人們所能做到的只是讓他比普通士兵晚死幾天而已。
沒有人能夠阻止他的病況繼續惡化,時至今日,即使軍中將士們嘴上不說,心裡也都清楚,漢王已經活不過三天了。
對於這場瘟疫的結果,活着的人們的共識是隻有藥王孫思邈纔有可能拯救,而除了孫思邈之外,即使是號稱是孫思邈師弟的張一針都不具備這個能力,但是孫思邈又在何處?沒人知道。
其實最初楊諒派遣手下前往北平城向羅藝求救,其主要目的也是想撞一撞大運,看看孫思邈是否遊方到了幽州,若是不在,那就蒐羅當地的醫者過來看一看,死馬當作活馬醫。
但是此刻卻有人說北平城有神醫到來,而且是包治瘟疫的,這消息何異於仙樂綸音,這等於是宣佈一個必死之人不會死了,非但楊諒激動得跳下牀來,就連周圍軍帳裡那些奄奄一息的患者也都涌了出來,圍在中軍帳外等候消息。
“什麼?陰世師把神醫截了?還要殺掉?他這是要造反麼?來人啊!”楊諒大怒,殺神醫等於是殺他楊諒,別說是陰世師,就是換成親爹親媽這麼幹也不好使。
當即發佈帥令:“還能騎馬的將士全部出營,替孤把陰世師殺了,殺不了陰世師你們就不要回來了,看見神醫不管是死是活,一定要把人給我恭恭敬敬地請回來!”
情急之下,他甚至忘記問一聲神醫姓什麼叫什麼,反正讓傳令官帶人過去就是了,末了還不忘以重賞激勵,跑出中軍帳,追着已經上馬的將士宣佈:“殺陰世師者官升三級,賞黃金萬兩,將神醫護送回來的獎勵相同!”
截至目前,楊諒這三十萬大軍已經死了四萬多,更有二十二萬染病等死,仍然健康的不足四萬,這四萬人裡面有一萬騎兵,三萬步兵,步兵出營來不及,騎兵們紛紛上馬一鬨而出,也不管什麼隊形不隊形的了,反正就是殺陰世師。
再說陰世師和李智雲翁婿兩人,喝酒是不可能的,荒山野嶺的茶都沒處喝,陰世師施展輕功沿着羽裳等人的馬蹄痕跡一路追趕,李智雲既然攔不住老丈人,就只能騎着馬跟在後面,他發現陰世師的輕功真的很強,即使是長途奔襲也不遜於奔馬。
前文曾經說過,輕功分爲很多領域,有輕、高、快、靈活以及耐力多種,陰世師的輕功不僅能夠施展“危若累卵”和“捕風捉影”這兩種輕與靈活的專項,就連耐力一項也是冠絕武林。
論及耐力,最爲著名的一次比試發生在南宋時期,當時號稱鐵掌水上漂的裘千仞追趕老頑童周伯通從中原一路追到了西域,到了西域周伯通又反過來追趕裘千仞回到中原,二人的奔行速度始終不減。
這一來一回路途之遙、已經不能以馬拉松的概念來討論了,這妥妥的就是國際列車的節奏,如今在李智雲眼中看來,陰世師展現出來的長途奔襲能力非但不弱於南宋時期那兩位武林高人,甚至比那兩人還要強得多,因爲他的內力極強。
內力雄渾即可長途疾行,這一點不論是北宋時期的虛竹還是元末明初的張無忌都可作爲例證。虛竹曾經揹負天山童姥從天山跑到西夏國都興慶府,張無忌曾經一口氣從少林寺跑到武當山,就連號稱輕功當世第一的韋一笑都不得不甘拜下風。
如今李智雲身上的內力雖然還比不上虛竹和張無忌,卻比周伯通和裘千仞高出許多,然而即便如此,自忖也無法達到陰世師這般境界——假設自己下馬施展輕功,應該追不上陰世師。
由此憂慮叢生:就算可以依靠楊諒的大軍渡過一劫,那麼離開楊諒之後呢?
自己和羽裳終究是要前往高句麗的,又不能帶着楊諒的大軍一起走,到時候陰世師只要展開輕功追擊,己方三人能夠逃得出他的手心麼?
