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十年生聚

秭陵,王宮。

一大清早,項莊就起來了,正在曹夫人的服侍下穿戴冠冕。

早在數年前,秭陵城就已經建成,城池呈長方形,東西長八里,南北長五里,城牆高四丈,底寬逾四丈,城池四周的壕溝深三丈,寬四丈許,引烏江水倒灌而成護城河,整座城池皆以大青石砌成,可謂固若金湯。

秭陵城建成之後,項莊便將國都遷到了這裡。

秭陵城內東西向兩條長街,南北向三條大街,將整個城區分隔成十二塊區域,最中央的兩塊區塊連爲一體,便是王宮,王宮西側爲官衙,東側爲官員富紳士族的聚居區,其餘區塊有生活區、工業區以及商業區,可謂是秩序井然。

給項莊穿好了禮服,曹夫人又命宮女拿過銅鏡,給項莊綰髮。

望着鏡子裡的面孔,項莊不禁有些恍惚,時光荏然,一轉眼十年就過去了!

自己已經三十六歲,即楚王位也已經快十二年了,亞父范增早在八年前就已作故,長子項政、次子項治已經十二歲,三子項權、四子項術也已經十一歲了,在頂權、項術後,這十年間,他又生養了三個兒子,六個女兒。

現在他項莊已有七子六女,這方面卻是完勝劉邦了。

環佩叮噹聲中,身穿盛裝的魏悅已經款步走進了項莊寢宮。

五年前,項莊已經正式冊封魏悅爲王后,繼項政、項治、項權之後,魏悅又給項莊生了長女項玉英以及第七子項擎。她在楚國的地位可謂穩如磐石,既便是現在最得寵的曹姬。也根本無法威脅到魏悅的地位。

魏悅今年二十八歲,正是女人一生中風情最盛的時候。

儘管已經生了四胎,可魏悅的身材卻沒有絲毫的走樣,身上的肌膚還是那樣的白嫩。如花的嬌靨還是那般精緻,該細的地方還是那樣細,該凸的地方還是那樣凸,該翹的地方還是那樣翹,只有該大的地方卻比以前更大了!

項莊忍不住多看了兩眼,他就喜歡這樣的熟婦風情。

“大王,姐妹們、孩子們都到齊了。”魏悅向着項莊襝衽施禮道。

“知道了,寡人這便好了。”項莊說話間,曹姬已經給他綰好了髮髻。

魏悅又親自給項莊戴上了九旒冠,然後衝項莊嫣然一笑。又伸出了纖纖玉手,項莊當下挽住魏悅小手,兩人聯袂走出了寢宮。

寢宮外,諸妃、七子、六女已經到齊,襁褓中的項擎也被抱了來。

今天是新年初一(項莊已經改了曆法,將每年的一月定爲首月),按照禮法,項莊要帶着王后、姬妾、子女去秭陵城外祭祀祖廟。

“大王安好。”

“父王安好。”

看到項莊。除了襁褓中的項擎,諸妃子女紛紛上前見禮。

“都平身吧。”項莊擺了擺手,目光首先落在了項政身上,問道,“政兒,聽說你已經讀完了太公兵法跟尉繚子四十二篇。現在正在讀孫子兵法?”

項政拱了拱手,恭聲回答道:“回稟父王,孩兒的確在讀孫子兵法。”

項莊不易察覺地蹙了蹙眉頭,道:“尉繚子四十二篇,你已經讀透了?”

項政搖了搖頭。老實回答道:“不敢欺瞞父王,太公兵法跟尉繚子四十二篇中,有不少內容孩兒並不太懂,百里先生、畢先生講解過多次,孩兒也還是不太懂,所以兩位先生建議孩兒轉讀孫子兵法,也許會有意外收穫。”

項莊心裡便嘆了口氣,這個長子的資質真的很一般。

項莊勉勵了項政幾句,又將目光轉向了站在項政身邊的項治。

然而,不等項莊發話,項治便已經搶先說道:“叔王,你可別逼孩兒讀書,孩兒最討厭的就是這些蝌蚪般的文字,一看到它們孩兒的腦袋便一個比兩個大。”

項莊聞言直蹙眉頭,政治自幼便過繼給了項羽,所以平時由虞姬扶養,虞姬對這個寶貝兒子卻是嬌縱得不像話,所以自幼便養成了驕橫跋扈的性格,甚至連他這個叔王的話也不大聽得進去,項治打小便不喜歡讀書,只喜歡舞刀弄劍。

礙於虞姬也在場,項莊只能不痛不癢地訓了項治幾句。

遂即項莊又將目光轉向了項權,問道:“權兒,你最近在讀什麼書?”

