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大羅(2)

遼城,又稱遼郡,大致位置掩蓋在後世的遼陽市區遼陽老城東北隅,

秦統一六國,就於此設立了遼東郡及其治所襄平城,東晉義熙六年(公元410年)高句麗盡據遼東後,改稱襄平城爲遼東城,作爲西陲重鎮來經營。

雖有隋煬帝號稱發師百萬的三大徵而始終不落。

直到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遼東道行軍總管李績以火攻拔之,改此城爲遼州城,作爲大軍討平高句麗的前沿跳板和過渡,自此沿襲下來又稱遼城、遼郡。

而到了高宗繼位之後,一代名將李績亦是以此爲出發地,以輕騎快馬突入高句麗的腹地,而開始執行“春殺耕農,秋焚田獲”的焦土戰略。

至使高句麗國中大飢,民變四起,以王族泉男生出奔唐朝而引兵攻滅其國,俘虜了高句麗末王泉高藏獻俘太廟,自此千百年以後泉高藏的石像,以陪虜的身份留在昭陵的神道之上。

而後來平地高句麗故地的反亂,新設的安東都護府,也是以此爲爲支撐點。最終將高句麗王姓貴族、士人官吏及其眷屬附庸人口十數萬,千里迢迢的四散遷置江淮之地,自此消失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

因此,這是一座頗有歷史和典故的古老城池。

橫亙在略微起伏的山野之中遼城,城池呈方方正正之廊,光是正面的長度就約有六七裡,內外有明顯的兩重城垣。外牆以二十尺高的包磚馬牆梯面,又塗灰抹面其隙,令難攀附;而位於東北向的內城,顯然比外城又高出一重,上面還有有兩層和三層,用途不明建築物;

內城是羅氏一族及其臣屬的居所,及官署、兵營之所在;外城爲商業區和大多數平民的聚居區。

城門三,東西門相對,雙層門樓,曰廣順和平夷。城外西北更大一些的曰鎮遠門,城垣有角樓、雉堞、女兒牆等建築,還有兩層高牆包裹而成的甕城,看起來規模宏偉高聳。

太子河從東牆外流去,形成一條頗爲曠闊的護城水系。可謂是集這個時代築城技術之大成的典型產物

總體感覺讓人有些歎爲觀止起來。

但走近之後,就可以看到深灰色的牆面上,一些新舊不一像是被先後修補過的斑駁痕跡,彷彿是在無聲提醒這任何一個注意到這個細節的人,這裡究竟發生過怎樣的事情。

其中顏色最淡的地方,看起來就在這一兩年的光景之內,再加上整個城牆上幾乎看不到任何青苔和野草的痕跡。。

難道,安東羅氏一度都被人打到了居城底下了麼。

懷着這種猜想和念頭,我見到了前來迎接的隊伍。旗幟招展而袍甲鮮明獵獵,身形魁梧而行陣整齊,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久於行伍的肅煞之氣,

“好吧,這纔有點意思啊。”

我在嘴裡嘀咕着,繼續仔細打量着些,應該是安東羅氏信賴和憑仗的最終武裝力量把。

比起沿途所見地方上那些,明顯裝備陳舊落後,訓練和營養狀況,都有所不足的駐守藩兵們,顯然不可與日而喻了。

“有德,。。”

見到這一幕,一隻陪同我的家老羅思謹,也不禁放下了暗藏的心事重重,而有些眉飛色舞的對我探身相詢道

“我遼東健兒,可還入得眼中否呼。。”

“嗯,。。”

我摸了摸下巴,由衷贊聲道

“確自有一番勇武彪形的風範。。”

但是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回事,看起來的確是精裝彪悍,久浸軍旅的勁卒。但不知道打起來又會是怎樣的情形,起碼在武器和戰術世代上,和我的淮東已經差了不只是一兩個層面了。

要說到精悍彪壯或是久經戰陣的話,被我幹掉不只是十數只的北軍們,相必很有話要說的

但至少,作爲基本的額城府,我收束起了這種無畏的比較心思。有所選擇的對他們做出了一些比較中肯誇讚。

比如在悍勇無畏的精神上,在戰場廝殺的持久和耐力等長處上,充分給與了肯定和褒獎。

“能得有德的讚譽,那是他們的福分”

似乎我的誇讚讓他相當的受用。

“不過貴部,亦是頗有細柳營的古風啊。。”

“無愧是在北朝威名赫赫的滿萬不可敵啊。。”

相互吹捧了幾句之後,我這才注意到左右的鴉雀無聲。卻是不知曾幾何時,兩邊的人馬已經悄無聲息的暗自在氣勢和陣容上較起勁來了。

我帶來的部下們看起來,無動於衷的在原地保持着肅立靜默的隊列,就彷彿對方是根本不存在的透明空氣一般的。

相比之下,對方躍然於上的氣勢和情緒,就有些細微處的混亂嘈雜起來了。這高下之判立刻就分明瞭出來。

不過我帶隊前來可不是爲了在人家門口鬥氣打臉的,一聲令下,大多數人有恢復了那種輕鬆攜意的行途常態,但依舊是暗自是對方如無物的態度。

不過,顯然羅思謹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細微處,或者說他根本不在意這些小節,而順着我的疑問,介紹起這隻出迎的人馬來。

