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賺一筆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便是你的答案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瀾心,瀾心,瀾心……”一聲聲低喃着秦瀾心的名字,鍾逸的臉上終於綻放了笑容,不安的心也終於找到歸處,一切陰霾都隨着這封信的到來煙消雲散。

包大幾人不知道鍾逸回屋做了些什麼,但當他重新回到練武場的時候,所有人都能感覺到他愉悅的心情,就連對他們說話臉上也恢復了往日親和的笑容。

乖乖孃的呀,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變臉也太快了吧!

回到百味莊園的秦瀾心哪裡知道因爲自己一封“大膽”的回信,青龍營烏雲密佈的天放晴了,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

農曆七月初三這天是大魏朝立秋之日,暑去涼來,梧桐葉落,再過一兩個月就是繁忙的秋收之際,而且祭月佳節也快到了。

就在這天,百味莊園迎來了兩撥客人,第一撥天沒亮就到的是以明良爲首的京都各位貴主身邊最得力的下人,第二撥中午到的則是秦家人誰都沒想到的那個曾經在百味食肆吃白食的客人秦大川。

明良這些人的來意,秦瀾心不用問都知道,肯定是爲了調料和醬菜來的。

而秦大川這次來福江口可是報恩的,他家裡是在大魏朝江南做繡線生意的,家裡還有專門的大染坊,去年懷揣秦家給的十兩銀子到了京都之後,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妹妹。

“秦大哥,你能找到妹妹真是太好了!怎麼?她不跟你一起回老家嗎?”這次秦大川是從京都回來的,剛纔秦向爭聽他說,他現在在京都已經開了一家繡線坊,專門給京都的繡坊提供各種各樣的繡線。

秦大川搖了搖頭,臉上閃過失落,說道:“我妹妹已經在京都成家,她,她不便回孃家。”

看出秦大川有難言之隱,爽直的秦向爭也沒有想太多,直接就問道:“秦大哥,是不是你妹子在夫家的日子不好過,按說你們兄妹多年未見,家中還有老母在,作爲女兒她總應該回去看看的。”

秦大川苦笑一聲看着秦向爭說道:“秦老弟,我也不瞞你,我妹妹在京都嫁得是高門大戶,只不過是個沒什麼地位的姨娘,要不是生了一兒一女,再加上我那妹夫疼惜一些,她和孩子怕是也活不到今天。正室夫人是個狠得,這些年她和我那外甥、外甥女的日子都不好過。唉——”

作爲哥哥,眼見自己疼惜的妹妹日子艱難卻又無能爲力,秦大川內疚痛苦的同時也發誓要照應他們,以前妹妹是沒有孃家做後盾,現在既然他找到了她,就一定要幫她,至少在銀線上不能虧了她。

所以,他就留在了京都開繡線坊,還給老家寫了信,讓他二弟運了家裡的大批繡線到京都,並帶來足夠多的銀兩和兩個老師傅,在京都買了小莊子專門染線。

一番忙碌下來,繡線坊的生意越來越好,他這次回老家,是要把自己的老母親接到京都,既然妹妹回不去孃家,他也不忍心老母思女太難過,總要讓兩人見上一見。

船行到福江口白石碼頭的時候,他特意停留去了百味食肆,卻發現短短的時間內,百味食肆也發生了變化,秦家還住進了這樣大的莊子裡。

這次來,他不僅將自家染好的各樣繡線都給秦家帶來不少當做謝禮,還把當日秦家給他的十兩銀子以十倍還之。

秦家收下了繡線卻沒有要銀子,總算是相識一場,秦家現在也不缺這十兩銀子,不如交上秦大川這樣一個朋友。

“秦大哥,你也別太憂心,一家人能團聚就是喜事一件。”秦向爭安慰道。

秦大川笑笑,點點頭,是呀,妹妹還活着,不但嫁了人,還有了一對懂事貼心的兒女,這也算是老天對他秦家不薄吧。

秦向爭和秦大川是在秦家前院的客廳說話,而明良幾人則是在後院客廳坐着等秦瀾心。

聽韓氏和秦瀾兵說,秦瀾心昨天出去辦事,今天午飯後纔可能回來。好不容易等到下半晌兒,秦瀾心終於出現。

“明良哥,這幾位是?”秦瀾心收拾好之後,走進後院客廳看到明良和一些陌生人坐在廳裡。

她昨天帶着重雙、重喜和重鷹去了山裡,晚上在山裡過得夜,到現在纔回來,而這次她進山也收穫不少,不但打了不少的獵物,還發現了很多紅透的紅辣子和野果,更在山中腹地發現一種大魏朝特有的吃起來和甘薯味道差不多的野生串瓜。