項權濃眉大眼,長相最像項莊,答道:“父王,孩兒最近在讀商君書。”

“哦,你在讀商君書?能背一段給父王聽麼?”項莊聞言略略有些愕然,商君書是衛鞅以及後學彙編的法學著作,內容極爲枯燥乏味,像項權這樣十歲出頭的孩子,喜歡的都應該是兵書、歷史這樣的科目,他怎麼會去讀法學著作呢?

“喏!”項權恭應一聲,當下以稚嫩的童音背頌起商君書來。

清了清嗓子,項權一口氣背頌了《墾令》《勒令》《境內》三篇。

對於商君書,項莊也是反覆讀過的,雖說不上倒背如流,可大體上的內容卻還記得,結果一對照之下卻驚訝地發現項權背得竟大體不差。

“好小子,不錯。”項莊摸了摸項權的小腦袋,又走到了項術面前。

在所有已經啓蒙的子女中間,項術絕對是最爲聰慧的一個,甚至連太子傅畢書、百里賢也毫不掩飾對項術的欣賞,項術小小年紀就已經讀完了《尚書》《論語》《墨子》《太公兵法》《尉繚子四十二篇》《孫子兵法》等各家科目。

百里賢、畢書這兩位太子傅在跟項莊閒談時甚至笑稱,最多再過三年,他們兩人就沒什麼可教項術的了。

對於項術,項莊已經沒有考較的心思了,只是勉勵道:“術兒,兩位太子傅都說你聰慧過人,過目即能成頌,不過你千萬不能驕傲,一定要保持謙恭的心,虛心向兩位太子傅以及江東名士請教,且不可目中無人。”

項術應道:“孩兒謹記父王教誨。”

不遠處,望着項莊、項術父子倆,贏貞內心卻是無比的複雜,如果沒有後來的項望,贏貞會很歡喜,可在生下項望之後,贏貞對項術的感情就變得微妙起來,不管怎麼說,項術都不是她親生,繼子跟親子相比較,終究還是隔了一層。

勉勵完了項術,項莊直接從剩下的幾個兒子面前走了過去。

因爲剩下的幾個子女中間,年齡最大的項望纔剛剛入學啓蒙,年齡最小的項擎,則還在襁褓中呢,根本就沒什麼可考較的。

片刻後,一家十幾口人登上馬車直奔宮城外而來。

從宮城出來,沿途所經的大街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隨行護衛的禁軍費了老鼻子勁才終於肅清街道,項莊透過馬車窗簾往外面看去,只見大街兩側的商鋪、酒肆、茶樓、客棧等建築鱗次櫛比,一派繁榮景象。

相比變法伊始的十年前,如今江東的商業氛圍早已天差地別了。

十年前,江東的商業規模還很小,除了公輸紙、書藉以及燒酒,在市面上廣爲流通的貨物品種極少,所貢獻的稅收也是很少,然而現在,江東的商業貿易已經極其繁榮了,在秭陵的市面之上,幾乎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隨着商業的繁榮,商業稅收也是大幅增長。

十年前,江東的商業稅收折算成米糧不過三萬餘石,然而現在,江東的商業稅收折算成米糧早已經超過了五十萬石,雖然還不及田賦的一半,然而田賦增長緩慢,商業稅收卻是增長迅速,最多五年,商業稅就將超過田賦成爲國庫收入的主要來源。

當然了,楚國的商業稅收徵收的不是米糧,而是五銖錢跟金幣!

藉助公輸紙、書藉和燒酒的壟斷式傾銷,楚國幾乎將中原各國的黃金掠奪殆盡,早在五年前,楚國就已經積聚了六十多萬斤(秦斤)黃金,根據歷史上的記載,秦末華夏的黃金總量差不多有十八萬公斤,合七十二萬斤。

現在,這些黃金基本上都流入楚國了。

有了足夠的黃金,項莊遂即實施了貨幣改革,大量鑄造金幣作爲法定貨幣,一枚金幣重約一兩,約五成足色,可兌換兩千枚五銖錢,這比秦末時的黃金比價高出不少,秦末時一兩黃金值粟三十六石,一石粟值三十錢,按照可比價格,一兩黃金只能兌換一千零八十錢!