“這支便是拱衛遼城的安東守捉軍。。”

大名鼎鼎的安東守捉軍,當然與我那隻半調子的青州守捉軍相比,這可是有着歷史數百年,戰功赫赫的老牌建制了。

最早可以上溯到第一代安東大都護薛仁貴,所轄的親兵部曲。歷代征討下來擊滅的番胡土蠻不計其數。直到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爆發,才一度斷絕。

卻又因爲薛嵩和羅先的安東派遣軍,而恢復重建起來,自此成爲了拱衛歷代安東道大都督和安東大都護的核心武裝。

後來薛氏與羅氏漸行漸遠,而在專注經營遼西故地的五路守捉,而將這個安東守捉的軍序和名號,留給了依舊據有遼郡城的羅氏。

如今領兵前來充作一賬的,自然也是羅氏旗下的大將之一,藩主的親信盧毅信,添爲兩位安東守捉副使之一。而正使則是一般由藩主的繼承人所兼任的。

此外,羅氏的旗下還有另外三隻名爲東寧、保定、定襄的類似常備軍序,目前駐留在對敵的新城州(今瀋陽市附近)和懷遠的前沿要害;都是因爲安東羅氏歷代當任過安東大都護的緣故,而保留下來的專屬軍序番號。

然後又有所謂的“梁河、倉勿、蓋牟”三大鎮,分別管有數處駐屯性質的府兵,而負責在東面、北面和西南面進行地方戍防。

因此,最終按照過往留下來的序列計算,安東羅氏麾下,足足有三軍三鎮一守捉,整七隻脫產的戰鬥序列。

當然了,按照羅思謹的說法,還可以聚集各地州縣的散序藩兵,再動員起領內的青壯來充實軍伍。

因爲,遼東多山而民風悍勇,募集而來的青壯年們,自備弓箭和其他武裝的不少,只要稍加陣形訓練,就能派上用場。

外加上還可徵調差遣那些分藩諸侯帶兵前來聚附。

因此,在安東羅氏的全盛之期,帶甲十萬根本不是任何問題的,說到這一點,他難掩有一種自豪之情。

當然了,我自覺他的說辭,多半要打個打折扣的,以遼東如今的產出和局面,能夠要的起那麼多部伍也相當夠嗆的。

要是安東大羅氏真的就這麼兵強馬壯而充足無虞的話,那還何必大老遠的把我找過來,還私下提出借兵的可能性幹毛。

難道是要邀請我一同出兵攻打北朝陣營的勢力麼。

只是作爲一個演員。嗯不,是潛在盟友的基本修養,我還是適當表示了驚訝和稱道,以滿足他的某種心情。

然後,一一見過出來相迎的若干位,駐留當地的羅氏親族和家臣。其中既有與羅思瑾身份比肩,而負責居城事務的另一位家老羅賢陳爲代表的一族,也有當代的內宰朱彥年,張義新爲首的內臣,代官。

仔細看起來,算是相當隆重的被視作藩主一般的對等資格了。當然這個待遇,還得算在我這個淮東制置使的頭銜加成上吧。

而後我和我的部下,被安排在了遼郡城不遠處的衛星城之一,一處名爲安舜堡的子堡裡駐留下來。裡面的食給、水源、傢什和器械,連同近身聽候的奴婢和粗使喚的雜役一應俱全,顯然早已經準備充分,

然後稍作休整,就應邀前往內城本家的詹明堂,參加一場接風洗塵的小小家宴,

說是小小的家宴,但是規格同樣一點兒都不低,宴上照明的是價值不菲的上等鯨脂和加了香料的蜂蠟;熊鹿狍子飛龍等山珍奇味可謂是極盡豐餚;

而光是出面作陪的家族成員,就足足有好幾十號。而且介紹起來都是有具體職事和頭銜的在位者,而非那種閒人清客之輩。

作爲這一次的正主兒,內定的下一任家主,現任的安東守捉使羅湛基,也出面和我親敘了一番,兩大源流和家世之間的過往淵源。

他是四十過半風度優雅,堪稱是一個老帥哥的人物,而且言語風趣而自有一番見歷和城府。第一印象很難不讓人生出些許好感和親切來。

至於當代的族長兼藩主,據說因爲數年前在白狼水大戰中負傷不輕,因此一直纏綿病榻而,情況時好時壞。因此,纔有了這一次卸任退養的額外安排。

不過,這一次也是典型的務虛之會,除了讓我認了一堆身居要職的人頭和麪孔之外,並沒有見到任何實質性的東西。

“主上。。”

