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出援28

?當更多來自淮東的補給物資和裝備,被裝卸在羅津港內;從全州運回來的,堆積如山的戰利品和錢財,也隨同輪換修整的四營部隊,一起也踏上了海路的歸程;一切都看起來進入按部就班的正常軌道之後。

接下來是親附淮鎮的五位藩主及其親附的勢力,齊聚在海陽城在淮東方面的主導之下,以商榷全羅道十六郡一府的善後(瓜分)事宜。

而原本預期中囊括中南部的七家聯盟,也因此搖身一變成了所謂的全羅大聯盟。

作爲其中奔前走後出力最大的裴氏,得到了全羅道最精華的核心地區,除全州城以外的整個全州府,和比鄰鎮安郡的七個城邑。

至於全州城,則作爲日後聯盟會商和治理機構的常駐之所,則保持了某種獨立超然的角色。

由各家出錢出力,淮東方面進行訓練和裝備的,名義上的全羅聯盟直屬藩軍,也會駐紮在這裡,作爲全羅聯盟某種意義上對應突發狀況的機動力量,初定建制爲三千人。

而以金哲爲首的金氏家族,在獻出了領地之後,則被遷移安置到在了富氏發跡的茂朱郡,形同某種意義上的鎮壓和監視作用。這是一個多山的大郡,距離首府全州也不算遠,比起原本靠海的半郡,從長遠看無疑是因禍得福了。

但是相應後續治理和經營的局面,也遠比在德津郡時要複雜的多,無論是富氏的餘孽,還有那些桀驁難訓的山民,都需要花費他們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而其他其他四藩,亦有相應增加的領地和附庸、從屬;但主要是位於富氏和蒲氏的北部六郡之內,不過出於某種原因,這些領地顯然都是遠離本領,而交錯在一起的各片飛地,需要分出家族人手去接受和管領。

而按照我身邊幕僚團的建議和策劃,負責這些地方管領的代官人選,則要經過淮東方面的核準;而作爲門檻和標準,只有參與過協同作戰的藩軍中相應家族成員,纔有資格入選。

這樣就自然而然?在這些藩家之中,另外變相的拉攏和扶持起一批,因爲親附淮東而既得利益的潛在受衆和羣體。

而且一旦時間長了,這些分在各地的支系習慣了自己做主,形成自己的立場和利益之後之後,還有多少意願放棄獨立地位,而繼續服從本家的命令和步調,就很難說了。

正所謂異論相攪的故智,就在這裡體現出作用來了,就像是近代著名攪屎棍約翰牛的重要代表蒙巴頓同學,在次大陸玩出的印巴分治計劃一樣的異曲同工之妙。

然後在全羅道的中部各郡,這些既有的藩家之間,又額外扶持了一些較小的外姓家系,作爲某種緩衝和過度。來源同樣是藩軍之中,表現得力的大小頭目,他們多數以城下代官的身份,直接受全州城內的聯盟會議管轄,同時提供相應的兵員和賦役。

由於,他們也往往是現存的那些家族藩軍的骨幹和精銳。因此,等於變相的削弱了這些藩家對領下的控制力和因此做大的可能性;

這樣變相挖牆腳的陽謀,那些得到最大好處的藩家們,甚至沒法拒絕也沒有公然反對的理由,而只要稍許的抱怨和謠言的推動,就很容站在這些新生代官的對立面上。

而剩下來位於全羅道西南沿海的四郡之地,則毫無爭議的成爲淮東方面,長期代管的飛地。從總體面積上說,也相當於一整個徐州的規模了。

這地方雖然不怎麼大,但絕大多數是沿海的平原,既有方便漁獲和海貿的港灣,也有不錯的良田沃野和河流支系的灌溉,好好開發的話能作爲淮東資源產出的一個補充來源。

以海陽城爲四郡的治所,可以別設一個團練使,負責組織和協調在當地進行要點的屯墾和各種漁獲、海貿之事。其中一小部分則成爲那些蒙山軍附錄的安置地,進行嚴格的遍管和改造。