兩人一個施展輕功,一個騎馬馳騁,高速奔行之下不多時就看見了隋軍連營的影子,正想接近時,忽聽營中一陣陣唿哨響起,隨即有無數匹戰馬奔騰而出,這哪裡是朝廷的軍隊啊?這特麼簡直就是土匪。
僅僅是唿哨還不足以驚人,騎士們口中還大聲吆喝着:“大家衝啊,殺陰世師啊,升官發財啊!”
李智雲一聽就笑了,看向陰世師道:“岳父大人,不是小婿說你,你看你這事幹的,得罪了多少人,現在倒好,漢王派人出來殺你了,咋辦?”
陰世師鼻子都氣歪了,卻也只能乾瞪眼,人家楊諒是皇帝的親兒子,他殺我可以,我卻不能殺他,殺他手下的兵將也不行,這成千上萬的殺得過來麼?就算殺得過來,回頭大軍落敗,皇帝還不得殺我全家啊?還能咋辦,躲唄。
當下遊目四顧,看見軍營南面的一座矮山林木茂密,也不跟李智雲打招呼,直接往山林跑了。
李智雲哈哈大笑,說道:“岳父大人,山林裡面沒有酒飯,你還是回去吧。”
出來的騎兵跟在羽裳、李蓉蓉以及狄知遜的身後,離着老遠就看見了哈哈大笑的李智雲,連忙馳了過來,衆星捧月一般把李神醫請回了軍營。
漢王楊諒、行軍大總管王世積對李智雲奉若神明,王世積雖然沒有被傳染,但是比被傳染的還要難受,因爲若是漢王死了而他卻活着,這保護不力的罪責是逃不掉的,日後必遭處罰。
有神醫蒞臨,所有人都看見了希望,尤其這位神醫還是敢立承諾的——只要沒死的就不會死了。只此一句,就值得全軍上下對他膜拜。
李智雲也不囉嗦,直接望聞問切,確診此次瘟疫是大頭瘟疫,不論採用印度療法還是中醫療法均可醫治,只要藥品足夠。
所需藥品也很廉價,主藥板藍根,配以金銀花、黃岑、連翹組成的雙黃連,加葛根、升麻、柴胡、天花粉、乾草煎成藥劑,每日子午各服一劑,七日之後儘可病除,唯須將養月餘。
至於那些已經死掉的人,立即火化掩埋,恰逢冬季已然到來,天寒地凍之下,流毒當可肅清。只是這一場東征就只能夭折了,隆冬臘月去白山黑水之間作戰,不等開打,凍也凍死了。
李神醫一番診斷,大筆一揮開具藥方,楊諒立即派人前往附近州縣批量購買,藥方上的藥物雖然廉價,但怎奈隋軍病患人數太多,絕非三五家藥鋪所能準備。
接下來的日子裡李智雲就帶着羽裳和李蓉蓉住在軍營之中,再也不怕陰世師前來滋擾,卻把狄知遜遣返太原。
誰知道狄家附近的百姓有沒有遭受瘟疫侵擾?那可是殭屍活動最爲集中的區域。雖然李智雲很想帶着狄知遜一起前往高句麗,以防備淵蓋蘇文詭異莫測的忍術伏擊,但是狄家一家人的生命安全豈能忽視?
若不是因爲想要確診之後纔敢敲定藥方,從北平城出來的時候他就把狄知遜趕走了。
除了救治狄家這件事之外,李智雲還委託狄知遜另一件事,讓他回到山西之後抽空到潞州天堂縣單雄信家裡去一趟,轉告單雄信和單盈盈,讓他們在商洛之間去尋找一處帶有深潭的絕谷。
爲此他還根據尋俠系統給出的史料繪製了一副大致地圖交給狄知遜,圖中標註了那座山谷的模糊位置。
至於爲什麼要讓單家兄妹去找這個絕谷,李智雲是這麼說的:如果我兩個月內無法趕回山西,單盈盈就要住進那個絕谷,谷底深潭產有一種銀魚,配合蜂蜜服用,則可有效抑制情花之毒。
他這樣安排是爲了防患於未然,誰知道這一次前往高句麗會發生什麼?半道上被陰世師拾掇了怎麼辦?找不到羽裳的父親怎麼辦?被淵蓋蘇文聯合高手反殺了又該怎麼辦?
