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殤國7

法大力行走在江南特色的河網水鄉之間,只覺得到處都充斥着某種躁動的氣氛和盲目樂觀的情緒;各種盤踞在村莊市鎮當中的武裝力量,像是狂歡一般的在那些大戶人家和豪族的宅院裡;

街頭巷尾之間,充斥着形形色色褐衣短胯的人等,在圍着搶來的傢什和物件,各種肆意大吃大喝和尋歡作樂,或者輪流殘虐那些昔日高高在上,而不會拿正眼瞧上一點的女性們。

而這種浮躁的氣氛,在他一路穿州過縣,抵達了大雲教總壇的所在地,達到了一個頂峰和高潮。

幾隻各種攀比排場一般的鼓吹和儀仗隊伍,正在城門下爲了進入的先後順序,而大聲的喧譁和爭執不已;而他們高舉旗牌上的字號,也是饒爲唬人的“xx丞相”“xx太尉”“xx僕射”。。

。。。。。。。。。。。。。。

而在徐州城內,我也正在頒佈一些列的冬日訓令,

其中就包括了,打算將已經膨脹到四十多個營的青州守捉軍,重新改名而升格爲淮東守捉軍;

從原本左右廂分作前後左右四翼,每翼各領十營以備東西南北方向的戰區需要;而剩下的則是守捉使和團練使手中,所掌握的機動部隊和野戰兵額。

這樣一輪整備下來,又將產生新的裝備上的缺額,而只能暫時用原本主戰營團和靠前字號的防戍營,所汰換下來的舊式裝備來暫時頂一頂了。

此外直屬資序的衙前兵,牙軍、左右虞侯軍,也進行了擴充和壯大;其中教導大隊從一千人增擴爲一千五百人,標兵營擴充爲第一第二第三標兵營,親直營拆分擴張城左右親直營;

其他特種編制的若**團擴張爲炮營,重裝車團擴充爲重裝車營;而四個驃騎營和五個獵騎營之外,因爲戰馬存欄的相對充足,又增加了伴隨的輔助騎兵和騎乘步兵各三個營,不過在編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需要進一步的額訓練和補充。

反而是戰鬥工程營的配備和擴充最簡單了,直接從數萬建生軍裡選拔和考覈之後,輕易就可以編成了五個營的規模。

這樣除掉輔助性的編制外,我的直屬力量也就隱隱突破萬五的規模了,而在明面上朝廷能夠給提供糧餉淄費的編制,不過才三個營而已,而且還是有些折水的實物呢。

而主戰軍序當中,雖然目前四十幾個營頭的編制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是更進一步加強了騾馬化,也就是騎乘步兵的和訓練;至少確保每個軍序的頭五個到六個營團番號,已經基本實現了騎乘機動的騾馬車輛配屬。

而其中的御左、右護、前軍番號下,半數的營團也基本實現了炮隊的配屬,雖然都是一些野戰用的輕炮和散彈小炮,或者乾脆就是三式轉輪大銃。

只有新加入模範後軍所部初成建制的七個營,目前還是使用清一色火銃爲主的輕裝部隊,其中配備率也只有八成左右,其他都只能使用刀槍弓弩等冷兵器。

於是在無形之間,除了半脫產的守備團之外,淮鎮所轄的各色軍事力量,也已經堪堪突破了十萬大關了。再次達到了三、四戶養一兵的極限。

另外,我剛剛下令在留後府下設立專門管理各色藩兵的日常機構——藩臺司,以羅驃騎和吳玠爲正副主官,對如今淮鎮配下來自幾大地域,形形色色的十幾只不同背景和歸屬的藩兵,從後勤供給、人員和裝備、訓練和內務上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掌控。

而具體的日常軍事勤務和戰時任務,則由當地州一級的防禦使、團練使,乃至前沿的兵馬使或是都監官等,具體的負責人進行編配和指派。

這樣計算下來就是十幾萬人的需求和保障,日常維持和運轉的財政壓力又進一步的擴大了。

好在供養這些藩兵的資源主要由那些受淮鎮庇護的諸侯藩家提供,然後由轉運使衙門統一管理和分配,以發揮最大的效能。

但是相應訓練和裝備的維持所費,就實在沒有辦法給節省下來了,哪怕是用繳獲和淘汰的二手甲械,相應的翻新和修理費用積累起來也是老大一筆。

除了百餘萬已經安置下來的正常戶籍人口之外,大概還有強制監管下形形色色的十幾萬免費勞役,充斥在各種繁重而危險的場所和崗位上,可以提供長期的剝削和壓榨;

