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年卻是不知道紅姑姑的目的,只是,紅姑姑願意教,芳年卻是不介意多學些東西,對她來說,更多的學習,是一種安心的武裝,瞭解更多,也就能夠又有更多的應變能力,自然也就能夠更好地在這個時代中生存。
也是如此,對於芳年來說,紅姑姑願意教,比她要求着,反而更好,這樣她也能夠學到更多。時間也就在芳年這樣認真的過程中流逝,秋去冬來,又是一格寒暑春秋。翻過了八歲,跨入了芳年九歲的時間。
這兩年對於外界更多的瞭解,也讓芳年原本有些惶惶的內心,安穩下來,變得更加從容。長了兩歲,眼看着就要跨入十歲,進入大姑娘界限的芳年,也慢慢有了一絲少女的雛形,在紅姑姑和身邊兩個大丫頭的精心照料下,以及暗中江南怪醫的看護維護指引調養,芳年的身子骨日漸安康,少有生病,卻是讓她們少****不知多少心。
日益健康起來,芳年對於自己的身子骨,也是滿意的,畢竟,芳年到如今,不再生病,不用再喝那些苦藥湯水,她也是高興地,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現代所謂的點滴針劑,或者是片劑感冒藥,而都是那些苦藥湯子,實在是讓她難以忍受。
就是爲了這,芳年也有意思的讓自己不再生病,少生病,少喝藥,努力健康起來。
在芳年大上兩歲的時候,同時芳華也到了青春正茂,眼見着馬上就要及笄,卻是到了正好的談婚論嫁的年紀。日益長大的女兒,眼見着愈發的優秀卓越,石氏心裡,那份早就有的心思,卻是越發的濃重,對於將女兒嫁回孃家的心思也就越來越重。特別是,去歲孃家子侄前後一個秋考,考中了頭名榜首,一個位列秀才行列,位置靠前數,而本身跟更讓她底氣十足,喜歡的是,自家的長子,年近十八歲,卻是在去歲的春試上,一舉得名,位列二甲第七位,若不是着實的年輕,那樣錦繡的文章,且能言之有物,真是點爲三甲都有。
若不是自家的事情自家知道,永和帝對於沈家另有打算,這樣的優秀人才,青年才俊,永和帝自己都有打算榜下捉婿,將其定位自家的駙馬人選。只是實在可惜的是,他對他的嫡妹若沒意外,另有安排,只能遺憾打消自己的念頭。
卻是愛才心切,直接將沈敬軒當庭封了翰林院編修,省去了再考庶吉士歷經三年的才散館的時間,直接和當朝榜眼探花一般。當然,這其中也不免有對剛剛送上了新種植法,得了龍心大悅的沈思成的恩寵成分在,不過,最主要的還是,沈敬軒着實有那個文采實事水平。
永和帝沒有動靜,卻是不能耐住其他家裡有適齡姑娘的人士興奮了,沈敬軒的行情,則是即刻的水漲船高,石氏在外,隱約向她透露痕跡的人員,也不由得多着呢,簡直是不要挑花了眼。
即使家事上微弱,但是耐不住沈敬軒本人着實的出色,霎時間,讓他成爲滿京城最赤手可熱的東牀快婿人選之一。最後,沈敬軒的老師,桃李滿天下的大儒陳學冬做了大媒,將本家嫡兄,海寧陳氏長房嫡女陳氏昑瀾許給了沈敬軒。
石家詩禮傳家,耕讀出身,對於海寧陳氏的名聲,那是如雷震耳,做學問的人,就不會不知道海寧陳家,一族上下十七個狀元,榜眼探花更是每朝不斷,進士真是不算什麼,真正的詩禮傳家數百年,歷經三朝的大家族。
陳氏昑瀾雖不是嫡長女,但是在這樣的家族,耳濡目染之下,本身的資質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當朝陳閣老正是海寧陳家所出,正緊的嫡脈,論關係,正是陳昑瀾的叔祖父。
比之勳貴官家的姑娘,陳昑瀾無論是規矩教養,家世背景都不差分毫,更加上,沈敬軒註定是要走文臣路線,非翰林不如內閣,沈敬軒已經踏入了翰林院,翰林清貴,沈敬軒本身祖上勳貴出身已經是些微的硬傷,只是沈家只是旁枝,且已經是三代書香傳家,姻親又是石家這樣的詩書傳家,耕讀世家,又本身是個實實在在有本事的,才能夠順利進入翰林院,慢慢在其中立足。
這姻親的選擇,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這一點兒,沈思成和石氏都看的分明,章氏雖然對於那些顯赫人家拋來的橄欖枝十分的心熱,只是有沈思成鎮着,這點兒,章氏確實沒有發揮的餘地。雖然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有些不甘心,不過,兒子總是最重要的,她卻是不會犯了沈思成的忌諱。
她在沈家的地位話語權,與沈思成的孝敬和尊重,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章氏能夠在沈家依舊中流砥柱,有石氏這樣的能耐,依舊能夠保留着自己的話語權,自然不是一般的無知老太太,這其中的厲害關係,章氏卻也是心中自有一番盤算。
再加上,章氏在這件事情上面的讓步,卻也是有着另一番的打算,長孫的聯姻她插不上手,甚至是估計下面的孫子她都不一定插上手去,下面關於嫡長孫女的婚事上,其他孫女的婚事,她卻是可以多些話語權!她這一次的退步,卻是要的是下一步兒子的讓步。
長孫兒的婚事,眼看是要往清貴文家走,已經拍板定案,下面的孫子還要數年纔看分曉。但是,孫女的婚事,卻都是沒有限制,眼看着最大的芳華沈芳蓉已經就要長成,這兩年,她和定國公太夫人嚴氏,已經有了十足的模切,若不是擔心給芳華照成不必要的負擔和名聲,早兩年,嚴氏就想給芳華定下來。
就是因爲對於芳華的重視,爲了給芳華最好的對待,她才按耐住拖到如今,眼看着就快要到了芳華及笄的前期。她和章氏有了默契,是爲這和章氏算是同輩的人,覺得章氏既然能夠應下她,想必是整個沈家都有了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