而其他的大部分土地,則作爲集體耕作的官營公田,而其中一部分會作爲軍功田,按照人頭分配在這次出征?士中,達到相應功勳標準和資歷的老兵的名下。

雖然,作爲集體官營的土地,當事人是不能直接管理和使用,也不能繼承,但是卻可以在有生之年,享受名下相應田畝固定產出的收益分成。也算是某種變相的終身保障和福利激勵措施。

這樣,每個郡留一個守備團,海陽城內駐紮一個防戍營,再加上屯墾殖民點內,定期受訓的民壯和鄉勇,就足以維持日常的需要。

而隨着春天到來之後,海路行船的順暢,一旦有什麼變故和風吹草動,以萊州爲出發地的水營和海兵隊,幾乎兩三日就可以往返增援和處置。

如果當地能夠如期發展起來的話,同樣能夠作爲新羅內陸,乃至安東地區的一個重要中轉地。

因此,總體上這次會商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和鼓舞的,而聚集在德津郡境內的藩軍,也開始動手拆除那些,除了少量預留下來大型城圍之外的,所有聚居點和城邑的圍牆。

這種東西也就防一防盜賊什麼的有點用處,在成規模的軍隊面前根本不頂事,被頑抗分子佔據了則能夠噁心人,還不如不要,以方便杜絕抵抗和作亂的土壤……

畢竟,雖然有本地藩家的支持和宣傳,但在新羅土地上的民衆,對於外來的統治者,還是充滿了普遍的擔憂、疑慮和不安的情緒。

卻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觀的,必要的鎮壓和威懾手段,還是要維持下去的。畢竟,全羅道最多的時候,可是有二十幾個藩家諸侯的。

而達成了初步規劃之後,接下來具體會盟的儀式很簡單,擇選良辰吉日,用巨大的原木搭起高高的祭臺,宰殺白牛、白羊、白馬三牲白祭告上天,約爲背盟者共計之,雖有親然舉族永世流亡在外,之類的老生常談賭誓云云。

就像他們在歷史上的連橫合縱,所做過的那些事情一般;只是這一次多了外來武力的保障和監督,而因此擁有相應的執行力和影響。

緊接着,就進入亢長而繁複的細節磋商與扯皮之中。

雖然,作爲主持者兼懷東鎮代表的陸務觀,已經定下了基本調子和框架;但是全羅聯盟構架之下,具體的內容和章程,以及各自立場和利益的交換,卻是要這些作爲直接受益者的藩家們,自己討論和交涉出來的。

其中又會牽涉到一些積年舊事,和世代糾纏的恩怨什麼的,好在相應的當事人和參與勢力,大都已經不復存在了;而在位的這些藩家當主,也大多是因爲原本主支損失嚴重的緣故。因此,在個人立場上,也就有了更多靈活妥協的餘地和空間。

然後,他們的合議變成具體的文書,送到我這裡來過目和審定。從某種意義上說,我雖然不直接干涉他們的意向,但擁有最終的否決權。

明面上我所要掌握,不過是這個聯盟武力基礎和對外交涉的權利,以及通過一些各自維持的條約,而獲得長期而潛在經濟利益而已。

對現在全羅道的狀況來看,有限的貴族會議制,也不是那麼糟糕的事情。我可沒有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參與到這些瑣碎之極的地方事務上去。

