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禁足在家的日子,也不可能真正的清閒下來,除了本家和軍中的日常請示彙報,關注下女孩兒們的養成課程,有時候親自給她們上上課,梳理一下我個人特色的三觀之外,我也多出了,得以重新拾起當年興趣愛好的閒暇時間而已。
這時候阿璐,就多少扮演了某種程度上,作爲我試驗工坊助手的角色,事實上她在過去就扮演過類似的身份。
只是作爲藩主的女兒,跟在兄長後面,鼓搗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不過是被大多數人當成某種兒戲,反而沒有多少人重視和關注而已。
然後將我那些舊日的零碎和小玩意重新整理出來,歸類編冊,然後根據我的批示和意向,送到該去的地方。
然後我的書房裡,就成了臨時的陳列室,擺滿了各種把玩拆卸改裝的小物件,
擺在我面前,是一具醜陋的機械架子,各種緊密堆疊在一起的齒輪和拉桿、轉軸,發出某種整齊劃一的西索聲,這其實是一架原始的座鐘。
事實上,這個時代正處於從大型鐘向小型鐘演變的階段,
南朝已經有從渾天儀改進而來的大型自走計時工具,只是用水力帶動,而同樣名爲水計鍾,遍佈全城坊區的大小鐘樓,鐘塔,以及每天此起彼伏報時的鐘聲,亦是廣府的一大特色。
其中以內造院爲欽天監製造的水運儀象臺最爲宏大,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裝置,足足佔據了一整座高臺上的數層大型建築。
它以水力作爲動力來源,具有科學的擒縱機構,高約2米,七米見方,分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計時、報時、動力源的形成與輸出都在這一層中。
而尋常一些的,則只有基本計時和出發報時的功能。
同時少數有權勢的人,也在自家庭院中,建造上一座房間大小水計鍾,然後飾以花卉彩磚貼瓷,專門開渠引水來作爲驅動,既是一處園林景觀,又是計時報時的工具。
而我家工坊正在進行的,則是將這些大而粗放的笨重機械,縮小到起碼可以放到馬車或是馱馬背上,隨軍隊行軍的因爲彈簧材料的初步解決,有了機械蓄力結構的可行性,因爲剩下的是零部件微縮後,各種精密化和穩定性的結構設計要求上,
重心慣性的往復式原理和鐵製發條的離心卷蓄力原理,對於我這個現代人來說,都是屬於一點即破的那層紙而已,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工人、匠師來說,那就是冥思苦想也不得其法的天才絕響,
於是這個以發條爲動力、以遊絲±擺)爲調速機構的小型化試驗品,就擺在了了我的面前,雖然外形還很粗糙和簡陋,而且看起來很容出故障,也不耐鏽蝕,但對於我所知道的社會進程來說,已經具有某種劃時代的意義。
可以隨身移動的鐘表,代表着更加精準的生產生活效率,以及軍事行動和經濟領域上的效能加成。要知道這個時代大多數軍中,還是使用沙漏計,作爲短時內的計算工具。
至於更先進的工字輪擒縱機構,或是更加精密一些的叉式擒縱機構,我只知道大概原理,其他就不得甚解,因此眼下就只能繼續慢慢的實驗和摸索了。
另一件,則是一種車輛的模型,我正在研究一種合適的炮車,以酎合我所獲得那五具六寸長炮,
南朝使用火炮的歷史雖然足有好些年,鑄造工藝也不差,但因爲某種陰差陽錯的緣故,在其他方面卻似乎走上了某種歪路,
相比有些坑爹的火器,因爲火炮據說是樑公身前就使用過的,因此作爲後人較好的繼承了相應的技術,甚至有所發展和改進,比如銅胎鐵滑膛,子母管和螺旋炮閂,拉火式擊發等等
但是作爲南朝的前身,早年的南海都督府,主要將火炮運用在海陸的擴張上,各種滿載火炮的戰船,成爲那些外族蠻夷的夢魘。
相比水師裡使用的火炮,有船舷和甲板作爲固定基座,然後通過繩纜和滑輪,實現有限的後做復位和射界調整,但是在陸地上就沒法這麼做了
