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滅國之戰

項莊道:“看來有人針對咱們大楚編織了一張大網哪”

百里賢搖了搖羽扇,說道:“大王,看來有人心虛了,不過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咱們大楚強大起來後,勢必會對周邊的勢力用兵,大王的雄心可不僅僅只是當個楚王,而是要當將來大楚帝國的皇帝的,不是嗎?”

項莊擺了擺手,道:“子良,你說現在該怎麼辦?”

百里賢沉‘吟’了片刻,道:“大王,周邊各路諸侯雖然來勢洶洶,可他們距離江東的距離卻不盡相同,因此很難形成真正的合擊之勢,因此,各個擊破並非難事,臣以爲,應該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擊破其中一到兩路諸侯。”

“那麼,又該拿誰先開刀?”百里賢的意見跟項莊可謂不謀而合,作爲一個穿越者,項莊可是接觸過後世某位偉人的戰略思想,那位偉人的經典語錄就是,傷敵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伸出五指去戳人,肯定不如握成拳頭有力量

百里賢道:“按說應該首先拿英布開刀,因爲淮南軍對江東的威脅最大。”

說此一頓,百里賢又道:“不過,英布坐擁薛、泗水、東海三郡,幅員幾千裡,帶甲幾十萬,急切間要想迅速重創淮南軍難度很大,要想滅亡淮南國更是絕無可能,所以,對於英布軍,臣以爲還是應該以防禦爲主。”

項莊道:“你的意思是,拿吳芮軍開刀?”

“對,就是吳芮軍”百里賢道,“吳芮軍的威脅僅次於英布軍,絕非周殷、靳歙、李左車所能比,如果大王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吳芮軍,再以大將擋住英布軍,則周殷、靳歙、李左車他們絕不敢貿然過江。”

“擊破吳芮軍?”項莊‘摸’了‘摸’‘脣’角的鬍子,忽然道,“爲什麼不索‘性’滅了衡山國?”

“嗯,滅了衡山國?”百里賢手中的羽扇所然一頓,莫名地道,“大王的意思是,聯合臨江國對衡山國下死手?一舉滅其國?”

項莊道:“如果臨江王願意出兵,爲什麼不呢?”

百里賢沉‘吟’片刻後道:“可是大王想過沒有,如果要滅亡衡山國,僅僅只是擊破衡山軍恐怕是不夠的,至少也要攻破衡山國的國都邾邑,可這樣一來,我大楚‘精’兵勢必得深入衡山國之腹地,勞師遠征之下一旦無法速戰速決,局面有可能會失控。”

百里賢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如果項莊帶着楚軍主力深入衡山國腹地,沒有三五個月的時間,別想全身而退,可這麼長的時間,周邊各路諸侯早已兵臨吳中城下,如此一來,楚軍立刻就會陷入進退維谷、內外‘交’困的絕境之中。

更可怕的是,一旦各路諸侯兵臨吳中城下,則好不容易纔平靖下來的江東局面立刻就會再次失控,項冠的殘部絕對會趁機造反,會稽郡的宗族勢力,既便是那些已經倒向項莊的宗族多半也會反戈一擊,甚至連原本支持項佗的士族也可能倒戈。

這樣的局面並非沒有出現過,當初周勃、灌嬰大軍過江時,就有不少士族暗中投靠了漢軍,只不過項佗過江之後,這些士族很快又再次反戈,重新投入了楚國的懷抱,所以,除了根基深厚的老世族,這些士族、宗族眼裡都只有利益。

項莊一時間也是難以取捨,如果能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滅掉衡山國,無疑可以極大地震懾周邊的敵對勢力,此戰之後,周邊的敵對勢力只怕就沒幾個敢於挑釁楚軍了,項莊也就可以放開手腳整頓江東的軍政大局了。

眼下的江東,只是表面上平靜。

其實在平靜的水面底下,仍是暗流洶涌,項莊要想真正平靖江東,沒有三五年的時間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尤其是耕讀戰體系的推行,更是個長期而又艱鉅的工程,衛鞅在秦國推行變革‘花’了將近二十年時間,項莊也絕不可能一躊而就。

楚國要想大力變革,要想推行耕讀戰體系,沒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是斷然不行的,從這一點來考慮,滅掉衡山國以立威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眼下江東初定,項莊與世族、士族以及宗族之間剛剛達成政治妥協,大局不錯,正好可以一鼓作氣對外用兵,可是一旦變革開始施行,耕讀戰體系也隨之推開,則各方勢力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的博弈,屆時,楚國就無力對外用兵了。

