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漸漸消隱不見,大家正回味靜默間,“啪”的一聲響,從雅茗居的二樓傳來,大家轉頭看去,只見那二樓敞闊的露臺處,說書先生開始講說《三國演義》。
茶居的小廝爲每一個還站着的客人適時地送來桌椅,並送上一碟小點心——製作精美的蛋糕。大家一邊吃着從未見過的美味點心,一邊聽書。
王文宣此時哪裡還有心思吃東西,可憐他幾十年來一直苦讀四書五經,何曾聽過這等情節緊湊、跌宕起伏的故事,只聽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時,說書先生卻道:“欲知後事如何,請聽明日分解。”
王文宣正嘆氣惋惜間,忽聽身後一陣箏響,大家聞聲看去,平地處不知何時已擺上了茶桌,十二名氣質高雅的茶藝姑娘,正在悠揚的箏曲的伴奏下,動作優美地開始了茶藝表演。纖纖玉指拂流水,陣陣清香撲鼻來。這紅茶的茶藝使用了功夫茶具,比起綠茶茶藝來步驟更爲複雜,動作更是好看。饒是那些常流連於歸園茶居的老客,都看迷了眼,更不要說王文宣這種從未見識過的菜鳥。十二個相貌出衆、氣質如蘭的姑娘就在眼前,可王文宣卻生不出一絲一毫的褻瀆之心,他只覺得焦慮浮躁的心,就在這如行雲流水般沏泡中被盪滌而淨,
待到茶藝表演結束,每人手上都端到一杯茶後,歸園茶居三公子之一的陸寶成,出現在雅茗居的二樓,大聲對衆人的光臨表示歡迎。宣佈歸園茶居開業,並宣佈了接下來的活動——茶道座談和吟詩作詞。並說明,今日每位客人關於茶道的高論和所作之詩詞。茶居將出資刊印成書,公開出版。
這可是揚名立萬、流芳千古的好事啊!在場的無論是有名還是無名的文人雅士們,都個個臉上露出興奮之色。而這個消息對作官無望的王文宣來說,更是一個機會,他端着茶碗的手都有些抖動,決定等會兒要好好表現。
一場熱鬧的茶道座談會開始了:
“某認爲,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飲具有清新、雅逸之天然特性,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合乎‘清靜、恬澹’之求,合乎‘內省修行’之思。”
“茶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
“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間,在乎風月之間,在乎詩文之間,在乎名利之間。”
……
喝茶在這時候還是有錢有閒人的事。而其中最喜歡喝茶,也最懂得喝茶的,便是在座的這些文人雅士們,他們多多少少對茶都有一定的認識。有道是。“燈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即便沒有認識也不要緊。前面有人拋“磚”,原本對茶之一道模模糊糊的人。在前面如此多的啓發下,對茶道的精髓漸漸的明晰起來。也悟出一兩句爲“玉”的高論來。便是王文宣,也在老師張昱鼓勵的眼光中站起來,說了一兩句論茶之言。
最後主持者陸寶成總結道:“唐時高僧皎然曾有《飲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詩,詩云:‘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諸士今日所論,更使我等明白了何爲茶道,即可歸納爲四個字:和、靜、怡、真。”
“和、靜、怡、真?”衆人都陷入沉思。
有人問:“何爲和、靜、怡、真?”
陸寶成從容道:“和,即茶道之核心。亦是 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學理念。《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即是指世間萬物皆由陰陽所構,陰陽協調、保全大和之元氣以普利萬物纔是人間真道。 儒家‘中庸之道’即爲中和思想,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
“靜,是茶道修習的必由之徑。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莊子說:‘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伏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老子和莊子所啓示的‘虛靜觀復法’是人們明心見性,洞察自然,反觀自我,體悟道德的無上妙法。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一個空靈虛靜的心境,當茶的清香靜靜地浸潤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你的心靈便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虛靜昇華淨化,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達到‘天人和一’的‘天樂’境界。”
清風拂來,綠柳搖曳,大家坐在湖山秀水之間,聽陸寶成說着茶道,靜靜體會,都覺深合吾心,頻頻點頭。
“怡,是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怡’者,和悅、愉快之意也。 茶道爲雅俗共賞之道,它體現於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講形式,不拘一格。突出體現了道家‘自恣以適己’的隨意性。同時,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動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暢適。”
“真,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此‘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即應爲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跡,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含了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新靜要真閒。從而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之,真心互見, 放牧天性、全性葆真的目的和境界。”
“本來我等前面所論,還比較散亂,不成系統。經陸公子這一概括。如神來之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啊!陸公子不愧爲茶居之主。真深得茶之趣也!”名士中一老茶客道。
“是啊,是啊!”大家都讚歎。
“一點淺見。都爲大家所啓,在下不敢當諸公謬讚。”陸寶成心中得意,面上卻拱手謙遜。
“歸園三公子都才華出衆啊!劉子衿公子詩才出色,李林森公子的園林建造鬼斧神工,陸又安公子於茶又有如此高論,真是年少有爲,讓人佩服啊!”