雖然看起來似乎是因爲冬季事務閒少的緣故,他們在脣槍舌戰上浪費的熱情和耐心,似乎可以一直持續到開春去,但是顯然事事都未能盡如人意。

有煞風景的突然打斷這個進程的,是一封有敵犯境的急報。只是,這一次來的不是蒙山賊或是江原道的那些彌勒軍,而是別道的諸侯。

就在兩天前,有來自東北面尚慶道的大隊人馬,越過了兩道天然分野的太白山脈,從毫無防備地方空虛的昌寧郡長驅直入。

直到他們又攻佔了南緣郡之後,纔有和聯盟相關的人士將消息送出來,而一路沒命馳走在時起視停的風雪中繞了好幾次彎路,才抵達了剛剛完成會盟沒多久的海陽城。

於是,這些方纔還斤斤計較爭得不可開交的藩家,也就徹底消停了下來,而再坐不住了。不約而同的找上了我,希望能夠拿個主意或者獲得一個明確的態度。

畢竟,他們目前所擁有的一切,都需要我的軍力來保障的。如果沒有足夠的軍隊做後盾,光靠他們那些倉促湊起來的萬把藩軍,估計還沒遇敵先在內訌中四分五裂,或者未遇敵就聞風逃散了。

但對我來說,這首確實一件值得悶聲發大財,在肚子裡偷笑的好事。

這些徒然出現的敵人,還真是某種意義上的神助攻啊。直接乾脆利落的將這個尚未完全成型的全羅道聯盟,及其相應的存在價值和迫切性,給火速催生出來。

然後,又傳來井邑郡陷沒的噩耗,以及更多關於這些敵人的消息和傳聞,

比如負責作爲開路先鋒的,居然是已經在海洋城中失蹤的,富氏留守富津的旗號。這就是富蒲兩家聯軍的最後底牌和憑仗麼。

我一邊校閱着重新聚集起來的部隊,一邊如此思考着。

然後,在那些當地諸侯有些同仇敵愾的爭相表態當中,我才發現其實是我想錯了。

雖然對方打這的是支援富氏復藩,驅逐外虜的旗號。但背後的引誘和動機,其實更多是源自全羅道和慶尚道,相愛相殺的歷史傳統,

因爲,這兩地的分藩諸侯,因爲地理和文化上的有限差異,而在歷史上經常抱團起來,沒少相互征伐攻殺過。

而在更早的新羅朝廷之中,亦有所謂的相互競爭的嶺南派和南湖派,代表全羅道與慶尚道兩大地域出身,的清流和濁流之爭

所謂清流指的是慶尚道海陸發達而文風鼎盛;而全羅道則因爲擁有國中最大的平原,而農耕傳統極重,被視爲土財主和泥腿子居多的濁流。

因此,就算是在新羅王室獻土分藩之後,這種爭端和傳統,也依舊影響了這些外來落戶的諸侯們,而在日常之中繼續延續下來,變成世代爭端不斷,隔三差五矛盾衝突的口試和理由。

在整軍備戰的短暫間歇,更多逃過來的百姓和藩家部屬,也讓我們再次確認了這支敵人的身份。

這次乘着全羅道內亂和空虛,而匆忙殺過來撿便宜的,乃是尚慶道南部以甄氏爲首的四家諸侯聯軍,據說在早前蒙山軍作亂之時,就已經和富氏有所聯繫,因此這回打出的支援外盟的口號。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說來得有些晚了,但因爲花了足夠多的時間準備,來勢也格外的兇兇浩大,據說連同驅使陣前的伕役在內,亦是號稱五萬大軍。

然後,我的部下也並非昔日阿蒙了,不滿編的防戍六營,基本滿員的主戰四營,外加騎兵、炮隊等直屬建制,合計就有上萬的直轄戰力;