這種串瓜和甘薯一樣同屬於纏繞草質藤本植物,果實也是生長在土裡,葉根莖都可以吃,而且一年四季都有生長,易存活,耐寒耐旱,煮熟後的味道綿軟甘甜,成熟後像葡萄一樣一個挨着一個,唯一的缺點就是果實太小了,只比嬰兒的拳頭大一點兒。

秦瀾心就是爲了挖更多的串瓜才決定在山裡過夜的,這樣好吃新鮮的食材,她可要好好地研究研究。

只不過一回來就得知家裡來了兩撥客人,她剛去前院見過了秦大川,然後就來後院見明良他們了。

“瀾心姑娘,你回來了!”秦瀾心一進來,明良就趕緊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這幾位都是從京都來的,這位是鄧府的安管家,這位是齊三爺身邊的池侍衛,這位是張五爺府上的裴管事,這位是蕭公子身邊的劉五劉大哥……”

明良一介紹,那些人也都站了起來,秦瀾心與他們一一見禮之後,這些人就道明來意,祭月佳節快到了,他們各家的主子都希望秦瀾心這次能多準備一些秘製調料、魚醬和醬菜、泡菜,尤其是醬骨頭的調料,各家要的都多。

“秦姑娘,我家主子說了,這次無論如何都請您幫忙多做一些,各府上祭月佳節換福的時候也能幫忙撐撐場面,而且這次不能讓您再吃虧,幾家主子都商量好了,小壇的調料、魚醬都按五十兩一罈,中壇醬菜、泡菜按一百兩一罈,大肚罈子醬菜按一百五十兩一罈,我家主子說,您可以把價格往上升,但是不能下降,否則他們以後就吃您的東西不給銀子了。”池侍衛一本正經地將來之前齊天樂等人說的話對秦瀾心轉述道。

這天底下爲了吃食這樣說的估計也只有京都這些貪吃又不差錢的貴主兒了,她倒是有運氣,碰上了這樣一羣人,難道他們還需要她這點兒醬菜在祭月佳節撐場面?擺明了是給她送銀子的,那她也不能讓這些人失望,接下來就好好給他們準備吧。

“各位放心,現在離祭月佳節還有一段時間,你們先安心在白石碼頭住下來,等到東西準備好,我一定通知各位。”秦瀾心統計了一下來人,這次算上明良一共是十二家,要是各種東西都準備充分,她接下來可是有的忙了。

從後院見過明良幾人之後,秦瀾心趕緊回了自己西屋的書房,然後鋪開紙,提筆開始寫自己所需要的各種香辛料。

寫好之後,她讓重雙把重鷹和重飛叫進來。

兩個人進來之後,秦瀾心把寫好的香辛料的單子交給重飛,對他說道:“重飛,你今天就僱一艘大船去嵋城,按照我單子上所寫的去買齊這些香辛料,儘可能買全買多一些,這是銀子。”

然後又對重鷹說道:“重鷹,我要你再去一趟豐和牙行找到藍莊主和藍夫人,從他們手裡多買一些便宜的下人,記住忠心是首選,要快,我需要這些人回來幫我做魚醬和醬菜,這是銀子你拿着。”

重鷹、重飛離開之後,秦瀾心帶着重雙和重喜又去了內漁巷一趟,與她平時看好的幾家菜農商量好價錢讓他們給百味莊園送更多新鮮的當季菜,之後又去了內漁巷信譽最好的一家瓷匠鋪。

之前兩次百味食肆的大肚罈子都是在他家買的,秦向爭與這瓷匠鋪的掌櫃王成福早已經熟悉了,秦瀾心也見過他兩次。

“秦姑娘,今天怎麼得空到我這裡來了,是不是又要買罈子?最近我家瓷窯裡出的罈子可是越來越好了,你快過來看看!”王成福長得矮矮胖胖的,但一臉和氣,見客人進門,就笑臉相迎,秦瀾心看他長得和個彌勒佛似得。

秦瀾心笑着走進,在王成福的帶領下仔細地摸了摸他家的大肚罈子,質量的確是比之前要好上許多了。

“怎麼樣,秦姑娘,我可沒騙你吧,這兩個大肚罈子是我店裡的鎮店之寶,十兩銀子都給你,如何?”王成福笑笑說道。

在大魏朝,一般來說,官窯燒製出的瓷器陶罐之類的價格都比較昂貴,除了那些精美瓷器用來做觀賞或花瓶、存放首飾器物之用外,就是有錢人家拿來盛放食物等用途。

而民窯燒製出的東西大多都是百姓生活所需,燒製過程也比官窯要簡單很多,所以便宜得很,一個陶罐有時才幾文錢,像王成福家裡的瓷窯同樣屬於民窯,但所出瓷器在內漁巷也是很出名的,價格有低有高,但質量比其他瓷匠鋪裡都要好些。