可是,正如百里賢所擔心的,此戰一旦無法速戰速決,一旦楚軍主力在衡山國陷入了苦戰,那麼英布、周殷、靳歙、李左車、姒無諸、姒雒搖之流是絕不會錯失良機的,屆時各路諸侯兵臨吳中城下,楚國的江東根基也就完了。

好半晌後,項莊才道:“子良,先回吳中再說。”

百里賢默默點頭,他也知道這個抉擇對於項莊、對於大楚來說都很重要,所以,這個抉擇絕不是那麼容易下的。

番邑,衡山軍大營。

梅鋗正在副將庚勝、軍師庚望的簇擁下巡視全營。

秦末時,早在梅鋗剛剛舉兵造反時,庚勝、庚望兄弟還是嘯聚山林的盜匪,兄弟倆聞聽梅鋗的大名,舉六千‘精’壯前來投奔,梅鋗大喜過望立時將兄弟倆引爲自己親信,兄弟倆也沒有辜負梅鋗的期望,成了梅鋗的左臂右膀。

後來各路叛軍攻入咸陽,秦帝國滅亡,項羽分封天下,梅鋗雖然功高,卻因爲是吳芮的部將,只封了十萬戶侯,這讓庚勝、庚望兄弟兩很不服氣,因爲魏豹、藏荼、張耳之流的功勞完全無法跟梅鋗相比,卻一個個都封了王。

不過現在,梅鋗終於又盼來了封王的機會,大約一個多月前,漢王詔令下到了衡山國,上諭:楚國無道,項莊昏聵,倒行逆施,以致江東黎庶陷於倒懸,今召天下諸侯羣起擊之,以先下江東者爲楚王

此時的衡山國,衡山王吳芮已經病入膏盲,一應國事都由太子吳臣暫理,不過吳臣還只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哪裡又懂得什麼軍政大事?因此,衡山國的軍政事務其實全都把恃在國相吳忠和上將軍梅鋗的手裡。

國相吳忠雖然是吳芮族叔,卻是漢王劉邦的親信,說起來,吳忠其實沒什麼本事,吳芮之所以委任他爲衡山國的國相,完全是爲了讓劉邦放心,因爲吳芮是個聰明人,他看出來劉邦其實對各路諸侯並不信任。

所以,漢王詔令一送到,吳忠就立刻約梅鋗前往王宮議事。

吳忠的意思,自然是不折不扣地執行漢王詔令,盡起衡山‘精’兵攻打江東,不過梅鋗卻是堅決反對,因爲梅鋗心裡很清楚,江東不好打,項莊更難對付

不過,返回上將軍府邸之後,梅鋗卻被庚勝、庚望兄弟說服了。

尤其是庚望的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梅鋗,庚望說,大丈夫立於世,自當提三尺劍,建不世之功勳,又豈能畏首畏尾、明哲以保身?梅鋗一想也對,人生一世,不過匆匆幾十年,爲什麼就不能痛痛快快博一回,爲什麼就不能替自己、替子孫博個王爵?

次日,梅鋗就找到吳臣,陳述了自己的新主張,將相意見達成了一致,吳臣這個少不更事的太子又能怎樣,當下便同意了兩人的奏請,很快,大量壯丁便從各亭、各鄉、各縣往番邑集結,與此同時,糧草器械也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廬江。

副將庚勝邊走邊對梅鋗說道:“上將軍,截止現在,番邑已經集結了六萬壯丁,半個月之內還能再增加四萬人”

“十萬人?不夠。”梅鋗搖了搖頭,道,“還得徵召更多的壯丁。”

“十萬還不夠?”庚勝愕然道,“上將軍,項莊不過兩萬騎兵,既便加上項佗、項冠的兵馬,滿打滿算也不過十萬人,又要面對淮南王、東甌王、閩越王以及周殷、靳歙、李左車等各路大軍的圍攻,又能分出多少兵馬對付我們?”

梅鋗搖頭道:“東甌王、閩越王不過是跳樑小醜,不足與謀,周殷、靳歙、李左車也成不了什麼氣候,淮南王雖然兵力雄厚,卻未必就肯下死力氣進攻江東,所以,我們必須得做好獨力面對楚軍的心理準備。”

說此一頓,梅鋗又道:“如果獨力面對楚軍,十萬兵馬還是不夠,以項莊之能,楚軍之銳,我衡山軍至少需要二十萬大軍,才能確保勝利”

“二十萬大軍?”庚勝大驚道,“上將軍,這可是舉國之兵了”

“不發舉國之兵,又怎麼滅得了楚國?”梅鋗冷冷地道,“你以爲項莊是好惹的?”