幾乎我所見官軍所有稍大些的火炮及車架,都是採用了炮身耳軸嵌入車架方孔,的剛性固定方式,因此素以堅固笨重著稱,所謂炮車更多是以騾馬挽曳,用鐵錨限制後坐。
打一炮都要震退些許,然後通過人力復位調整,重新瞄準,而且居然還沒有固定照門準心和機械標尺這些東西,而是通過炮口正上方中心,加有一條縱向線,用來進行瞄準。
因此一個受過相應測繪和計算教育,並且擁有操作手感和經驗的資深炮手,就顯得彌足珍貴了,因爲除了攻守中的抵近射擊外,距離稍遠一些拋射所需經驗,就只能通過老手傳幫帶,多少限制了炮兵建制的大規模養成。
而作爲隨軍的炮組,進入戰鬥狀態的第一件事就是選擇合適地面,平整構築相應炮壘,避免發射過程中造成的跑位和過多偏移,同樣火炮的使用,在擁有大量山地、叢林、河網沼澤等複雜地形的南朝,頗受限制。
主要用途側重與定點攻堅,這也造成了那些後坐力有限的彈射武器,諸如石炮和車弩,繼續與火炮並存的奇妙現實局面。畢竟這些傳統的攻戰器具,雖然強度和壽命不及火炮,但是製造和組裝、使用上,都已經有相當成熟的經驗和制度。
當然了,我所知的後世火炮駐退技術發展方向,無非就是彈簧式和液壓式,氣動式,液壓式和氣動式固然相對高大上,但是對於材料和密封性要求很高,所以我只能考慮彈簧式。
彈簧式的好處是,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不受溫度影響,加工和維護簡單方便;但重量大,長期使用易疲勞,不過這些缺點是相對後世那些更顯的氣動式或是液壓式。
關鍵還是前段時間彈簧材料的突破,做小了固然是困難重重,但是做大了了就相對簡單的多,南朝已經有了現成專供馬車使用的減震彈簧。
因此作爲模型,呈現在我面前的炮架上,炮身被固定在可以前後滑動的牽引拉伸架槽軌上,一組纏繞的彈簧,構成了簡單的彈性緩衝復位裝置,通過它將炮架與炮身連接起來,發射時炮身相對於炮架短程後坐,全炮整體不後移。
這樣反後坐裝置消耗了大部分後坐能量後自然復位,炮架受力大減,射角基本不受影響,因而相對剛性連接,大幅度減輕了全炮質量,同時也提高了發射速度和準頭。
作爲模型的炮身加上了照門準星,炮架上固定了螺旋式機械標尺,再加上觀測手使用的單筒望遠鏡,木匠用的鉛垂和水準器,就自然構成近代炮兵的基本觀瞄手段。
當然這只是初步成型的樣品,還得經過各種裝藥量的損耗和強度試驗,才能構成真正的成品。
第三樣,是兩把形制不同的手銃,據說是那隻孔吉吉加入工坊後,所帶來的突破,關於我要求的,便於近身快速擊發的防身火器。
主要是鑑於之前發生的事情,考慮到我在廣府還能遇到的風險,原本的雙發小手銃,有些不夠用了,因此格外讓天工號裡的試驗工房,給我趕出兩隻樣品來。
不過我仔細檢查了一番之後,不由嘿然一聲笑了起來,一隻弧形握把和擊錘前,呈圓筒狀密集排在一起的六根短槍管,看起來圓滾滾的充滿厚重感;另一隻則更簡陋的多,直接用鐵條將三根棱形槍管捆在一起,後面是一個直握把,還有接長的木柄被用,裝起來後就活像個短錘頭棍。
這不就是胡椒瓶手槍和三眼銃,難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過胡椒瓶都出來了,把圓筒截短大部分,裝上槍架和單管,不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第一代轉輪,柯爾特了把。
我想了想,還是把謎樣生物叫過來,分享一下我的成就感和成果。畢竟相對我努力治軍暴兵的成果,我家斂財經營的種田大計,都操持在她手中的。
不過我還沒等我開口,卻先看到了門房裡的信使。
源九郎給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壞消息,好消息是,他們通過打擊和掃蕩,馮十三所屬的私販集團行動中,無意發現了一個頗爲適合我要求和標準的海島。
壞消息是,如果我有心據有並開發這個島嶼的話,恐怕就得和水師裡的某些人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