之前幾次秦家所用的都是質量不怎麼好的瓷罐和大肚罈子,這一次她想用質量最好的瓷器,並且要在瓷器內外分別刻上獨屬於她秦家的標誌。

於是,她與王成福簽下一份合作文書,以後百味食肆所需的瓷器之類都由他家來提供,但是要在瓷器內部刻上“秦”字和外邊底部刻上“百味”二字。

接下秦瀾心這筆大訂單,王成福高興的同時也讓秦瀾心放心,他一定會讓瓷器師傅儘快燒製出秦瀾心所需要的東西。

從王成福的瓷器鋪出來之後,秦瀾心又乘坐馬車去了五里浦村找範石匠,並在他那裡訂做了十個石磨,讓他給用馬車運到百味莊園。

跑了一天的秦瀾心,再次回到百味莊園的時候,天已經大黑了,而她到家的時候,秦家人、鍾敬軒和楊婆婆他們都在院裡等着她。

“心丫頭,事情要一件一件做,你難道一天就想把所有的事情做完!”鍾敬軒以長輩的口吻略帶責備和心疼地看着回來的秦瀾心說道。

秦瀾心走到幾人身邊坐下,笑嘻嘻地說道:“三爺爺,我沒想一天把事情都做完,只是這一天我就又把我家的家底給‘敗光’了,現在不努力開始掙錢,明天我給您做早飯的銀子都沒有了!”

“你就這麼窮!拿去吧,別說三爺爺沒給你錢買早飯!”鍾敬軒說笑着讓一旁的石硯掏出三張銀票放到秦瀾心面前,三張都是一千兩可以在大魏朝任何一家錢莊換取銀線的銀票。

“三伯,您這是幹什麼!瀾心她是和您開玩笑的,這銀子我們不能收!”秦向爭趕緊將銀票又拿回給了鍾敬軒。

鍾敬軒臉當即就沉下來說道:“怎麼,嫌棄我老頭子的銀子是不是?我給我孫女一點兒零花銀子怎麼了!瀾心,你拿着,要是不拿,三爺爺可就生氣了!”

“三伯,這真的不行!我們怎麼能要您的銀子,這銀子您還是拿着!”韓氏也在一旁勸着說。

“怎麼就不能要我的銀子了!瀾心,這是三爺爺給你的,你收不收?別管你爹孃,反正這銀子也不是給他們的!”鍾敬軒瞪了一眼秦向爭和韓氏,兩個人都尷尬無奈地看着他,又爲難地看了一眼秦瀾心。

“收,三爺爺給的瀾心自然收下!不過,這三千兩銀子算是三爺爺您入股的錢,等到百味莊園出品的吃食賺了錢,也有您的份兒,您要是不收可不成!”秦瀾心倒是爽快地把三張銀票拿在了手裡,她正愁找不到機會報答鍾敬軒呢。

“你這丫頭,什麼時候學得猴精了!好好好,我收,等以後老頭子我有了錢,還不是給我的重孫子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呵呵呵!”鍾敬軒大笑起來說道,這丫頭還真是不愛佔人便宜。

“三伯,您有重孫子了?”秦向爭在一旁問道。

“有啦,重孫子,重孫女和重外孫,重外孫女都有了。只不過,我最想以後看到我家逸兒的孩子,還有四年,老夫這身體等得起!”鍾敬軒說完還有意無意地掃了秦瀾心一眼,這小身板可要好好養養。

秦瀾心被他看得心裡一慌,隨後就鎮定下來,肯定是她想多了。

“大丫頭,你今天出去都做了些什麼,怎麼到這時候纔回來?”韓氏一下午都沒看到秦瀾心,連秦大川離開白石碼頭時她也沒回來。

秦瀾心就將自己一下午做的事情全都給家人彙報了一遍,當聽說秦大川已經走了,明良幾人在內漁巷客棧住下來的時候,她也沒多說什麼。

“對了,大丫頭,你鄧大娘來說,今天下午彎月繡坊的老闆娘又去找你苗兒姐姐了,說是京都今年祭月佳節之後要舉行一場民間擂臺鬥繡,選出來的繡品不但能送進宮裡,繡技出色的繡娘還可進入皇家繡坊做繡娘,她想讓你苗兒姐姐去試試。”韓氏對秦瀾心說道。