總不能自己無法及時趕回,就搭上單盈盈一條命吧?人家單雄信可是眼巴巴地在家裡等着呢。
值得一提的,幸而李智雲做出了這個安排,後來他果真沒能及時趕回山西,而單雄信派出前往歷城大龍堂的手下也沒能帶回斷腸草,單盈盈在情花之毒屢次發作之下只能進駐那座山谷,每日裡服食銀魚蜂蜜彈壓體內毒質。
再後來到了春暖花開之際,單盈盈把從歷城大龍堂得到的那兩枚情花果實埋在了谷中,竟而生根發芽,長出兩株情花樹來,樹下隨之伴生了兩株斷腸草。
而後單盈盈因爲不甘寂寞,想要再次浪跡江湖,就狠了心吞了斷腸草,只疼得肝腸寸斷,尋死覓活,跑到了山頂橫樑處,以家傳判官筆法在山壁上刻下“斷腸崖”三個大字,而後跳崖自盡,這就是絕情谷斷腸崖的由來。
話說這世上本是先有情花樹,後有斷腸草,然後纔有了斷腸崖,至於絕情谷這個名字的誕生就更要往後了。
那是公孫雲鼎對單盈盈念念不忘,多方打聽之下得知單盈盈進了那座山谷,就悄悄前往查探,又給單盈盈帶去諸多美食和生活用品,沒想到卻被單盈盈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罵了出來。
再往後天下大亂,公孫雲鼎在王世充的盛邀之下再度出山,在王世充兵敗之後心灰意冷,又唯恐遭受牽連,就舉家遷往當初單盈盈居住的那座山谷之中,並把該山谷命名爲絕情谷,到得南宋時期,絕情谷中已是遍地情花。
上述內容皆是後話,只因本書後續內容不易關聯,因此寫在本章,暫且按下不表。
只說李智雲攆走了狄知遜之後,和羽李二女在軍營裡又住了十天,這十天逗留主要是爲了救治將士,其次則是晾一晾守在附近的陰世師,讓他認爲自己一家人賴在楊諒軍中不走了。
在這十天之中,李智雲也沒閒着,根據系統提供的圖紙製作了三副滑雪板,又給讓羽裳給自己和李蓉蓉裁剪了三件白色披風,同時讓外出購買藥材的將士買回來幾塊紫水玉。
水玉就是水晶,李智雲用那把殺死紅海的二刃青鈺進行切削,而後雕琢打磨,加工出三副水晶眼鏡出來,雖然遠不如後世的玻璃鏡片光滑整潔透明度高,但是用於雪地護目還是可以的。
這一切收拾停當,第十天夜裡,李智雲向楊諒告辭,全軍上下盡皆不捨,哭着喊着不許李神醫離去,楊諒和王世積尤爲不捨,說不如一起返回長安,自己二人必定在聖上面前給李神醫請功。
李智雲當然不能返回長安,堅決辭行,只對楊諒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派出一千支小分隊,每隊五十人,騎兵十人步兵四十人,各小分隊同時出營,分往四面八方行軍,走出一百里後返回。
李智雲和羽李二女也都扮作了隋軍士兵模樣,混在其中一支小分隊中出發,只不過這支小分隊的行軍方向卻是由羽裳來指引。
目標直指長白山。
羽裳是高句麗人,自然知道長白山是高句麗的根本之地,此山乃是圖們江、松花江和鴨綠江的發源地,是歷代北方各民族心目中不可動搖的神山。誠可謂神山在手,天下我有。
要想在這白山黑水之地建立政權,統一號令,不佔據長白山是絕對不行的,沒有長白山作爲根據地,你出去打誰誰都不服氣。
只不過在隋朝這個時代長白山並不叫長白山,而是叫做徒太山,長白山是遼金時代的名字,唐朝時期尚且叫做太白山,再往前,山海經中把這座山叫做不鹹山。
一夜行軍無話,第二天太陽升起之時,李智雲這支小分隊已經進入遼東境內,估算着行軍路途已是百里有餘,李智雲就叫停了隊伍,“各位兄弟請回吧,他朝有緣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