陸寶成心中有愧,不好意思再聽這讚美,大聲道:“接下來。就請各位以‘茶’爲題,作詩填詞,公推的前二十首,將與剛纔諸位的高論、徵召入錄的對聯,一起錄入本茶居出版的《歸園茶觀》中。”
“話說,今日怎麼不見劉子衿劉公子啊?”一說到作詩,有人想起劉青來了。
“劉公子正忙着爲諸公研製新茶,今日不在此地,等一會兒諸位喝的新龍井茶。就是劉公子近日研製出來的新品,諸位可以嚐嚐。不過爲與諸公同樂,他已作詞三首,就是剛纔漁樵兩夫爲大家所唱的《臨江仙》。”
“啊。難怪!此三首詞氣勢磅礴而又超然豁達,與《詠梅》、《桃花詩》確是一脈相承,果然是劉子衿手筆也。”有老者撫須嘆道。
衆人都點頭稱是。剛纔聽完詞曲那種震撼。他們很長時間可能都忘卻不了。
看大家都搜腸刮肚開始作詩,陸寶成這才抹了抹額上細汗。拱手退下。
剛纔他關於茶道的言論,都爲劉青所授。好藉此搏個名聲。他可是捏了一把汗上來的,不過幸好他運氣好,大家並沒有抓着他再論下去,否則他非穿幫不可。慚愧啊慚愧!
不過要是陸寶成知道那《臨江仙》與茶道之論,以及教給李植的園林理論,都是劉青那大偷盜於後世的,他大概就要感慨自己道行還是太淺了。
此時正在獅峰山下的茶園裡忙得不亦樂乎的劉青,只覺得耳朵發燙,她摸了摸耳朵,心裡納悶:“誰說我壞話呢?”
低調行事是劉青這一世的處世原則。所以在歸園開業的前兩天,她就來到了龍井村,以避開那場熱鬧。這輩子農人出身的劉青覺得,與其在歸園裡跟文人們酸文假醋地掉書袋,還不如到這裡跟茶農們一起勞動來得痛快。此時,看着十天前扦插下去的茶穗不但沒有枯萎,而且原枝帶着的小芽還有長大的趨勢,劉青格外高興。
幾個茶農看着這一畦茶苗越長越精神,一個個嘖嘖稱奇。
說實話,剛開始林掌櫃說劉公子能用密技種茶樹時,他們心裡還很不以爲然。要知道,當時科學落後,並不掌握茶的種植知識,以爲茶樹不能移植。陸羽在《茶經》中就記栽了當時種茶的技術:“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即種茶採取穴播,如同種瓜。一直到明朝中期的郎瑛還在他的《七修類稿》中說:“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正因爲這個緣故,古代行聘便以茶爲禮,稱爲“茶禮”,送茶禮叫下茶,諺語又曰“一女不吃兩家茶”,即是說女家受了“茶禮”便不能再接受別家聘禮;女子成親後第二日見公婆長輩,也要“敬茶”。這些禮俗,就是因爲相信茶不可移植,來表示“一女不嫁二夫”、“矢志不渝”的貞烈。
除了茶樹不可移植之外,更令他們懷疑的是,這茶樹也能跟柳樹似的,隨手一插就能成活?
然而,現在扦插下去的茶穗眼看着成活了,而且聽劉公子說,等到秋天移植之後的茶樹,更能保持這茶樹種的純良性。茶農們驚歎之餘,更期望秋天早日到來。
看完茶穗,劉青又到了製茶工坊。看着色、香、味與後世一模一樣的龍井茶,在製茶師傅的手裡一鍋鍋地炒製出來,劉青心裡又是一番得意。此時因季節關係不能產出“雨前茶”、“明前茶”,可能喝到前世裡記憶中的味道,她還是感到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