“民間擂臺鬥繡?楊婆婆,以前也有這種比試嗎?”鍾敬軒不甚瞭解地看着楊婆婆問道。

楊婆婆搖頭回說道:“老爺,老奴也聽人說了一些,這是第一次由宮裡的皇家繡坊來舉辦民間擂臺鬥繡,除了想以此機會選出好的繡娘進入皇家繡坊,另外就是爲了十月初六孫太妃的生辰,想是皇家繡坊爲了孫太妃生辰那日所穿衣着在費心呢。”

“原來是這樣,皇家繡坊倒是好興致!心丫頭,你娘說的那個苗兒的繡技如何?”鍾敬軒和楊婆婆還都不知道秦瀾心也會刺繡一事。

“三爺爺,苗兒姐姐所學刺繡雖然時間尚短,但是她很有天分,而且十分刻苦,不比那些大繡坊裡的繡娘差,只是她性子弱,原先在董家當丫鬟的時候,被董家小姐給打破了頭,額頭上留了疤,就變得愈發不愛說話和出門,只一心鑽在刺繡上。”秦瀾心也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如果張苗兒能抓住,那麼她的生活連同鄧氏一家的生活都會改變。

“原來是這樣!那你覺得她是個可造之材?”鍾敬軒問道。

秦瀾心點點頭,張苗兒算是她迄今爲止見過的人中刺繡很有天分的一個,這只是短短的一年,她的繡技就超過了很多人,假以時日,她一定能繡出更好的繡品出來。

“心丫頭,楊婆婆刺繡的功力也不差,明日你帶你那苗兒姐姐來給她過過目,額頭上的疤也讓我看看,性子弱也沒什麼,交給楊婆婆調教幾天,估計會好些。”能得秦瀾心看重的人一定有她特別的地方,既然是個刺繡的人才,那不能就這樣淹沒了,鍾敬軒也想着幫上一把。

“謝謝三爺爺和楊婆婆!”這次能有他們相助,秦瀾心想着,張苗兒的生活或許從此就要發生改變了。

第二天,鄧氏和張苗兒就一起來到了百味莊園,楊婆婆見過張苗兒和她的刺繡之後,就帶着她去藥廬找鍾敬軒,而秦瀾心忙着別的事情,並不沒有參與。

到了她空閒下來的時候,楊婆婆告訴她,張苗兒額頭上的疤痕鍾敬軒可以幫她用藥膏去除,而她的繡技的確是不錯,可以去京都一試。

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時間,張苗兒就和那些編繩結的女孩一起住在了百味莊園,由楊婆婆單獨調教她,而這期間秦瀾心忙的腳不沾地。

重鷹很快就從豐和牙行帶回來不少死契下人,一半是能立即幹活的窮苦人和官奴,另一部分是年齡不大的孩子。

重鷹對秦瀾心說這些孩子根骨都不錯,他和重飛可以教導他們練武,日後可以保家護院,而且他們年齡小又都是孤兒,忠心度現在就可以開始培養。

秦瀾心在重鷹去豐和牙行之前就把買人的事情全權交給他一個人做主,這幾次和重鷹、重飛、重雙和重喜他們四個時常呆在一起,四人的能力和忠心秦瀾心早已感覺出來,也越發信任他們。

楊婆婆在重鷹買回來這些下人之後,也特意去看了看,並且從中挑選出四個小丫鬟跟在她身邊,由她親身調教。

那邊重飛也用最快的速度日夜兼程從嵋城買回來各種香辛料,範石匠的石磨也早就送到了百味莊園。

於是,秦瀾心就立即吩咐下人開始將各種香辛料碾碎磨成粉,裝在不同的乾淨的大圓木桶裡,並存放在後院一個最大最乾淨的倉庫房裡。

等到王成福那邊送來大中小三種罈子之後,秦瀾心讓人把罈子消毒清洗乾淨,然後到了晚上,她和秦瀾兵、秦瀾悅三姐弟一起將各種磨成粉的香辛料按照比例摻合在一起。

其中不同種類和比例的搭配,所做出來的秘製調料是不一樣的,有些秦瀾心還特意加入了紅辣子粉。

小壇的醬骨頭秘製調料,秦瀾心每家給準備了十罈子,另一邊她用大水缸密封做成的福江特製魚醬和蝦醬每家也是準備了十小罈子,其中五壇辣的,五壇不辣的。

夏天的時候,她曬了很多的蘿蔔乾,除了做成了醃蘿蔔,剩下的就做成了醬蘿蔔,另外她還用新鮮的蘿蔔秘製了一種糖醋蘿蔔,這還是她上輩子母親的拿手小配菜。

泡菜她用的是大肚罈子,一家準備的是五壇。

另外,她還專門爲每家調製出了一種用來炒菜和調涼菜的十八香香辛料,這種調料每家只准備了一小壇。

百味莊園這樣大的動作,那些特意從嵋城買回來的頂級香辛料經過石磨一磨,再加上秦瀾心的調製,一種濃香就隨着江風在白石碼頭若有似無地飄散起來,已經有很多人在私下打聽,百味莊園這些日子到底在做些什麼。