還有相當數量正在檢疫營或是編管地裡的流民,以相當低廉的需求水準來創造的勞動價值;再加上令有相當部分的飛地和當地民衆,可以變相的進行吸血;因此才換取和維持了以淮東六州爲核心標準,市面上最基本的生活水準。

再加上這次南下兩路水師的損耗和撫卹,後續人員的徵募和培養,編制擴張而增加的維持費用,營造新船及其各種配套所需的投入;

南下夷州所蒐括的這一大筆各色進項看起來雖然多,在確定了用途和方向之後,轉眼之間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的,已經指派和分流的七七八八而沒有剩下多少積餘了。

雖然在賬面還有一大批金銀可用,但卻是謎樣生物用來建立經濟體系和貨幣流通循環,的基本保證金和信用基礎。

所以,等到來年春天我還得想辦法對外用兵,而將有所積餘的糧食輜重什麼的,通過戰爭行爲來轉化爲土地、人口和其他可能缺少的資源,再進一步的消化成爲淮鎮,可以運用自如的生產力和動員體系的一部分。

而目前最好對象的話,就是利用劉延慶帶隊駐留江北的機會,把淮河南岸的楚州等地也給開發利用起來;

所謂魚鹽膏澤的兩淮富土,數千裡的良田沃野,淮北和淮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算是僅僅將沿河的楚州一帶給恢復起來,也是能夠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

畢竟有淮南行營在這裡招徠流民,以十數萬軍民一體屯墾複耕的現成基礎;除了物資有所短缺之外,就連營防倉庫和其他公共設施都是現成,只要稍加規復和休整就可以在來年進行春耕播種了。

比較麻煩的反而是當地配套的水利工程,而目前最要緊的當務之急,就是乘着冬季枯水期水位最低的時節,把數年前淮河氾濫所造成殘損堤岸給重新修補加固起來;在此基礎上將那些被大水沖毀、改道的河渠,給重新疏通和連接起來。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涉及到淮河這種連通南北橫貫東西的大水系,局部治理和長期規劃項目;對於我治下的淮北道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和冒險。

畢竟,工程量和作業範圍達到一定成都之後,就不再是簡單的堆積勞力和器械,就可以輕鬆解決的問題了。需要全面全局性的規劃、系統化的佈置和準備,以及長遠眼光的推演和計算,持之以恆沒有太大偏離的堅持,才能確保最終的理想效果。

要知道後世的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就是治理淮河,260多萬民工雲集淮河,1.6萬名水利專家、科研技術人員,用了三期工程才基本達到了馴服淮河的目的。

雖然我眼前需要面對的環境和基礎還沒有那麼糟糕,既沒有經過黃河奪淮如海的改道,也沒有經過歷代一些腦殘當權者決堤放水的肆虐,但是相對手中的資源也是相當有限的。

不過,正所謂是飯可以一口一口的吃,事情可以按照輕重緩急來一件接一件的做;目前乘着冬天先把淮河對岸內陸,尚未被淮泛區波及的土地給屯墾和據點化,再把淮南的漕運幹道給連起來再說。

這樣就可以用車船度過淮水而深入到淮南去,進行物資和人員的轉運調配,乃至運兵輸糧和維持後勤,滿足其他軍事機動上的需要,來加強淮河南北之間的聯繫和控制力。

我唯一需要顧慮的,就是來自外部環境的干擾和意外因素破壞,會導致這麼一個規劃長遠而階段性投入巨大的工程,就此事倍功半或是因此功敗垂成,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因此駐留在江北的劉延慶,就有必要在淮南道路眼線開展新一輪,打擊和震懾性的冬日練兵活動了。