“上將軍說得好,舉國之兵就舉國之兵”軍師庚望狠狠擊節,極爲振奮地道,“既然要打,那就索‘性’往大打。”

梅鋗點了點頭,吩咐庚望道:軍師,即刻修書一封,請國相再發一道公文,令各縣各鄉各亭,一戶出一丁,剋期前來番邑集結”

“喏”庚望轟然應諾,領命去了。

第421章 趙炎獻計第33章 這只是開始第71章 去意第432章 決戰之虎賁第526章 稱帝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150章 大秦公主第199章 劉邦要臥薪嚐膽第196章 秦王玉璽第172章 女人心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356章 封王風波(上)第294章 十年生聚第97章 離間計(中)第279章 護法校尉第192章 鬼魅騎兵第272章 長談第217章 斬殺項冠第539章 遷徙第216章 局勢明朗第309章 死戰第230章 避戰不出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492章 單于庭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252章 編戶齊民第122章 叩關第413章 損失慘重第29章 戰略決策(上)第332章 巔峰對決(五)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357章 封王風波(中)第432章 決戰之虎賁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232章 速戰速決第280章 鄶子手第19章 炸營第246章 三虎競食第214章 長樂營第194章 上位者第461章 匈奴來襲第187章 單騎退千軍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247章 無解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220章 狩獵第471章 盧綰伏誅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351章 巋然不動第481章 合縱連橫(九)第381章 驚退第371章 寡人對你仰慕已久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112章 虎牢整軍第197章 獻璽第282章 借人第86章 橫刀立馬第318章 對峙第327章 下戰書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372章 疾馳第185章 百步神箭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473章 合縱連橫(一)第274章 鬼谷門人第186章 匈奴人第50章 勇戰、謀戰第331章 巔峰對決(四)第91章 金蟬脫殼(上)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449章 陸地行舟第457章 瘟疫(上)第203章 尉繚遺計第129章 關中浩劫第527章 聯兵伐齊第393章 縱橫家第4章 十面埋伏·水淹第458章 瘟疫(下)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262章 鬼谷子傳人第248章 局面失控第75章 北貂胡商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474章 合縱連橫(二)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97章 離間計(中)第563章 詐降第387章 劍指淮南第284章 大漢驃騎(二)第19章 炸營第177章 馳援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194章 上位者第162章 離間林胡第345章 驅虎吞狼第12章 智取壽春
第421章 趙炎獻計第33章 這只是開始第71章 去意第432章 決戰之虎賁第526章 稱帝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150章 大秦公主第199章 劉邦要臥薪嚐膽第196章 秦王玉璽第172章 女人心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356章 封王風波(上)第294章 十年生聚第97章 離間計(中)第279章 護法校尉第192章 鬼魅騎兵第272章 長談第217章 斬殺項冠第539章 遷徙第216章 局勢明朗第309章 死戰第230章 避戰不出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492章 單于庭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252章 編戶齊民第122章 叩關第413章 損失慘重第29章 戰略決策(上)第332章 巔峰對決(五)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357章 封王風波(中)第432章 決戰之虎賁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232章 速戰速決第280章 鄶子手第19章 炸營第246章 三虎競食第214章 長樂營第194章 上位者第461章 匈奴來襲第187章 單騎退千軍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247章 無解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220章 狩獵第471章 盧綰伏誅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351章 巋然不動第481章 合縱連橫(九)第381章 驚退第371章 寡人對你仰慕已久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112章 虎牢整軍第197章 獻璽第282章 借人第86章 橫刀立馬第318章 對峙第327章 下戰書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372章 疾馳第185章 百步神箭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473章 合縱連橫(一)第274章 鬼谷門人第186章 匈奴人第50章 勇戰、謀戰第331章 巔峰對決(四)第91章 金蟬脫殼(上)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449章 陸地行舟第457章 瘟疫(上)第203章 尉繚遺計第129章 關中浩劫第527章 聯兵伐齊第393章 縱橫家第4章 十面埋伏·水淹第458章 瘟疫(下)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262章 鬼谷子傳人第248章 局面失控第75章 北貂胡商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474章 合縱連橫(二)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97章 離間計(中)第563章 詐降第387章 劍指淮南第284章 大漢驃騎(二)第19章 炸營第177章 馳援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194章 上位者第162章 離間林胡第345章 驅虎吞狼第12章 智取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