首先找上門的就是仙滿樓的當家大掌櫃裘掌櫃和李記酒樓的林掌櫃,自從秦家正月裡來了那些貴主兒之後,很多人的眼睛都盯着百味食肆。

雖然也打聽到了秦瀾心給鄧通他們準備了吃食,但因爲秦家做的隱秘,鄧通和齊天樂他們又瞞得緊,除了知道那些大肚罈子裡是醬菜之外,其他的人什麼都沒探聽出來。

這一次,見秦家的下人買來那麼多的香辛料,百味莊園又總是飄出一種獨特的香味,這些酒樓裡的當家掌櫃就坐不住了。

這天,秦瀾心正帶人在後院給罈子封口,只要全部封好,明良他們就可以帶着離開了。

“姑娘,仙滿樓和李記酒樓的大掌櫃來了,請您去前院!”跟在楊婆婆身邊的一個小丫鬟跑到秦瀾心面前說道。

“好,我知道了!重雙,寶笙,你們記得封口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沾上生水!”說完,秦瀾心就洗洗手去了前院。

到了前院正廳,秦向爭正陪着裘掌櫃和林掌櫃喝茶說話,見她進來,兩個人竟都站起身來了。

“兩位掌櫃快請坐,不知你們今日來有何貴幹?”秦瀾心微微給兩人施了一禮。

“秦姑娘,我家老夫人在京都聽說有幾位貴主兒來了福江口帶回去一種很稀罕的調料,這件事情在京都也已經隱隱傳來,後來一打聽之下,正和姑娘有些關係。所以,我這才找上門來,希望姑娘也能把調料賣給李記酒樓一些,那些貴主兒給多少銀子一罈,李記酒樓一文錢也不會少姑娘的。”林掌櫃起身看着秦瀾心拱手說道。

雖然秦家一直和李家交好,但是李老夫人臨去京都之前有交代,和秦家要好好相處。所以這段日子即便看到秦家醬骨頭賣得火爆,林掌櫃也不敢擅自做主像合作包子生意一樣地和秦瀾心合作醬骨頭的生意。

“秦姑娘,仙滿樓也正有此意,而且不知姑娘的醬骨頭生意可願與他人合作,仙滿樓這次願意以三七分成的方式和姑娘合作,自然姑娘佔七成,仙滿樓佔三成。”裘掌櫃這次是帶着很大的誠意來的,大魏朝仙滿樓可不是隻有一家,京都南十里街上也有一家仙滿樓,而且生意還不錯。

“姑娘,我家也願意!”林掌櫃也趕緊說道,他相信谷氏也一定會同意他這樣做。

秦瀾心讓裘掌櫃和林掌櫃先坐下,她想了想說道:“兩位掌櫃的來意瀾心知曉了,這醬骨頭合作的生意就算了,瀾心倒是可以給你們兩家提供我秦家秘製的炒菜調料和醬骨頭調料,如果你們兩家酒樓需要我秦家秘製的醬菜、泡菜做配菜,那麼以後百味食肆也會提供給你們,至於價格,京都的貴主兒給的是一小壇秘製調料五十兩的銀子,中壇醬菜之類是一百兩,大肚罈子醬菜是一百五十兩。兩位掌櫃可以回去和你們東家好好商量一下,如果你們也同意這個價格,以後仙滿樓和李記酒樓的秘製調料就可以選用我們秦家的。”

秦瀾心也想過,她做的東西和調製出的香辛料遲早有一天會被更多的人知道,既然大魏朝對於秘製之類的東西如此看重,那麼她可以先用秘製調料打開銷路,大賺一筆。

誰家廚房裡炒菜不用調料,不要小看一罐小小的調料或者醬料,在很多時候,就是一種不起眼的鹹菜、辣醬都能走出國門,賺來數不盡的財富。

當然,她既然敢大批量地製作出秘製調料,就不怕自家的生意被別人分一杯羹,因爲真正上等的吃食,調料只是其中一部分。

要做出一道味美鮮香的佳餚,還需要最合適的食材、配料、廚師的手藝和掌控火候等等。只有全部巧妙地配合在一起,才能做出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來。