由此可見,楚國規定的金幣價值遠遠超過了實際價值,不過在楚國囤積了絕大部份的黃金之後,這樣的比價量定並沒有什麼不妥,誰讓楚國掌握了話語權呢?楚國就是要通過這樣的比價量定對中原各國實施赤裸裸的財富掠奪。

其實,項莊之所以量定這樣的黃金比兌價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黃金儲備不足。

相對於楚國目前的商業規模來說,六十多萬斤的黃金儲備已經足夠,可五年後呢?十年二十年之後呢?還有,楚國如果統一了華夏,人口規模將會激增,商業規模更會成幾何級數暴增,那時候,這區區幾十萬斤黃金就遠遠不夠了。

所以,項莊得未雨綢繆,將黃金的比兌價格儘量定得高些。

等到將來,華夏的金礦多了,金礦的開採工藝上去了,黃金的產量增加了,再將黃金的比兌價格降下來不遲。

第172章 女人心第476章 合縱連橫(四)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272章 長談第457章 瘟疫(上)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522章 白墨,你還嫩了第92章 金蟬脫殼(下)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395章 漢王、楚王第295章 要對巴蜀用兵?第565章 父子(下)第315章 僵持第86章 橫刀立馬第498章 匈奴人來了第48章 楚軍退了第273章 論楚軍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1章 戰術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143章 出不去了第239章 將才輩出第99章 狩獵北邙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215章 匈奴人不過如此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86章 橫刀立馬第145章 大秦鐵騎第38章 老子來斷後!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258章 暗鬥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13章 氣數未盡第433章 決戰之落幕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449章 陸地行舟第359章 冊立儲君第324章 白墨又溜了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242章 堅如磐石(中)第189章 招攬第139章 故秦遺族第415章 斬使第45章 王的號角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21章 單挑第281章 事態擴大第333章 巔峰對決(六)第69章 魏地豪強第536章 挑撥離間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42章 唯一的機會第445章 張良獻計第165章 組建騎兵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122章 叩關第353章 水淹樑軍(上)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495章 血浸居延澤第552章 其勢如天傾第529章 各顯神通第95章 瘋狂的決定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256章 當壚賣酒第41章 仍在掌握第21章 單挑第400章 風林火山第183章 九原大較第140章 龐鈺用兵第428章 決戰之絞殺第409章 戰機出現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348章 樑軍的墳墓第81章 危途第372章 疾馳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110章 棋子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197章 獻璽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75章 北貂胡商第395章 漢王、楚王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35章 劉邦進山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203章 尉繚遺計第191章 懸羊擊鼓第198章 韓信的野望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392章 蠻族之爭第123章 殘月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12章 智取壽春
第172章 女人心第476章 合縱連橫(四)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272章 長談第457章 瘟疫(上)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522章 白墨,你還嫩了第92章 金蟬脫殼(下)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395章 漢王、楚王第295章 要對巴蜀用兵?第565章 父子(下)第315章 僵持第86章 橫刀立馬第498章 匈奴人來了第48章 楚軍退了第273章 論楚軍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1章 戰術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143章 出不去了第239章 將才輩出第99章 狩獵北邙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215章 匈奴人不過如此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86章 橫刀立馬第145章 大秦鐵騎第38章 老子來斷後!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258章 暗鬥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13章 氣數未盡第433章 決戰之落幕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449章 陸地行舟第359章 冊立儲君第324章 白墨又溜了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242章 堅如磐石(中)第189章 招攬第139章 故秦遺族第415章 斬使第45章 王的號角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21章 單挑第281章 事態擴大第333章 巔峰對決(六)第69章 魏地豪強第536章 挑撥離間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42章 唯一的機會第445章 張良獻計第165章 組建騎兵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122章 叩關第353章 水淹樑軍(上)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495章 血浸居延澤第552章 其勢如天傾第529章 各顯神通第95章 瘋狂的決定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256章 當壚賣酒第41章 仍在掌握第21章 單挑第400章 風林火山第183章 九原大較第140章 龐鈺用兵第428章 決戰之絞殺第409章 戰機出現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348章 樑軍的墳墓第81章 危途第372章 疾馳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110章 棋子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197章 獻璽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75章 北貂胡商第395章 漢王、楚王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35章 劉邦進山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203章 尉繚遺計第191章 懸羊擊鼓第198章 韓信的野望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392章 蠻族之爭第123章 殘月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12章 智取壽春