此外,還有一定政策上的風險因素。就像是之前淮南行營自寧總管開始經營有年的成果,現在大都爲我淮鎮做了嫁衣一般,我也要儘量防止引起國朝方面的注意和覬覦。

第488章 漸變18第598章 期新8第38章 彭城第613章 悵懷13第61章 攬勝第118章 歸還第1238章 底定8第774章 萌動4第31章 再逢第131章 結交第13章 山中歲時短第1207章 淮動第715章 大羅(5)第351章 援濟4第294章 戰淮北七第26章 忽來第1101章 歸遠第640章 悵懷40第870章 撥亂10第5章 生與死(上)第925章 驚破5第1206章 淮動6第1148章 潮新18第121章 日常第1115章 歸遠15第333章 再進第302章 戰淮北十六第582章 變數2第628章 悵懷28第438章 天傾4第20章 得失之間第393章 在河北3第58章 船聞第959章 沉驚9第424章 戰局7第910章 臨峙10第11章 在山上第47章 一路向南第555章 歸還(5)第三百三十七章第705章 啓東5第1260章 再決10第1047章 殤國7第836章 雲起6第515章 兵戎5第1255章 再決5第347章 應調第430章 戰局13第381章 戰雲3第75章 綢繆第941章 破釜第350章 援濟3第1213章 平盧3第540章 風雨4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350章 援濟3第919章 臨峙19第177章 再編第486章 漸變16第437章 天傾3第1229章 平盧19第1201章 徐州起5第911章 臨峙11第48章 再變第299章 戰淮北十三第781章 萌動11第1126章 浪奔6第49章 夜酬第11章 在山上第915章 臨峙15第98章 薄發1第406章 應援第650章 後手10第1060章 零落10第400章 歸亦難第1246章 新章6第933章 驚破13第67章 協談第829章 啓新19第835章 雲起5第570章 ,營生10第653章 出援3第73章 故交第1017章 頹然7第400章 歸亦難第1056章 零落6第416章 轉變第614章 悵懷14第1158章 滄瀾2第81章 局外第226章 禁足?處斷第293章 戰淮北六第1103章 歸遠3第750章 思變10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492章 聞驚2第741章 思變第336章 告捷第153章 捕亡?勞軍第409章 來訪、出陣
第488章 漸變18第598章 期新8第38章 彭城第613章 悵懷13第61章 攬勝第118章 歸還第1238章 底定8第774章 萌動4第31章 再逢第131章 結交第13章 山中歲時短第1207章 淮動第715章 大羅(5)第351章 援濟4第294章 戰淮北七第26章 忽來第1101章 歸遠第640章 悵懷40第870章 撥亂10第5章 生與死(上)第925章 驚破5第1206章 淮動6第1148章 潮新18第121章 日常第1115章 歸遠15第333章 再進第302章 戰淮北十六第582章 變數2第628章 悵懷28第438章 天傾4第20章 得失之間第393章 在河北3第58章 船聞第959章 沉驚9第424章 戰局7第910章 臨峙10第11章 在山上第47章 一路向南第555章 歸還(5)第三百三十七章第705章 啓東5第1260章 再決10第1047章 殤國7第836章 雲起6第515章 兵戎5第1255章 再決5第347章 應調第430章 戰局13第381章 戰雲3第75章 綢繆第941章 破釜第350章 援濟3第1213章 平盧3第540章 風雨4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350章 援濟3第919章 臨峙19第177章 再編第486章 漸變16第437章 天傾3第1229章 平盧19第1201章 徐州起5第911章 臨峙11第48章 再變第299章 戰淮北十三第781章 萌動11第1126章 浪奔6第49章 夜酬第11章 在山上第915章 臨峙15第98章 薄發1第406章 應援第650章 後手10第1060章 零落10第400章 歸亦難第1246章 新章6第933章 驚破13第67章 協談第829章 啓新19第835章 雲起5第570章 ,營生10第653章 出援3第73章 故交第1017章 頹然7第400章 歸亦難第1056章 零落6第416章 轉變第614章 悵懷14第1158章 滄瀾2第81章 局外第226章 禁足?處斷第293章 戰淮北六第1103章 歸遠3第750章 思變10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492章 聞驚2第741章 思變第336章 告捷第153章 捕亡?勞軍第409章 來訪、出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