要不然同樣的調料不同人去做菜,爲什麼會有不同的口味出來呢?這就是最關鍵的原因。

雖然早有準備,秦瀾心所說的價格還是讓裘掌櫃和林掌櫃嚇一跳,購買這樣昂貴的調料不是他們能做主的,此事還真的需要回去問問各自的主家。

第二天,靠近百味莊園的江邊停了一艘大貨船,不得不說明良他們這次是有備而來,就連貨倉底部他們都做了很好的乾燥和防水處理。

很快,就有人看到從百味莊園走出來好幾輛馬拉板車,然後板車上放着好多用麻繩捆綁結實的大小不一的瓷罈子,足足有好幾百壇呢。

等到明良一行人心滿意足地離開白石碼頭之後,秦瀾心在自己書房裡數銀票也數的眉開眼笑,這一次她可是大賺一筆。

無論到哪裡還是做商人最賺錢,而且那些有所求的富人的錢最好賺,窮人家一年也賺不了幾兩銀子,他們卻可以毫不在乎花幾千兩銀子來滿足口腹之慾。

這同時也讓她意識到,對付董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錢能使鬼推磨,董家的銀子估計不少,她可要抓緊時間多賺錢,而這一次除去所有成本,她可是淨賺了近三萬兩的銀子。

這天下午,裘掌櫃和林掌櫃又來了,而這次他們都帶來了各家主子的決定,願意從秦瀾心手裡購買調料,不過第一次不買那麼多,先試一試這調料做出來的菜合不合客人們的口味。

秦瀾心也是做慣生意的,自然知道生意人歷來都是小心謹慎的,她的秘製調料好不好,用過就知道了。

於是,她就讓人給兩位掌櫃拿出了一小壇的十八香和一小壇的醬骨頭調料,裘掌櫃和林掌櫃付了銀子就拿回各家酒樓的後廚了。

具體效果如何秦瀾心沒問,但是第二天兩位掌櫃又上門了,這次他們又多買了一罈。

此時也已經到了七月下旬,雖然秦瀾心這一次賺了不少錢,可家裡吃飯的人口也多了,她要養活的人越來越多,腳步就不能停。

莊子外邊種的莊稼也都熟了,原先撒下的一百畝黃豆因爲施肥、灌水充分,長勢很高,秋天結的大豆看起來飽滿的很。

來到田裡察看的秦瀾心站在地頭看着一片黃黃的顏色,腦子裡突然就蹦出好多好多與黃豆有關的東西來。

也許,她應該做一些黃豆醬出來,還突然很想吃黃豆芽了,黃豆燉排骨也是不錯的,還有醋泡黃豆,對了,還有豆腐,還有好多與豆腐相關的吃食,想着想着她自己竟然也有些饞了。

所以,一回到家她打算先解解饞,就讓重雙去內漁巷買一些豆腐回來。只是買回來的豆腐雖然也成塊,但吃進嘴裡香軟滑嫩不足,還有一股難聞的氣味。

“重雙,你這是從哪裡買來的豆腐?我記得內漁巷有一家豆腐坊做得豆腐還挺好的,這豆腐也太難吃了。”秦瀾心能忍受不好吃的東西,但在明知有好吃的同類東西之下,她還是會選擇更好吃的。

重雙有些作難地說道:“姑娘,奴婢問過了,內漁巷一共就只有兩家豆腐坊,其中一家前段時間出了事,聽說主人家關了店鋪回老家了,以後估計不會再來福江口了,如今就剩下這一家老蔡豆腐坊,別的沒有了。”

“這豆腐實在是難以入嘴,算了,你先放到廚房裡,用刀把豆腐小心地劃開,然後把鹽化水撒一些在豆腐上,回頭做飯的時候,我用油煎一下再吃。”就算難吃也不能浪費,看來什麼事情都要自給自足才行,否則太虧待自己的胃了。

雖然重雙從內漁巷買回來的老蔡豆腐不好吃,但經過秦瀾心的巧手一煎,香噴噴的樣子和特殊調料掩蓋住它原本的味道,鍾敬軒和秦向爭他們吃得還是挺開心的。

以至於到了晚上,鍾敬軒又讓石硯去買了一大塊豆腐,然後讓秦瀾心做來吃,他老人家也有貪嘴的時候。

秦瀾心搖頭一嘆,低頭一笑,只好準備晚飯的時候,又把豆腐給煎炸了一下,還灑上了很多調料和蔥花,總算是能入嘴的東西。

鍾敬軒和秦家人一起圍坐在放在院中梧桐樹下的桌子上吃飯,桌上所有的菜都是秦瀾心親自動手做的,還配着糖醋蘿蔔和涼調藕片。

“心丫頭,這豆腐你做的真不錯!”鍾敬軒心想,看來這飯菜好不好吃關鍵還是做飯之人的手藝。

以前,他在宮裡和京都的時候,也吃過不少人做過的豆腐,但豆腐裡總是沒能浸過去味道,吃起來澀澀的,還有一股發苦發麻的感覺,也不知道是豆腐本身的原因,還是做飯之人手藝不到家,亦或是用的調料不好。