然後,還有聚集在聯盟旗號下的,由各藩拼湊出來同樣數量的本地藩兵,其中至少一半是協同本軍作戰過的,好歹有過多次的戰陣經驗和不錯的士氣加成。

有他們作爲墊底,再加上本軍壓陣之下,就算遇到優勢之敵,這些藩軍也不至於一觸即潰。

第976章 浮夢6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458章 歸亡6第477章 漸變7第285章 戰淮南第724章 異夢4第636章 悵懷36第730章 異夢5第267章 不期 添頭第894章 反動14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165章 街戰第1181章 會江寧5第716章 大羅(6)第973章 浮夢3第1136章 潮新6第543章 序間3第128章 夜宴與偶聞第1036章 瀾動16第1060章 零落10第726章 異夢6第887章 反動7第825章 啓新15一百三十章 短暫迴歸的日常第708章 啓東(8)第1087章 立新17第908章 臨峙8第856章 風動16第879章 撥亂19第1145章 潮新15第358章 戰雲1第1173章 會江寧3第1118章 歸遠18第634章 悵懷34第1142章 潮新12第175章 善留第924章 驚破4第818章 啓新8第670章 出援20第648章 後手8第1章 在人間第675章 出援25第1057章 零落7第1200章 徐州起10第97章 厚積5第1127章 浪奔7第1084章 立新14第48章 再變第1124章 浪奔4第54章 相見時難第833章 雲起3第871章 撥亂11第883章 反動3第1271章 卷蕩第1290章 旋滅10第560章 歸還10第27章 聞變第530章 根本4第589章 變數9第740章 抉擇5第381章 戰雲3第1052章 零落2第555章 歸還(5)第950章 破釜10第1203章 淮動3第992章 跌宕2第591章 期新第519章 兵戎3第1059章 零落9第864章 撥亂4第1168章 滄瀾18第248章 內察第830章 啓新20第14章 浮生夢誰客第442章 天傾10第1038章 瀾動18第792章 肘腋2第460章 歸亡8第540章 風雨4第1287章 旋滅7第164章 展開?轉折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105章 薄發5第648章 後手3第236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第1004章 夷變4第98章 薄發1第1202章 淮動2第1189章 江寧變3第46章 漸遠第197章 船談、交心第77章 種子第596章 期新6第952章 沉驚2第604章 期新9第552章 歸還(2)第880章 撥亂20第761章 憂亂第1157章 滄瀾7第961章 沉驚11
第976章 浮夢6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458章 歸亡6第477章 漸變7第285章 戰淮南第724章 異夢4第636章 悵懷36第730章 異夢5第267章 不期 添頭第894章 反動14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165章 街戰第1181章 會江寧5第716章 大羅(6)第973章 浮夢3第1136章 潮新6第543章 序間3第128章 夜宴與偶聞第1036章 瀾動16第1060章 零落10第726章 異夢6第887章 反動7第825章 啓新15一百三十章 短暫迴歸的日常第708章 啓東(8)第1087章 立新17第908章 臨峙8第856章 風動16第879章 撥亂19第1145章 潮新15第358章 戰雲1第1173章 會江寧3第1118章 歸遠18第634章 悵懷34第1142章 潮新12第175章 善留第924章 驚破4第818章 啓新8第670章 出援20第648章 後手8第1章 在人間第675章 出援25第1057章 零落7第1200章 徐州起10第97章 厚積5第1127章 浪奔7第1084章 立新14第48章 再變第1124章 浪奔4第54章 相見時難第833章 雲起3第871章 撥亂11第883章 反動3第1271章 卷蕩第1290章 旋滅10第560章 歸還10第27章 聞變第530章 根本4第589章 變數9第740章 抉擇5第381章 戰雲3第1052章 零落2第555章 歸還(5)第950章 破釜10第1203章 淮動3第992章 跌宕2第591章 期新第519章 兵戎3第1059章 零落9第864章 撥亂4第1168章 滄瀾18第248章 內察第830章 啓新20第14章 浮生夢誰客第442章 天傾10第1038章 瀾動18第792章 肘腋2第460章 歸亡8第540章 風雨4第1287章 旋滅7第164章 展開?轉折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105章 薄發5第648章 後手3第236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第1004章 夷變4第98章 薄發1第1202章 淮動2第1189章 江寧變3第46章 漸遠第197章 船談、交心第77章 種子第596章 期新6第952章 沉驚2第604章 期新9第552章 歸還(2)第880章 撥亂20第761章 憂亂第1157章 滄瀾7第961章 沉驚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