陪同我出席的薛徽言突然提醒道

“此中無有重量級的大將和前沿軍帥之屬。。”

他這麼一說,我纔有些反應過來。回想起來,似乎都是偏向內臣、代官的文班資序了。

與南朝那些主要以不開化的土夷島蠻爲對手,而只保留和維持相當有些武力需求的海外藩們不同,安東大羅氏可是常年身處的在對抗北朝勢力,而首當其衝的前沿,屬於高度軍事化和常年處於備戰狀態下的北地強藩。

因此在藩家日常運作和經營過程中,各種與軍隊相關的內容與需求,顯然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而在這次家宴上,作爲武臣將吏的次序,除了本地安東守捉的一系,以及少數後勤、匠造相關之外,所謂三軍三鎮的代表,居然一個都沒有見到過,這顯然有些不尋常了。

第655章 出援5第61章 攬勝第197章 船談、交心第198章 航歸上第353章 援濟6第885章 反動5第338章 貯備第1011章 頹然第1078章 立新8第1099章 立新29第23章 醉聞第823章 啓新13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1168章 滄瀾12第436章 天傾第678章 出援28第900章 反動20第748章 思變8第1029章 瀾動9第1051章 零落第740章 抉擇10第906章 臨峙6第1003章 夷變3第548章 序間2第730章 異夢5第366章 再燃第640章 悵懷40第547章 序間第1077章 立新7第916章 臨峙16第668章 出援18第396章 在河北6第1127章 浪奔7第1259章 再決9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788章 萌動18第617章 悵懷17第996章 跌宕6第1290章 無題第242章 新軍第310章 淮北紛紛三第1047章 殤國7第743章 思變3第1275章 卷蕩5第342章 投獻第754章 徒變4第762章 憂亂2第744章 思變4第588章 變數8第22章 夜宴、百態第385章 戰雲5第604章 悵懷4第1035章 瀾動15第406章 應援第546章 序間6第486章 漸變16第75章 綢繆第118章 歸還第103章 蓄勢第1196章 徐州起6第818章 啓新8第510章 根本5第123章 蘿莉兇猛呼第632章 悵懷32第1200章 徐州起4第1250章 新章10第555章 序間9第25章 出聞第38章 彭城第225章 街邊、交鋒第706章 啓東(6)第93章 厚積2第470章 歸亡19第244章 謀求、謝禮第58章 船聞第1260章 再決10第424章 戰局7第568章 ,營生8第353章 援濟6第441章 天傾5第1136章 潮新6第1063章 零落13第116章 碎夢第214章 哥哥去哪了第1101章 歸遠第573章 決意3第753章 徒變3第1252章 再決2第1196章 徐州起6第1205章 淮動5第436章 天傾第46章 漸遠第26章 忽來第456章 歸亡4第12章 山中日月長第902章 臨峙2第321章 相見時難第1247章 新章7第296章 北幕
第655章 出援5第61章 攬勝第197章 船談、交心第198章 航歸上第353章 援濟6第885章 反動5第338章 貯備第1011章 頹然第1078章 立新8第1099章 立新29第23章 醉聞第823章 啓新13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1168章 滄瀾12第436章 天傾第678章 出援28第900章 反動20第748章 思變8第1029章 瀾動9第1051章 零落第740章 抉擇10第906章 臨峙6第1003章 夷變3第548章 序間2第730章 異夢5第366章 再燃第640章 悵懷40第547章 序間第1077章 立新7第916章 臨峙16第668章 出援18第396章 在河北6第1127章 浪奔7第1259章 再決9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788章 萌動18第617章 悵懷17第996章 跌宕6第1290章 無題第242章 新軍第310章 淮北紛紛三第1047章 殤國7第743章 思變3第1275章 卷蕩5第342章 投獻第754章 徒變4第762章 憂亂2第744章 思變4第588章 變數8第22章 夜宴、百態第385章 戰雲5第604章 悵懷4第1035章 瀾動15第406章 應援第546章 序間6第486章 漸變16第75章 綢繆第118章 歸還第103章 蓄勢第1196章 徐州起6第818章 啓新8第510章 根本5第123章 蘿莉兇猛呼第632章 悵懷32第1200章 徐州起4第1250章 新章10第555章 序間9第25章 出聞第38章 彭城第225章 街邊、交鋒第706章 啓東(6)第93章 厚積2第470章 歸亡19第244章 謀求、謝禮第58章 船聞第1260章 再決10第424章 戰局7第568章 ,營生8第353章 援濟6第441章 天傾5第1136章 潮新6第1063章 零落13第116章 碎夢第214章 哥哥去哪了第1101章 歸遠第573章 決意3第753章 徒變3第1252章 再決2第1196章 徐州起6第1205章 淮動5第436章 天傾第46章 漸遠第26章 忽來第456章 歸亡4第12章 山中日月長第902章 臨峙2第321章 相見時難第1247章 新章7第296章 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