“三爺爺,您也是吃過好東西的人,真的覺得……這豆腐還不錯?”秦瀾心似是有些不相信地看着鍾敬軒問道。

她不是對自己廚藝沒信心,而是對這豆腐沒信心,害她總覺得鍾敬軒是在捧她的場。

鍾敬軒不明白秦瀾心那臉上的不自然的表情是什麼,老實地點頭說道:“是真的不錯,怎麼,你自己還不滿意?”

“大姐,這豆腐這麼好吃,你還覺得不好吃嗎?我可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豆腐!”秦瀾瑞也在一旁睜着大眼睛看着秦瀾心不解地說道。

看到大家都是同樣的眼神,秦瀾心還是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點點頭說道:“不是覺得不好吃,是真的不好吃。如果煎豆腐有十分的話,這個……只值一分。”

“姐,你對豆腐的要求也太高了吧!”秦瀾悅大張着嘴巴吃驚地看着她說道。

“我不是要求高,我是實事求是,它真的只值一分。”秦瀾心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豆腐看着滿桌子的人再次很認真地說了一遍。

“姐,那你能做出十分的豆腐來嗎?”秦瀾兵用一種很是期待的眼神看向了自己最崇拜的姐姐。

這下,秦瀾心沉默了,讓她去做豆腐?嗯,這個問題她需要好好想一想,似乎做豆腐也挺簡單的。

見秦瀾心很認真地像是在思考這個問題,其他人也都沒打擾她,其實現在每個人心裡都升起了期待,秦瀾心所說的那種十分的豆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等到吃完晚飯,秦瀾心打算去書房看一會兒書,這時楊婆婆來到書房找她,說起張苗兒近段時間在百味莊園的改變。

“姑娘,苗兒姑娘臉上的疤經過老爺的藥膏塗抹已經快看不出來了,再過幾日便能全部好了。她也變得自信了許多,繡技也在每日進步中,我看她可以啓程去京都了。”楊婆婆也驚歎於張苗兒學繡的天分,的確是個在刺繡上的好苗子,

“楊婆婆,您覺得苗兒姐姐現在真的適合去京都嗎?她性子弱,爲人也善良,對於看人看事也不是很透徹,一心只癡迷於刺繡。這樣的她去京都,我擔心是禍不是福。”一開始秦瀾心覺得這京都鬥繡對於張苗兒來說是個好機會,可現在她心裡還是有些擔心。

這些天她雖然忙着調料和醬菜之事,但也會抽時間和張苗兒聊幾句,從不多的話語中,她可以感覺出來,對於京都的皇家繡坊,張苗兒內心深處是很嚮往的。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力,刺繡和現在進入皇家繡坊或許就是張苗兒的夢想,所以她這些天很努力地跟着楊婆婆學很多東西,也試圖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勇敢,刺繡上更是下苦功。

只是,繡孃的世界也沒有人想象的那麼單純,更何況她要參加的是刺繡高手如雲的鬥繡擂臺,就算她最後如願以償進入到皇家繡坊,那裡又真的是一方淨土嗎?

“姑娘,路都是人自己選的,該往哪走,該走多遠,都要由他自己來選擇,自己選擇的路就算是條死路也怨不得別人。”楊婆婆很是淡漠地說道。

“是呀,您說的對,每個人都應該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秦瀾心微微一笑,心中卻是一嘆,張苗兒究竟會如何選擇呢?她以後的人生又會因爲這個選擇而變成什麼樣子呢?

未知的前方總會令人恐懼,但也同樣令人期待!她期待着張苗兒能有華麗蛻變的那一天,也期待着她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只是,她這心裡的不安又是因爲什麼呢?!

------題外話------

寫着豆腐,我也想吃了!o(n_n)o~

第百章 進入王府第百三章 京都置業第4章 小弟打架第百四十一章 遮蓋真相第百四十五章 情詩誰的第16章 吃白食的第百三十八章 試菜大會第90章 衣錦繡閣第百三十四章 讓我掌家第百七十九章 離開西北第77章 以善之名第百二章 諸葛連弩第14章 極品出現第91章 成衣鋪子第百四十六章 棉花之用第96章 再到京都第百五十六章 糯米砂漿第53章 岳母刺字第6章 李家相助第75章 又添新客第86章 妙解難題第45章 董家來人第百四十七章 宗親進京第64章 找上門來第百六十三章 家人來了第百九十一章 仇人見面第68章 再次相逢第百八十三章 罪有應得第百二十一章 江湖來客第15章 開解鄧氏第百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百六十六章 吳越來人第百六十一章 縫製棉衣第百十五章 幫御膳房第63章 有了新家第12章 吃包子啦第64章 找上門來第百九章 花樣月餅第13章 意外之財第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百三十三章 新婚小事第3章 以面換藥第百十八章 繩繡百花第百二十七章 敵人敵人第百七十章 滿月宴請第10章 張家姐妹第26章 大姐威武第2章 好心客人第38章 熱鬧秋夜第百七十六章 三女爭夫第百三十四章 讓我掌家第68章 再次相逢第34章 爲何不收第19章 李家來人第百十一章 懲治董家第56章 不給就搶第百八十九章 鍾逸歸來第百五十八章 水窖問題第百七十五章 西沙兒媳第百二十三章 大鬧荷宴第14章 極品出現第百二十三章 大鬧荷宴第百八十八章 前線捷報第百八十章 歡聚一堂第56章 不給就搶第百七十三章 藥浴分歧第27章 惹上官司第百三十六章 新店開業第百八十三章 罪有應得第18章 包子出名第百十七章 找到舅舅第百五十七章 親朋相助第80章 冬日暖情第百十一章 懲治董家第16章 吃白食的第90章 衣錦繡閣第百七十章 滿月宴請第百八十章 歡聚一堂第22章 惹人嫉妒第54章 製作泡菜第25章 代賣包子第3章 以面換藥第84章 結識新友第百二十章 組團逼婚第98章 進宮探病第百四章 兒行千里第50章 冤家路窄第23章 不惹小人第百三十九章 化敵爲友第72章 家裡來人第百八十章 歡聚一堂第百五十章 年前分家第64章 找上門來第77章 以善之名第百八十七章 心結解開第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百三十三章 新婚小事第百六十三章 家人來了第69章 編繩結賣第67章 又起風波
第百章 進入王府第百三章 京都置業第4章 小弟打架第百四十一章 遮蓋真相第百四十五章 情詩誰的第16章 吃白食的第百三十八章 試菜大會第90章 衣錦繡閣第百三十四章 讓我掌家第百七十九章 離開西北第77章 以善之名第百二章 諸葛連弩第14章 極品出現第91章 成衣鋪子第百四十六章 棉花之用第96章 再到京都第百五十六章 糯米砂漿第53章 岳母刺字第6章 李家相助第75章 又添新客第86章 妙解難題第45章 董家來人第百四十七章 宗親進京第64章 找上門來第百六十三章 家人來了第百九十一章 仇人見面第68章 再次相逢第百八十三章 罪有應得第百二十一章 江湖來客第15章 開解鄧氏第百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百六十六章 吳越來人第百六十一章 縫製棉衣第百十五章 幫御膳房第63章 有了新家第12章 吃包子啦第64章 找上門來第百九章 花樣月餅第13章 意外之財第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百三十三章 新婚小事第3章 以面換藥第百十八章 繩繡百花第百二十七章 敵人敵人第百七十章 滿月宴請第10章 張家姐妹第26章 大姐威武第2章 好心客人第38章 熱鬧秋夜第百七十六章 三女爭夫第百三十四章 讓我掌家第68章 再次相逢第34章 爲何不收第19章 李家來人第百十一章 懲治董家第56章 不給就搶第百八十九章 鍾逸歸來第百五十八章 水窖問題第百七十五章 西沙兒媳第百二十三章 大鬧荷宴第14章 極品出現第百二十三章 大鬧荷宴第百八十八章 前線捷報第百八十章 歡聚一堂第56章 不給就搶第百七十三章 藥浴分歧第27章 惹上官司第百三十六章 新店開業第百八十三章 罪有應得第18章 包子出名第百十七章 找到舅舅第百五十七章 親朋相助第80章 冬日暖情第百十一章 懲治董家第16章 吃白食的第90章 衣錦繡閣第百七十章 滿月宴請第百八十章 歡聚一堂第22章 惹人嫉妒第54章 製作泡菜第25章 代賣包子第3章 以面換藥第84章 結識新友第百二十章 組團逼婚第98章 進宮探病第百四章 兒行千里第50章 冤家路窄第23章 不惹小人第百三十九章 化敵爲友第72章 家裡來人第百八十章 歡聚一堂第百五十章 年前分家第64章 找上門來第77章 以善之名第百八十七章 心結解開第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百三十三章 新婚小事第百六十三章 家人來了第69章 編繩結賣第67章 又起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